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与权力

群众与权力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群众与权力
    哄哄
    推荐

    当下许多人都爱打趣,鲁迅说过什么什么,多少带着幽默嘲讽的意味,可先生的书越读越琢磨才越发现,能在幽默之余极尽嘲讽之能事者,恐无人能出其右(「・ω・)「

  • 群众与权力
    刘凡
    推荐

    鲁迅笔下的民族脊梁与宵小之辈—— 近日,细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事新编》。这部小说集一共包含了8篇小说,小说中塑造了一些民族脊梁似的人物,比如《理水》中的大禹、《铸剑》中的黑衣人、《非攻》中的墨子等;也讽刺了一些人,比如《补天》中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有名无实的学者、媚上欺下的官员等等。 感觉鲁迅先生真是深刻,将近一百年前写的文章,现在看也一点都不过时。在读书的过程中,每一篇我都写了一点儿感悟,与诸君分享。 1.序言 鲁迅先生一共有三本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前两本都很有名,我们在中学时代也学过其中的文章,《故事新编》没有那么有名,但普遍认为是鲁迅被低估的作品。 《序言》主要讲了这本书的来由,用先生自己的话说,这部书里的作品是在历史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和历史上那些故事不一样,所以才叫《故事新编》。 2.补天 鲁迅先生在《序言》里讲了这篇小说的缘由,以及为啥会出现古衣冠的小丈夫。先生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里也说:“例如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 这篇小说第一部分讲造人,第二部分讲补天,第三部分讲死后的事。成功之处首先是把女娲塑造成了一个“人”,而不是神,她有着人的感情、人的懊恼、人的无聊,女娲梦醒后,无聊之中创造了人,后来又补天、逝世,这是不是就是先生说的性的发动、创造、衰亡呢?也就是序言里说的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解释创造的缘起,不过我对精神分析学说不了解,不能具体分析。 女娲补天是为了人类(至少客观上有利于人类),但人类却不理解她,对她冷笑、痛骂,其实这也是鲁迅先生的心境吧,他想挽救这个民族,但是换来的也是很多人不理解。 女娲去世之前,古衣冠的小丈夫他们是骂她,去世之后,又利用她,还说是她的嫡传,真是讽刺。 小说中对古文的模仿戏谑,也是在提倡白话文。 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妙处,比如把秦始皇、汉武帝寻仙的故事巧妙地结合进去。 3.奔月 为啥只能吃乌鸦呢?因为周围的大动物都被后羿射光了。为啥只能吃炸酱面呢?因为后羿的箭太厉害,把乌鸦都射碎了,吃不了肉,只能做炸酱面了。 嫦娥爱上后羿的时候,后羿是英雄,她嫁给了他,后来后羿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每天给她吃乌鸦炸酱面,嫦娥就变了,对后羿爱答不理、阴阳怪气,是嫦娥本来就不爱后羿,只是看中了后羿带给他的物质和荣耀呢?还是他俩本来有爱情,但在生活的窘境中,爱情日渐消磨了呢?或者说,我们寻找的爱情真的存在吗?爱情真的经得起严酷生活的考验吗? 后羿之前是英雄,不但射过丰豕长蛇,还射过太阳,但现在他没有对手了,这是英雄的寂寞。其实后羿就是鲁迅,逢蒙是后羿的徒弟,但要杀后羿;高长虹可以说是鲁迅的弟子,也是攻击鲁迅。逢蒙不是后羿的对手,高长虹自然也不是鲁迅的对手。后羿天下无敌,没有动物可以射;鲁迅也是天下无敌,他想找一个稍微能打的对手都没有,只有一些小乌鸦。英雄的痛苦,就是对手太菜了。 4.理水 理水,就是把水梳理好,和“治水”一个意思,不过“理水”和大禹治水的方式“疏导”更贴合一些。 学者们生活无忧,每天搞搞无用的研究,就能挣不少钱。很多学者的研究不但没用,而且还有负面作用。 老百姓中,固然有拆穿学者的聪明的乡下人,但大部分是给权利也不用(或者说不敢用)的,所以代表推举不出来,强迫有疙瘩的去;自己不敢去,结果有疙瘩的不去,大家还说他利己、个人主义,甚至打他…… 官员们媚上欺下,不顾百姓死活,调研就是走过场、旅游,在上级大禹面前唯唯诺诺,“膝行而前”,但一听到大禹要用新方法,就一起反对(可能新方法动了他们的利益)。 只有禹和他的追随者是真正干实事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里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里的大禹无疑就是鲁迅先生盛赞的脊梁似人物。 小说中讲“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段挺有趣,也让人反思,“三过家门而不入”千百年来传为佳话,但对她老婆来说,又是多么悲惨呢! 总之,当改革家太不容易了,要舍弃一定的家庭生活,要战胜既得利益者,还要不受各种各样“专家”的影响。改革为了百姓,百姓还不理解。 5.采薇 伯夷、叔齐拦着周武王的马劝谏,以及最后不吃周粟,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千百年来受到盛赞。孔子就说过,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还说他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说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是圣人。 鲁迅先生这篇小说,一步一步地结构了伯夷、叔齐圣人的形象,对他俩的行为是很不赞同的。伯夷一开始只惦记着他的大饼(以至于先生用大饼计时来讽刺他),认为烙饼小了不该说话,即使武王伐纣也不该说话,他的作为很多都是被叔齐牵着走的。叔齐自己也很矛盾:“变乱旧章,原是应该征伐的。不过我想,以下犯上,究竟也不合先王之道……”又觉得商纣王不对,又觉得周武王讨伐不对,难道要等商纣王遭天谴吗?而且叔齐在意的是变乱旧章,而不是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暴虐百姓。 而且他们俩的不吃周朝的粮食很不坚决,一开始走就带了剩下的大饼,后来去了首阳山,又先吃了沿路乞讨的饭,第二天才开始实行“不食周粟”的原则,你说搞笑不搞笑? 文中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比如士兵说商朝都城有女人的脚像猪脚,可能是讽刺缠足的;比如介绍小丙君,说他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女婿…… 鲁迅先生是不赞同伯夷叔齐这种人的,即使反对周朝,就一定不吃周朝的粮食吗?鲁迅先生认为不是。在《朝花夕拾·范爱农》一文里,提到这样一个情节:“报纸上骂了几天之后,王金发便叫人送去了五百元。于是乎我们的少年们便开起会议来,第一个问题是:收不收?决议曰:收。第二个问题是:收了之后骂不骂?决议曰:骂。理由是:收钱之后,他是股东;股东不好,自然要骂。”就是你给我钱,我收,收了后,你做的不好,我还是要骂你。 6.铸剑 说是铸剑,其实故事主体讲的是复仇。如果说眉间尺是为了报父仇而想杀王,那么宴之敖者(黑衣人)则是为了行侠仗义、为民除害。所以这篇小说可以说是一篇武侠小说。 小说中对于三个头搏斗的场景描写很有想象力。复仇之后,鲁迅先生还写了辨认头和民众一起看出丧的场景,复仇已经被遗忘,最后只剩看客。 钱理群先生在评价这篇小说的时候说:“复仇故事的描写,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都是别的同样有才情的作家可以做到的;唯独‘复仇以后’的思考与描写,才是非鲁迅做不到,是真正属于鲁迅的。” 7.出关 鲁迅先生在《〈出关〉的关》一文里说: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因为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无不为”了。我同意于关尹子的嘲笑:他是连老婆也娶不成的。于是加以漫画化,送他出了关,毫无爱惜。 可见,鲁迅先生是批评老子这种“空谈家”的,对老子是“毫无爱惜”的。老子想躲避、出关,但到了城墙边出不去(因为没有吊车把牛弄过城墙)。“无为而无不为”,有时候就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借口。 8.非攻 这篇里,鲁迅先生主要以墨子止战的故事为中心,结合了其他记载中的小故事,信手拈来,又十分贴切。从对《故事新编》的阅读中,也可以看出先生传统文化功底是多么深厚。 “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这句话振聋发聩,不要空谈,要实干! 墨子救宋之前,宋国国都一片破败,毫无管理;救宋之后,管理严格,不但把这个大救星的破包袱募去了,而且连避雨都不可得。这就是英雄的下场。 墨子知道、鲁迅更知道,英雄拯救人民,人民却不一定对英雄好。但英雄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救人民,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啊。 9.起死 原来的故事里,庄子后来枕着骨头睡着了,在梦里和骷髅对话。鲁迅先生的故事里,司命大神和庄子的打扮一模一样。神仙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和人类似。这里的故事会不会也是庄子做的一场梦呢? 小说中,庄子说“死就是活,活就是死,奴才也就是主人公。”但他毕竟不想死(你看他不也要挣脱起死回生的汉子,赶快逃走吗),也不想当奴才(你看他不是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官职吗)。庄子又说,“衣服是可有可无的,也许是有衣服对,也许是没有衣服对。鸟有羽,兽有毛,然而王瓜茄子赤条条。此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你固然不能说没有衣服对,然而你又怎么能说有衣服对呢?……”然而,他自己的衣服还是很爱惜。 劝起别人来,一套一套的,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就是另一套说辞,这样的人我们见的还少吗?

  • 群众与权力
    推荐

    来自一个要考试的萌新的现当代文学知识速记 《故事新编》艺术特点: 1、“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如《铸剑》原文献只简略记叙复仇故事,鲁迅则着重于性格刻画,这是出自作家在文献基础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造了一个有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复仇者形象。 2、《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如《铸剑》是一浪漫主义之作,其中虽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作为主要倾向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等手法,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个复仇者形象。 3、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为主,但也掺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如《补天》中女娲腿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等。这些现实生活内容,暴露和讽刺了现实的种种黑暗面,增强了作品的战斗性。作者还常使这些人物说些现代语,如“时装表演”、“莎士比亚”等。

  • 群众与权力
    张佳玮
    推荐

    我看过写圆月因由,最好的出自鲁迅先生《故事新编》里的《奔月》。 后羿射完了天上地下的一切猎物,只好每天让嫦娥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终于嫦娥奔月而去,后羿陷入终极孤独时,发了英雄气:射日弓,三支箭,身如岩石挺立,双目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三箭射月。 然后毫无伤损。 本来到此为止,小说情节也进了死局,结束了。 妙就妙在……下一刻,鲁迅先生笔下的后羿缓过来了。 “我实在饿极了,还是赶快去做一盘辣子鸡,烙五斤饼来,给我吃了好睡觉。明天再去找那道士要一服仙药,吃了追上去罢。” 对他这样一个一天之内,经历中年危机,被嫦娥嫌弃,被个老太太穷追猛打,被逢蒙偷袭,回家后发现嫦娥奔月而去,自己射箭都追不回来。开始自我怀疑,被安慰说像战士像艺术家,他自己都不信的人而言,后羿的选择是…… 吃辣子鸡配饼解决饿肚子。 吃了好睡觉。 嫦娥走了,那就再去找道士要仙药,追上去。 前一刻的感伤,到此也烟消云散了。 这里自然是鲁迅先生对读者的一点温柔和戏谑。 挺凝重的情景,怎么还整这么一出? 但这大概也是生活的真相: 人生经历戏剧性的感伤后……生活还要继续。 《奔月》写于1926年12月。那年鲁迅先生出了《坟》和《彷徨》,与许广平一起离开北京,开始新生活。 《伤逝》里,涓生也失去了所爱。于是: “待到孤独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生活。 人再千愁万绪百感交集地孤单,终究还是要解决问题,好好生活。 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饿了吃,困了睡;爱人走了,自怨自艾一会儿也罢;如果还是爱着,那就想法子追上去。 一时的情绪是情绪。 但人想快乐,就得实实在在地,抛却不快乐的,追求快乐。 人不会一辈子顺,但也不会一辈子不顺。 就像月亮再阴晴圆缺不定,总也有圆的时候。 中秋快乐。

  • 群众与权力
    妹妹头🐷yuki
    推荐

    先生,你好酷 一向文筆嚴肅、犀利、一針見血的先生,你是如此浪漫,如此灑脫,你真是太太太可愛啦哈哈哈。“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將古代和現代錯綜交融”、古为今用,針砭流俗,諷刺世事,批判社會。一貫文風,幽默風趣,婉而多諷。 最愛《采微》,“不食周粟”VS“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還有那個烙餅的工夫啊!“約有烙三百五十二张大餅的工夫”“大約過了烙好一百零三四張大餅的工夫,”這個鐘啊?請問先生,怎麼個計算法呀?我沒搞懂啊😂 《出關》裏對變身就職於圖書館的老子的描寫還是鮮明的。可是,老子出關怎麼是因孔子所逼呢?先生是從哪裡聽來的傳說呀?😂 其次是《女媧》《奔月》《鑄劍》…... 有些文字裏能讀到先生的無奈和內心的沉重感…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