生命的法则

生命的法则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生命的法则
    点了个点
    推荐

    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几十年前的思维方式 + 放现在也不违和的科技感。三小时看完,还是挺意犹未尽的。联想到《盗梦空间》里小李妻子的自杀,让人精神分裂的,到底是什么执念呢?分清壶的内外很重要吗? 对真实世界的执念,是不是我们三维生物对时间的一种忠诚度,或者说无力感?——我们的生命不能是无限的,若人生没有尽头,回不到自己有限的寿命和正常的时间轴中去,人类潜意识里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恐惧和焦虑感,影响精神状态。——有点类似小象和木桩的关系。 想到之前挺喜欢的电影台词(《失控玩家》):“意义重要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在这里,能为自己的朋友排忧解难,这就是真实。” 如果我们也只是一个分子里的小宇宙、一个造物主创建的RGP游戏,揭露荒诞又能改变什么呢?能拔掉木桩换取自由吗?

  • 生命的法则
    小栗栗子
    推荐

    先说不讨喜之处:1.不喜欢开放式结局,2.故事性不够生动,除了VR外,也没有令人记忆特别深刻的点,毕竟在看到这本中译稿之前已看过震碎三观的《黑镜》和《西部世界》等虚拟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3. 无论前者是相较于推理还是脑洞方面,读了《醉步男》后,目前个人最爱的推理小说TOP1的位置其他作家谁也坐不上去了。 讨喜之处:1989年的作品,预言的VR科技至今没能实现,克莱因壶的虚实谜题永远无解。可见脑洞之大,维度之广,同时这本书也是推理组合冈岛二人的散伙之作,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即便不喜欢,也没有理由说不喜欢。

  • 生命的法则
    关老师🙏
    推荐

    别的不说,这部1989年的作品一定对游戏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便拿出些元素就可以成就一部经典。 动作解谜结合杀戮型的游戏模式、神秘公司、仓库、危险的试验……《生化危机》有没有? 失踪、大火、医院、镜子、里世界表世界的转换……《寂静岭》有没有? 审讯、模糊的意识、大脑里传来的声音、军方任务、秘密潜入……《使命召唤》有没有? 《九重凶间》的设定也让人想起了《恐怖游轮》与《盗梦空间》。从开始的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其实没有开始结束,一切都是无限循环。莫比乌斯环模式的经典之处就是让读者分不清虚实。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这就是虚拟现实的最高境界吧 推荐1935年出版的《脑髓地狱》,作者也提到了很喜欢梦野久作的作品,这本书很多元素都取自其中。

  • 生命的法则
    Dollyzyx
    推荐

    [转](这个书评写的非常细致)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现代人或许并不陌生,但是这本创作于1989年、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科幻作品,却仍然能在三十年后令读者感到惊艳,不由得判案叫绝,这或许正是《克莱因壶》一书的魅力。 本书版本的彩蛋还不止于此,相比于台版《克莱因壶》,此次大陆版本增加了一篇名为《从结束的地方开始》的解说(下文简称《解说》);而正是这篇似乎是为大陆读者特意增加的“解说”,使得原本已经结束的故事得到了延伸,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精彩和完整,下文中我会就这一点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交织的三重世界 故事的基本框架很简单,上杉彰彦在大学毕业前参加了《书库》组织的一个名为“冒险游戏书原作征集”,结果因为文章写得太长落选了,但是却被一家名为伊普西隆的公司将其著作权买下,计划将其打造成一款基于名为KLEIN-2硬件的虚拟现实冒险解密游戏。 在签订合约一年后,上杉和高石梨纱被邀请去做游戏测评员,然而就在测评的第五天,原本热情很高的梨纱突然提出辞职;而在游戏中一直受到百濑伸夫声音警告的上杉觉得事有蹊跷,恰逢此时梨纱的好友真壁七美出现,二人随后发现梨纱并非单纯的辞职,于是展开了对伊普西隆公司的调查,然而故事最终的走向却将上杉引向了一个有关多重虚拟现实的结局。 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故事到后期变得非常的烧脑,原本以为是同一个现实世界发生的剧情,随着剧情的深入开始不断分离,最终形成了多个类似却又有着不同的“孪生现实世界”,使得读者同主人公上杉一样,产生了一种混乱感。因而为了进一步理清整个故事关系,笔者尝试将故事中涉及的几个世界分离开来,如有谬误之处,还望各位及时告知以便更正。 第一重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世田谷区。 人物真壁七美及其前男友姬田恒太不存在,姬田工作的电视台及咖啡馆Humpty Dumpty亦不存在,丰浦利是否存在不明。根据《解说》,梨纱因为游戏精神失常被送进了疗养院;上杉借由自杀成功回到现实,并故意装疯卖傻,随后也被送往了疗养院,找到了梨纱。二人精神得到恢复后,来到了中国并定居。 第二重世界:冒险解密游戏世界。 该世界是基于上杉所写的《脑部症候群》一书创造出的虚拟世界。讲述主人公前往虚构国家莫基玛夫共和国,调查特务月形失踪原因,特务夏目行踪,以及美国科学家约翰·E·巴德博士及其女儿的下落,并对他们进行保护。上杉和梨纱每天三次分别进入这个世界,但只有上杉会听到来自百濑伸夫的声音警告。 第三重世界:虚拟现实世界。 该世界是基于井上梦人作品《九重凶间》的设定和现实世界世田谷区创造出的虚拟世田谷区。该世界在故事的不同阶段又分化出存在差异的“子世界”。 虚拟现实世界Ⅰ: 在该世界中,上杉没有接到姐夫映一车祸的电话;上杉捡到了梨纱的金耳环;梨纱因为游戏出现了脑死亡,手提包被人送回家中;梨纱家门口藏有房间的备用钥匙;好友七美因与男友分手住在梨纱家,与上杉联系上后多次打电话过去,答录机留言被人清除。姬田、电视台及咖啡馆Humpty Dumpty均存在;丰浦利代替了梨纱测试员的位置。 虚拟现实世界Ⅱ: 在该世界中,上杉接到了姐夫映一车祸的电话;上杉找不到自己捡的金耳环;梨纱当着上杉的面偷偷挂掉车窗上的油漆;梨纱突然提出辞职,并外出旅游散心;梨纱家门口没有藏房间的备用钥匙;丰浦利代替了梨纱测试员的位置。另外,上杉在等七美时有通过电话查看家中的答录机,但是并没有消息,有可能该世界中并不存在七美和姬田。 虚拟现实世界Ⅲ: 在上杉发现虚拟现实世界Ⅰ是假的后,对虚拟现实世界Ⅱ进行调整形成的新版本。在该世界中,梨纱的金耳环没有出现掉落;梨纱仍然是测试员,并未离职或死亡;梨纱家门口没有藏房间的备用钥匙;七美、姬田、丰浦利、咖啡馆均不存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倘若没有此次大陆版的《解说》,此虚拟世界也可视为是真实世界,从而形成开放性结局。 克莱因壶的双重意义 在数学领域中,克莱因瓶(即克莱因壶)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曲面,即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事实上,我们平时看到的克莱因瓶图片并非是其真实的样子,它其实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此时克莱因瓶的瓶颈会穿过第四维空间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而并非像图片上那样穿过瓶壁。只可惜我们所在的世界为三维,因而无法想象出四维乃至高维空间长什么样罢了。 本作中克莱因壶具有的双重意义 其一,它表示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边界因为虚拟现实技术变得模糊不清,使得人们开始变得无法辨明。诸如电影《盗梦空间》《全面回忆》,都为观众制造了一种现实与虚幻无法辨明的混乱感,而恰恰正是这种混乱感,将作品引向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结局。事实上,在作者增加《解说》之前,本作正是这样一个局面,不少人在读过台版以后,都会像自杀的上杉一样疑惑于到底此刻的他出于怎样一个世界;同时,越是想理清这其中的线索,反而会陷入越来越理不清的陷阱之中。 同时,诸如《克莱因壶》一书中所提及的,人们可以在虚构的世界尽情的杀人、与他人发生关系,但是当他们模糊了而这之间的界限时,是否会将其带进现实从而引发社会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其二,从故事的设定上看,毫无疑问,现实世界与虚拟现实世界是紧密相连的;但事实上,游戏世界与两重现实世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杉所写的作品名为《脑部症候群》,是指美国科学家约翰·E·巴德博士开发了一种能控制人脑的芯片;而现实世界中上杉和梨纱恰恰在被K-2控制,并且随着虚拟现实的出现,上杉逐步接受了电脑虚拟出的伪现实,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被电脑控制”。于是乎看似原本并不相连的多重世界,就如同克莱因壶一般被融为了无法区分的一个整体。 值得一提的是,伊普西隆公司的名称“伊普西隆”与希腊字母ε的发音相近,在数学中可表示非常小,这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具有怎样的深意,有待进一步考证。 关于新增的《解说》 虽然《解说》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开放式结局,但是它的出现却从两个角度优化了原作,使之更上一层楼。 其一,《解说》的出现使得本作更贴近SF推理小说,而非科幻悬疑小说。有些读者提出,小说中所制造出来的混乱感觉颇像变格派作品,而起内容,诸如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隐患也有社会派的影子。但终究这都不是其最核心的特质,作者丢下一堆谜团没有破解,实在很难将其视为推理小说,于是最能彰显推理小说本质的《解说》就此出现了,并且确实回答了不少小说中留存的问题。 其二,《解说》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解答部分,同时也对原有剧情进行了优化,只不过这所谓的“优化”到最后却演变成了一种看似荒诞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崩坏感,除了自圆其说地将井上梦人拉进来外,还抛出了整栋建筑就是最新的K-3、运用的其实是外星人技术的推论。其中的意外感自不用说,同时伴随着崩坏的惊喜也不少,诸如文中对中国的溢美之词,又如文中提到“(我)以其他的名字持续发表着(推理小说的)评论文字,并乐在其中”,说的会是哪位推理小说评论界的大佬呢?

  • 生命的法则
    善忘的过来人
    推荐

    感觉最后的解说是为了推销《九重凶间》,同时强调克莱因壶是井上自己写的,争取让关注冈岛二人的读者粉丝关注井上后续的作品,虽然冈岛二人解散了,但是井上仍然继续在创作。 另外也许是为了缓和读者看完克莱因壶正文后的紧张感与不安情绪,为了避免部分读者陷入太深而成为另一个“上杉”,提出“外星人”的解释来缓和气氛?

  • 生命的法则
    沈夕了
    推荐

    重感冒大概影响我脑筋急转弯,所以发表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 结尾处我的内心是这样的:(⊙o⊙)啥?啥玩意?我感冒药都不吃,你就给我看这个?圆不回脑洞就让主角自杀强行结束,作者你的责任感呢? 再说几个小bug 1.几十个亿的游戏研发,文中就看到3个工作人员,一个主管带2个员工。 2.没记错开发的是<脑部症候群>的推理游戏吧?最后说主角通关了,通关剧情偏到揭发游戏研究所的罪恶??姑且当成CIA研发,选了只写出一个剧本的社会关系简单的作者体验游戏,嗯,是为了给他洗脑吗? 3.这个壶,就一个进入口,一次一人,要是想破坏和平整点大动作,不还得排队啊啊啊…如果七美他们是真实的世界,背景简单的主角是靠着主角光环成功活着留在壶内么,毕竟就一个床,你躺进去织梦,别人还得等着。 再说结尾: 主角自杀来验证壶内壶外。嗯?壶外的话,你就真的死了。你还要不要搞明白项目的目的了?壶内的话,谁说游戏结束就能退出了?哪次不是让员工给你停止游戏的?人家要是不停止,再给你整个啥剧情,你也分不清楚现实还是虚拟,不是还得跟人走吗?在我看来,要验证可以整2个简单方法:1,就算他们把主角家和家庭关系复制的明明白白,但是也不可能把整个环境都复制了吧。主角总有点自己的小秘密吧?去看看验证啊。再不行做个车回老家转转。那里有多少回忆和人,去对照看看。2,不是通关了吗?那你可以随意选集,就跳回到七美那部分,看看和你的记忆一样吗?耳环,钥匙,名片还拿不拿得到? 验证方法肯定有很多啊,不就改变了你脑中梨纱的记忆吗?你直接死给我看,请问,您前面的坑填完了吗?是不是cia要搞事情,人失踪又怎么回来的,几十亿的游戏靠一个入口怎么挣钱?上头了上头了,不说了,我要去吃感冒药了…

  • 生命的法则
    JunL
    推荐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最后的结局似乎可以有多种解释,一部让人思维非常跳跃的书,特别是整本书的后半段,思维一直在跳跃,乃至读完后也依旧如此。总而言之还是蛮精彩的,值得一读!

  • 生命的法则
    lilyoooo
    推荐

    二流科幻设定下写出的一流推理小说。点睛之笔绝对是附在最后的“解说”,信息量之大令人咋舌,以一己之力将这个故事从三四星提升到五星水准,请千万不要错过。 正因为有了这篇“解说”,书中是真假难辨,书外亦是虚实纠缠,现实与虚构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呼应与共鸣。内即是外、外亦是内——这本书就是一个克莱因壶啊

  • 生命的法则
    山东大汗
    推荐

    尘封往事,惊天阴谋。 “克莱因壶”,生死较量。 危机关头,大智大勇。 一切谜底,悉数揭穿。

  • 生命的法则
    Ash1ey
    推荐

    好好看 这才是真正的推理小说 好想读九重凶间 如果真的有这本书的话

  • 生命的法则
    如果式
    推荐

    我愿称之为神作!谁能想象这是部1989年的作品?!一口气读完,连做梦都是克莱因壶,再加上最近刚玩了VR游戏,仅仅一个小时我就已经把现实中朋友和我的交谈误认为是在游戏中了,心有余悸。 自诩还不错的逻辑推理被作者碾压的粉碎。平面的推理或许是对的,但是四维空间里一切都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没有参照物亦或是参照物本身是虚构的,那我怎么能确定我是对的呢?上帝视角的读者也不过是壶里的一员罢了。 本书结尾虽然留下了一堆谜团,但我收获了一个辩证思考不断推翻重建的阅读体验。虽然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让我重新收获了推理的快乐的小说。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元宇宙”,抛开之前过于乐观的期待,开始思考它到底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值得二刷三刷的好书!

  • 生命的法则
    哄哄
    推荐

    《克莱因壶》个人解读 时间轴贴在评论区吧 按照结尾应该有两种逻辑: A逻辑:男主之前的推测都是正确的,公司确实掩盖了梨莎的死亡,并且可能进行着某种人体实验,在揭发公司的罪恶的最后环节,男主被害失去意识,再醒来已经被公司控制,自杀前仍然在壶中。 B逻辑:也就是公司的逻辑,男主从护照伪造所进入游戏,也就是男主经历的第五天到第十天全部都在游戏中,从第十天+(他们所说的第五天当天)醒来。贵美子说男主差点就通关了,那么可以理解为他们最后将游戏通关条件改成了“揭发游戏公司罪恶的类型”,而游戏中的男主最后在电梯失去意识,游戏失败。这种说法下,七美,姬田,丰浦都是虚构人物。 A逻辑就是男主在第十天+醒来之前的逻辑,B逻辑是公司在男主醒来后公司的说辞。A逻辑的虚实细节比较一目了然,关键是B逻辑是否能推翻A逻辑成为另一种可能。 如何判断AB逻辑的真伪? 首先,故事结尾时,故事中的大部分关键信息,耳环,名片,便签纸,奶黄包,红色行李箱都是男主和公司都知道的,因为男主已经在之前的两个逻辑都确定的K2模拟时间中(时间轴中【】部分),将这部分信息传递给了公司,这部分信息被双方都知道了,就不能成为分辨AB逻辑的信息了。 那这时候如何分辨AB逻辑呢? 1,K2无法模拟的部分 (1)男主两次失去入睡记忆。K2可以模拟五感,影响人的感觉,却不能删除记忆。在B逻辑中,此时的男主全程都在游戏中,没有道理他恰好在两次入睡时间缺失记忆。 (2)男主时间流逝感知矛盾。在第五天之前,男主已经进行了四天的模拟测试,每天三次,每次20min,他并没有感觉到时间流逝很快。反而在B逻辑中贵美子说他只进行了一小时的游戏中,他的感知明显和前面正常的四天是不同的,B逻辑再次产生矛盾。 2,只有男主知道的信息 (1)在和七美会面的第七天,七美说现在梨莎已经不喜欢广告设计了,以及梨莎对K2有着很高的热情,这在第一天的现实中梨莎对男主说过,公司是不知道的,所以无法模拟,这部分必然发生在现实,七美是真实的存在。由此推出公司在撒谎,男主自杀前仍在游戏中。 (2)百濑的警告。第十天+,男主去了梨莎家,并且听到百濑的警告。 由此可知,到B逻辑站不住脚,A逻辑是通顺的。最终男主自杀前还是在游戏中。真实的世界是七美等人现实存在,但是七美可能遭遇不测了。 但是,在小说最后,匿名人士写的解读中,又出现了与A逻辑矛盾的地方,由于不知道解密的正确性,就先列些解密几个矛盾点吧: 1,梨莎复活。(A中梨莎明确死亡) 2,现实本该存在的人物,建筑,物品全部消失。 在无视解读的情况下,就暂时认为A是正确的逻辑吧。最后说说结尾吧,其实要验证现实还是虚拟还是有很多方法的,但是从书里可以看出,这个公司可以侵入住所,就算验证了此刻的真假,下一刻还是未知的。壶里壶外已经不重要了,男主只要活着,他就会一直怀疑眼前世界的真假。 辨别现实和虚拟有那么重要吗?这样一个结尾让我想起黑客帝国等很多作品探讨的一个话题:清醒的痛苦还是虚假的欢乐。在我看来,痛苦的哲学家或者是快乐的猪没啥高低之分,只是个人选择不同罢了。哲学家因为清醒而快乐,猪也因为快乐而快乐,能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了~

  • 生命的法则
    小王子
    推荐

    【2020·36·完结撒花】克莱因壶 冈岛二人 整体评价:★★★★★ 阅读难度:★★★★★ ①【背景介绍】本书的作者“冈岛二人”为井上泉、德山谆一共同的笔名,取自日语“两个怪人”的谐音。 1982年,冈岛二人以《宝马血痕》摘得江户川乱步奖出道,之后又于1985年凭《巧克力游戏》荣获第3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1989年凭《99%的诱拐》荣获第10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短短8年内他们创作了27部风格独特的高水准推理杰作,至今仍影响深远。 而这本《克莱因壶》在1989年出版后二人宣告解散,本书成为其最后的绝唱,这既是封笔作,也是封神作。 ②主人公上杉彰彦写的故事被伊普西隆研发公司买下,即将制作成真人体验虚拟现实冒险解密游戏《克莱因2》(Klein 2),并受邀与少女梨纱一同担任游戏测试员。而随着测试的深入,梨纱无故失踪,“我”则彻底陷入了由K2造就的完美虚拟世界,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拟。 最让人震惊的,是本书出版的年代,1989年。 与本书构想相似,声名显赫的《黑客帝国》上映于10年后,《贝克街的亡灵》上映于13年后,《盗梦空间》上映于21年后,“无限月读”……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VR(虚拟现实技术)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有突破性进展,1990年,VPL公司开发出第一套传感手套“DataGloves”,而这与书中描述的“K1”颇为相似。 换句话说,本书的构想即使放在今天仍是非常超前的。 ③【背景介绍2】在数学领域中,克莱因瓶(即克莱因壶)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曲面,即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 在拓扑学中,克莱因瓶是一个不可定向的拓扑空间。克莱因瓶最初由德国几何学大家菲立克斯·克莱因 (Felix Klein) 提出。 著名数学家菲立克斯·克莱因在1882年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瓶子”。 克莱因瓶的结构可表述为:一个瓶子底部有一个洞,现在延长瓶子的颈部,并且扭曲地进入瓶子内部,然后和底部的洞相连接。和我们平时用来喝水的杯子不一样,这个物体没有“边”,它的表面不会终结。它和球面不同 ,一只苍蝇可以从瓶子的内部直接飞到外部而不用穿过表面,即它没有内外之分。 事实上,我们平时看到的克莱因瓶图片并非是其真实的样子,它其实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此时克莱因瓶的瓶颈会穿过第四维空间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而并非像图片上那样穿过瓶壁。只可惜我们所在的世界为三维,因而无法想象出四维乃至高维空间长什么样罢了。 ④之所以打出五星难度,不是因为理论或者文字晦涩难懂,而是整本书看完仍然云里雾里,不明真相。 别说凶手是谁,如何作案,我连被害人死没死都分不清楚。 特别是本书采取了开放式结尾,很多问题没有给出明确解答。更让人崩溃的是,在正文的最后,附上了一篇署名上杉彰彦(即主人公“我”)的解说,而此解说在日文版和之前出版的繁体中文版中都没有,该文的作者也被证明并非冈岛二人中的任何一位…… 于是,我只能像每一次看过烧脑电影后疯狂的在豆瓣、知乎上搜寻本书的解密文章,但得到的解答往往又是众说纷纭,又得不到验证。阅读小说的过程虽然惊险刺激,但读罢又不免遗憾 看来推理小说设置开放式结局,对于我们这种脑子不行的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所以说,关于诡计和情节,我除了说好,实在没有资格评论别的。 ⑤冈岛二人是日本新本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从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的区别特征来看,前者更加依仗诡奇的剧情来吸引读者,角色的性格、身份是服务于剧情发展的;后者则靠人物的魅力及其身上所投射出的社会现象来引起读者共鸣,由人物性格来决定命运暨剧情的走向。 我在阅读的时候就发现,文中出现的角色,特别是两位女主的人物形象都十分单薄并且趋于理想化,甚至出现了多次矛盾之处,可以说非常“本格”。 然而看到最后我才发现,我所看到的人物,可能多数都是“克莱因壶”中的虚拟数据,如果是这样,哪怕是语言再生涩,形象再僵硬也理所应当,问题是,我完全无法区分究竟哪一段是“真实”的,哪一段是“虚拟”的。 所以说,关于人物形象,我也没有资格指摘。 ⑥所以说来说去,能让我理直气壮的品评一下的,也就是我自身的阅读体验了。 可以说,我的感受和主人公“我”完全一样,一开始完全陷入了“沉浸式体验”, 只不过“我”是沉浸于“克莱因壶”,而我是沉浸于《克莱因壶》, 不同的是,操控“我”的是,而操控我的是冈岛二人。 而随着女主的失踪,画外音的提醒和公司阴谋的显露,我和主人公一样由怀疑到震惊,再到奋起反抗时的愤怒,而当主人公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自拔,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时,我也体会到了绝望和惊恐。 倒数第二幕中,主人公终于与女主定情,而此时他发现眼前的女主很有可能是虚拟的电脑程序,但他没有揭穿这一切,而是沉浸其中,最终和女主一夜春宵。 倒数第一幕,主人公为了区分虚拟和现实,选择了他唯一的办法:自杀。 我想,如果我是主人公,我也会和他做出一样的选择。因为我和他一样,已经走的太远了。 ⑦【杂记】梦境、游戏、文学作品……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和主人公一样,有过沉迷于虚拟世界,不想回到现实的经历。 “镜子,映出了我的身影。 然而,人们为什么能断言自己在镜外、映出的影像在镜内呢?谁也无法直接看见自己的眼睛。想知道自己的瞳孔颜色,就只能窥视镜子。既然如此,或许双瞳仅存在于镜中,不是吗?”

  • 生命的法则
    Abel
    推荐

    流畅的阅读体验。读来有一种置身虚拟体感游戏中,回望自身存在时的孤独感。最后关于梨纱的死很有迷失在克莱因壶中的感觉。 当进入游戏的时候,也就进入了壶内,便意味着永远无法分清虚拟和现实了,上杉若是死于壶内,便在壶外生。若是死于壶外,则在壶内生。 当我谈这本书时,我在谈生死虚无。正是这种快感让壶内壶外不那么重要了。

  • 生命的法则
    桃酱
    推荐

    解说并不是作者本人撰写,建议推理爱好者跳过,不要看。 现实与虚拟交织这个科幻题材,在如今已经被反复使用了很多次。看过《黑镜》,《红辣椒》,《盗梦空间》之类的作品后,这个概念已不算新鲜。 (当然,这些作品都在这本书的成书之后,所以当时的读者阅读的时候,一定非常激动很惊讶吧?) 即便如此《克莱因壶》依然是特别的,因为它是科幻叠加推理。作者将一切线索通过主角的眼睛递交给了读者,开放式的大结局,也将拢线、收束的权柄交到了读者手中。 因此后加的解谜,反而是画蛇添足。为了不剧透正文,以下用于批判解谜篇。 解谜篇很明显是国人撰写。 首先是文笔,作者井上的文笔如行云流水,非常丝滑。要注意,这本小说是日文翻译成中文,即便经过翻译,依然能感觉到行文流畅,原作应该更加易读。但解谜篇不是,非常拧巴,像是在强行堆设定,讲逻辑一般。 其次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小说不宜与现实联动。优秀的小说都是小说事,小说毕。强行联动现实,反而落入下乘,对推理类小说来说,联动现实更是大忌。但写解谜篇的哥们,大概是刚出茅庐的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有点沾沾自喜的得意感觉…… 此外,二十世纪的日本人并不喜欢联动中国,在正文中就可以发现。这本《克莱因壶》阴谋论的对象是美国,涉及到的读物是《爱丽丝梦游仙境》,而本作的核心是——衔尾蛇,结束是开始,开始是结束。解谜里扯庄生梦蝶,只觉得一股浓郁的民族自豪感扑面而来。拜托拜托,庄生梦蝶是哲学思考,我并不觉得与科幻有关呀! 解谜篇让我最气氛的是,居然出现了“日文”和“汉字”。井上先生的文章结构非常巧妙,作品中虽然出现了“英文”,但他用大量的文字反复解释了出现英文的理由。先是借女主角之口提出“游戏里的国家是非洲,大家都说日语很奇怪”;随后又安排了男主的设定是“英语渣渣的日本大学生”;搜集资料时也因为英语差,使得困难重重;到快要结束的时候再次点明,这个主角的英语是真的很垃圾。只是在文章中出现了四五句英文对话,就安排了那么多用以呼应的剧情!然而解谜篇,却轻易打破了这个规矩,真是可恶! 总而言之,故事随着主角(消音)结束了,但推理并没有完结。请开动脑筋,自己梳理线索,像大侦探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吧!这也是开放式结局的用意呀!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