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Yanice
    推荐

    今年2021年,尽管我要忙考试也要努力督促自己阅读学习,多看书! 读书的时候,勾陈起某件史实,总会想起来小时候那些历史课本中让人头疼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干巴巴,冷冰冰,背诵记忆起来是如此痛苦,及至年长,读得越多,阅历渐深,越是感慨唏嘘不已。   曾经以为,“演戏的人假正经,看戏的人最无情。”当所有历史的细节,都化为无端揣测,故纸堆里,那一双眼睛,散发着幽幽的光芒,深邃又恐惧,温情又冷峻,神秘而无解。那光芒,终究一点点黯淡下去。   骂名也好,美名也罢,才知道,能在浩如烟海的史书留名是何等难得,那一个个毕生只可以仰望的名字背后,也有鲜活如我们见到的每一个人一样,有着每一秒的呼吸,每一天的柴米油盐,每一世的生老病死。   张玮的《历史的温度》为那些干巴巴冷冰冰的,成为知识重点和历史脉络的人物注入了鲜活的血肉。比如本书第一篇:《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她写到居里夫人的不幸婚姻,这立时让我想到南宋的李清照。《同是天涯沦落人,中外古今盖如此》。比如他写《爱迪生的侧面》,原来电灯并非爱迪生发明,他只不过是买来发明产权将其大规模推广使用而已,而且和这个细节消失在历史书里的还有爱迪生人性中失败和阴暗的一面。比如他写杜月笙和戴笠,那些被无数人在隐秘的角落里独自揣摩却在无数生活事实中操练其心术的人。   同作为一个写作人,我更想谈一谈这些爆款文走红背后的原因。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标题和人的容貌是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这个“以貌取人”和“标题为王”的时代,一个好的标题,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一篇文章可以传播多远。   以左宗棠为例,假如让历史教授去写同样的问题,他可能会这样拟标题:《左宗棠发迹史实略考及收复新疆记》,这种客观、学术、深入的论文,虽具普世价值却毫无趣味,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阻碍普通大众阅读的障碍,翻开书皮,打到第一页、阅三行而败退。放在张玮手里,他的标题则是这样的《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以及《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这种泛娱乐化的阅读登时激起人们心中的窥私欲。   但张玮绝不是一味哗众取宠,靠换取点击量为生。比如他一直想写的刘翔,新闻记者会在第一时间抛出各种解读版本:诸如《快讯:刘翔意外退赛》,还有《刘翔退赛另有隐情?》以及《独家专访:刘翔感慨揭秘当年两次因伤退赛内情》。张玮不是,他写,《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这个被刘翔称作“玮哥”的可以睡在刘翔房里闲聊侃大山的男人,有着和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男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   明代吴从先读书小品《赏心乐事》上说:“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佛书宜对美人,以挽堕空。”这样如水的秋日的早晨或者如墨的秋日的深夜,读那些史实久远的文字,窥探一番名人隐私和心曲,未尝不是件赏心乐事。   历史从未远去。有人心的地方,即江湖。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Kitten
    推荐

    我不喜欢这本书,我觉得很多知识其实更像是从百度上的摘抄[捂脸]我觉得这本书的成功或许是因为他是通俗读物,由一个个故事组成,读起来不费力,但是这种的更适合在公众号快餐式阅读,不适合作为长篇书籍阅读,或者跳读就好,如果作者真的知道这些历史,在与人交谈时一定会很吸引人,如果我们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在交谈时也能表现出自己的博学,毋庸置疑,读史多的人博学,但是于我而言,我的记忆力很不好,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记忆不好还是懒得去记,作为一个学历史的学生,我经常听过一遍看过一遍就忘,我也没能在与别人沟通时脱口而出这些历史,我实在羡慕那些记得住这么多史实的人,但我发现我一点都不擅长这些领域,我现在看的每一本书,基本都记不住大部分人物的名字,记不住事件叫什么,但我很能感知到某个章节甚至某句话带给我的茅塞顿开,打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为什么考试大部分都能过但是考不高分的原因了哈哈哈🤥🤥我个人真的忍耐着读了四五百页了,前面几篇我当成科普类来看,觉得有点意思,后面越看越没趣,但是它的评分竟然这么高,有点让我出乎意料,难道是因为我对历史不感兴趣所以体验不到它的魅力吗[捂脸]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我不用微信的
    推荐

    看了这本《历史的温度》。 张炜的书给我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无论是作序的复旦博导,还是他本人,都属实把新媒体的“讲故事,煽动情绪,立人设”给玩明白了。 用一些来路不明的小道消息和带着强烈情绪感的文字煽动读者,这种写法让我极度不适。 我不但不介意用自己的方式重述历史的书,相反还很喜欢,我看完过四卷本的《文明之光》,我觉得写得特别好,让我学到了知识又让我有了激动人心的阅读体验。 但是张炜的书,集中于人物和他们的小故事本身,而且还热衷于在政治正确上跳舞,这就让人嗅到了浓浓的公知味道。 读来很难受。 大致看看,以后应该不会再读了。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文致彬彬
    推荐

    110小时13分钟读完这本书,感觉意犹未尽,期待继续更新,真的涨知识[强]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snow
    推荐

    断断续续耗时一个月把这5本书4000多页的故事合集看完了,有温度的历史和一批批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历史人物,这不仅是一本书而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故事,这故事里有悲壮有喜悦,有失败有成功,读完感到历史之厚重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太陽
    推荐

    我喜歡這種敘事方式,先把故事(歷史事件)整理之後釐清事由與當時的環境結合起來清楚交代,前因後果是如何環環相扣...故事說完才以自己的角度加以解讀該事件。觀點獨到,不以神自居,也不造神,非常欣賞!期待饅頭再出新作👍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雲聽風鳴
    推荐

    从另一个角度看同一个事物,立体看待事物的全部。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哄哄
    推荐

    走进历史就像走入长长的画廊,我们怀着希望从廊上走来,走过繁荣,走过贫穷,看着中国穿插其中,在近代被碾压,在日俄战争中成为棋局上‘棋盘’般的存在,看100年前中国以华工的身份走入一战,像沙包一样用作堵住枪口的肉强,中国,只剩下人头在惨烈的搏杀,而这一切只为赢得外交筹码。岂知巴黎和会上讨论的结果是把德国的侵华权益移交给日本。 在战场上拿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到。话语权是以铁拳作为支撑,主动权也从来不在弱方。 从唐朝的白村江水战、万历朝鲜战争、清朝的甲午海战和抗日战争,中日之间摩擦不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拉长历史战线就展现出来,大家一起打了个寂寞,只能说日本太自负没考虑战争的成本也包括了战事失败,而当时的明朝也是为了宗主国的身份,把面子活了个漂漂亮亮,而里子已经完全兜不住(战争消耗了明王朝最后的家底),时间会证明是什么树,结什么果。 如果说墨西哥国家历史上发生“悲剧”的原因,一方面离上帝太远,另一方面离美国太近。那么中国遇上日本呢?犹记得隋唐年间,落后的日本派出的遣唐使,中国的鉴真法师六次东渡,邻居慢慢的强大起来,竟是灭顶之灾。深陷“修昔底德陷阱”,反观中国的发展从不以血腥屠杀主动去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在最强盛的时代也只需要你承认宗主国的身份,日本之举简直就是农夫与蛇,与蛇为邻岂能安枕。鼓吹神风,助长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天皇及天神,这是日本岛国对国民的集体洗礼,只有响亮的耳光才能换起清醒的头脑。可惜了死在原子弹下的贫民,瞬间化为灰烬。 以史为鉴,1930年美国发动的那场贸易战,多么熟悉的套路,无法想象在中间以出口贸易为生的企业怎么夹缝求存,成为各国贸易战的牺牲品。如同2018中美贸易战的特斯拉,以进口为主的产品,E级轿车价格超越奔驰S级别的轿车,削弱了市场竞争力,销量下滑,股市下跌,融资成本增加,明涨暗降,也促使加快国产化。 现在明显故技重施,但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是密不可分,贸易战持续发展势必会影响全球产业链发展,而中国的内需人口红利凸显。 读史明智,也许你现在所处的现实瓶颈,古人早已经历过,书籍是最快捷最简单的经历。 时代在发展,祖国日渐强大起来,但是在一些重要领域,我们还没有攻克技术关口,我们要正视这个差距,而不能一味的自我膨胀,目前国内的领先产业能在未来预见实现弯道超车,但合作共赢才是未来发展的光明道路。 也许真有外星人存在,并且科技领先于地球人,甚至可能是降维打击时,那时候地球人才能真正的实现全球一体化,抛开自身的小九九吧。 >> 爱因斯坦曾经预言,他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会用木棒和石头当武器。愿世界和平,愿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不要经历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再让地狱之火灼烧人类文明。 完 2021.8.21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Simon
    推荐

    花费很长时间读完了这套书,以前仅仅知道的一些人名、地名和事件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不自觉有一种内心被充盈的满足感,满则自溢,忍不住想说些什么。怎么形容这种心情呢,读此书仿佛是在拾掇被岁月打散的历史碎片,每拾一片内心都憧憬着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特别是此篇与另一正在读的篇章有某种因果联系的时候。 这套书类似纪传体,内容多为近代和当代史,每篇之后都有类似“太史公曰”的馒头说,是作者的一些补充和感悟,其中涉及到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对立,中美意识形态对立,大航海殖民时期等一些敏感内容,作者尽量往理智中立的方向引导,但还是与读者产生了不小的分歧。概不评说,读完重新翻开目录找一些印象深刻的篇张絮絮叨叨以作留恋。 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 此篇可谓是引起了渲染大波,爱因斯坦自不必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几乎人尽皆知,他为人权、反战发声,并对共产国际表达了极大的同情,相当正派有责任感的伟大科学家,年轻人的优质偶像。然而当提到爱因斯坦的私生活时,却大跌眼镜。 在190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他和他的原配妻子米列娃还恩爱有加,但获得物理学奖之后一切就变了,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飘了,桃色新闻不断。婚内跑去与他的表姐热恋,之后与原配的婚姻濒临破灭,为了使他的妻子乖乖听话,他还列出了那四条有恃无恐的“女德”要求,读到那里的女性书友纷纷侧目,评论区言辞激烈。离婚后的私生活更是混乱,那不仅仅是一句“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可以总结了,他先是在娶自己表姐和表姐女儿之间犯了难,而后一旦情人变成妻子,他似乎又恢复了发号施令的本色,婚后他又与一位已婚少妇幽会。移居美国后,也有过多段恋情,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是与苏联女间谍马加丽达如胶似漆。 爱因斯坦的光面和暗面有着极大的反差,我也是在这套书上第一次了解,确实震惊不小,这震惊并不是说他在我心中是一个完人,只是宣传的都是他的正面。我并不喜欢评价伟人的“三七开”说法,伟大和劣根性都是一体的,并不需要搅合搅合给个综合的评分。对于宣传有必要展现他的光面形象,但对于成熟读者了解到他的暗面之后会说一句“呵,他也是个普通人”。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当然是我崇拜的对象,对于他的私生活并不想喷,如果我拥有他的地位很难说自己也能把持,敬而远之之后自省,拥抱他的光面。 几年前我和一个朋友说我在看一位经济学家的著作,她马上跳出来说这个人婚内出轨渣男,我说这我不关心,只看他的书就行了。如果以完美的道德标准考究名人,那很难寻得完美。 在我看来,了解人性的方方面面(并不认同恶劣面)也是一种乐趣,对大部分读者来说选择性失明才能找到乐趣。历史的盖棺定论自有他的道理,我们拥抱他的光辉面就够了。 刺杀汪精卫 汪精卫几乎成了汉奸的代名词,他的罪行不必洗,720个穴位都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他也热血过。 他曾经在孙中山先生的号召下参加同盟会,在27岁这个英气勃发的年纪舍一己之命试图用炸弹炸死摄政王载沣,事败后被捕,自知必死,但大义凛然,毫无惧色,在狱中写下万人传诵的诗篇:“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抗战之初,他也是坚定的主站派,但到1933年的“长城抗战”,亲眼目睹了日军强悍到几乎碾压的军事实力后,他怂了,转变为主和派,认为“中日问题,用军事难以解决,应该走外交途径”。我不觉得汪精卫从一开始就奔着当汉奸去的,他也许是想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拯救这个国家,也是为了避免过度牺牲。只是这从心底里冒出的一丁点懦弱正中了狼子野心的日本关东军下怀,这一点点退让的倾向像一个附着在他身上的加速度,让他越来越快地奔着出卖祖国而去,开始自认是为了大局,等到局势越走越偏,权力欲与畏罪心又让其执迷不悟,搏一搏,历史终究是胜利者写的。 读这一篇时看到一首诗: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如果汪精卫刺杀载沣时就慷慨就义,历史又是另一种评说。 结合上一篇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我觉得人性中不堪审视的一面分为横向和纵向,纵向是伴随人一生的,如爱因斯坦的暗面,他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压制的,一膨胀就会呼之欲出。横向是随着时间慢慢积累的,如汪精卫从忠义之士慢慢沦为被唾弃的汉奸,它关乎一次最初的选择一次背离的转身,充满着宿命感。 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本篇讲述的是英格兰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攀登珠峰的故事,他活着就是为了第一个登上珠峰之巅,38岁的那一次攀登是他最接近峰顶的一次,而就是那一次他的身躯永远留在了珠峰北坡海拔8170米的地方。 对于有些人来说,他热爱生命的方式就是不惜命的去挑战极限去绝地冒险。乔治·马洛里很遗憾地没有登顶成功,而正文后面的《珠峰攀登简史》却打动了我 1924年,马洛里和欧文在冲击珠峰峰顶时遇难。 1953年5月29日,来自新西兰的34岁英国登山队队员埃德蒙·希拉里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人类有纪录以来第一支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 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75年5月16日,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 1996年,发生1996年珠穆朗玛峰事故,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这是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第三多的一年。 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障人士。 1998年,狄斯特法努·阿森提夫成为第一个不用供氧装置登顶的美国女性。她在回程时因无力移动而冻死,她的丈夫谢尔盖·阿森提夫在试图救她时失足摔死。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珠峰的最快纪录。 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登山队的队员抵达珠穆朗玛峰峰顶,并点燃祥云火炬,进行了约200米的火炬传送。 2010年5月22日,英国人普伊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冰湖里游了1000米,用时22分51秒,成为珠峰长泳的第一人。 2010年5月22日,来自美国加州的13岁少年乔丹·罗麦罗从北侧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年轻的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 2012年5月19日,来自日本山梨县的73岁女登山家渡边玉枝于当地时间上午7时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年龄最大的女性登顶者。 我喜欢看NBA,NBA里面也有很多类似的纪录,我是不太感冒的觉得没有太大意义,直到我看到这份《珠峰攀登简史》。这五花八门变着花样的纪录不是为了记录,而是述说着宇宙中渺小如尘埃的人类,在努力地从各个维度上突破着自身的极限。征服自然,哪怕一点点突破都能振奋人心。 历史有温度的一面还有很多,期待作者的第六部…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
    推荐

    感觉前两三本看起来比较有意思,后面也很好看,只是没有前面有意思[嘿哈]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推荐

    我喜欢中信出版社旗下书店的氛围,经常一个下午坐在那里安静的看书。这夲书让我们认识一些科学家和名人的成功历程~更加努力珍惜眼前的幸福人生!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Evan Wang
    推荐

    换个角度看历史,历史背面的犄角旮旯,还是很值得回味的。不过附上读者评论似乎有文字堆砌之嫌。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梅凌
    推荐

    不知觉中已经追到了第五册,从初初的偶然惊鸿一瞥,到后如今的欲罢不能,历史带给我们的真的不止是冰冷、枯燥、遥远记忆,相反,它是热烈、有趣、当下镜像。希望并期待馒头大师继续为我们展现解说历史的温度。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十亿
    推荐

    《历史的温度》多数讲的是我并没有什么兴趣的近代史,但没想到在作者幽默生动的讲述下,历史的篇章竟然活泼起来,使我有了兴趣。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更多历史人物的侧面,打破对他们的刻板印象,也可以在文字的引领下看到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历史应该是有温度的,而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就像一部《觉醒年代》,使我们沉浸其中,感受到自己是正在参与社会的发展。 我非常推荐这本《历史的温度》。

  •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长夜难明
    推荐

    这书名应该改叫故事的温度,因为作者无非是在用他那甲亢的记者稿风格,讲着一个个符合新时期节奏、三观、站双边的故事,跟他想努力划清界限的前人编的爱迪生、地动仪等故事没有本质的区别。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