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百科(彩图精装)

武器百科(彩图精装)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武器百科(彩图精装)
    陈先森
    推荐

    席勒把诗歌分为两种:《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诗经》就是素朴的诗。 诗经中出现最多的,是自然中的草木鱼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自然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诗经诗歌的创作素材。 这些自然主义的句子,今天读起来,也依然有一种穿透时光的力量。世间万物,一切都在无穷变化,而大自然历经亿万斯年,依然如故。自然是永恒的,以永恒的自然为移情对象的诗歌,自然也就因此是不朽的。文明只要不消失,自然永恒,《诗经》不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诗歌的“隔”与“不隔”。“不隔”的是好诗,“隔”的不是。《诗经》中的很多诗句,就是不隔的,不仅是表达不隔,意境不隔,连岁月时光的流逝,也是不隔的。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吟读起来,依然是古人今人,心意相通。这是最高的“不隔”,通透如画,歌者读者,人在画中,千年如故。 这种以自然事物起兴的传统,深刻的影响了以后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势。到《楚辞》兴起,香草美人,成了标志性的诗歌意象。到魏晋时期,清风明月,鸟雀鱼虫,自然与人的诗意逐步合一。到唐宋,中国诗歌的大融合大高峰,杨柳芭蕉夜雨,春风明月青山,甚至到了梅妻鹤子的地步,自然事物与人的精神完全统一,不分彼此。《诗经》时代,是借物起兴,物人是各自独立的。楚辞汉晋,物人各自的独立性在模糊,但是依稀分界在哪儿。进入唐宋时代,咏物就是咏人,物我合一了。 阅读《诗经》最好的角度,是孔子立下的三字真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读《诗经》,不要想太多,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阅读时所体会到的最本真最本质最质朴的感情,这就是最好的“思无邪”。不需要寻求过多的解释,也不需要太多的牵强附会。后世解释《诗经》的人,问题就在于想得太多,“邪”了,想法歪了,看法离谱了。“邪”不是邪恶,而是说歪了。过度的道德解释,政治解释和心理解释,歪曲了诗歌的最质朴本真的愿意,这就是“邪”。 《诗经》时代的人那么纯朴质朴,哪里有后来人这样多的想法看法说法,太复杂了。他们就是最质朴最纯粹的表达,借一个事物起兴,歌唱自己的心思,直白坦白得不得了。 孔子还说过一句话:“不学诗,无以言。” 不读诗经,连话都不会讲。为什么这么讲?一是诗经语言的无邪性,情怀坦荡,君子坦荡荡,可以培养君子品格;二是诗经语言的优美性,起兴比对,流畅自然,如歌如咏,可以提高人表达语言的愉悦度。 对于《诗经》解释的争议性,其实在春秋以后就已经开始了。争议越来越大,各说各话,公有公道,婆有婆理,不可开交。为了平衡各种解释,合理化诗歌解释的多样性表现,所以到了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提出了一个文艺解释原则: “《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诗歌的解释没有固定不变的唯一确释,而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在变化着的。承认诗歌的解释可以多样化,甚至私属化,即只属于个人需要的个人解释。这种开放性的解释理论,是相当先进的。近代西方解构主义兴起,宣称文艺解释的基本原理是:“一切解读皆误读”。否定存在着唯一性的正确解释,其理论与董仲舒的“诗无达诂”相通。 其实不仅诗歌,人类对于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基本的需要:解释需求。任何事物存在,不能解释或者无法解释,人就会变得惴惴不安,最终将之归于迷信化,神秘化。因此对于一种与自身存在相关的事物,寻求解释是作为文明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要。 不读《诗经》,当然不存在解释需求。如果喜欢这些诗歌,自然也就产生了解释需要。当面对多种不同的解释时,以自身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理解为依据,接受一种主要解释。对于其他解释,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作为一种参考,尊重其不同性即可。 《诗经》这样的经典,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更好的去生活是有帮助的。它使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吸收其中富含的美学哲理,提高我们语言表达的优美性。而这些,也正就是我们今天阅读《诗经》甚至一切经典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2019-11-14

  • 武器百科(彩图精装)
    π
    推荐

    今年第5本,微读第42本,感觉自己状态很好。 之前总感觉读书很了不起,相比其他同学,他们在游戏里挥洒青春,我选择了在书本里度过。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可自始至终,我们现在差距不大,这不单是指生活。不过我始终认为,读点书还是有用的。后来慢慢明白,读书而已,不要想得太过于高雅,阳春白雪,我读是因为我喜欢读,我想要读,仅此而已,功利心不可太强,不是说读了之后立马会带给你物质上的反馈,不是这样的。但至少会带给你精神上的享受,特别是对于一本好书而言。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记述了西周乃至春秋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生活。当时读的时候,恰逢遇到一个自己喜欢却聊不来的女孩子,感觉很沮丧,便去读了读《诗经》。特别喜欢“风”这一部分。里面描写了一些非常美丽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有原生态的美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及如何去修身养性,做一个君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里面有很多很美的句子,读起来如沐春风。同时,能给自己一些启示,“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希望自己能不断完善,做一个温润如玉的人。

  • 武器百科(彩图精装)
    古风天歌
    推荐

    《伤离别》原创旧作,欢迎转发 伊人欲去留不住, 一片痴心与谁诉? 今日一别不知年, 再见恐怕已人妇。

  • 武器百科(彩图精装)
    风马
    推荐

    第369本。 刚刚看到开头。念头太多。忍不住先来评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最近一段时间都在重读经典。而且是准备以最完备的状态来场死磕。看《论语》就看了大概六遍,四五个出版社的不同版本以及不同的讲解。然后是《大学》、《中庸》、《孟子》、《礼记》。 现在是《诗经》。 因为很重视。所以看《诗经》之前就一直在做准备,包括查阅资料以及挑选版本。读的时候,果然不负所望,光前言就卡了我两天,然后在第一篇《关雎》之前立马缴械。满心挫败加上满心欢喜,灰头土脸的跑过来写兴高采烈的书评。 挫败——原来我认为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里面,竟然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 欢喜——现在终于知道了,兴高采烈。 比如《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段开头,相信很多人都熟悉。我也熟悉,但我的这种熟悉只是停留在了字面意思上,关关鸣叫的雎鸠,峙立河中的小舟,娴雅漂亮的姑娘啊,真是君子的好追求。仅此而已。但我不知道写君子淑女跟这些雎鸠河州荇菜琴瑟芼菜有什么关系。 然后现在知道了。 1、雎鸠 雎鸠,是一种捕鱼的水鸟,又叫鱼鹰,而鱼在《诗经》中是情侣的象征,这种象征来自于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 然后我又去了解了一下鱼跟生殖崇拜有什么关系。(接下来这段可能会导致屏蔽),生殖崇拜又称性崇拜,是指对人的生殖器官的崇拜。因为在原始社会,人们不了解人类生育繁衍的奥秘,加上一系列的因素,就衍生出了这种崇拜。这是人类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乳房、臀部。 然后,在中国以及世界上许多民族中,常以孔状物象征女阴,如玉壁,贝类,莲花,以及鱼。其中鱼很多,一是因为像,二是因为鱼的繁殖能力强(期望多子),三是因为人类胚胎的发生、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很像鱼形。 而从中国文化的继承关系来看一下“鱼”的生殖崇拜意义。最鲜明的就是“鱼”与道家的关系,太极图,阴阳鱼,阴阳互补、生生不息。另外,《周易》中也将鱼隐喻为“男女相合”之意。 另外,还有我们熟悉的年画,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骑在一只鱼上面,一直以为那只是年年有余的意思,现在看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真是太博大了。 2、河州 所谓河州。是一个青年婚前隔离教育的地方。上古时男女到了结婚的年龄,要接受婚前教育。在这一时期(至少是三月),男女要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女性一般是被隔离于水中的高地(河心岛),或两水交汇之处,利用险阻的自然条件,便于隔离期的管理。这个制度,后来发展为《周礼》之所谓“阴礼”。在隔离期,男子对他喜爱的女子,就只能无可奈何地隔水相望。 然后这其中的窈窕缠绵情思缱绻辗转反侧寤寐求之的浪漫故事就不难理解了。 关雎求鱼,君子求美,隔河相望,悠哉悠哉。 然后,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示姑娘,采,在《诗经》中多次出现,一般隐含寻求,追求之意。琴瑟,思无邪。君子之情爱求爱。汉代司马相如以琴曲挑动卓文君,即此类行为。芼,菜,在这里指以荇菜为菜祭祀。或以为用荇菜覆盖鱼,来祭祀神灵,乞求婚后如意生子。 简单诗篇,简单字词,却蕴含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君子,淑女,隔河相望,痛苦相思,日思夜梦,辗转反侧,琴瑟诉情,钟鼓之乐,极尽深情,梦中说梦。 另外,这首祝颂之歌流布于民间很广,湖北一些地方至今结婚时还唱“关关雎鸠一块屏,在河之洲两个人。巧言令色真好看,君子好逑做夫人”之类歌子。 #风马读书笔记# 

  • 武器百科(彩图精装)
    梅映雪
    推荐

    有一种美永不褪色,那是从心底流出的长歌。 有一种花永不凋谢,那是一朵开在民族血脉上的鲜花。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