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异朶
    推荐

    开始读羊道的时候,正好每天在朋友圈里刷到一个已辞职的女生,在阿勒泰的雪地上滑雪,在草原上骑马。很容易想到了小学读玛雅文明的时候,心心念念想去热带雨林。到如今,却清楚地知道有些远方注定无法抵达,有些娱乐活动也不是我能耍得了的,像冲浪之类的。 转而更珍惜现下自己喜欢或迷恋的:可能会很闹,是音乐节翻腾的现场;可能会很清,是湖边拂过的风;也可能会很静,在白纸黑字中死磕。只是记录下和书无关的种种。 回到书本身,李娟作为“外人”的身份是一种有趣的设置,想融入牧场生活却难免会有距离感,这种发自内心的努力会把读者带入体验。偶尔笔下有的小幽默不自觉地就带大家进入牧场里的人际圈,对每个人细致入微的刻画很快就会让自己觉得已经身入其中。三本书很好读,也很耐读。当然如果还有更想继续读~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千重安
    推荐

    38w字,17h,总算是断断续续读完了这套书。读李娟的文字,就好似看一部哈萨克族牧民纪录片,西北荒漠、山峦各种场景画面历历在目,卡西、斯马胡力等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感谢李娟,我借用你的眼睛看到了西北牧民的生活面貌,感受到了即便是在如此艰苦卓绝的生活之下,也蕴藏着如此深重而厚实的幸福和温暖。❤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Carrrrrrmennnn
    推荐

    开年读完的第一本书,这应该是个大部头,读了很长时间,里面舒服的开阔的灵动的文字陪着我走过了很多路程,很多次疲倦的早高峰、闲适轻松的晚归,在飞机上,在春节大家族欢聚一堂的嘈杂里,我都暗自欢喜地读着,想象自己逃离了眼前的日常,漫进了一副无止尽的墨绿色的画卷里,把自己的生命也融入到草原上不止的生息中。作者是浪漫可爱的,所以她笔下的所有物件、眼下的所有日子都可可爱爱,都有自己的小脑袋小情绪。但我深知草原游牧生活的残酷,无论是对那里生活的人,还是小动物们。很感谢作者将这种残酷偷偷藏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生命和生死的开阔与敬重,自己对所有生活方式的尊重。我期待自己拥有更广大的想象力,去想象并理解任何一种生活,谢谢李娟带给了我一点点这样的想象。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遇见太阳
    推荐

    李娟的《羊道》系列看的慢慢悠悠,前后大概经历了快两个月,看完之后发现也不过二十多小时。李娟的文字很适合在思绪烦扰时阅读。 《羊道》的写作,始于2007年,2008年,李娟存够了五千块钱,从原来的工作辞了职,到江南一带打工、恋爱、生活。同时开始凭借自己的回忆,完成53万字的《羊道》三部曲。 作品中大大咧咧的卡西,善良又辛苦的斯马胡力,勤劳可爱的扎克拜妈妈都让人印象深刻。生命中到处是苦难,但他们在苦难中磨练出了坚韧,并日复一日的坚持着。 同时,看完李娟的书之后更懂得对生命的敬重,无论是兔子,老鼠,还是其他,它们都有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权利。有时也会替这些动物悲哀,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占着绝对的话语权,于是它们被挤到“角落”里,艰难的维持着生命。 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以后一定要去新疆看看。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hanyang
    推荐

    把微信读书里有的李娟的书都看了,最喜欢的还是创作时间最晚的冬牧场,羊道三部曲次之。早期作品中有一些情绪宣泄和大篇的意象描写,后期作品却看着越发淡然。也许生活有很多苦难,可是能够举重若轻,泰然处之,乃至发掘出乐趣,这样的坚强平和真是动人。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木易
    推荐

    历时25小时47分钟读完全书,利用了碎片时间。掩卷深感意犹未尽,那些平淡且闪光的字句衍生出许多黏性的小触手,牢牢地盘踞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李娟的文字是接地气的,只有心底善良纯真、充满阳光的人,笔下才能流淌出如此引人、饶有趣味的文字。她以文字为依托,影射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生活态度、精神面貌及人文底蕴。李娟的文字散发着幽幽的泥土气息,犹如炙热的阳光穿过密密匝匝的叶子星星点点落在脸上、臂上,给细细的汗毛镀一层光亮。在这样的文字背后,能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淡淡的孤寂和对生态环境深深的忧患意识。我生活在新疆,所接触到的哈萨克牧民都居住在定居点,生活习性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改观。唯有朴实的面孔、黑黑的眸子倒是未有多大改变……李娟式的文字读过的还有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鲍尔吉·原野《草木山河》。我将继续追随这样的文字…… 还有就是阅读电子书太费眼睛了,试着点了听书,感觉有些飘缈,始终没有方块字在眼前跃动时的那份踏实与欢畅。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推荐

    看书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被哈萨克牧民的坚韧与忍耐所感染,感谢李娟,让我了解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了解他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神经蛙
    推荐

    李娟的文字之于我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表达的话,那就是我要为她写一系列的书评;用更雅致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她像是身在戈壁滩上的向日葵,即使踏着荆棘不觉得苦,有泪可留,却不是悲伤,始终追逐着太阳的踪迹;即使走夜路,也放声歌唱,心上的裂痕始终是天上那一轮皎洁的白月光;花是快乐的种子,而心是幸福的土壤。贴到人物身上,那人便是世上最可爱的人儿;贴到牧场身上,那便是世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笔至之处,皆如神来之笔,再平凡的事物,都从尘埃里跳脱出来,披了满身金光。         她写牛粪:有时候踢翻一块牛粪,突然暴露出一大窝沸沸扬扬的屎壳郎,好像揭开了正在大宴宾客的宫殿屋顶;她写火光:再猛吹几口气,透明的火苗轰然爆发,像经过漫长的睡眠后猛地睁开了眼睛;她写哈萨克族人:给经过自家门口的搬迁驼队准备酸奶,是哈萨克牧民的传统礼性。就连做客也是郑重的事情,生存在这里的牧人都有着明亮的眼睛和从容从心;她写天空:遥远而孤独的羊群在半山坡上缓慢曼延,倾斜的天空光滑而清脆,搂着羊群向远处张望,一行大雁正缓慢而浩荡地经过天空。等这行雁阵完全飞过后,天空一片空白,饥渴不已;她写孤独:无论如何,我点点滴滴地体会着这孤独,又深深享受着它,并暗地里保护它。每日茶饭劳作,任它如影相随。这孤独,懦弱而微渺,却又永不消逝。我借由这孤独而把持自己,不悲伤,不烦躁,不怨恨,平静清明地一天天生活。记住看到的,藏好得到的。她写......她写了这么多,不知不觉中我记了那么多。         在纯粹环境下生活着的她,有着最简单的欲求和最澄澈的内心,透过她黑白分明的眼睛,仿佛可以一眼望进她的灵魂。王安忆曾评论: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舒飞廉甚至评论:她的出现,就像当年的萧红一样,是天才的出现。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         无论多少大家给予她怎样高的赞誉,我佩服的不是她将最惨淡的情况经过她笔的幻化,变成了最美的风景,我钦佩的是她的境界,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一直有个说法叫“相由心生,文如其人”,虽然有的时候有例外出现,但绝大多数情况还是切合主流的。文字所打动人的永远不是它的技巧,而是它的情感,比如李娟,比如于丹,再比如汪曾祺、沈从文......技巧等外在的物质条件学一段时间人人都可以掌握,但能做到文字内外都浸润着作者的情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就像人们眼中暴发户和贵族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贵”字,你可以“大富”,但不一定“大贵”,自古就有一夜可成暴发户,三代难出贵族的说法,细想生活中好像也没有听过“一夜出贵族”的说法,“贵气”的“贵”字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这是一个家族几代的家风、教养浸润出来的气质,而这必然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富”常常和“贵”联系在一起,只是在当今,人们总是会滥用误用一些词语而不去深究它背后的深刻含义,于是一些词语慢慢的变了味道。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母亲节,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礼重孝的民族,中国传统教育教给孩子的第一个字便是“孝”,《孝经》开篇便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被父母所养育,我们也终将为人母,母亲们本不是超人,但为了子女变身成为超人,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希望全天下的母亲们母亲节快乐,万事顺遂,身体安康;也希望看到这段文字的朋友,能用自己的方式对自己的母亲感恩这些年来的养育之情。母亲不是生来便是母亲,作为母亲,或许她爱的方式伤害了你,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爱你!         实在对等待着看我的书评的朋友们说一声抱歉,看《史记》、汉赋,写东西,看病,健身,学习,这段时间的生活着实忙碌了些,这次的书评也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姗姗来迟。或许会有人安慰我,说着没关系之类的字眼,但我仍像一个晚交作业的学生揣揣不安地等待着老师的传唤,对于文字,向来是慎重甚至于有点小心翼翼,我要对我所敲下的每一个字负责,我要对看到我文字的读者朋友负责,我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便要做到,从最开始使用微信读书的时候到现在我都告诉自己:不管有没有人看,要做到每周一本书、一篇书评,但求问心无悔。最后关于点赞这个问题,我向来是给自己的想法点赞,我也鼓励所有尝试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的,不自信也好,自恋也罢,不管别人怎样的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认同感,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活得不那么辛苦,倘若迷失了自我,别人的肯定再多也无益。抬头望钟,已是三更,不知不觉中又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话,总之,非常感谢关注我的、一直鼓励我的那些朋友,用微信读书不过两月左右,因为某个契机你关注到了我,于是我们得以交流与相遇,相遇即是缘分,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人潮来来去去,离离散散,但是我们奇迹般的在这里遇见了,还结交到了互赠明信片的书友,“缘”之一字,其妙无穷,不可述也。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莲藕
    推荐

    喜欢李娟的文字!读完本书对于哈萨克牧民的游牧生活犹如穿越遥远时空般感觉,经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草原、雪山、河谷、森林、白云、阳光;骆驼、牛羊、猫狗;牧民、奶茶、花毡、木屋;人们向往这里美不胜收的风景,羡慕他们自由自在的日子,惊艳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然而这只是遮阳物,它阻隔了另一面:辛劳奔波、寒冷潮湿、单调乏味、疾病痛苦、清贫苦涩。人类悲欢并不相通,但通过阅读希望提高自己的“共情力”,多些包容,多些释怀,多些坦然。 看了《冈仁波齐》纪录片,期待阿勒泰、春牧场、夏牧场、冬牧场能拍成系列纪录片,体验视觉盛宴!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老胖儿
    推荐

    生活如同溪流一般流淌,有坎坷,有平静,有清流激湍,也有滚滚浊流,起起伏伏中迸射出一朵朵浪花,或清凉澄澈,或携沙带砾,李娟就是这样一位采浪集花,记录溪流的人。这里没有刻意地跌宕起伏,只有简简单单的白描,却不失真实的细腻。读来不舍释卷,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爱了! 爱了! 爱了阿勒泰细细的羊道,爱了寂悄又热闹的牧场,爱了艰难也快乐的哈萨克牧人……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彩虹茉莉
    推荐

    空旷,辽阔,寂静的夏牧场上的故事突然就结束了,心中万分不舍。可能是因为身处内陆从没见过的风景,可能是因为书中真实存在的每一个人,卡西,斯马胡力,扎克拜妈妈,爷爷,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很辛苦,但他们仍在追逐希望。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时光机器
    推荐

    我喜欢这样的文字,不讲道理不评价不做作,只是简单的叙事,每当我在凌晨醒来睡不着在kindle里找来找去找书看,但是最终都会落到这三本书上,看着李娟在困难生活里描述的那些人那些事,很感动而不是怜悯,她是坚强的,牧羊人也是坚韧的,那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都在努力过好他们的生活。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找壳背的蜗牛
    推荐

    诗和远方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诗和远方” 每次读完一本书,到写读后感的时候都有几难: 一难,写个标题难,上学的时候大多数是命题作文,不太用考虑标题该怎么写,中心思想有了,作文的结构大概也就有了,然后基本一股脑儿的就写出来了无论好坏。一本厚书的读后感就难了,难在书读的少,肚子里的墨水少,还要总结出比中心思想更为简练的标题更是难上加难。 二难,灵感。写这些读后感的时候慢慢才觉得,写作(权当自诩为写作吧)真的是要有灵感的吧,那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下笔如行云流水的大家太少了,即便有,那也是灵感的源泉太丰富,就像泉眼有大有小,对于我来说,我那口泉眼永远是干涸的,经常冒不出水,即便突然有了一点灵感,时间却太碎片化,还没来得及开始写,就得忙别的事儿了,然后,忙完了灵感也拜拜了。 三难,重新拾起以前丢下的东西挺难,比如这读后感。很长一段时间不读书,不写字,不写笔记,手生心也生。总之,就是练功要十年,废功只要过一个年就搞定。 回到这本书加上前一本书《冬牧场》,这是让我刷新认知的一个作者和一本书。既包含了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喜欢的作者),又包含了想象和现实的差距(田园诗歌和真实生活的差距)同时也包含了对文字的感激(如此随性的几乎不用修辞的文字记录却让我感动,在我觉得是因为李娟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真诚)。 ………………………………………………………… 分割线以下,真正的读后感: 李娟被称为“小萧红”。萧红的书我也看过两本。李娟和萧红的文字也确实有相似的地方,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景的描写, 观察(感觉)非常细致,文字非常细腻,特别像那种超写实油画的风格,其实在我看来是细而不腻。 加上我稍看过李娟的背景,这种惊叹就更强烈了, 这样的表现力,除了需要有一颗极其敏感、善良和乐观的心之外,还需要找到非常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大自然丰富饱满的层次, 然后再形成用力合适的句子段落来展现大自然摄魂夺魄的美,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难。 就像那种对着漫天红霞,倦鸟归巢的美景,我只会努力的憋出一句:我C,太美了….$@#$, 别人就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是搬砖都不会啊! 其实最想聊聊的就是读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是读完《冬牧场》之后没有任何犹豫找李娟的书继续来看的,可以说是中了《冬牧场》的毒,而后毒瘾发作。 喜欢的原因, 第一,作为一个在南方生活了十几年的北方人(沾边的北方人吧),我喜欢四季分明的北方,而在四季中,又更喜欢冬天(奇怪的很)。以前从来没想过,后来好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矫情吧。 秋天是萧瑟的, 却又萧瑟的不够彻底即便是霜降后的红叶,我喜欢从饱满丰沛的秋天转而到万物肃杀的冬季,树只留下褐色的树枝,坚硬而凌乱的戳向天空,枯黄的草萎靡的交缠着匍匐在路边,天地间只有风和沙,一切都被放大了, 尤其是孤独,如果是下了雪,心情就像过年。而这种过年的心情不会随着年龄有消减,如果回到屋里,被温暖包围时,热茶,火炉等等;等到了冬末春初,割皮肤的风突然某一天柔软起来,原来的满目的黑褐色的几个树枝上突然某一天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抽出柔软嫩绿的叶芽,到抬眼望去,却是满眼的嫩绿,那种仿佛用大口气就能吹化了的绿。这种冷和暖,这种死寂和生命的活力在一个冬天被强烈的对比并且放大了,让心里更加震撼。所以,我无法抗拒的喜欢四季分明的北方,喜欢《冬牧场》和《羊道》里的画面。 第二, 我对这个民族很好奇。 哈萨克民族这个名字以前只停留在印象中的好奇, 在李娟笔下,这个民族的形象被尽可能的勾勒出来而且有着灵魂。 坚强,善良,好客,勤劳,单纯,可爱,这个民族最大限度的保持的游牧民族的传统,逐水草而居,和大自然最大限度的共生共存。他们的生活艰辛,贫穷,却又充满着乐观,大方和好客。 每一个路过自己自己临时居所的人都会被以最高的规格招待, 每一个路过其他临时住所的人都可以自然而然的享用主人提供的丰盛的食物,每一个到访其他临时居住点的客人都把自己当成主人家里的一份子,自然而然的劳动,做短暂到访时能做的一切劳动;每一个地窝子都随时向路人敞开(他们没有锁也不需要锁),他们可以忍耐极端苛刻的环境(想象早上四五点喝完茶就去放牧,晚上七八点才回来,而在此期间没有水,没有干粮,忍受零下十几度严寒),他们也在这极端苛刻的条件下去寻找生活中的点滴欢乐,去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他们也有着小的自私自利,也有着小懒惰,他们凶很好斗也大度善良。他们遵循着最古老民族的传统,却又被现代文明一点点的默默的侵蚀。他们绝大多数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却也有一小部分已经生活在了定居点。 这种对古老传统的恪守,却又为现代文明所包夹的冲击,让这个民族矛盾而又幸福。这也正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必经之路吧。 第三, 绝大多数的城市人被城市的高压力和快节奏压的喘不过来气,当松弛下来的那一刻,都向往着诗和远方。 正如李诞说的:那里不止有诗和远方,也麦克风那么大的蚊子。李娟笔下的游牧民族真正的迁徙生活,并不是提到草原就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是迁徙路上一幕一幕永不停歇冰冷彻骨的雨,是席卷天地的刺骨寒风,是稍有不慎就丢掉财产丢掉性命的凶险; 也不仅仅是吃不完的热乎乎的酥油茶,香喷喷的手抓饭,肥美的手把肉和焦香流油的烤全羊,而是硬如生铁的烤馕,是用烧热融化然后滤掉牛粪的雪水冲泡的奶茶,是全家人一起享用的一小碟奶油,是做一大锅却仅有一两个土豆,几根野葱和一个小洋葱做配菜的手煮饭。 所以,在李娟笔下,也闪现过几个骑马的游客的影子,然而,他们仅仅是由牧民牵着马,在草原上走一遭,在毡房里过两晚,吸几口清新的空气,喝几口奶茶,吃几盘手抓肉,体验骑三四个小时的马之后的屁股痛,然后拍拍占在身上的断草,转身投向城市繁忙城市生活,酒桌茶歇之余向同事朋友眉飞色舞的描述着草原生活的美好。他们甚至连游牧民族生活艰辛的万分之一都曾了解过,都不曾经历过,着其中也包括我。所以, 当我看到李娟跟随牧民家庭一起迁徙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点滴,我震惊了,我去感受着她笔下的苦,累,痛,哭,笑,即便不能感同身受, 也努力的去体会笔尖在皮肤上滑过的痛。 套用学校课堂上老师经常用的一句话作为推荐词: 李娟用她活泼生动的文字为我们揭开了中国最传统的游牧民族生活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不用身涉其地的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带着我们来一趟心灵的旅行。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柚子
    推荐

    38万字的书读了26小时,李娟的文字就是这样子,让人读了快不起来,总想细细的咀嚼,慢慢地品味。几乎所有的美好的相遇都因你而起,愿你与所有的美好相遇!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南山客
    推荐

    读这本书的感觉是寂静的,是轻松的自然的愉悦的,随时打开随时安静,简单才是真味,果然如此。文字有最大的想象空间。平铺直叙的描写,对细节的勾勒,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不愿从书中跳出来。忍不住先妄自揣摩评论一下下……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