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

巨人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巨人
    🍒徐小乖
    推荐

    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帮助并不是写作上,而是让我突破了一个认知,给我帮助很大。就这一点就可以原谅他的文字拖沓,方法少,方法论多,精华可能只有1/5,也可能是翻译问题,一度很疑惑。 一直很钦佩那些把自己的知识编制成“认知网”的人,就像查理芒格喜欢搭建多学科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最后形成认知上的复利。在这之前一直觉得是因为知识的积累不够,就是所谓的书读的还不够多。现在还让我明白,数量重要,质量更重要,往往是因为没有对自己积累的知识归纳总结,系统的去形成深入思考,就是所谓的道理都懂还是没有过好这一生。可以学习卡片笔记法的思考,去记录 ,把知识串联去编号,不断拿出来去深思,期待不断完善,甚至推翻自己之前的认知,享受知识复利的乐趣。所以,还是推荐吧~

  • 巨人
    婷婷
    推荐

    重点读导论和第一章就知道卡片笔记的怎么用了,后面的就是重复啰嗦的内容

  • 巨人
    艾薇
    推荐

    📖 2204 一:解决痛点 管理知识、写作 二、核心观点 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利用标签分类,让知识自下而上生长,自然链接形成主题。改变先有选题后写作的状况。 三:重要观点 1.有创造力的人更善于认识关系、建立联系和联想,并以一种独创的方式看待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Andreasen,2014) 2.不写,就无法思考。 3.比较、区分和连接笔记是写好学术文章的基础,但琢磨和推敲想法才是产生洞见和卓越文章的关键。 三、如何做 1.读书时做笔记,写下不想忘记的,或者可能在思考和写作中使用的。 2.最好每天结束前整理自己的笔记。 3.读书时把包含自己理解的笔记放到卡片盒。好处:①脑海中的想法使卡片盒里形成新论点。②所读内容促成脑海里的理论发展。这些新论点又与卡片盒里的论点产生联系,进而挑战已有想法。 四、为什么 “有用的学习是将一条信息与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上下文联系,像卡片盒里相互联系起来。意味着建立一个想法和事实组成的自我支持的网络,这些思想和事实互为线索,相互提示。”。正如认知心理学家奥苏奥尔的有意义学习说理论:新旧知识要存在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五、新认知 写作本身可以让人发现事情的漏洞,直到把东西写下来,我才真正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六、本书触发的关键词 双链笔记、输出、写作、联系与创造想法、 七、具体怎样用卡片笔记理念管理知识 公众号:思维盒子、玉树芝兰 介绍卡片笔记如何运用。 舒书艾[太阳]从未长大,一直在成长。

  • 巨人
    🌸jane.wz🌸
    推荐

    虽然作者说了,这本书主要是讲为什么这么做,卡片笔记为何有效……但是记卡片笔记的方式,看完之后依旧一头雾水,心里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又不知道具体落在实处该是什么样子……最后flomo那兄弟给的例子,也只是他一家之言,还是希望多给几个demo让人见识一下落地效果~[皱眉] 里面讲到很多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还有卡片笔记如何体现/是/形成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模式,感觉很有道理,有一些新的启示—— 感兴趣的朋友这本书还是推荐阅读的!于我个人,其实并没有真正获取自己希望获取的信息;并且觉得部分提及的研究理论,很多讲学习方法类的书籍多少都有提及—— 倒是作者本身行文风趣幽默,文章便看起来更有趣一些,这也少不了翻译大大的功劳! 好的…不多说… 待我去网上找找其它卡片笔记的栗子……🥲

  • 巨人
    师爷杰森
    推荐

    《卡片笔记写作法》实现轻松写作的知行合一笔记法 00.这本书主要说了一个酿酒师的儿子,通过一些记笔记的方法策略,成为了20世纪最有创造力、备受尊敬的社会科学家之一,写出了60本有影响力的书和无数好文章。这套策略以他名字命名,卢曼卡片笔记法。 01.笔记的目的是为写作服务,所谓功夫在诗外,所以笔记就是写作的前置功夫积累。而卢曼卡片是这套功夫的心法,因为其核心是改变你的观念,其技巧则非常的简单。 02.卢曼卡片笔记包含3类内容:①闪念笔记(嗓当下的阅读感悟和思考,优化扩写为永久笔记后删除)②永久笔记(存起来可被持续检索调用的宝藏)③项目笔记(阶段性笔记,用完存档或删除)。 03.可以看出,永久笔记可以看做是你的知识库和思想集,你持续的积累壮大笔记数量,会为将来的写作调用和触发新思考提供基础,所以记录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实用性,它应该是实际思想和观点的文本。(即使以后忘了上下文,看笔记也都能理解) 04.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卢曼卡片笔记法并不能简单看做是“活页笔记本”,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提升,而是思维策略上的,通过一条条永久笔记群聚为一个个主题,笔记间的关联性可以通过标签将各主题模块互联,形成你的网状知识结构,不断丰富你的思维物料和提升你的思考质量。 05.好了,回到我们要写作的场景,有了一个要写作的选题,你已经不需要再从0开始重新去阅读陌生不确定的大量文稿素材,而可以直接检索自己的笔记库,将过去的观点和思想再次进行二次思考、重组、叠加、排序,整理编撰出一篇观点突出,逻辑缜密的文章。 06.总结几个关键点,①每天阅读思考和记录。②用自己的话记录而不是摘抄。③记录新笔记要注意检索过往笔,已有的扩展,新增的排序。④随着笔记增多做好主题归类及做好双向链接。⑤经常阅读笔记激活新思考和分享欲。 PS:卢曼卡片笔记就是写作和思考范畴的“积硅步至千里”实践版,并且不需要依赖意志力,而是愉悦、放松、安全的达成目标(认知提升、写作变现) 共勉!

  • 巨人
    Luke
    推荐

    《卡片笔记写作法》 个人评分:★★★★☆ 阅读时间:2小时 目前微读新书榜第一,看完还是蛮有收获的,用自己的想法总结一下就是: 1、不断地打怪(阅读) 2、收集怪物掉落的碎片(闪念笔记) 3、将碎片存起来,记录什么怪物掉什么碎片,下次需要可以再去打(文献笔记) 4、将碎片裁剪缝合打磨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永久笔记) 5、在(4)中挑选自己需要的材料,制作装备武器,自用或者出售(输出)

  • 巨人
    陈捷勇
    推荐

    简单的箱子,强大的变革 “我们往往认为,大变革必须从一个同样大的想法开始。但实际上,越简单的想法往往具有越强大的效果(并且在一开始总被忽视)。” ——《卡片笔记写作法》 申克·阿伦斯 美国运输大亨马尔科姆·麦克莱恩,被称为“集装箱运输之父”。他曾经只是一名普通的卡车司机。但是,由于经常被堵在拥挤的沿海高速公路上的困惑,让他有一个很简单地想要突破的想法,就是如何规避道路的拥堵。 这样简单的想法,最终被一个简单的箱子实现了。这个箱子就是海运集装箱。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标准化的简单箱子,不仅掀起一场至今已严重影响到全球每一个人的运输革命,更是重建了世界运输,尤其是海运格局;重塑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一些国家因此而崛起,另一些国家却因此而落后;一些百年老字号因此而没落,另一些新的产业和巨头却因此而兴旺。标准化的海运集装箱、海运货轮和海港吞吐港口,成了现代经济世界司空见惯的“标配”。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海运集装箱,扇动起来的巨大“蝴蝶效应”。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得以首次接触到德国著名社会学者卢曼创建的卡片盒笔记写作法!卢曼从一名非专业人士,迅速成长为对德国,甚至西方文化语境,有着深刻影响力的社会实践及理论巨匠,正是得益于十分简单的卡片盒笔记写作方法。 具有独特成长经历的卢曼,基于对学习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知识认知学的非凡洞察力,借鉴笔记记录和知识整理技术,用“简单”的卡片盒笔记写作法,一生中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并且轻松写就58本专业著作和上百篇论文。完成了自己从酿酒师儿子,到社会学理论大家的“蝶变”。 通过卢曼的卡片盒笔记写作法,以及一期《卡片笔记写作法》共读营,我有幸接触到另一个“简单的盒子”——flomo。正如创始人之一的少楠老师提到,“认识flomo,并不是为了了解一个工具的使用和操作,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由工具衍生的知识管理方法,以及知识积累的复利”。 让我们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的阅读中,尽情享受一只又一只“简单的盒子(箱子)”的惊人“魔力”。

  • 巨人
    西安程友软件王攀
    推荐

    工具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读这本书最受益的两点 ①自我迭代核心是让自己构建多元思维模式 ②学习是为了消化不是为了存储

  • 巨人
    绘梦
    推荐

    太多的人忽略了成功的写作策略和不太成功的写作策略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笔记做得好还是不好。——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向读者详细阐释了“卡片盒笔记”。主要包括关于写作应该知道的东西、有效写作的原则、成功写作的步骤这三大部分。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对写作帮助很大,推荐大家看看!

  • 巨人
    的的
    推荐

    作为一个刚开始学习写作没多久的新手来说,最大的困境就是找不到素材,总是容易感到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人生经历太少,也不是看的书太少,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日常的感悟,平时看书的笔记和感想,都做好笔记,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最近德国作家申克·阿伦斯(Sönke Ahrens)的新书《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下称《卡片笔记写作法》,告诉我们怎样阅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最后又是如何通过笔记来完成写作。 卡片盒笔记法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著名学者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在20世纪60年的时候,他是一个酿酒师的儿子,长大后,他虽然学过法律,但是因为他不喜欢多个客户的工作,最后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在他的业余时间里面,他开始了不断阅读的道路,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还会不断的做笔记,最后探索出来卡片盒笔记法,并且通过这个方法,不仅能够通过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博士学业,还通过这个方法写了58本书和大量的文献。 那么我们在书中可以借鉴哪些实用又靠谱的阅读与写作的经验呢? 一、阅读的方法 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并没有尝试过刻意练习,给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专注,需要找一个非常合适自己的环境,尽可能避免家人或者其他人打扰的空间,同时保持桌面的整洁,减少其他物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导致我们的走神频次增加。 另外就是,我们在阅读过程需要手中带着笔,带着笔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成为我们快速阅读的视觉辅助工具,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随着笔尖的移动,我们的实现也跟着快速移动。 好处二,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方便我们对好的文章草稿进行修改。 好处三,还可以随时把阅读过程中,把一些自己认为有帮助,或者能够打动自己的笔记,记录到卡片笔记上。当然,这个记录笔记之前,我们必须对笔记的内容进行思考,然后再把内容写到卡片。 因为只有经过自己去思考的内容,然后再写下来的内容,才算是我们真正理解了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方法技巧,只要我们愿意刻意练习,就可以很快的提高阅读速度,并且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我们进行重读。 当我们学会了阅读和理解以后,在做笔记的步骤,就不再会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 二、学会做好笔记,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效率 关于做笔记,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做过笔记的,比如说,直接摘抄到自己的本子上,或者是把在书本空白出书写自己当时的想法。 我们也许做过很多这样的读书笔记,但是,重来都没有打开过。曾在一个帖子里看到过一个例子,一位热爱阅读的书友,做了十几本的读书笔记,很多都是书本摘抄,但是他说,已经积攒了五年了,自己从来都没有打开过那些笔记本。 为什么没有打开过那些笔记本呢?他自己的讲述的原因是,笔记太多了,而且太乱了,就算打开了,也不知道看了有什么用。 你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困境?书看了不少,笔记也做了不少,但是如果涉及自己写作的时候,完全找不到,甚至忘记自己曾经看过某一本书能够非常好的支撑自己论点的情况。 而书中的笔记方法,就非常适合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养成做笔记的方法,把平时突如其来的想法都记录下来,或者是阅读过程中写出来的想法,这些想法我们叫做闪念笔记,这些笔记是需要在1-2天内进行清理的。因为闪念笔记就是我们短期的笔记,需要我们及时消化。 然后就是永久笔记,顾名思义,这个笔记是包含了所有的必要信息,并且是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永远也不会扔掉的笔记。这些笔记一般就是通过闪念笔记转变而来的,因为我们在对闪念笔记做消化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筛选,哪些内容是真正可以保留永久? 最后就是项目笔记,同样,这种笔记就是跟特定的项目有关,而保存在项目笔记里面的内容,当我们的项目结束以后,就可以把这些笔记进行丢弃,或者存档起来,因为我们几乎用不上。 当然,这些笔记我们是需要做好连接的,最重要的就是永久笔记,无论是通过自己手写的卡片笔记,还是借助笔记工具的笔记,我们都需要在那条笔记上做好标记,如序号,或者主题。 因为只有在做好笔记这个步骤下足功夫,我们才能在后面使用这些笔记时,能够快速的提炼出来主题。 三、学以致用,用自己的笔记写文章 学会阅读,也学会做好阅读笔记,那么我们要把这些学到的技巧进行使用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实践才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我们要开始行动的内容就是利用自己的卡片盒笔记,进行书写文章。其实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使用自己的素材库来书写文章。 那么我们要如何进行写作呢,分享书中成功写作的步骤: 1.我们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做到全神贯注于每一项任务,不要一心多用,因为无数的实验已经验证过,一心多用的和一次只是完成一个任务的速度是相等的,但是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的人员完成任务的质量就比一心多用的人完成的质量要高。 2.记卡片盒笔记,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而不是时不时的死记硬背,因为死记硬背的效果就是很快遗忘。只有当我们每天或者几乎每天都保持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和笔记在我们脑海的存储都是最佳的。 3.构建主题,首先我们的笔记盒里面的笔记都要确保是做好主题标记,能够保证我们能够通过主题找到它,其次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主题,找到并且选出,笔记对应的连接。找好主题,并且确定好观点,最后再把文章进行修订。 4.分享你的洞见,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书写疗愈,就是通过书写来进行自我疗愈。所以写作的本身就是可以让人发现自我,因为当我们把东西写出来,才会真正的指导自己想什么。就像一千个读者,就会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洞见的内容和分享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5.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写作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先给自己确定好标题以后,再开始寻找观点和素材,再开始阅读,这样做就是容易让我们错失一些观点,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使用敞开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避开预设立场,拥有全局观,获取到文章中全面的观点。 6.完稿和修订,当我们每天都在记笔记,并且在卡片盒里建立联系和索引,就可以把写作看做是对文稿的修改,是将一系列笔记变成有连贯意义文字的过程。而修改文稿的判断就是确保文本具有结构化和灵活性。当然,一个非常好的文章,还需要我们反复进行修改。 最后就是希望我们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做笔记的习惯。就像《卡片笔记写作法》所说的“就习惯或直觉并不总是靠得住,因此要培养新的记笔记的习惯”。 我们一定要把新的笔记习惯培养起来,摒弃那些做出来笔记自己都不看的习惯,让我们可以把笔记变成我们写作道路上的垫脚石。

  • 巨人
    好奇号
    推荐

    不写,就无法思考。写下来输出外化成为外脑,方便检索查找,灵活组织,才能成为自下而上的成为写作的素材和主题,而不是自上而下蹭热点找主题素材。内化知识灵活组织积累,公开输出获得反馈。写下降低大脑存储负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方便腾出精力专注思考,设计结构减少需要做的决策和意志力资源的消耗,建立内容的关联方便提取。工具的好坏取决于人的使用。

  • 巨人
    黑永.CIF
    推荐

    这本书出现的很及时,自己这段时间随着读书的累积,发现很多知识从以前的笔记里提取出来特别困难。因此被卡片盒深深吸引,并非常精读看完此书。 卡片盒对于知识的重组架构、对于组成框架的知识从下至上的推导,还有不断的丰富知识的深度与模型组成,与其书名是对写作进行阐述,不如说是对于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做了一个效率的整理。就是不再为了急用的时候抓瞎,计划已成后的心慌。 今年后半段的论文我试着先用这种方法建构一下,实践一下。读到后半段,突然意识到闪念笔记结合落笔书写的功效应也很具有威力,这种威力结合从下向上必将导致成果以一定的数量输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大家都明白,但是能做到像卡片盒这种对知识、理论和思想的模型架构,“立”只是需要我们的洞见去梳理和整合。其它的无虚多虑即可有所收获。 推荐大家阅读。

  • 巨人
    赵小轩
    推荐

    这本书是一个小册子,让我能够瞥见zettelkasten写作法的力量,也让我能够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抽个空出来思考一下读书这件事。 首先,读书很重要,但是切记读书是手段,不是目的,获取书中的思想、新知才是最重要的。读完了书,书中到处都是划线,重点到处都是,然而自己却不能概括出来作者的基本思想,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属于死读书,是一种目的和手段的本末倒置。 如何才能避免无效读书呢?从本书中归纳出来的思想我认为有几点, 以终为始,要有目的的读书,这个目的是指产出【永久笔记】,比如写一篇blog或者制作一个视频再或者一篇论文,总之,【永久笔记】是构建我们思想大厦的基石,而【文献笔记】只是手段。 抓大放小,作者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最重要,一味的划线和摘抄等于没做笔记,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独立思考,更多时候需要跳出书本本身,链接自己已有知识,不断抽象自己的思维,将书本中的思维方式应用在外部,这样才能更好的产生洞见,迸发思想的火花。

  • 巨人
    何为
    推荐

    每本书都各自的知识点,不需要死记硬背照部就班。多思考衍变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读书笔记体系,慢慢完善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巨人
    妖娆的小胖子6
    推荐

    卡片盒不是资料库,而是你思考过程的载体。我们之所以需要这个载体,是因为大脑的记忆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看到的信息并不会存储在我们的大脑里,它只会在大脑中游荡,被更新的信息所占据。如果我们不定期内化这些信息,使他们转变成我们的知识,那么获得再多的信息也是无效的。 自上而下的写作之所以痛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匮乏,而且要从自己的知识库中去筛选出符合某一主题下的知识就更加困难。最后,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边要思考论点,一边要思考选择哪些基于客观事实的情形再加上外部时间限制的无形压力。简直痛苦万分。 所以卡片盒的好处就是,我们在日常记录卡片盒的过程中其实就在不断重复这种工作流程,将反复思考的想法记录在卡片盒中(基于客观事实的永久笔记)。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大脑。(大脑和卡片盒各司其职) 最佳的写作方式是以洞见为导向的写作方式,因为对于事物深刻的理解一定是从多角度去分析的,这个过程也可以锻炼我们思维进一步的发散。如果对于一个知识储备不多的人来说,从某个主题出发,他会由于框架的限制以及知识的匮乏而对写作产生恐惧。 意志力是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性格特征。坚持做某件事可能就是自我损耗的过程,当资源(意志力)逐渐被耗尽时,就会导致失败或者放弃。 拿工作来举例,只有当工作本身就是激励时,驱动力和奖励才能动态可持续发展,因为工作在主观上已经成为我们愿意做的事情。否则外部的奖励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 学习新知识或者某一新领域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在我们的脑海中没有相应的旧知识与之对接,帮助理解。只用当我们脑海中的知识越互联互通,能够使得新信息和旧知识产生连接,那么我们就会越学越轻松。 三种笔记: 闪念笔记:记录下瞬间的灵感或念头 文献笔记: -一定要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语言框架去简要概括这篇文献的内容。 -文献不是无凭无据被引用的,我们在总结某篇文献的内容时,要去思考当时引用它的语境,同时也会帮助我们对文献的理解。 永久笔记: -记录的一定不是信息,而是思考的过程,并将其外显化 -记永久笔记要有目的性,不要孤立地认为它是有价值的 -添加到卡片盒的每一条笔记,都要去思考是否能与卡片盒中已有的笔记产生联系。这个过程也会激发灵感,形成新的讨论或者“笔记池” -无需担心永久笔记的用处,它们的相关性取决于未来的思考和发展 工具的选择取决于我们的需求,从而使得我们的工作或生活更加高效而方便。而不是追求工具功能的强大,而去探索它的应用场景。 我们会发现阅读完某篇文章或者书后,真正被记下的却很少。换句话说抓不住文章的重点或者感觉处处都是重点。 所以记卡片盒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在记录想法的思考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或者论点,带着这些疑惑再去阅读,就会慢慢发现文章的重点(不要去质疑是否是重点,重点因人而异)或者说是能引起你关注的部分。一般问题或者论点的产生,一定是基于你的兴趣或者是你想要了解的某个领域。如果在阅读时并没有发现相应的重点那就直接跳过,说明不是你感兴趣的文章或者内容。但这是一个正反馈的循环,它会随着你洞见的不断加深,发现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知识,而不是没有价值的信息。 大脑的记忆有缺陷甚至会造成错觉,将实际的想法(思考,讨论,写作)外显化从外部反应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佳的群聚效应来自笔记的质量和处理方式而不是数量。因此不需要过多关注已有的想发可以写作的主题,只要是凭借自己的兴趣,落实这种“工作流程”,时间久了,主题自然会呈现在你面前。 不要否定自己之前的认知,担心如果学习某一新领域的知识会受到已有认知的影响。因为每一项知识性的学习都是从已有的观念开始的,然后再进一步的探索过程中转化,作为后续学习的起点。不断扩展认知的边界。 创新也是如此,它不是突然间实现的突破,而是循环渐进进化的结果。(在相似概念间发现差异,在不同想法间发现联系都是一种创新)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