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是因为得知凯凯要主演这部电视才开始看此书,渐渐转为放不下,工作再忙每天也会抽空看上一段,总是意犹未尽。从78年到08年,30的时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年恰逢18年,多了10年的时光,还是能感受那30载的不容易,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希望我的国能继续腾飞!
有计划地读书,终于在看完了这篇鸿篇长著。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甚至个人,成长的代价太大,太多,但是,永远相信一句话,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死磕!
这书读了二十多天,读到后面心真累,为了明天开学换新书读,此书后部分基本全靠听结束~ 读完后除了平时做的笔记,脑子里仅剩下一团浆糊,什么都不想写了… 最后选用培根《随笔集》里的一句话结束——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2019.2.23希望为期十个月的实习能够顺利🙏
☞2019.01.01-09.19☜ 我的天,看了差不多一年🙈 好看好看,那时候是看了十几集电视剧之后就来翻书了。当然中间有段时间看不进去,所以看得很慢,也就置于书架了。我也忘记了看到哪部分开始就觉得特别好看,欲罢不能,偶尔穿插点小本漫画书看,直到今天看完[嘿哈] 这本书是由《大江东去》和《艰难制造》组成,我也是看到书友的想法才知道的。上部结束的猝不及防,意犹未尽便没得看了,还好我继续看下去了,真的很好看。每个人物的描写都特别棒,还能大概知道从78年到08年的一些经济发展,不过懂的特别少😂 值得推荐!!!
上夜班通宵看完这本书:反思一下没有宋运辉那样的实力,没有雷东宝的魄力,没有杨巡的毅力,更没有梁思申的财力,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中的奇人。我们都是暂时都是普通人,我也曾妄想能做风口上的猪,愿成秃鹫抄底力,以史为鉴,一步一步成长,一步一步积累,抓住机遇。
柳钧出场与前面的部分过渡的不自然,中间停了好一段时间才又拿起来读的。还好,柳的故事也很精彩,花了一百多个小时看完这本书,宋运辉,雷老虎,柳钧,宋运萍等等,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他们的感情,也是很复杂的。通过这本书,见证了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学到了各行各业的许多知识,宋学的专业还和我一样,颇有看前辈成长历程的感觉。希望未来,我们能国富民也富,每一个人都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月,总算看完了。心情很复杂。真心觉得这社会对女性太不友善,本书的女性除了梁思申应有尽有,阿三很讨喜,其他的女性都是一波三折,一言难尽,可悲可叹
雷东宝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事情不做,永远没有机会;事情做了,机会自己找上门。
算上整个2020年,这本书算是年度好书。该书对整个改革开放的20多年期间的时代、社会、行业中的各类问题采用了纪实的手法,表述克制又不扭捏,深刻而不愤青(我怀疑这背后大概率有着国家意志的体现,否则这样一本书很难出版)。读时有几点感触颇深: 1. 身份认同和时代焦虑: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焦虑,每一代都觉得自己是迷茫,殊不知很多东西跟年代无关,而只跟年龄有关,每一代在相同的年龄感受到的都是类似的东西。 80年代国门初开,人们被新技术新事物冲击,唯恐自己被流行、潮流甩开,于是职场人抱紧铁饭碗,年轻人紧跟欧美流行,造就了那一代独有的时代特色。 现在40年过去了,在互联网和智能化的大潮下,职场人拼命加班内卷,于系统中困顿,不过是为了在40岁被系统“优化”掉时有点资本,同样的无力。年轻人则不断追逐微博、朋友圈、抖音等各种社交媒体来张扬自我,唯恐在时代大潮下变得隐形。 因此生活一直在重复,70后看不上浮躁80后,80后看不上火星90后,90后看不上脑残00…… 家教也同样如此:60后的家长因为孩子抛弃铁饭碗而焦虑,70后家长为孩子的沉迷网络焦虑,80后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也焦虑…… 殊不知,任何时代能耐得住寂寞去扎实积累的都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不会成龙成凤,但也不会饿死,而不过是时代潮流中的浮萍,平平淡淡过完一生罢了,过分焦虑孩子的起跑线、出息,或过分放养都是不理智的。 我自己的孩子也刚出生,以此自勉。 2. 技术为王和知识更新 也许是因为自己是技术出身,我对此感受颇深:任何时代都是知识为王。80年代的制造业更新,90年代的电脑、管理、财务知识,00年后的互联网,到现在的AI、工业4.0……每一次经济的大跃迁都是靠着知识的更新换代来支撑。老雷、杨巡之流在属于他们的时代是超前的,可来到下一个时代,短短十余年就只有被淘汰的下场。 可见终身学习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并不是只属于当代人的挑战。我如今年近35,在互联网行业也到了即将被“优化”的临界点,焦虑同样存在。但我一直在持续学习和积累职业生涯内外的各种知识,从来没有停下来。如果这样最终还是被淘汰,那我也认了。毕竟时代大潮面前,没有几人可以是例外。 3. 制造为本和趋实避虚 虽然中外历史上频繁有虚实经济的此消彼长,但长久来看只有实体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我们刚刚经历了长达20年的投资经济泡沫,现在终于要回归技术和高精尖制造业,否则就永远逃不了“被卡脖子”的命运。 可惜不管在什么时候,那些玩虚的在拼命捞钱,真正潜心投入的人反而收益寥寥,让人唏嘘。希望时间和历史能给予他们公正的回报。 4. 机会际遇和长期本质 我相信对个人发展而言,短期看能力和际遇,长期看的则是人的本质。 宋运辉、老雷、杨巡、梁思申、梁少,包括后面的柳钧、钱宏明……他们都是抓住时代际遇的人,都成了时代的弄潮儿,可最终走到哪里还是由本性决定。 宋运辉老成持重,童年受过运动的伤害,所以相信实力多过钻营和靠山,所以他能成为技术骨干主导一个大产业的升级,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因此仕途止步于此,无法更进一步,有取有舍,相信这也是他所期望的归宿。 老雷敢闯敢干一意孤行,在那个遍地是机会的年代能脱颖而出,可最终不肯、不能改变自己跟上时代,也因此从英雄变成莽夫,被时代和集体抛弃。 杨巡从小穷怕了,又是底层出生,骨子里的自卑感让他脱离不了暴发户思维,感情观上的畸形也让他一辈子都吃感情的亏,从私奔女友罗凤娇到可见不可得白天鹅梁思申,再到任遐迩迅速结婚离婚…… 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稳定的感情归宿(当然他这类人也许并不需要,我就亲眼见过这样的土老板)。同时他能吃苦能抗压,危机意识也一直很强,躲过了很多危机:房地产、煤老板都没能让他倒下。他身上固然有很多劣根性和不光彩的东西,但在那个背景下,他们这种人所承担的社会、制度带来的不公也同样很多。不能说绝对的对错,只能说环境使然。 梁思申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一种骨子里的高高在上和自我感觉良好,待人处事做生意都自带优越感,谈笑间就是千万资金往来这同样不是她们的问题,这些人里梁少梁父和梁思申外公又是截然不同结局,同样是人的本质决定的。 5. 财富地位和道德社会 任何时代都有痛斥“笑贫不笑娼”,现在如此,40年前如此。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这本书里写了那么多故事和历史,写了黑的、白的、灰的……唯独没有刻意去宣扬所谓“正能量”。即使是理想主义的柳钧对技术的追求也更多是在本心和利益之间纠结。 这恰恰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仅仅十余年前我就见过大小城市里遍地的小偷和骗子,十余年过去了,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文明有了长足进步,我想这不是因为宣扬,而本质是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仓廪足而知礼节。往后呢?世界经济一片混沌,局域冲突不断爆发,新冠疫情又给了全世界重重一击,未来机遇和风险共存,希望中国可以在新的世界格局背景下有更久的安定和发展。 总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本书虽然不是经济类数目,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描绘出改革开放20年的经济实录。用心去看,也可以顺便对经济的理解更深一层。 综上,强烈推荐。
这本书写得真好,时间跨度大,人物很丰满,和书中的故事一起回忆历史,越发觉得书写得好,那么真实。比电视剧好看多了,电视剧无法展现人物的内心深处。有很多东西被和谐掉了
大江东去 近两个月时间,半读(微信读书)半听(微信听书),终于把四卷本的《大江大河》(原《大江东去》+《艰难的制造》)看完了,竞有几分不舍(百无一用是书生,年纪这么大了,还文青风不改,先自我鄙视下)! 电视剧播出时没有看,但一经翻看原著,就不可抑制地读了下去。感觉不仅在被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宋运萍、梁思申和柳钧、钱宏明等人的经历、命运所吸引着,而更像是在读一本让人激情澎湃的改革开放的编年史。而这部编年史,因为由小人物的起落浮沉所穿引,而更显得可亲、可信、可爱。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冼练的文字、流畅的情节、精巧的构思,将齐头分进的三个典型人物的故事揉合在一起,不仅未见散乱,反而巧妙串联,描摹出了一幅全景式展现大型国企艰难改革、乡镇企业艰苦创业、个体老板艰辛发展和海归青年在一次次撞南墙中成熟成长的恢宏画卷。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描写这一过程中,作者不仅激情描画着这一伟大的时代,也以冷静的笔触展示着人性中的弱点、缺陷与阴暗。一个个事业成功、杀出重围的人,不仅有聪明、奋进与坚韧,也有隐忍、妥协与无奈,更有权谋、阴鸷与交易。全书没有无端树立一尊尊高大全的神,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人(就是把柳钧写得有点太无瑕了,无瑕到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假)。这样的作品,我喜欢。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想到路遥。路遥举轻若重,以生命著书,为我们留下了一本展现黄土地上求生存、求发展的不朽巨著《平凡的世界》。而本书作者阿耐,则举重若轻,用轻快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幅长卷,又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神秘的她,如何能有这么丰厚的蕴藏与积累!同处这一伟大时代的我,只能为她的作品而喜而悲,而思而泣,甚是惭愧! 当然,本书中也有许多具体情节可供推敲,甚至大可怀疑。但瑕不掩瑜,我只能说,自己很喜欢。就像对书中的人物,我并不是最喜欢苦读奋斗后功成名就的宋运辉,而是粗豪随性以至最终失败退出江湖的雷东宝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好与不好,驾不住喜欢[爱心]对吧[呲牙] 期待着作者会有2009至2018、2028的后作问世
用116小时42分钟读完阿耐这部150万字之多的作品,感想只有两个字,好看!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作者阿耐用及其质朴的语言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级的人民生活,对此的描述真是惊艳到我了,宋运辉,雷东宝,杨巡,梁思申,分别代表着不同阶级的人民生活,各个人物又刻画的都如此鲜活。读完此书,我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人民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经历了如大江大河般的改革。大江大河这四个字或许就是对本书最好的诠释吧。
81小时。撑起了我 2018年12月到19年3月的精神食粮,不论多累,不论其他的书怎么看不进去,大江大河依然是我阅读的精神食粮,是我抵抗无意义人生的最后阵地。 这三年来每一遍的阅读都有不一样的体验。这一遍看到了更多的感慨和细节。这本书,有时候甚至成了人生的灯塔,指引我度过眼前的思想危机。 这一遍看到最后,不免更多的感动,他们三人的成长,他们三无需分说的关系,给予我人生重大的指引,人活着,还是要有信念的。
全书196万多字,7948页,连听带看足足用了122小时~ 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三十年变迁历程,国家和单位及个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政策的逐步调整推进中,多少英雄沉沉浮浮,为中国成为发展中大国打下坚实基础: 宋运辉——黑五类子女,1962年出生,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自学考入大学的大学生,时年16岁。 因受家庭成份影响,其谨言慎行不动声色 却胸有千壑极富谋略,扎实的学术功底,肯于吃苦专研的精神,敢于开拓创新的能力,最终成为东海集团的一把手,影响社会人人尊重仰望的大人物,国家的中坚力量。 雷东宝,1957年人——宋运辉姐姐宋运萍(全书唯一一个让所有读者喜欢的人,24岁即将临盆时因意外去世)的丈夫,钢铁直男,当过兵坐过牢,作为头脑灵活敢闯敢干雷厉风行的雷老虎,率先实施土地承包制,搞农民集体企业,带领村民致富,将雷霆电线卖到国外,成为全市表彰为模范的典型人物。最终因一人独大自我膨胀的厉害,加上跟不上世界经济形势,导致企业面临倒闭而被众叛亲离以失败告终。 杨寻,1967年人,个体户——最具争议性人物,父亲早逝,作为老大的杨寻自16岁开始,替妈妈撑起整个家,供养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上学读书,从在老家走街串巷卖馒头,到东北卖电线,再到跟着宋运辉南下建市场出租档铺、建商场、做酒店、房地产开发、倒矿等等,一个非常善于投机钻营的聪明人,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经历种种艰难心酸,从最底层走上最先富起来的雄霸一方的有钱人。 柳均,1971年人,留学并在德国工作,机械达人,从小在父亲的五金厂摆弄机器,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因父亲生病不得不回国接手父亲的工厂,耿直热血,坦率正直,对研发的热情和执着,使宋运辉颇为欣赏并予以帮助。 钱宏明,1970年人,柳均好友,从事外贸工作,后下海经商,主要经营融资、债券、股票,房产等债权投资,说白了就是非法集资再放贷,最初形势大好,大赚特赚,后国家收紧政策,资金链断裂被逼跳楼自杀。 故事情节丰富,人物个性鲜明,彼此穿插关联清晰易懂,透过几人的奋斗历程将中国三十年的风云变幻清晰阐述,不得不说的是自主研发,离不开柳均这样注重品质,有匠人精神的人,杨寻的草根性注定他的唯利是图和短视,钱宏明的悲剧收场更是国情需要,要知道当看到柳均为研发新品殚精竭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成功后,所面临的却是疯狂的抄袭模仿,因仿品低廉的价格冲击使得柳均如困兽般维权无门,反被杨寻找来混混斩断手指。。。费尽心血都赚不到钱宏明随便炒股的零头,着实让人寒心~ 科技兴国,实业兴国,与经济而言国家崛起离不开扎实的自主品牌,眼光胸怀的前瞻性与世界发展战略对接很重要!国家政策很重要!把握好政策走向很重要! 除此,作为女人,特想谈谈书中的几个女人: 程开颜-宋运辉的第一任妻子,是宋刚踏入工作时单位厂长的女儿,因看中宋的潜力才干及人品而主动追宋,在被宋拒绝后仍痴心不改不顾名节陪累倒的宋在办公室守了一夜,风言风语下令宋感动而结婚,然而这样的婚姻总是不牢靠的,本身就不是一个层次,思想学识于丈夫有云泥之别,婚后又不能跟随丈夫步调,不思进取就罢了,还庸俗善妒。。。 果然,在宋运辉与虽常书信往来 却多年未见的梁思申重逢时,宋雪藏的情感复苏萌芽并疯长,于是千方百计离了婚与梁结婚,从此事业上春风得意,感情上因同等的思想高度而平等而相互欣赏而琴瑟齐鸣,美满富足,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梁思申-宋的现任夫人,1969年出生,美籍华人,是宋运辉做业余辅导员时的学生,拥有着令所有人为之艳羡的条件:富贵逼人有权有势的家族、白富美、官二代,小学起去美国读书,跟随老狐狸一样玩转人性的外公,就职于动辄数亿计,把握全球经济风向的华尔街金融业,不仅仅是思想通透,坚强独立,时尚敬业的职场精英,更是善良正直,理智开明讲人权讲自由的成功女性……总之集一切美好于一身~ 嘉丽-钱宏明之妻,被钱宏明圈养在象牙塔里的女人,家庭主妇,几乎与外界隔绝,与外界隔绝就算了,跟老公的话题除了兴趣 生活 孩子其他一概零交流,容忍老公的婚外情,不懂老公的工作,更不能辅助老公的事业。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可她连空调坏了都不知道找谁修,生存能力弱智,思考问题更是无知,为了所谓的爱要陪在宏明身边,不管不顾不听劝解不理后果回国,使钱宏明被逼无奈跳楼,自己也落得个失忆半傻的状态,可怜年迈的父母本该安享晚年却要操心照顾她,幼女也不得不交给柳均抚养,好好的一个家变得支离破碎。。。 如果说程开颜庸俗,梁思申完美,嘉丽无 能弱智,那么杨寻的妻子任遐迩、柳均的妻子崔冰冰是我最为欣赏的女性,她们独立,不但有独立的人格也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乐观积极有能力有主见,是职场精英,也是受丈夫尊重依赖的左膀右臂~ 而今,书中的三十年距今又是十年,十年来中国又是跃的飞升,期间恰是我的成长历程,如同沧海大浪中的一粟随波逐流,虽营营役役却并无建树,然而也终是在不断奋斗,纵没有宏大的目标,高尚的理想,踏实本分也算是为国家稳定做了贡献吧(˶‾᷄ ⁻̫ ‾᷅˵)
说是一套书的四本,其实是两套,前三本是《大江东去》后面一本是同作者写的有点人物联系的另一套书《民企江湖》,所以前面三本跟最后一本书之间衔接不算紧密,主人公戏份,描写的角度,人物性格,写作风格其实都或多或少有些差别,硬放在一起当一本书读不免有点不和谐,似乎作者也不是一口气写成的,应该是在已成作品上的续貂之作。 整套书给人的感觉有些像《平凡的世界》,时间线拉得很长,是一部微缩版的中国近代史,或者说是经济发展史,但比平凡的世界好看,可能是因为放大到了更广阔的天空和时空吧。 《大江东去》讲的是我国三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一路走来的历史,用了代表国企工厂的宋运辉,集体经济的小雷家书记雷东宝和从卖馒头起家的个体经济杨巡,三个主人公很难说的清谁是第一主角,讲的是个体经济的举步维艰,国有企业的尾大不掉,改制困难,讲的是集体经济发展时候暴露的环境污染,后期集体经济领导人与集体利益冲突的很多典型性问题。《民企江湖》换了一位新回国的私企经营者柳钧,前一部主角宋运辉梁思申成这一部配角,杨巡成这一部反派,雷东宝几乎消失,只出场了两次,一次是从别人口中提起的饭店老板,一次人倒是出现了,但名都没露。但看情况,已是不复往昔。宋运辉在第一部后半部已经有一点贪污腐化走钢丝的感觉了,这一部又是无比正面,榜样的形象出现的,应该是问题已经摆平,当然,也有可能是是视角不同了,正如杨巡形象的大反转,只因看的阶层不同,就像那个段子,树上的猴子,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笑脸,往上看,看到的都是屁股。 《民企江湖》讲的是国内自主研发环境的恶劣,监管机构的缺位,实体经济的猥琐,股市的泡沫破裂和房地产的泡沫,可能是因为跟我们现在时代相隔比较近吧,也因为里面讽刺的很多问题,也是如今的问题,我觉得后半部更好看,作者借人物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政策的弊端,不断让人产生共鸣。 虽然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史,但整个小说细节上却并不粗糙,人物刻画很生动,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合上书感觉人物是活的,人物关系是历历在目的。人物之间各种冲突总能给人带来思考。 阿耐很擅长写女人,各式各样的女人都写的来(说到这就忍不住想说小说写的很好,却完全不会写女人的刘慈欣,大刘粉丝莫喷),对待爱情的态度,对待婚姻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有很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