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费脑子轻松快速看完偶尔会心一笑的书,就当喝了杯咖啡。 冯唐小油诗 生而为人,用好肉身。 此具肉身,包括灵魂。 肉交神交,度己度人, 酒足饭饱,关机睡觉。
喜欢冯唐的文字,所谓文如其人,如果跟他现实中相处一定是非常有趣的。 一个有趣的人,文字必定有趣,文笔肆意跳跃洒脱正如他的性格; 意境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而又自然又深刻,可见他的博学多识; 嬉笑怒骂,文笔赤裸却不庸俗,可见其内心的自信坦荡及真性情,而每每于俗物 中赋予诗歌的表达之时,一是见到了他诗词的功力了得,二是见到了诗词之后的浪漫主义和风骨…… 更称道的是其异想天开的文字组合,每有新意在其字里行间的表达上,这尤见其对于文字组合的一种创造力和天赋! 所以冯唐的书我基本都读. 下午十七点二分
第242本【2021.07.06】 时隔许久,冯唐先生终于又出新书了,遥想当年,读罢他的北京三部曲,读《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三十六大》,读《欢喜》,读《女神一号》,读《天下卵》,读《安阳》,读《搜神记》,读《不二》,读《冯唐诗百首》,读《无所畏》,读《成事》,读到发狂,对他喜欢得不得了。读完这些书,我也从十几岁变成了二十几岁,从青涩到成熟,依然没有谈恋爱(这才是重点!),人也跟着油腻了,尽管他有篇文章是讲如何避免中年油腻。 《有本事》这本书,边看边吐槽,很多话他反复拿来,于是变得不那么有趣了,言语行文风格好像没变,却又好像冗长了一些。哦,最要命的是麦肯锡工作的那一套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所有问题都有答案,都可以被一一枚举,看着很像归纳总结。不能批评他,只能说是这种思维习惯根深蒂固了。尽管他不再是我疯狂追捧的男神了,但他的见解依然独到,关于医学的造诣我依然赞同并深深被折服,处事的方式也依然值得我学习。 今宵欢乐多。希望冯唐先生的下一本新书指日可待,内容也没那么多我可吐槽的部分。
特别喜欢冯唐 我一直觉得流氓不可怕 就怕流氓有文化 虽然冯唐的许多文字都带有混不吝还有其他颜色 但是令人着迷的往往就是这几分不羁的放纵 喜欢处世态度 喜欢格局涵养 即便是实力雄厚再反复提及 居然也不惹人生厌 在圆桌派中 喜欢冯唐的安静 喜欢他的不紧不慢 喜欢谈吐风雅 也喜欢他文字活色生香 人有七情六欲 坦荡真诚 才让人觉得众生皆有趣 不无需遮拦 带着什么滤镜去评价别人的文字 看客可不看 万物存在即合理 在繁杂琐碎的生活里 保持一点个性 还是难得
生而为人,用好肉身。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任何事物的终极意义,是无意义,这不是丧。遮挡住底裤,其它的人生建议,丰俭由己,随心所欲,愿你浪完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喜欢冯唐的作品,没有原因,没有意义,就是单纯的喜欢,仅此而已。 8.12书评
看书名不明觉厉,第一感觉是“有 本事”,看完后觉得应该是“有本 事”。作者在书中天南海北乱侃一桶,没有什么章法可言,像是公众号里的文章集结出来的,内容并无营养,不读也罢
人的幸福是由两件事儿构成的,第一是做自己擅长而且喜欢的事儿,第二是和自己喜欢而且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
这大概就是冯唐对本书的灵魂概括: 生而为人,用好肉身。 此具肉身,包括灵魂。 肉交神交,度己度人, 酒足饭饱,关机睡觉。
哈哈哈哈哈我喜欢冯唐的真实 看完了感觉也蛮酣畅 有痛快爽快之感 是个有意思的男人
这个可爱好玩的男人,喜欢你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情感,我就是我,奈我何,哈哈哈哈😂 一直上进努力有独到见解的男人,敢于自嘲自黑,很厉害 一个有文化的老流氓,好可爱哈哈哈哈哈😂
骂他的人很多,喜欢他的人也很多。 我觉得,他很真实,很有意思。 冯唐真的很有意思,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应该很开心,很快乐。
毫无进步变化 几本书来去就几句半吊子话 称不上作家 写个公众号的水平
不难看出,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将各处的短篇集合而已。如果作为书来讲,本书是不合格的,至少作书的态度不够严谨。我更愿意相信,是书商主导的本书,为了出书而出的书,为了冯唐的名字而出的书。 内容虽然凌乱,但内涵却并不减分,人生阅历使然,思考使然。在天命的年纪,能悟透如此之多,心也就变的豁达。当然,这样评论,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毕竟,人家的水平远比自己强N个级别,但书中的很多内容和思考,看了,能体会一定的心境,就有所收获。 以往关于“成事”相关的书中,绝大多数以曾文正公的思想指导,也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能得其一,便超越多数人。 而本书的内容,或日常所思所考,更多的是关于佛学,关于人性。 往往,很多问题思考的足够,便可从哲学和佛学中找到解释,一部金刚经,囊括了大千世界。 一切有唯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但冯唐也毕竟是人,太难戒掉贪嗔痴,也有自己的强烈欲望。从年少到年长,从姑娘、金钱到现在,更多的想要“青史留名”。哇,这个欲望可是参天大树之欲望啊,纵观历史,我们每个人能叫出几个人?就司马光来讲,大多数人只知其砸过缸而已。 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那么一段,能让人念叨,能有几句话被人说起,便可知足。“春风十里不如你”,确实够美。 论起作书,还是要真正的用心,三年时间写一本好书,远胜于一年写一本。一年的心得,也撑不起一本书的厚度,即使才如冯唐。
近两年看得最烂最烂最烂最烂最烂最烂最烂的一本书,所获聊胜于无,通书牛逼大话自恋狂,把性挂嘴上,就敢蔑视兰陵笑笑生,写个《不二》就超越《金瓶梅》,夸自己协和的麦肯锡的写小说的书法牛逼的各种跨界成功的…就差给自己立个碑找个王八驮着万古流芳了。真特么恶心啊,好奇害死猫,花了我四十几个金币!!!
读冯唐的书,我希望能借鉴他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态度,体会生命的意义。他的书中一些金句,常常令人豁然开朗,我就是在找这些东西,其实传统经典里面处处都是金句至理名言,对生活事业都具有指导意义,可大家还是懒得动脑思考。冯唐在他的书中恰到好处地把它们表达清楚了。不在乎文风的散乱。 🌷好智商、好情商不如好习惯 🌷最深的见识不是教得会的,侯门一入深似海,不悟,谁也帮不上。就算是上师,帮不了你转运,改变不了你的风水和你二×一样的另一半,能帮上的只能是培养你的习惯。 🌷不要 “打赢了战役,打输了战争”,人生苦短,马拉松很长。 🌷人生苦短,想不开的时候,跑步。还想不开,再多跑些,十公里不够,半马;半马不够,全马。 🌷 有些人只是放下自我,做好最基本最本分的事儿,这样做很久,就成了最好。这些人习惯性地少想,把一辈子当成一天过。 🌷人生三原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在这两个的基础上,自由定义一个自己喜欢的原则,比如,今宵欢乐多。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如果以“不朽”观照,很多小事远远强于那些一时权倾天下、名动天下、杀人无数、挣钱无数的大事。一千年过去了,司马光权倾天下,司马光撕逼王安石,甚至司马光的文章和长相都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只剩一个“司马光砸缸”和一部《资治通鉴》如山川大地般亘古常新。 🌷 什么是风骨? 所谓风骨,就是人类作为人类该有的样子,哪怕现世千万人都不这么认为。 🌷其实人和人都差不多,谁能比谁强多少啊?但是,极其个别的人,后天遭遇了绝大多数人没遭遇的事儿,还万幸地活了下来,就成了所谓的天才。所以,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是后天的偶然。 🌷 人理解了死亡,就容易三观正确 。 🌷如果天生愚钝、停止学习、停止思考、停止尝试新鲜事物,智慧和见识不会因为年纪而增长。但是,如果天赋好,一直学习、思考、尝试新鲜事物,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带来智慧的增长。 🌷 养生是贪生怕死的常见表现。其实无非:起居有常,饮食有度,远离妄念。 🌷再说“放下”。没有任何事儿是必须做的,拿不起,就放下;拿得起,玩一会儿,也要放下。 人性的常态是“拿起”:崇尚追求、奋斗、成功、基业长青。我也是人,也被这么教育长大,也自我驱动这么执着地长大,也固执地认为“功可强立、名可强成”。 “拿起”里有快感:杀伐决断,攻城略地。但是“拿起”并不等于快乐:老天爷没赏饭、本事不够、时运不济,“拿不起”,不快乐;拿起的一瞬间,追求的喜悦丧失大半,不快乐;拿起后想一直不失去,处处提防,常常想下一个“拿起”是什么,不快乐。所以,比“拿起”更容易快乐的是“拿得起、放得下”,享受过程,接受失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在拿之前,要明确认识到,失去是必然,得到不是必然。在这点见识的基础上,尽情去耍吧。 🌷我体会过巨大的“拿起”快感:🍃“为相”,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将”,横刀立马,千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我也体会过巨大的得到后的失落,贪得无厌,恨不能马上再度上沙场、再次得到;也体会过无常,高楼在眼前瞬间崩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也体会过万事终极没有意义,雪霁长空,万里飞鸿,片云段段,或西或东。 我拿起过,我放下过,现在我尽量按我想告诉孩子的话在一天天过余生。 🌷难放下的,最终也只能“尽人力,听天命”,只能随缘起落。能做到放下,似乎只能靠智慧,不只是书本所得,还包括生来的洞见和生命经历教会一个人的见识。比如说,不做250%的努力。比如说,接受无常造成的阶段性结果。比如说,尽管“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还是不拔剑。 🌷我想把这辈子过得尽量丰盛,既然来到人间,既然必定要死,就用好时间,活得充分些。 🌷 短期内善恶直接交锋的时候,恶要厉害得多,更容易“取胜”。否则的话,恶行今天就不会存在了。因为恶行会遭到反击,而善行不会,所以如果两者力量相当,恶行早就被彻底消灭了。 🌷 书法是万人的美女 🌷 每年捐出十分之一的习惯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养成:小时候十分之一的压岁钱,没钱可捐的时候捐出十分之一的可用时间,省下一趟和情人的旅行。 🌷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