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基础心理学
    一蓑烟雨
    推荐

    要是每个人只拥有生活的必需品,而能弃绝无用的冗物,将必有益于人类的德行和幸福,但是在目前这种不完美的社会状况下,固然是罪恶和愚昧才产生奢侈,看来也是矫正贫富不均的唯一手段。勤劳的工匠和高明的艺人,虽然没有田产土地,仍旧可以凭本事从地主手中得到一份收益。地主受到牟利的驱使,要尽量改进他的田地,生产更多的物品可提高生活享受。每个社会都有这种运作的方式,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只是在罗马世界发挥得更是淋滴尽致,令人叹为观止,罗马的军队和政府从人民身上巧取豪夺大笔钱财,要不是借着买卖和生产奢侈品的过程,又回流到臣民的身上,各行省早就民穷财尽,压榨一空。只要这种循环限制在帝国的疆域之内,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政治机带来新的活力,产生的结果不仅无害,反而有益。

  • 基础心理学
    风海月影
    推荐

    连读带听,花了近120个小时看完了整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说实在的,这本书看着真痛苦,从头到尾就是一个“乱”字能形容,基本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读到最后,回头一想,好像根本没记住点什么,只知道罗马盛过,然后衰弱,最后灭了。看了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自己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一些历史学家觉得中国没有历史了,相对于罗马杂乱无章,纷纷扰扰的过往,中国的历史显得那么单纯,那么有规律,复制性那么强。如果说用六个字来形容中国和罗马的历史,我个人会用“分合强弱乱治”这六个字,中国历史的规律是“分合分合分合,弱强弱强弱强,乱治乱治乱治”。而罗马历史则是“分合分分分分,弱强弱弱弱弱,乱治乱乱乱乱”。中国的历史是一个螺旋前进的轨迹,不管怎么转,始终围着一条中轴线在绕。罗马的历史,就如一袋水掉到地上,啪,四溅而开。说说我读这本书觉得“乱”的地方。一、人名乱,这是最痛苦的地方。各种提乌斯、君士坦丁,亚德里安,一世、二世、三世,看多了,人和事就根本对不起来了。我自信可以在三天时间里记清楚中国从夏至清所有皇帝的名字、庙号、以及他们的传承关系,但就算给我一个星期我也绝对没自信记清楚罗马历代皇帝的名字,以及他们之间乱之又乱的关系。感谢我们的祖先,不用让我在历史考试里回答李世民一世干了什么,李世民四世干了什么。二是政治乱,我觉得在中国做皇帝,除了那几个末代皇帝,亡国之君,大部分皇帝毕竟还是尊荣一生的。可在罗马,当皇帝那绝对是高危行业,整本书读下来,能在罗马皇帝宝座上寿终正寝的屈指可数,用“城头变幻大王旗”来说,一点不为过。三是民族乱,不得不佩服炎黄子孙的先人们,不得不为中华文明感到自豪,可以将五十六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而罗马历史,从共和国开始到东罗马帝国灭亡,近2000年的历史里,就是一个多民族大乱斗的历史。四是宗教乱,中华民族是一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民族,不论是民族,还是宗教,始终是一个互相学习,相互融合的关系。罗马的宗教就和民族一样,一直处于一个大乱斗的状态中,多神教和天主教斗,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斗,天主教内斗,宙斯、耶稣、阿拉、穆罕穆德杀来杀去不亦说乎。不仅乱斗,还伴随着血腥残酷。西方宗教学家居然好意思说“没有信仰的民族无异于野兽”。他们是有信仰,可他们的信仰却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流血死亡,时至今日,耶稣的子民和阿拉的子民仍然打的不可开交。走马观灯似的看完了《罗马帝国衰亡史》,不能说有多深入的了解,只能是肤浅浏览,没精力也没勇气再看第二遍了,实在是看得很累的一本书。

  • 基础心理学
    山东大汗
    推荐

    全面论述,罗马兴衰。 许多人物,太多事件。 大厦总有,倾倒之时。 古时如此,今亦如此。

  • 基础心理学
    章毅
    推荐

    汪洋里的一条船 — 东罗马帝国 几个月前就已经拜读完毕,却迟迟没有动笔写作业。一是需要时间先佩服一下自己,居然啃完了这部煌煌巨著;二是也需要时间沉淀一下这千年沧桑,沉淀的结果就是东罗马九十几个皇帝已经成功地忘掉了九十个😅。 吉本的书是从整个罗马帝国的衰落开始写起的,因为以前已经写过西罗马,这里就开篇单写东罗马。(远处传来一个悲愤的声音:“没有什么‘东’罗马,没有什么第二罗马,也没有什么希腊帝国,更没有什么拜占庭帝国,老子就是罗马。我国虽然有两个皇帝,但同属一个罗马。失去西半部之后,也仍然只有一个罗马。任何声称“两个罗马”、“一东一西”的言论都是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都必将受到历史的唾弃。”) 这个声音我们且不去管它,因为在历史长河中,东罗马的存在感,相对于罗马或者西罗马来说实在低得可怜。尽管如此,东罗马的生命力却又异乎寻常地顽强,处在地理、种族、文明的交汇点上,硬是挺过了一千多年的烽烟。我们经历过的匈奴、突厥、蒙古,东罗马都经历过;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日耳曼、波斯、阿拉伯(只打过一仗)、十字军、北欧海盗、奥斯曼土耳其,东罗马也经历过。在无数洪流的碰撞中,东罗马俨然是一条穿梭整个中世纪的世界线,更像是汪洋里的一叶孤舟,漂泊者,见证着。 一、离合 (395 — 611)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大帝去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罗马算是正式分家,后世也大多把这一年定为东罗马帝国的起点。此时的东西罗马仍像并驾齐驱的双子战舰,领土还算完整,但实际上已经只是个空架子了。日耳曼各部族被匈奴人驱赶着压了过来,起先是作为难民与罗马联手,击退了匈奴后转身就与罗马起了摩擦。最终,西罗马亡国,东罗马独自幸存了下来。 几十年后,查士丁尼大帝和名将贝利萨留横空出世,收复了整个意大利、北非以及西班牙南部。东罗马盛极一时,仿佛又恢复了往昔罗马的荣光,《查士丁尼法典》和圣索非亚大教堂都建于这一时期。 连年征战势必导致国库空虚,查士丁尼死后更是祸不单行,意大利四处反叛的同时,黑死病鼠疫来袭。两次鼠疫过后,东罗马帝国消减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君士坦丁堡更是半数以上人口死亡。(所以鼠疫并不是蒙古人第一次带入欧洲的。提起瘟疫,不由得联想到武汉这一个月来备受关注的疫情,从病毒杀伤力和传染性上来看,这次并不能算是一场大疫,然而由它引起的恐慌、焦虑、失望、愤怒,混合着牺牲、激励、逆行而上以及众志成城,实在是让人百感交集。不知道如果遇上黑死病这样的超级疫情,湖北之外各省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的?) 二、盛衰 ( 615 — 802) 随着内乱而来的就是日耳曼人从西方、阿瓦尔人从北方,以及波斯人从东方的侵略,东罗马永久地失去了意大利北部和粮仓埃及,罗马免费向平民发放面包的制度也告终结。 紧接着更为强悍的阿拉伯帝国兴起,取代了波斯,攻占了北非和中东,这些地区随即伊斯兰化,直至今日。要不是凭着海军的秘密武器— 希腊火,君士坦丁堡只怕早已经易主了。也是在这一时期,拉丁语不再是东罗马的官方语言,希腊语成为唯一官方语言。这之后的东罗马也因此常被人称为希腊帝国。 连续抵挡了三次伊斯兰大军的围城,东罗马终于安静了片刻,直到八世纪末的欧洲武则天— 伊琳娜出场,这位太后剜掉了亲生儿子的双眼后登基成为欧洲的第一位女皇。此时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还是认可东罗马为罗马帝国的唯一正统,如此天赐良机,罗马教皇果断抓住,拒绝承认伊琳娜女皇,转而加冕声望日隆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罗马皇帝,继承西罗马的衣钵。东西罗马再次名义上分裂,查理大帝曾打算迎娶伊琳娜女皇,好为自己正名,只是他的使者刚到君士坦丁堡,女皇就被众臣罢黜了。 三、中兴 (867 — 1057) 伊琳娜女皇被罢黜不久,东罗马迎来了第二段辉煌时期。出身奴隶,却自称祖先是亚历山大大帝私生子的巴西尔攫取了皇位,开创了马其顿王朝。 这个王朝倒是不负“祖上”的威名,在希腊帝国极受欢迎。整军备战,不仅收复了今天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对抗鼎盛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如潮的进攻也毫不逊色。 马其顿王朝的穷兵黩武,同样以国库空虚为代价,最终陷入了内乱纷扰,而外敌也随之而来。来自北方的诺曼人夺走了西西里和那不勒斯,而来自东方的塞尔柱土耳其更为恐怖,他们连续击败阿拉伯和东罗马,占据了圣城耶路撒冷和全部小亚西亚。 至1054年,东罗马与罗马教廷的宗教矛盾也终于不可调和,东正教与天主教互相开除教籍,也为日后的劫掠埋下了阴影。 四、梦魇 (1081 — 1204) 纷乱之中,科穆宁家族的阿莱克修斯夺得了帝位,开始了科穆宁中兴。面对诺曼人和突厥人的夹击,阿莱克修斯左支右绌,不堪其扰。无奈之下,他向威尼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出了求援信号。满心期望招来一小股精锐雇佣军的皇帝完全低估了教皇在信众中的忽悠能力,数以十万计的骑士和平民,浩浩荡荡地向东方进发,轰轰烈烈的十字军东征吹响了号角。 因为教义的分歧,十字军经过东罗马帝国境内时,首先劫掠的是东正教教堂和村庄。东罗马人只求尽快将十字军运过海峡,打发去小亚西亚,俨然送瘟神一般。十字军东征有胜有负,在中东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东罗马也趁机收复了半个小亚西亚。然而,双方的摩擦与不满也日胜一日。 终于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尚未见到一个异教徒,威尼斯和十字军就向东罗马挥起了屠刀,攻下了坚不可摧的君士坦丁堡。奸淫掳掠,三日封刀,欧洲最富有的首都被同教兄弟劫掠一空,其惨状恐怕只有1527年的罗马之劫和1900年的北京之殇可以相比拟。威尼斯抢回去的古希腊青铜驷马至今仍矗立在圣马可教堂的门楣之上(现在的是复制品,真迹已经保存在大教堂博物馆)。 十字军随即在抢来的国土上建立了拉丁帝国,东罗马人逃到了海峡对岸,在小亚西亚西部建立了尼西亚帝国和其他几个小国。虽然仍号称罗马帝国,但已全然是个亚洲国家,仿佛孤悬海外的一个小舢板。 五、救星 (1211 — 1301) 已是亚洲小国的东罗马,西面有家难回,东面是咄咄逼人的塞尔柱突厥帝国,正惶惶不可终日间,一个谁也想不到的救星却从天而降,蒙古大军的铁骑铮铮而来。 蒙古前后三次西征,我们熟悉的哲别和靖哥哥的原型郭侃都先后登场。向西,蒙古人在东欧全歼了七万德国波兰联军,顺带扫平了东罗马的宿敌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向西南,蒙古人灭亡了阿拉伯阿拔斯帝国,重创了塞尔柱土耳其帝国及其后继罗姆苏丹国,并收服了中东十字军小国。铁蹄踏遍周遭,见神杀神的蒙古大军却唯独漏掉了东罗马帝国,不是因为它强大,而是因为此时的东罗马实在小如沧海一粟,根本就不在蒙古人的进攻方向上。 东罗马倒是趁此良机,偷袭君士坦丁堡,赶走拉丁帝国,夺回了东罗马帝国的故土。不光如此,米海尔八世还与蒙古人订立攻守同盟,东罗马再次起死回生。 六、轮回 (1301 — 1461) 同样被蒙古人释放出来的沧海一粟还有一个当时隶属于罗姆苏丹国的小小侯国 — 奥特曼,不对,奥斯曼。当罗姆苏丹国被蒙古铁骑碾碎之后,奥斯曼侯国宣布独立,很快就壮大成为震撼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铜浇铁铸一般的君士坦丁堡,奥斯曼聪明地选择绕城而去,先夺取希腊、保加利亚,一直打到匈牙利。君士坦丁堡完全成了一座孤岛,整个东罗马战舰只剩下船长室和两根桅杆露出水面。1453年,在巨型火炮的轰击下,千年帝都君士坦丁堡终于陷落了,最后一任舰长君士坦丁十一世冲向敌阵,与舰偕亡。剩下的两根桅杆 — 特拉布宗帝国和摩利耶几年后也相继沉没,海面上再也没有一丝东罗马的痕迹。 西罗马,始于罗慕路斯,终于罗慕路斯; 罗马共和国,始于布鲁图,终于布鲁图; 东罗马,始于君士坦丁,终于君士坦丁。 世事轮回,不外如是。 七、余波 早在阿拉伯人、塞尔柱突厥人、奥斯曼人潮涌而来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东罗马学者逃往意大利。1294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将大图书馆劫掠一空,带回了更多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献。因为基督教会的压制,同样的文献在西欧已经尘封了成百上千年。终于,彼得拉克、但丁们发现了古罗马竟曾如此辉煌,在神的世纪之前,竟还有个如此耀眼的人的世纪。 文艺复兴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对天主教会的反抗也如火如荼,最终导致了天主教大分裂,新教独立而去。东罗马也算是报了当年教皇见死不救的一箭之“仇”。 随着东方的敌人越来越强,东罗马对东地中海的控制也越来越弱,欧洲通往东方的商路也越来越危险。为了找寻更安全的商路,也为了摆脱热那亚、威尼斯、奥斯曼对贸易的控制,西欧诸国开启了影响深远的大航海时代。之后,人们终于发现地球真的是圆的,几百年后的中华帝国也终于发现,强敌竟然可以来自海上。 首都陷落前夕,不少东罗马贵族逃往同为东正教的莫斯科公国。东罗马灭亡后,莫斯科大公迎娶了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承继了东正教和东罗马的双头鹰,自称第三罗马,并以凯撒(即沙皇)自居。不过这就像后来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和法西斯意大利都自称第三罗马一样,纯属往脸上贴金了。 至此,东罗马帝国曲终人散,远处的声音又再度响起:“我不创造伟业,我只是伟业的见证者;我也不创造历史,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

  • 基础心理学
    Mike
    推荐

    花了整整一个月,接近100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这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是我迄今为止用时最长的单本读本。 很有趣的是,在看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过程中,我常常不自觉的对比着中华帝国的进程。从大约汉朝到明朝,另一个帝国在东方静静的看着罗马帝国的兴衰。 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自己想的),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就如一个哑铃的两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宰着人类的文明世界。而哑铃当中的那根杆子,不断的被各种不同的种族侵蚀着。匈奴、契丹、蒙古、土耳其,他们不断以强大的军事后盾冲击着哑铃的两头,同时不断的撞击着两个帝国。最终罗马帝国在不断的冲击中被分裂瓦解最终灭亡,而中华帝国虽然被冲击、蹂躏甚至短时间灭亡,但最终直到现在,这个帝国依然稳健的屹立在东方。 我想现代学者很少能详细分析这背后的原因,为何看似更加强大并且有完整宗教支柱的罗马帝国最终在外界的冲击中被四分五裂了,而看似弱小(中华帝国的军事实力始终是有缺陷的)的中华帝国最终得以保存并再次强大。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现代史学家最重要的课题,也是中华民族再铸辉煌的理论基础。 我大致想了几个关键词来构思这背后的逻辑: 1、儒学。官家儒学确保了帝国的循环而非分裂。 2、农耕。农耕确保了帝国人口和繁衍。 3、君王统治。相比于罗马帝国强大的多的真正帝王统治制度。 4、软弱。软弱确保了星星火种的保存。 5、文化。享乐富足的文化体系确保了足够的异族腐蚀性。 6、勤奋。确保了民族的基础:公民可以永远卑微的存活。 我成为不了史学家,最多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但我希望有一位真正的史学家去分析、总结中华帝国长久存在的背后逻辑。毕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也是帝国制度VS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础。 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妨常做思想者。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