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公共管理学
    Mina
    推荐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又一次深刻的感受到灵魂失去了支撑。一边是严峻的疫情形势,一边是不能实行的外出游玩计划。烦闷矛盾中我还是选择了看书。嗯……不错,没有令我感到失望,相反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这本书带给我了不一样的体验,从爱琴海到西藏这一路的旅程,跟随着作者的文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这充满惊险和欢乐的旅程中。遇到描写惊险的文字段落,我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遇到描写欢乐有趣的旅历文字时,我也跟着笑出来声。 限于自我文化知识薄弱,书中许多详写的古代文化历史,读着有些烧脑。但是关于美景我就一一收置于脑海了[憨笑]待到时机成熟一日再亲自置身美景之中[呲牙] 书中写到作者的妻子陪着作者渡过“最惊险曲折”的旅程让我很感动,而作者却巧妙的让妻子避开真正危险的路段让我更为感动。约旦安曼的拜访、伊拉克和伊朗的危险、巴基斯坦和印度紧张的关系、喜马拉雅山脉下尼泊尔的安闲与整洁……收获不少! 对于文中作者对有些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我无法肯定和否定。当然,我亦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持包容态度🤗。

  • 公共管理学
    Supertramp--Wade
    推荐

    羡慕作者一次旅行就从希腊一路向东走完了大部分主要的丝绸之路沿线古国,而这些国家我花了七年,而且部分国家比如希腊、伊拉克与巴基斯坦尚未涉足,颇感遗憾。但是与作者相比,部分国家我走的比作者要更全面,这可能也是花了七年时间的一点小优势。感慨作者强大的后援团能为其解决不少旅途中的问题,而我也曾在12年因为在尼泊尔没有办到印度签证而只能打道回府,然而13年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走了印度的更多地方,疲惫不堪却收获满满。回想19年年初从以巴归来,之后脚伤,放弃了暑期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帕米尔公路,之后又遇到疫情,快两年的时间旅行似乎也渐行渐远,只能在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共鸣!

  • 公共管理学
    一滴海
    推荐

    之前看完的纸书,喜欢修道院的故事,喜欢希腊人钓鱼的故事。喜欢过往辉煌,而如今没落残存前的那一叹。 风沙吹走的,是你的残破衰退;而我在宇宙的另一端,看着你欣欣向荣。用时空锁,留下你不老的容颜…

  • 公共管理学
    深巷明朝
    推荐

    直面文明的拷问       看着《千年一叹》黑色的封面,右侧棕色细线条的半圆形古典花纹,鲜明的红色竖线,无不显示出这本书的厚重。确实这本书承载了太多的厚重。厚重的历史,穿越时空扑面而来,让我不敢大声喘息。而白色的“千年一叹”四字又似乎让人感觉到来自久远神秘时空的一缕轻声的叹息,一丝淡淡的无奈!       我对世界历史了解甚少,对世界的文明更是无知无识。余秋雨的这本书正如一扇窗,让我眺望到了世界灿烂文明的一角,也许我看到的只是微乎其微,若有若无的一缕光。书里的内容太沉,太深,而我看的有点匆促,加之肤浅的大脑,所以我的阅读并不是一场真正的旅行,而只是路过,在余秋雨的目光中匆匆路过,但我仍然被世界古代文明的伟大、壮丽、神秘所震慑,敬畏之情充盈全身!        人类在蛮荒中挣扎,抗争,立足,用无尽的智慧与不可能,演绎奇迹,创造美,而又在贪婪与欲望中厮杀,流血,毁灭。人性的善与恶交织,纠缠成一条条破碎血腥的河,有一些就此荡然无存,而有一些仅余支离破碎。 让我震惊的是几千年前古代人类创造的奇伟的建筑与文化,比出现代的渺小来,而更让我惊讶的是曾经文明辉煌过的地区的人们现在的贫穷落后肮脏的生活状态。他们处于贫困,却僵化麻木;他们居于懵懂,又自甘卑微,认命于物质上的极度匮乏,更容忍安适于精神上的空白。曾经的伟大并不能昭示永恒,惟有不屈的执著的抗争与追求才会有文明的立足。以色列沙漠的种植让我心生赞叹,恒河畔的死亡与腐朽让我皱眉厌恶。有些人一生安于忍受战乱,残害,病痛,如草芥一样消亡;而有些人一辈子穷奢极欲,糜烂专权,高高在上。我心中又不能不响起一直困扰我的那个呐喊:人,你来到这世上一回,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又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历经一路危险,苦累,余秋雨收获了沉沉的思考,对文明,对文化,对中国,对世界的,他以真实的现场感受,独特的文人视角,刺入骨髓的情怀直面文明,拷问文明,他质朴的语言透着灵性,平淡中流露着幽默,一语中的,剖开层层厚茧,直抵事物的本质,不知不觉中引发你的思考,并用他的逼视再一次将你的思考引向深处……        时间的洪流,宇宙的洪荒中,人,人的一生不过微尘,只是来了,或许就要对得起生命吧,就应用与生俱来的智慧穷其一生探究生命的本质,寻找自我的价值,留下一声轻轻的叹息,哪怕千年之后,一切都是一缕烟尘,而那声你拼尽生命的叹息早已无踪无影,无形无迹!        看罢最后一个字,头脑中思绪一片纷乱:巍巍雪山与茫茫大漠交叠,沉沉黑夜与灼灼烈日纠缠,残暴野蛮与纯真美丽胶着,我,在2022年2月16日手捧现代科技手机回味着无限的旷古苍远,敲下只言片语,却真的不知所云!!!

  • 公共管理学
    梁娉
    推荐

    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实地考察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那些曾经是奇迹和童话般存在的地方,我想这大概是文人做的最浪漫的一件事了吧! 没篇文章篇幅都很小,以日记随笔的形式展示着他们有趣有深度而又精心动魄的旅程,带领我们交接历史感受古迹,这也便是这本书吸引人之所在,作者文化功底深厚,每篇文章都有着作者对文化的思考,作为公众人物,一直都是传播着正能量,美好到让人觉得假。

  • 公共管理学
    XDF孙东旭Leo
    推荐

    遇见这本书,倒颇费了一番波折。我本是慕着《文化苦旅》的名而去的,读完《文化苦旅》,却在短短十几二十分钟内被《千年一叹》夺去了心魂。缘分既如此,我便不愿强求,而是走进了《千年一叹》。 整本书都被笼罩在一种极为弘大的气势中,作者不只是在写一本书,更是在创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荒芜却纯净,于是作者小心斟酌,遣词造句都尽善尽美,造就一片希腊的天,筑成一条印度的地,让埃及的鲜花跃然纸上。 读这本书会有一种难免的沉重感,是历史沉淀成美酒的那种馥郁沉重。轻松幽默是点缀,沧桑寂寞才是底料。千年一叹,一叹千年,远远地,从迈锡尼传来,从爱琴海传来。轮回转了一圈又一圈,历史颠覆了又新建,宿命般的潮起又潮落。埃及的人们过着贫穷却悠闲的生活,麻木,毫无追求,这与繁忙而单调的人是一样的。不去思考发展,不去担忧破败的房屋,约定的时间,毫无方向的未来。有了钱就去花,没了再回来。当辉煌的文明成为沧海桑田,那个曾经负荷了世界上最精密又最艰辛的种族,也就只剩下融合了先祖血和泪的金字塔了,无人能懂的文献,无人能识的文字,以及最深的伤痛。 从希腊出发,走过一个又一个国家,有繁华的,但看到更多的,是杂乱与落后。最令我铭记的是伊拉克的一家加拉希德的旅馆,在门口水磨石地下镶嵌着一幅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彩色漫画像,下有一行字:"布什有罪"。任何想进们的人都必须从他脸上踩过。这家旅店很有名,在国际新闻中经常提起,世界各国记者都住在那里。于是,一只脚,一只只脚,一群群脚,各个国家的,各个地区的,穿布鞋的,穿皮鞋的,都从布什先生的脸上踩过。这大概便是这个国家能做的,最大的抗争了。这个拥有极度辉煌的古代文明的国家,这个被称作"浮在油海上的一个岛"的本该富得流油的国家。 曾经辉煌的,繁荣的,被毁灭了,消散了。文化总是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的交织间倒下去,而后又会有新的文化站起来,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的交织间。只会流泪不会说话的巨大石像是感人的。他们见过太多,要说的也只是"他们都走了"这一句。因此干脆老泪纵横,不再说什么。 文明不太容易,真应该好好珍惜。[太阳]

  • 公共管理学
    小强Kevin
    推荐

    丨壹 余秋雨在序里曾感慨,他已经染上了卢梭同样的毛病:“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就无法思考。”囿于方寸之间,思考容易沦为原地打转;同样走马观花,恐怕踏遍铁鞋也空空泛泛。正所谓不行走不思考,不思考不成活。 行走在浩瀚的大地上,被千年的古风吹拂着,我们依稀可以寻觅到古人的脚印。与此同时,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人类文明的画卷。 透过历史,俨然看到了登门拜访老师的孔子,看到了仗酒走天涯的“酒仙”李白,还有在爱琴海边高谈阔论的亚里士多德师徒,以及碾过大半个欧罗巴的拿破仑。而在上个世纪完结之际,中国学者余秋雨行走在路上,出没于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参与到一场稀世伟大的行程,从地中海边的希腊、埃及到恐怖主义的中东、南亚,横跨东西方。 余秋雨先生揣着历史,奔走四方,凭吊历史遗迹,探文明之源,观沧桑之变,拨开人类历史的帷幔,每每怀古感叹,有着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文明大会上,余秋雨曾作为嘉宾向各国代表,讲述难以重复的数万公里。他在演讲的开头声明,自己最看重的,不是发现了那数万公里,而是从那数万公里重新发现了中国文化。那始终横亘在心头的,始终是面向中华文化的拷问:悠久的中华文化,与人类的其他文化相比处于什么地位?长处在哪里?短处又在哪里? 丨贰 “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我们现在读几千年的古书,就像读几个喜欢文言文的朋友刚刚寄来的信件,这是其他几种文明都不敢想象的。” 在时光的长河里,撷取不同文明相互比对,想为古埃及而抱憾,也为中华文明的延续而欣慰。而对于中华文明如何能成为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古文明,余秋雨先生在书里总结了五点原因,如下: 1 赖仗于地理环境的阻隔,避开了古文明之间的互征互毁; 2 赖仗于文明的体量,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食,也避免了自身枯窘; 3 赖仗于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割、封闭和中断; 4 赖仗于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 5 赖仗于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记。 人类,曾经那么伟大却又会那么无奈;文明,曾经那么辉煌却又会那么脆弱;历史,曾经那么精致却又会那么简单……字里行间,我触摸到美与艺术,颤栗于历史兴衰,更是领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 一个民族无论盛时多么富丽堂皇,影响波及了多少国家,文明的火炬还是屡屡微弱地跳动着,千年以来,有些熄灭了,有些仍在挣扎。何况在岁月脚下,个体的生命好比草芥,就算幸运地被载入史册,就算记录的文字还在使用,可彼时亲历者的经历感受,能否传达给此刻的寻觅者。数千年蕴藏的魂魄,千年后困惑的灵魂,彼此的对话恐怕是许久的缄默。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个时代举目所望,俨然无人理解这份建立的纽带,只好相互慰藉,取暖,分享。 “本来,人类是为了摆脱粗粝的自然而走向文明的。文明的对立面是荒昧和野蛮,那时的自然似乎与荒昧和野蛮紧紧相连。但是渐渐发现,事情发生了倒转,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 在旅程的最后,余秋雨先生在喜马拉雅南麓一个叫“鱼尾山屋”的旅馆中,世界屋脊下的烛光、炉火边,整理一路的感受。周遭文明的遗迹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雪山,森林,河流于是他发现一个深刻的悖论。关于自然和文明的悖论。当引以为傲的人类文明,逃不过历史黄沙的侵袭,而自然始终囊括这一切。对于文明与自然的关系,还是落在“平衡”二字,唯此才能收放自如,“节省靡费,保存生命。” 丨叁 写到这里,想多谈几个书里印象深刻的点。 一是,余秋雨背后那个女子的支持。当丈夫决定不畏艰险跑到战火熊熊的地方,去闯荡,去探索。可想而知,那一夜,她满脑子怎么不会是战壕、铁丝网、地雷、炸弹。难得的是,她同意了,但希望在那些最危险地段,由她陪着自己的男人。读的时候,深受触动。 二是,读完这本书,想起某门古代管理课,课堂上老师约定俗成地罗列意义,唱衰文明的延续,吹捧古代的智慧,强调考勤和考试。整个学期里,摆不掉的某种错觉,究其原因,还是立场一上来就被预设好,一种文明被众星捧月,权威和真理暧昧不堪。 “我说在中国也向来如此。兴盛德是术,寂寞的是道,因此就出现了学者的责任。但是,弘道的学者也永远是少数,历来都是由少数人维持着上层文明。”诚然。 最后,对于作者余秋雨并不陌生。高中时曾有幸拜读过《文化苦旅》,还记得热泪盈眶的情状。尤其是某章讲了潦倒的苏东坡,在赤壁面前完成了个体的突围,生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蒸馏。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文明是有生命的,那它的成熟是否一样圆润和厚实呢?抛下一个疑问,留给岁月来回答。 完。 ————————————— PS:这篇书评写得hin长,意料之外。默默留个小公号,一个猫奴辈中喜欢写长书评的公号:猫在此山中。文章难免存在纰漏,欢迎斧正和交流。感谢并道安。 The End.

  • 公共管理学
    想尔
    推荐

    第一次看这种游记性的书,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在我的朋友写的一篇文章里,千年一叹,为何千年的历史换来作者这样的感叹,感叹什么? 余秋雨先生在书的前面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我只相信文化现场,这一句话就使他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亲身考察世界有名古文明的体验者,走过危险,跨越恐惧,一个年纪不小的世界第一人。 文明考察从希腊开始,希腊这个被认为是文明发源地的遥远的国度,以其深厚的文化魅力让世人追寻,大家比比皆是,旅途理所当然的从这开始。 第二个是埃及吧,这个埃及的古文明仍未让人参透,我认为余秋雨先生有两个词形容的特别恰当,千里土色,万古苍原,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埃及的金字塔被世人认可,却至始至终无法参透它的神秘,因为文明已经断层。 说到以色列,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我并不了解,只知道犹太人的人种问题,犹太人的悲哀,在城西大屠杀等一系列事件中,犹太人被残忍杀害。 约旦,只记住了一个国王的名字,侯赛因国王完成了生命的清真,大智若愚的人以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的方土智慧在大国之间游刃有余,人们记住了这个名字。 伊拉克,伊朗,这个两伊国家,各有各的不同,相同的是战争对于人们的影响。是危险,恐怖与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巴基斯坦,本来也不太熟悉的国家,充满了神秘感的国家,让我记住的是惨痛,无奈,是如同森林般密集的赤脚,无法上学的孩子站在街道上,看着来往的行人,再古老的文明又如何呢。 印度的建筑成为了文明的见证,泰姬陵的故事让人慨叹,文明背后是爱情在坚守。 最后一站,尼泊尔终结,之后就进入我国的西藏地区。这个佛教文化如此繁盛,法显,玄奘中国的文化传播者曾经滞留的地方,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与沉淀。 从尼泊尔能望到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纯净,天然让人感叹,使人忘却了文明人类的杰作,投身于自然中,心灵的纯净的让人无法思考文明。 余秋雨先生带给人们的思考,多少人能够参悟透,唯有他说的那句话,只有文化现场方能参悟透罢了。

  • 公共管理学
    May
    推荐

    作者通过对文明国度文化的实地考察,介绍了各地风土人情和建筑景观,分析它们文明发展与消亡的原因,对比它们文明发展的历史与冲突,最后分析了中国文明不断的五大原因,阐述了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最后,作者在尼泊尔这个新国度里,感受到原始森林,荒野,雪山,鸟群,等等自然元素带来的快感与文明冲突。与古代文明国度的旅行感受形成鲜明对比。千年一叹由此而发: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原始与自然的环境才更让人陶醉。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古代先贤早已在文字里表达了。只是文字的力量远没有实地探访得知的力量强大,所以即使孔子庄子我们烂熟于心,也无法明白自然气息的魅力。中国文明没有中断过,也没有湮灭,作者分析了五条理由,一是地理隔离,西北山峰高耸,东南大海连绵,外敌难侵;二是中国没有宗教极端破坏;三是中国从秦而立的汉字记载了中华文明;四是中国科举制度让书生传播和记录着中国文化;五是中华文明的体量宏大。这些理由读起来让人陶醉且自然生发出一种自豪感,千年一叹。未来千年,文明将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千年,生态文明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政治和宗教信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络深刻变革,物联网技术将各种文明成果融会贯通。我们既是保护文明的一代人,也是创造文明的一代人。下一个千年一叹,我们留给子孙后代。

  • 公共管理学
    sy.
    推荐

    历史与山河同在。文明千年不倒。 高中时第一次读这本书,纸质的特别厚一本。大约跟几本教科书摞起来一样厚。但读起来并不是晦涩难懂。反而将文明如同画卷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又引起我们更深的思考。 余秋雨先生在千禧之年到来之际,跟随凤凰电视电视台组成的团队前往欧洲、北非、中东、印度等地考察历史早期文明遗址。用脚丈量土地,用心感悟文明的厚重。一篇篇随行感悟的日记,不是那种华丽矫揉的词汇,也并非无病呻吟的语句,有的是真真切切平实的语言和对文化的态度。出行前即知道,此行不仅面对自然险峻,还有动荡局势,恐怖分子威胁。也正是因着这种对文化的态度,令人心生敬意。 希腊的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标杆,古老而虚幻,却又伟大真实。尚武的迈锡尼,沧桑的巴特农神殿,向世人揭开希腊文明的面纱。 埃及的文明不同于希腊文明,神秘而又恢弘的埃及文明,不断经受战争和入侵。被摧残的大量文明遗址,使现代的我们难以真实的去了解它。埃及的文明显得孤独、空虚。 巴比伦。四千年前。两河流域已经透彻了法律本质,已经懂得依法治国。创造楔形文字,亦是高度文明。而现在,饱受战乱的伊拉克,太多太多失学儿童,连字都不认识。而他们的祖先却是最早创造文字的人。 印度。佛教的发源地。不仅有神圣的恒河还有华美的泰姬陵。不仅是圣雄甘地的故乡,还有叱咤风云的阿育王。曾经充满神秘宗教色彩。而现在,看不到恒河诗情画意的晨浴,而是河边等待死亡的老人与病人。 随时间更迭的历史,随历史辗转的文明,至今没有中断的只有中华文明。让人庆幸。中华文明在经历朝代更替,有赖于统一的文字,有赖于独特的地理优势,有赖于大一统的民族融合,即使有战乱纷争,中华文明可以绵延至今。怎么不令人感动?

  • 公共管理学
    戴俊杰1.4
    推荐

    我觉得这才算是旅游,剥离表面,寻找文化的传承。文章中有很多作者的感悟,值得思考,还有就是我一直秉承读书就是交流,不是说教,一味地盲目的接受,是无法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 公共管理学
    文心
    推荐

    翻开千年一叹,就跟着作者开始了一段非凡的旅程。说实话,这条路线一定是很多人的梦想,除却古代文明情愫,这和童年色彩有关。我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夜的萤火虫还有耳边的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古希腊神话太阳神、露天幕布电影印度大篷车…… 作者穿越了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最终回到了中华文明的怀抱。这一路用车轮碾过战火纷飞、盗匪林立、乞讨遍地,实在太艰难了,这种文字很有张力和活力,透着行动和思考的力量,深深的感染了我。作者的色彩记忆也让我记住了这些城市:蓝色的希腊,黄色的埃及、象牙色的以色列、灰色的伊拉克、黑色的伊朗、混色的巴基斯坦、棕黑色的印度、绿色的尼泊尔。 还有让我惊异又敬佩的那些古老却神奇的人和事,比如三千七百年前的克里特岛,那么先进却突然消失;比如四千多年前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又比如早玄奘二百多年到达犍陀罗的法显和尚,当时六十八岁高龄却能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居然考察完印度河、恒河流域佛教文化后,他又到达斯里兰卡,再走海路到印度尼西亚,北上回国七十九岁,写《佛国记》后八十六岁去世。这一切都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看到这么多古文明发祥地都已经衰落,情不自禁的伤感,确实印证了盛极必衰、至强至弱的道理。在这些辉煌却又脆弱的文明面前,真的觉得我们的生命多么渺小,但有觉得包容我们的天地多么博大,只有时间是永恒的。而我们的中华文明却一直没有中断和湮灭,真的是幸运啊,现在听《史记》感慨尤深。 特别喜欢这本书的原生态、不加雕琢的写作态度,特别纯粹。专门找到2000年出版的纸质书,可以共享下作者自序的一句话: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粗粝。荒原上的叹息总是粗粝的,那又何妨?!

  • 公共管理学
    希文
    推荐

    感觉没有高中读他的《文化苦旅》来得惊艳,可能是一路惊心动魄条件艰苦来不及修改润色吧。我也知道这种文学性的东西没有专业性的来得有用,但是就是对那些可以不断自省深思心怀天下的人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不过有人去赞助旅游是真的棒~边连麦上网课听经典名歌鉴赏边看这本书简直是受到文化的双重洗礼…ok我要去继续学习了

  • 公共管理学
    张焱
    推荐

    追随作者的脚步,我们仿佛也来到了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一起探寻古文明的踪迹,感受古文明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 我们惊叹于古文明的辉煌与灿烂,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不可磨灭的建筑上的奇迹,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人类发展史的故事;我们感叹于远古文明的衰败与没落,甚至消亡,他们并没有给当地的国家带来繁荣和强盛,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富裕和安定;我们赞叹于中国的学者与媒体,在千禧年来临之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带来最真实的体验、最真切的感受以及最深刻的思考,为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和新年贺礼。

  • 公共管理学
    朝野
    推荐

    我读起来有点吃力和略微枯燥 但是不否认这是本好书 要是穿插有照片就好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