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

废都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废都
    草蒙茸
    推荐

    很有意思。作者以一种八卦的口气,讲述了人类尸体在历史上所经历的种种耸人听闻的实验,讲述了在整个过程中,尸体实验为我们做出的贡献、以及从中滋生的一些罪恶,还有人类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明明很可怕的事,却显得挺亲切。最后谈到尸体的处理:尸体最不缺的就是华丽庞大耗费无度的葬礼,最好还是能有点作用:捐出去、或者直接回归自然,都是比较环保的方法。

  • 废都
    ZAL.
    推荐

    原作应该作于2002年前,有很多信息有些脱节。但总的来说是本挺好玩的书,让人对肉身有了新的反思。人死后不只是火葬,骨灰入盒,安葬,如此简单的事,还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也认真的讲述了各种选择的利弊,没有鼓吹某一种方式,虽然提供了个人的看法但是把选择权给了读者。本书也给予了全球化的视角,总体来说态度包容。

  • 废都
    枫亦清
    推荐

    我居然看完了。看完之后觉得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提升不少吧。 从盗尸,解剖,用尸体做研究,吃尸体,到火葬,做成肥料等,整本书读下来,尸体好像不再恐怖了。尤其是作者老喜欢作一些与食品有关的比喻,我……,都无语了[吐]。 不过就是有点乱,一会叙事一会介绍一会评论的,章节分类也有点奇怪。还是不是跑题。 笔风幽默随性,估计不是专业的。但真的很佩服作者的求知精神和想象力好奇心。

  • 废都
    柒柒撒玛
    推荐

    这是一本另类的科普书,很冷门的题材,但配上作者幽默的文笔,就看得很有意思。 作者采访了很多人,考察了很多资料,最后总结成这本书。其中还有很多“奇闻逸事”,为了考证,作者全世界地跑,考证不了的,也会加上“据说”二字。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挺“靠谱”的科普书。

  • 废都
    国旗
    推荐

    #法医学#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20180901 这本书我的是纸质版的。 一、尸体现象。在法医学上,指人死后,身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命活动停止,并受到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发生一系列特殊征象的死后变化,称为尸体现象。 二、尸体现象的意义。尸体现象在法医学上比较重要, 对临床亦有意义, 因它可作为死亡征象, 推测死亡原因, 判断尸体有无变动位置, 估计死后经过时间, 与生前伤和病变相区别等。 1、作为死亡的征象;当医师抢救重危伤病员时, 如发现尸斑或尸僵, 就可宣布病人已经死亡, 停止一切急救措施, 进行死后处理。 2、推测死亡原因;根据尸斑的颜色变化来推测死因、根据尸体痉挛及瞳孔改变来推测死因。 3、判断尸体是否移动; 4、估计死后经过时间;根据尸体现象及其表现程度, 做出综合分析, 估计死后经过时间,提供刑侦人员以便及时查明案件真相。 5、与生前伤和病变相区别; 在尸斑形成的同时, 肺、脑、胃等内脏也有血液坠积, 如肺的低下部位含血量多, 不应误为肺淤血及水肿。枕部皮下有多量血液坠积, 不应误为头皮下出血。尸斑与皮下出血的区别: 皮下出血常形成血凝块, 局部肿胀, 可伴有皮肤擦伤, 并有炎性反应; 而尸斑分布于尸体低位皮肤, 无血凝块, 也无炎性反应。 死后, 尸表局部干燥常见于阴囊及口唇,是因水分蒸发而形成的暗褐色斑, 稍变硬, 如皮革样, 又称皮革样化斑, 不要误为生前伤或中毒。生前、濒死或死后的表皮擦伤, 干燥后也可形成这样的斑, 但生前擦伤常伴有出血, 呈褐红色, 并可有炎性反应。 器官组织在死后由于酶的作用而发生软化或液化, 称自溶。易误为坏死病变, 但自溶组织均无炎性反应。胃肠粘膜及胰腺自溶较早,其次为肾、脾、肝、脑等脏器。婴儿胃壁较薄,可因自溶及胃液自我消化而穿孔, 但亦无炎性反应。自溶后的器官结构模糊, 原有病变亦会被破坏, 因此争取尸体解剖宁早勿迟。 三、尸体究竟能够为活着的人带来什么呢? 1、找出病因,提高临床诊断和医疗水平; 2、积累教学素材;比如:奈特图谱;1993年,医学工作者一具尸体冰冻了,然后横着切片,切了1871片,在屏幕上制造易于操作的三维人体和演示,进行数字化。 3、积累科研素材;在提高汽车安全系数、改进子弹射杀能力、进行器官收割移植、分析判断飞机失事原因等方面,尸体成了科学家的试验品。 4、帮助解决医疗纠纷或与医疗有相关的法律纠纷。 四、感慨研究者们的科学精神 他们忍受大众的骂名、忍受着尸体发出的恶心臭味和冒着感染的危险。

  • 废都
    安迪
    推荐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作者玛丽.罗琦是美国知名科普作家。她文风幽默风趣,令人捧腹,这本《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是她的代表作。 这本书讲的是尸体在人死后之后的路程,作者列举了尸体在安全测试、医学教学等领域的作用,也普及了解剖学和尸体防腐技术的发展过程,最后还饶有趣味地介绍了几种处理尸体的方法。 一、提升汽车安全性。 尸体能够模拟活人在不同情况下乘客受到的冲撞,从而测试出在车祸当中人体各个部位的受伤程度,从而为专家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例如用它们去做和挡风玻璃相撞的模拟实验,通过检查冲撞之后尸体颅骨上的骨折裂纹后,专家发现,前额受到撞击时会产生脑震荡,越是坚固的玻璃对大脑的损伤越大。通过这项实验,不那么厚实,但是有弹性的挡风玻璃取代了之前越来越厚、越来越坚固设计方向,使得前排乘客的在车祸中受的伤减轻了不少。另外,通过对尸体不同部位受伤的调查,也为汽车上安全气囊的安放位置提供了依据。

  • 废都
    推荐

    作者写得既严谨又很幽默,忍不住笑了很多次,还有好几次是边吃饭边看(不要学我,吃饭就不要做其他事情了要不然会影响消化),了解了不少奇奇怪怪的知识,感叹生物的奇妙和医学发展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思考,比如中医、舆论和利益,关于死亡也有了更多的认识。看之前早就想好遗体的处理方式了,看完之后……咦,好像还有更多选择? 咳咳,谈谈自己的看法,个人和作者的有些看法不谋而合,比如对待亲人的尸体,看着心里很难受,但也坦然接受这一事实,生老病死,乃世间常事。那只是她的尸体,并不是她,“那具尸体是她的空壳。”好好珍惜活着的人,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大告慰。 关于舆论嘛,作者努力去实事求是,消除了自己的疑惑,不得不说新闻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不举例子了,其实都是代表各自的利益罢了)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个人觉得很多方法很神奇独特,但是有一些糟粕也需要剔除,科普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吧(我在朋友圈科普被无视被怼得累了,无奈人微言轻) 关于利益,人的生命,无价,但也可以被估量价值,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以牺牲人命,不过也是利益驱使。 最后分享书中的几句话吧: 尸体有其他的方式来打发自己的日子。掺和一把科学,在艺术展上露露脸,或者给一棵树当肥料。这是一些可供尸体选择的方式。死亡可不见得乏味。 他鼓励进一步的研究,全世界的猪为此深感恼恨。 H没有心脏了,但是她的爱心永在。 你到“哈佛大脑银行”不需要好脑筋,仅仅需要一颗大脑。 更多有趣的东西,都在书里等你发现啦

  • 废都
    张阿靠靠靠谱阿
    推荐

    写和译都很棒,时常能让人会心一笑。很难想这是03年出版的第一本作品。把小强(roach) 画在自己名字上的女人,不一般。

  • 废都
    丁匆匆
    推荐

    前面很好看,引人入胜;只是后面的部分我不太感兴趣,我认为显得虎头蛇尾了些

  • 废都
    殊源🌸
    推荐

    高考之后选专业,曾对医犹豫很久,喜欢而胆怯,上生物课提到人体就手软连笔都握不住。最近看了另一本书《花蛊》,涉及人鬼仙妖,生辰八字命格得道这些,觉得后背森寒,便和这本书间和着看,没想到这本记实书反而并不让人害怕恶心。 作者语言有趣,各种气味都做了形象描述。从尸体如何来,到做什么,到怎么处理有序又条理。虽然有些描述真实性让人质疑,但作者的广博和勇敢让人佩服。 整体来说,这本书如果作为此领域的入门兴趣书和简单拓展书还是很好的,比如我,虽然整体评分不高,但仍被吸引到了。接下来这本书相关的有哪些呢,写作更真切更全面的?这是我所关注的。

  • 废都
    Change Young
    推荐

    这是一本讲述尸体的纪实性小说(non-fiction novel)。 作者是一个美国女人(但叙述的风格非常有东北老娘们的味道)以开放式的思维讲述了尸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让我们贫乏的生活有了惊悚的色彩。尸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就是价值(这也让我们作为尸体的宿主思考我们自己的价值)。说到价值就一定受到条件限制,而这个条件就是范畴或领域。价值的本体永恒不变,但却由于其主体与客体所处的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尸体的价值体现在一定的领域,比如教育、科研、医学、法律、军事等等。玛丽对于尸体有着奇异的想法,因此在叙述中讲述了尸体的在诸多领域的奇异价值表现,比如对于耶稣裹尸布的研究,并不是确定耶稣存在与否,而是确定裹尸布的真假与否。如此的描述让我们有了许多新奇的感受。 但不足的是玛丽似乎不在意于唤醒读者对于尸体价值的深入思考,满足于奇异性,而少了哲学性的或理性的思考。这也许是这女人并不立志于此吧。另一不足就是她八卦起来后就跑了题了。 但不管怎么样,读一读这本书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名字能够将一些吓跑了。而另一版本的翻译则更吓人些——《僵尸的奇异生活》。 可读性两星吧。

  • 废都
    九月菊
    推荐

    我是个充满好奇心的人,这本书很对胃口,津津有味的看完了。 之前真的没有认真考虑过身后之事,也曾认为捐献遗体的人很伟大,看了本书方才明白,死后的事儿是身不由己的,即便你捐了遗体,如何使用,你说了也不算😁😁 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大家都认同捐献眼角膜,而不是其他,因为在国人的眼里,少了眼角膜依然是全尸,不失尊严。这种选择不关乎对错,那是你的认知😁😁

  • 废都
    -O-
    推荐

    学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现在看待死亡这件事  其实也没那么可怕了   最后可能我也跟作者一样那样去处理自己的遗体  有需要就拿去   帮助那些需要继续想生存下去的人

  • 废都
    草 莓 ちゃん
    推荐

    我在这种事情上,一直是一个太过超前的人。这一点总是被身边的人指责。 我应该有说过,我这个人,对死了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没有多大兴趣。 就我所看到的来说,人们去扫墓的时候,常常对着墓碑讲话,啜泣,甚至捶胸顿足。夫妻中有一人先走,也一定要在旁边给自己买个位置。一个位置的墓碑总是会引起叹息:哦,你看他多可怜,死了都孤零零的。有人花大价钱为墓修上了漂亮辉煌的装饰,立上气派的墓碑,摆满一地的贡品,烧掉一堆乱七八糟的纸。没有人愿意捐出点什么来,他们都近乎疯狂的要保证逝者的完整,不然就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 不然就是:你怎么这么残忍!你怎么这么冷血! 我对此深深不可理解。 要知道,封在那一堆砖头或者水泥内的,不过是一堆无机物而已——代表着完全没有生命的无机物。它们并不能听到你说话,所以你是演戏给自己和周围人看的。它们并不能感受到冷和孤独,所以你不如先解决下你自己的冷和孤独。它们并不会因为砖头变成了石材而觉得倍有面子,你做的事情和小女孩为芭比娃娃买衣服,装饰房子没有什么区别。你非要让一堆无机物来承担你无处安放的情感,哦算了吧,答应我不要那么残忍。 让尸体去做它能做的事,才是一种延续,而不是寄托于所谓死后的世界(死后的世界仅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手段比较符合我的世界观)。虽然我有的时候觉得,躺在冰冷的台子上,一丝不挂地被割成肉块,似乎也是蛮羞耻的。不过转而一想,什么“冰冷”,“羞耻”那都是活人的权限,死人你计较这个干嘛呢?况且你也无法计较。 我很喜欢这位作者写书的态度,对待死者的态度,对待资料的态度。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我读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脑补这些句子外国纪录片的中式翻译旁白。作者对待资料,新闻总是会一一查证的态度简直佩服,客观而公正,基本没有偏见,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起那些读过两篇文章就自以为了解别的文化,读过几篇报道就对此深信不疑的无脑记者、作家之流,境界高出太多。 我在活着的时候也许并不能为人类做什么贡献了,希望我死后可以。不过这一切还得取决于有权利处置我的人,毕竟如书里最后说的那样,活人的意志比死人的意志重要的多。就算我再怎么想为国家做点贡献,最后也轮不到我拍板,而我的“监护人”即使把我的愿望连带我一起烧了,我也没法和他计较——唉,都成死人了,谁还在乎你的决定。 唉,你们开心就好。比心。

  • 废都
    夏健
    推荐

    首先,感谢推荐这本书给我的人,让我有了一段奇妙的读书经历。其次,感谢作者,写了这么一本一段关于尸体的奇妙旅程。既然看完了,总是要写点什么的。 看了尸体的奇异生活之后,拓宽了自己对于尸体去处的理解。比如,土葬,火化,解剖,去水,塑化,生态葬礼。一本讲尸体的书,到底如何去写,怎么会有个那么多关于尸体的话想要对别人表达? 带着这些疑问,再次回看,点评一下各章节: - 人头可怕、浪费不得:想想,为何现在的微创、美容手术这么成熟和流行,需要刚写那些捐了身体给医学院的医生练手的实体捐赠者。 这里提到了砍头的伊芙丽主任,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头还在。 - 解剖之罪: 从解剖教室讲述到整个医学历史的解剖发展历史,早期的偷尸贼的和解构医生,沆瀣一气。 解剖室,那些锅里的头,桌上的脏器,以后,被啃食的脊髓。 - 死后生活: 也有些尸体,被捐赠后用于自然腐烂实验,提供死者死亡时间的相关知识。 小米粒,大米粒,鸡汤。。。。 - 死后开车: 现在生活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撞击测试,感谢尸体默默承受各种伤害,虽然我不开车。 - 死后参军: 到底需要一直什么样的子弹,才能更好的减少受伤。那些猪,那些土拨鼠,那些树,以及那些尸体和尸体的一部分 - 神圣的尸体: 为了研究都灵裹尸布的两条神圣的血痕,到底做了多少无聊的时间,拉扯了多少条手臂。 - 如何确定有没有死:关于这个问题,可比证明我妈是我妈方便多。 高分贝噪音,拉舌头,针扎,火烫,坐等臭等等。 心死为死,还是脑死为死。灵魂在哪里,心脏,头脑,肝脏,血液? - 把我吃了:这个问题,其实挺瘆人的。虽然鲁迅先生说,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退后一步看,全世界都有吃人的习俗,木拉伊蜜饯,人体各部分做药引子,人肉馒头,少女至境等。 - 烧成灰、沤成肥: 从成本的角度,作为固体废料的尸体,似乎存在比火烧更合适的方式,比如,用强碱去水成液体,以及冻干去水成肥料。 除了葬礼的活动本身光鲜,接下来的细节,深究下去,就不那么光彩了。 - 作者的遗体: 捐还是不捐,这是个问题。 想如何永垂不朽,唯有塑化一万年。说道最后,不免俗套的说,死后的事情,只能任活着的亲人安排。 回顾一下, 不由得再次感叹作者的知识面。 如何界定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是以尸体为主线,穿插讲解了医学,解剖学,法医,武器研发,汽车碰撞,伤情研究,尸体处理?? 说尸体,其实就是在说人类文明,我们怎么看待死,怎么看待生,这很重要。 最后,再一次感谢作者。最近中美贸易摩擦,股市下挫,账户亏损,人心惶惶,就是要多看看这样的充满了趣味,以及有带有点哲思的书籍。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