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蒲氏,男性,寄其希望于狐仙。 2.蒲氏之希望是:家有贤妻。 3.蒲氏之希望,不同于琼瑶。 4.琼瑶的希望是:高、帅、富。
写的不错,从中很多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一些思想,男尊女卑体现得尤为明显。蒲松龄先生笔下的妖魔鬼怪大都善良正义,反倒是那些书生莫名其妙就得到了大能者的青睐,大都描绘的比较懦弱无能。我个人觉得比较不能接受的是书中描绘的各种哭,男的哭,女的哭,开心哭,伤心哭,离别哭,重逢哭,人死了哭,复活了哭,反正我觉得他们就能找到各种或大或小的理由哭。再有我觉得翻译水平有限,可能就是把原文直译过来了,没有做任何修饰,所以有很多地方读来觉得有些跳跃。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妖魔鬼怪让我看到了人心和人性的复杂多变,嗯,挺好的,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这本书的感觉就是牛鬼蛇神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美女们不但主动献身,还能给那些个书生带来钱财,官运…[捂脸]
问苍生,敬鬼神。 怪力乱神都是人心所化。 人有情有义,则妖魔鬼怪有情有义。 人有福祸凶吉,自然托妖魔鬼怪偿因果报应。 有福之人,桑榆底下藏千金,荒坟炸雷还复活,红尘醉梦温柔乡,功名利禄天注定。 狐仙,花妖,痴鬼尚且历经千万当回人。 人到疯狂时,比妖魔鬼怪还要可怕,倒不如一花,一狐。
蒲松龄笔下的神仙妖狐都是十四至十七岁的美人,都拥有普通人没有的神力,都是心肠极好的神仙,也往往会嫁给一个一贫如洗的书生,并甘愿侍奉丈夫、伺候公婆、持操家事默默无闻却无任何怨言,在这里女人是必须得依附男人生活的。 故事也告诉我们几个道理:①不要贪,贪多必失②不要娇,作多必死③要懂得知足常乐④要心怀感恩,知恩不报会惹来祸⑤作恶多端会遭报应⑥人间跟阴间并无不同,在人间做了错事,到了阴间地府也不会好过 蒲松龄的聊斋虽是民间的故事,更多的是诠释世间道理,但也很多故事没头没尾,不知说什么,但总体上还是值得了解一看的。
2020 - No.58《聊斋志异》 推薦指數:3星(三星是因為這個版本自己不是很喜歡,寧可去讀原文) 如果現實過於骨感?怎麼辦?沒事,理想還可以豐滿。 「人在做,天在看」 「好人有好報」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 這就是我讀這本書的一點點浮想聯翩。 但是因現實骨感而需要的安慰,我還是要去別的地方尋求。 PS. 從第八部分起棄讀。打開它是因為小隊共讀任務。所以今年到目前已讀是:58-9。 PPS. 個人分類:2020之「隨心所欲亂翻書」。閱讀時長:6小時45分鐘(其中聽約占4個小時。因為剛開始的時間都沒有顯示)
【2020-30/7.5】"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直译白话文+个人底蕴不够+古今思想差异,综上,让我看《聊斋》该版本多次想弃书。 郭沫若先生评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我看到了前者,后者却不多。(还有,这个版本不是完整版!) 不过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角度来看,这《聊斋》真是好一个文学、影视创作者的灵感取材库。
白话文版还是不如原文言文版本那般有滋味。人心丑恶,鬼善怪奇;欲望横走,平淡正行。
聊斋志异的白话文,节篇不全,加上是翻译,多少会有所出入,想看全篇得看文言文的。 章节很多,涉及内容广泛,多谈鬼,狐,神仙,花仙与落魄书生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鬼狐仙比世人还有有情有义,可见其人文关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百态。读起来曲折离奇,充满怪异,又寄寓意蕴味深长。当然有些男女情节,其实就是蒲老与那时书生的yy,不过古人与今人思想已不同,其实没什么,乃是时代的局限,应该认识与理解那时的社会,不必过分的贬责。
人非人,鬼非鬼,狐非狐,花非花。披着人皮却做着狼心狗肺的事,满嘴仁义道德,却是卑鄙小人。有的人即使死了,也知道从善,有的人即使活着,也如同死去。知恩图报的人,即使知道命里有数,也竭尽全力。自私自利的人,总把别人对他的好当成理所应当,这样的人并不值得深交。[微笑]
拜读蒲松龄老先生的作品《聊斋志异》,特别喜欢,要说说自己心里的感受何感想: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老先生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文学家。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书香家庭,但功名不显。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 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但这样的经历恰好对他创作《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巨著十分有利。他个人科场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却由此而对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体验,从而促使他把满腔孤愤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将揭露和抨击科举弊端作为《聊斋》的重要内容,并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应试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农村教书先生生活对他的创作也极为有利:一方面东家毕际有的石隐园里有林泉之胜可以陶冶性情,丰富的藏书可供他研习学问,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恰当的机会搜集民间传说,整理加工聊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为创作《聊斋志异》作了一定准备。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风俗民情开阔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特别是官僚缙绅和下层歌妓,为他在《聊斋》中塑造各种官僚豪绅和众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此外,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民间奇闻异事。他不仅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而且直接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这是他采用充满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来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站在千年前的江堤,波涛拍打着岩石。千年的思绪混为一谈!三世情殇,千年轮回,几经琼楼,朱红阁楼;竹林弄影,轻解罗帐,回眸百映红。沙场醉卧,指点江山,笑谈风云,几度岁月几度缠;抚一曲离别,舞一曲殇情,几许哀怨,几经沧桑,刹那芳华朱颜逝,醉舞残雪又何妨?品前世之酒,吟今世之歌,诉未完相思!你,我拿三生只换你一世。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心]
中国美男的标准亘古不变,娘娘腔的男人,始终是其中的主流。 只消查一下古代典籍就不难发现,标准的中国古典男性偶像只有一种类型,那就是潘安和贾宝玉式的秀男,面若傅粉,唇红齿白,玉树临风,俨然情色话语的主宰。他们的影像,浮现在包括《三言两拍》、《聊斋志异》和《红楼梦》之类的文本里,成为女人渴慕的永久偶像,统治中国长达数千年之久,散发出经久不息的脂粉香气。
😂聊斋对女性说:你只管漂亮,剩下的交给天意!聊斋对男性说:你只管做梦,剩下的交给我!译成白话的故事浅显易懂,在文字的深意和趣味上略打折扣。不过蒲先生的脑洞似磨盘,镜中花水中月袖子里的花花世界,看一看也不亏。
古代版的网络小说,比同名的电视剧好看,编剧改编的太严重了,本故事纯属虚构。
终于读完,这应该是最早的一部专写鬼怪的小说了吧!以前的这种神怪小说,基本上都是要不就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要不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又或者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意淫还是那个时代就是这种想法,美丽的女妖或者美丽的女鬼都喜欢穷书生,这或许是在现实中没有这种奇遇而只能在小说里表达出来了,毕竟这部里面的很多章节也被改篇过很多次了,也可以说是童年阴影了,最出名最鲜而人知的大概就是《倩女幽魂》了,电影、电视剧看多了,看看小说吧,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