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军事

  • 1

    ="巨人"

    巨人

    尼尔·弗格森

    《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巨人》对美国的帝国之路作了深刻独到的讲解,作者的笔墨涉及美国自成立至今全部外事纷争,并从各种角度——军事、经济、文化与政治——对美国权力阶层作了深入分析。本书论点独到新颖、令人信服,但又发人深省。在《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巨人》中,作者认为美国一直以来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帝国,同时在书中展示了美国式帝国主义的致命后果。

  • 2

    ="新民说"

    新民说

    梁启超

    《梁启超:新民说》以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的《新民说》为原本,结合编者搜集甄选研究《新民说》问世百年来的影响的学术论文集、社会舆论关于梁启超于中国启蒙思想史上的贡献,依据全书20节文字,在体例上精心设计了发表背景、社会反响、原文赏析、今日看点四个栏目,以求在保留梁任公“笔端常带感情”、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的文字韵味的同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这些跨过百年,仍然具有强劲生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宝贵文化遗产。《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

  • 3

    ="中国的未来"

    中国的未来

    金灿荣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崛起壮大。强大的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或难题?不断强大起来的中国是否已步入世界强国之林?中国政府是如何在发展中兼顾公平的?这些都是本书关注的重点。本书主要介绍并回答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1、从宏观的角度,围绕中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介绍了我国政府的应对之方,分析了政策背后的发展思路。2、从微观的视野,生动展现了中国政府如何积极应对近几年来国内国外的各类事件,如何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何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3、从理论层面,诠释了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属性,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中国如何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国际关系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与矛盾,如: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如何构建中国的大国形象?逐步强大起来的中国如何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4

    ="论欧洲"

    论欧洲

    托尼·朱特

    当托尼·朱特谈论欧洲的时候,欧美各国政要、学者、社会精英都会认真聆听!什么是欧洲?欧洲将何去何从?欧洲统一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翻开托尼·朱特《论欧洲》,更新我们对欧洲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欧洲,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进程,正以毫不声张的方式重塑着现代世界。目前,具备成为全球大国的实力或潜力的政治实体只有三个:美国、中国和欧盟。有乐观者声称,21世纪将是欧洲的世纪。但对于欧洲的未来,托尼·朱特持审慎的态度,甚至自称为“欧洲悲观论者”。通过明晰、理智和优雅的文字,他将这块曾经分裂的大陆视为一个变化中的整体,梳理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脉络。他认为,西欧战后复兴和重新崛起的有利形势将永远不会重现;而接纳梦想“回归欧洲”的东欧诸国,给不再繁荣的欧洲带来沉重的负担;失业、老龄化、移民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社会问题正在加剧,并到处掀起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浪潮;作为欧洲政治安全阀的社会福利体系压力倍增,面临崩溃的危险……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邃的洞见,他指出,“欧洲”理念越来越浮夸和违背历史事实,欧洲已陷入自我边缘化的境地;欧盟只有对欧洲的前景做出恰当的评估,正视未来危机的征兆,停下扩张的脚步,完善“现实存在之欧洲”的制度,才可能走出困局。清醒、坦率且极具说服力,托尼·朱特对欧洲历史图景的还原和未来前景的分析发人深省,因而深受欧洲领导人重视。对希望洞悉未来世界格局的读者而言,《论欧洲》不可忽略;而对急于应对社会变革挑战的读者来说,《论欧洲》不可不读。

  • 5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约翰·J.米尔斯海默 斯蒂芬·M.沃尔特

    迈克尔·马辛在《纽约书评》撰文指出:“自《外交事务》杂志1993年发表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以来,没有一篇学术文章像这篇这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篇文章就是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于2006年3月发表在《伦敦书评》上的《以色列游说集团》。它研究了美国最忌讳的问题之一: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而后,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深度探究并扩大了文章中的论点,写成此书。在书中,他们描述了美国在物质和外交上提供给以色列支持的惊人水平,而且这种支持并不能完全从战略或道德层面进行解释。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么?作者认为,这种特殊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个体或者组织的政治影响,他们积极地引导美国外交政策向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游说活动对美国在中东的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政策不仅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危害以色列的长期安全,同时也会影响美国同重要盟友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各国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风险。

  • 6

    ="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

    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

    周濂

    “是什么使得权力或强力成为道德上对的”是2000多年来政治哲学不断追问的问题。聚焦现代政治的讨论域,结合汉娜·阿伦特、约翰·西蒙斯、哈贝马斯及罗尔斯的观点,作者首先从概念分析的角度区分了正当性与证成性:正当性是一种“回溯性”的概念,它关注的是权力的来源和谱系,也就是从“发生的进路”去评价权力;而作为“前瞻性”概念的证成性,关注的是权力的效用和达成的目的,也即从“目的的进路”去评价权力,确立了道德评价国家的两条进路。从政治正当性与证成性的区分出发,作者进一步在政治义务与政治责任之间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概念地图:国家正当性与公民的政治义务具有概念上的关联性,而国家证成性则与公民的政治责任相关联。

  • 7

    ="马克思与当代中国"

    马克思与当代中国

    陈学明等

    中国站到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不仅让中国“站起来”,而且让中国“富起来”。中国要 “强起来”,是否继续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弱化还是日益强化的过程?中国要“强起来究竟需要做些什么,马克思主义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在正走向“强起来”的当代中国的命运与前途如何?本书力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富有说服力的回答。

  • 8

    ="辩证法的真谛"

    辩证法的真谛

    田明 陈培永

    领导干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份内之事,也是难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面对汗牛充栋的经典文本,各级领导干部共同面对的两大基本问题是:读哪些,如何读?读哪些,就是要精挑细选那些能够有助于领导干部认识、分析、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文本;如何读,就是要找到这些文本与当代中国现实的结合点,达到提升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的目标。鉴于此,本丛书立足于领导干部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困惑,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十篇文献,不求全面梳理,只求精华解读,力求以小语言、美语言写出大思想、重思想,保证此系列丛书真正成为领导干部爱读、能读、好读的经典小书。以五大主题来为经典著作划分、坚守现实的问题导向、塑造小品文的写作风格、清新悦目的装帧设计与幽默风趣的手绘漫画均是此丛书相对于同类丛书的优势。本丛书已列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典著作如是读”课程教材教辅书目,是省委党校向全省其他各级党校“经典著作如是读”课程推荐使用书目。本书是经典悦读系列丛书的一种,作者围绕马克思的《序言》展开论述,语言精练通俗,可读性强,配以十幅精美的手绘漫画。

  • 9

    ="邓小平实录2:1945—1966(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邓小平实录2:1945—1966(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李新芝

    本文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倾力创作,收录了邓小平的秘书、同事、战友等身边人的一手资料,真实还原了领袖人物之间的交往、关系,以及重大事件的策划、发生始末,深度披露了邓小平在历次战争、革命中起落的真相,全景式描述了邓小平的改革心路与实践历程,以及中国建设、外交大战略的形成。本卷为第二卷,讲述了1945—1966年邓小平兵出鲁西南、挺进大别山、逐鹿中原、参加淮海战役、接管南京、进军大西南、和平解放西藏、担任十年总书记等经历,同时记录了邓小平与朱德、贺龙、陈毅、陈赓、费孝通、吴晗等人的交往与情谊,以及邓小平巧渡黄河、鏖战羊山集、强渡汝河、批评“五里腿”、陷入遵义会议纪念馆风波、提出“猫论”等逸闻趣事。

  • 10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编

    全书以严谨的理论、鲜活的事例,清晰明确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创造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阐明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的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探索出的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书共分为“一、信念坚定、意志顽强,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二、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四、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管党治党一刻没有放松;五、保持先进、选贤任能,不断吸收和凝聚广大的中华优秀儿女;六、自我革命、自我净化,坚决主动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七、凝聚人心、团结共事,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七个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内因与外因等不同侧面论证了为什么“能”这个问题。

  • 11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

    房宁等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缘起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掌政权,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本书分别从中国政治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中的政治继承、中国政治中的党政决策、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的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中国的纪检监察制度、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中国的基层自治制度几个部分具体阐述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与特点。

  • 12

    ="公益的元问题"

    公益的元问题

    李小云

    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为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共同富裕的理念奠定了慈善公益的元使命。在此使命下,公益组织需要在国家主导的发展进程中与政府、市场和社会建立起协调融合的发展机制,这是中国特色慈善公益的发展方向。作者基于二十多年的公益实践,把公益慈善与人性、人情、社会关系、伦理常识和中外慈善文化融会贯通,以朴实和生动的语言诠释了一条从慈善文化到公益文明的链接路径。书中包含许多跨界、跨文化、跨学科的思考,对慈善公益研究者、实践者以及关心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读者来说,是难得的读本。

  • 13

    ="中国战疫!"

    中国战疫!

    张维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世界的战役中,中国模式具有怎样的意义?对于中国的当下和未来,这场疫情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战疫!》是张维为教授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口进行中西制度比较的最新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中西方疫情防控中的不同表现,详尽阐发了中西方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差异,以及中国模式在治理效能上的优势,涉及治理观念、经济政策应对、科技力量应用、区域政治共同体、文明观念比较,等等。通过历史和现实经验比较,结合作者走访各国经历,《中国战疫!》不仅清楚阐释了中国在抗疫中的经验和成功之处,更揭示出了中国抗疫的世界意义。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传承,中国人民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心,中国共产党视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政治理念,强大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协调能力,加上中国高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升级,为抗疫提供了最先进的武器。

  • 14

    ="牛津通识读本: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中文版)

    罗伯特·J.C.扬

    《牛津通识读本: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内容新颖而活泼,与其他后殖民主义的简介大为不同。作者不是在谈抽象的理论,而是从世界局势、个人经历和史实评述入手来审视非殖民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影响。他将讨论置于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所举例子涉及土著人、无地农民、阿尔及利亚的籁乐、后殖民女权主义以及全球性的社会和生态运动。

  • 15

    ="尼采"

    尼采

    吉尔·德勒兹

    尼采曾说:哲学家经常“向未来伸出创造性的手”——未来之哲学家即为立法者。尼采也曾提出“上帝之死”“主人—奴隶道德说”“永恒回归”“超人”及“权力意志”等创见概念,并对诸多知识领域发出批判,他的思想深具影响力,却也让当代哲学界争论不休。尼采为何成为对后世深具影响力的哲学家?而究竟要用什么角度解读尼采思想,又如何才不会误读尼采的作品? 已故法国重量级思想大师德勒兹在《尼釆》这本小书中,除了针对尼采哲学有深刻的分析外,为使尼采的思想脉络更清晰,亦详尽介绍尼采生平、爬梳整理了尼采作品主要角色说明,并收录由德勒兹所挑选出的尼采文摘。透过德勒兹的诠释,对尼采这位哲学大师的思想面貌,将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