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力小力
    推荐

    二叠纪末期,火山喷发,大部分生物灭绝。三叠纪末期,泛大陆分裂,熔岩涌出,大部分生物灭绝。白垩纪的最后一天,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恐龙及大部分生物灭绝。曾经发生在恐龙身上的灭绝,会不会有一天发生在人类身上呢?我们这一纪结束时会是怎样的毁灭呢? 几十万年后,下一个纪元开始,文明复苏,占据地球顶端的生物会怎样看待人类?会不会像我们今天研究恐龙一样研究人科动物? 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会不会演化出高度文明呢? 我们都只是地球演化史上的一粒尘埃!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老农民工.杭州
    推荐

    在所有消失的动物中,恐龙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种古生物。千姿百态、上天入地,曾经地球的主宰。相比于我们才几十万年的历史,以及我们对自然的影响,从进化上,恐龙似乎比人类更适合这颗蓝色星球。 人类,因为恐龙的消失才获得了整个世界。然而,假如没有6000万年前的那颗小行星,我们遥远的先祖说不定会骑着三角龙在草原上飞驰,骑着翼龙在天空中翱翔(突然明白了卡梅隆灵感的来源)。 如果我们能和恐龙一起生活在这里,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李屹
    推荐

    关于恐龙的研究现在已经这么丰富了呀,地球上真是充满奇迹,从兽类、伪鳄类、恐龙到哺乳动物和鸟类,从超级火山爆发、泛大陆分裂、小行星撞击地球到冰河世纪,每一个物种生存下来都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晶,都是成功者。 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真的太美妙了,希望多多出版此类的科普丛书,也希望中国的科学界能有这样子的师承。另外,如果本书的图片再丰富些就更好看了。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A龙城中学阳光眼镜
    推荐

    读这本书,感觉回到了6600万年前,仿佛置身于多样化的恐龙部落中。直径60英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生物大灭绝灾害,如果我们可以控制小行星运行轨迹,未来战争就牛逼死了。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爱黎黎爱生活
    推荐

    涵盖最近十年最新研究成果的恐龙科普书,信息量大,格局大,兼令人神往的古生物学家群像。 在宇宙层面,再伟大的物种也会突然落幕,人何以堪…… 美中不足的,电子版图太少。配合后浪的《恐龙:创世之旅》,有年代表、图片、发现地,倒也很般配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常随佛学
    推荐

    一口气读完《恐龙的兴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历史》,感觉有两大亮点值得肯定:第一,作者把恐龙的兴衰与地球板块运动的历程交代得很清楚;第二,作者把恐龙的兴衰与地质时代环境的变迁与物种的灭绝事件叙述得也比较清楚。作者基于化石证据将侏罗纪与白垩纪恐龙的演化历史描述得绘声绘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真的很不容易,其间,也能看到一些研究恐龙化石的中国学者的身影和贡献,期待国内学者也能写出如此专业而又生动的科普著作!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霸王龙🦖
    推荐

    生动有趣的恐龙大百科,也是古生物学家群像。如果毫无古生物学,地质学基础可能会有点费劲。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德国大魔王
    推荐

    非常有诚意的科普,把恐龙的演变史、考古史和个人的学术经历糅合成相当好看的纪实文学。值得一提的是翻译的太好了,好像作者本来就是用中文写的一样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Armo
    推荐

    从兴到衰,从创造到毁灭再轮回到创造的大灭绝 cycle of life,全面探秘恐龙帝国这件事实在太有趣了,充满着宇宙洪荒开天辟地的浪漫。业务当然没得说,但我感觉作者写作上跟我是一个类型:一股脑的感受记录全往上堆,虽然感性、热情,但充斥着大量大同小异考古故事的日记式记述对读者略显枯燥,只有小行星理论提出的那段算是现代发掘故事里的亮点。结尾甚至有 20% 的篇幅是参考资料推荐,也能佐证上述问题。总之就是,恐龙的部分足够精彩,但像刺客信条一般初看现代剧情有趣,看多了就有“快带我回去”的不过瘾了。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BraveStarr
    推荐

    非常棒的一本书!!!作者作为一个考古学家,详细的讲述了恐龙的兴起和灭绝的过程,夹杂大量化石照片,看完这本书对窗外的飞鸟都多了一种别样的感觉,想听它们讲讲两亿年前地球……当然作者也写到了万物离不开盛极而衰的真理,人类啊,还是太渺小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SUN
    推荐

    1.恐龙≠儿童感兴趣; 2.翻译得是真好; 3.强烈推荐,对恐龙感兴趣的一定要看。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妮酱🐒
    推荐

    2021年0413晚23:28分读完此书。因为在北京的自然博物馆看到了超级大的马门溪龙而对恐龙产生了兴趣。古生物学家真是太酷了,个个号称“恐龙猎人”,足迹遍布全球,向我们打开恐龙的世界。ps最近是真的焦虑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安迪
    推荐

    这本《恐龙的兴衰》作者是史蒂夫·布鲁萨特,也许大家对他非常陌生,但是提到另外一部与他相关的电影,可能你就不觉得陌生了。史蒂夫·布鲁萨特是电影《侏罗纪世界3》的科学顾问,同时也是命名了15个新物种的古生物学家。经过长达十余年的研究,史蒂夫·布鲁萨特将自己对恐龙的研究和独特的认知都反映在这本著作中。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恐龙的演化历程:在二叠纪末,恐龙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它们长达1.5亿年的演化之路。 现在,那就让我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这本《恐龙的兴衰》,去解密恐龙帝国的风雨历程! 一、恐龙的诞生与崛起 01 大灭绝事件 在和大家共同深入了解恐龙的前世今生之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为什么这些经典的恐龙电影要叫《侏罗纪公园》《侏罗纪世界》呢?恐龙和侏罗纪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地质年代表?我们先来看科学上的定义,地质年代表是基于岩石序列和以年代标定的标准地层单位组成的时间表。简单点来说,我们从时间上把地层从地球诞生至今按照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分为五代十二纪。五代主要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代又分为不同的纪。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六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我们书中的主要故事就集中在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二叠纪开始,到中生代的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结束,时间的跨度主要是距今2.52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 让我们一起回到恐龙诞生前的二叠纪末期,在这一时期内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古生物学家常说的大灭绝事件。在这次大灭绝中,有大约90%的物种都消失了。 很多人不禁要问,难道地球上就出现过一次这样大的灭绝吗?那么之后恐龙的灭绝算不算大灭绝呢?这其实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从地球诞生至今,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先后爆发过多次物种的灭绝事件,这种灭绝的事件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每一次都会让地球上的生物出现大面积的灭绝,多的时候,会让地球上的物种消失90%。我们知道,现存的物种数量只有我们曾经诞生过的所有物种的千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可以想象,这样的大灭绝事件有多么可怕。 不断地有物种灭绝,有的物种离现今的生活又长达几亿年之久,我们怎么去研究当时的生物呢?又如何能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呢?答案是只能采用化石进行还原和研究。众所周知,化石有两大类型,第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实体化石,比如说是植物或者是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变化成了石头保存了下来,这种化石保留下来的结构特征非常直观地就能够观察到。另外还有一种化石,叫作遗迹化石,是生物体行动后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的化石,这些化石包括足迹化石、潜穴化石、齿痕化石……通过它们可以有效地记录有机体的存在和行为。 那么古生物学家又如何去读懂动物遗迹化石上蕴含的丰富信息呢?比如人和马,从人类和马的足迹化石上可以看出,左右脚足迹的痕迹非常近,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人类和马是直立行走的。我们观察蝾螈、青蛙或者是蜥蜴的移动痕迹就可以看出,左右足迹之间的行迹是非常宽的,这样的遗迹就表明,它们一定不是直立行走的,而是匍匐爬行的。因此,我们根据足迹化石,就能够推断当时某些物种的移动方式。 伴随着整个世界从大灭绝中逐渐复苏过来,2.3亿年前恐龙已经初步登场了。通过史蒂夫·布鲁萨特的推测,最早的恐龙实际上出现在距今2.4亿年至2.3亿年之前。虽然这次登场并不是那么耀眼,但是这毕竟意味着在接下来漫长的中生代,注定都是属于恐龙的天下!而真正的恐龙究竟是从哪种原始的恐龙类型中脱离出来的,科学界至今都没有定论,到目前为止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最早的恐龙类型,比如说埃雷拉龙和始盗龙出没的年代,也就是2.4亿年前到2.3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整体一块的,地质学家又将它们称为“泛大陆”。在这样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原始的恐龙由跟猫差不多大的恐龙祖先开始逐步地演变而来。 02 早期恐龙 在古生代的二叠纪,我们通过足迹化石,虽然知道恐龙已经出现了,但是它们依旧生活在哺乳动物和鳄鱼亲戚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这些物种共同生活在连成一体的陆地上,甚至连非常凶猛的埃雷拉龙都没有站到食物链的顶端,只能默默臣服于蜥鳄等动物的淫威之下。这种蜥鳄是一种凶残的、25英寸长的鳄系主龙类动物,它们面对恐龙有着绝对的优势。很多听众可能不了解什么是主龙类物种,这是分类学上的一种概念,在双孔亚纲下有两个小的分支,一个叫作鳞龙次亚纲,逐渐演化出了蜥蜴等物种,另外一个是主龙次亚纲,后来演化出了恐龙等物种。 此时的恐龙已经有了一席之地,逐步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觊觎着食物链顶端的王者宝座。但是它们在接下来的3000万年的时间里,也就是古生代的三叠纪中,只能说在不断地演化,但是始终没有建立起属于恐龙的时代。 二叠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清除了很多生物种类,为爬行动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像我们熟知的三叶虫、四射珊瑚等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二叠纪会发生这样的物种大灭绝呢?原来在二叠纪末期,火山大规模喷发,当时的火山可不同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圆锥形的凸起,它是地表巨大的裂隙,可以绵延长达数英里。火山喷发持续了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伴随而来的还有热量、火山灰、有毒气体……这些炙热的气体引发了温室效应,遮天蔽日的灰尘阻挡了光合作用的进行,海水的酸度不断升高……这一切让当时的地球已经不再适宜生物居住,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已经在所难免。 此时,整个大陆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字母“C”,这一整块大陆上的气候就像桑拿房一样,二氧化碳含量高,温室效应明显,气温比现在高得多。不过,三叠纪的北极和南极气候宜人,是一个适合早期恐龙生存的地方。其实不要说恐龙,当时的南北极,连现代人去了都可以完美地存活。 伴随着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整个大陆始终处在不断运动着的状态,气候也在不断变化。在侏罗纪的晚期,整个大陆的板块已经较三叠纪有很大的变化,彼此之间也在不断分离,到了晚白垩纪,已经基本上有了我们现在地球上七大洲的雏形了。伴随着大陆板块的运动,气候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整个地球的温度在逐步地降低,不再是完全一片的桑拿房天气,南北极也开始由温带气候向寒带气候转变。与此同时,其他的大陆版块也在发生着演变。 恐龙的演化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挡住它们自由扩散的,不是地理上的屏障,而是难以忍受的气候和高温。原先它们更多集中在泛大陆南部的某一个小的区域,毕竟恐龙始终喜欢生活在那些气候潮湿的地方。但是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化,它们已经开始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自由发展了。 虽然恐龙也在欣欣向荣地发展着,但是在三叠纪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占据生态食物链顶端的始终是假鳄类的生物。恐龙可以与它们共同生存在一起,但是始终不敢去招惹它们,以免落得个被蚕食的下场。当时有一种非常可怕的两栖类生物叫作宽额螈,作为青蛙、蟾蜍、水螈和蝾螈的祖先,它的样貌凶残,头有咖啡桌这么大,两颌里长满了数百颗牙齿,又宽又大,近乎扁平的上下颌,可以吞下几乎所有想要吃的东西,那个时代的恐龙都希望离这种恐怖的动物越远越好,遇到了也得绕道走。 总体上来说,三叠纪的恐龙究竟是怎么演化的呢?在三叠纪的早期,主龙类分别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分化成鸟跖类,另一支分化成假鳄类。其中假鳄类始终占据在生态位的顶部,并且逐步演化成鳄类,鸟跖类逐步演化成恐龙。随后在三叠纪的晚期,这两种类型都并行不悖地发展着,但是明显假鳄类更加具有优势,不仅种类多,而且在每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中的数量也更多。鳄类的亲属,例如植龙类、坚蜥类、劳氏鳄,在当时的大陆上风靡一时,而恐龙与它们相比,一直是处于下风的。 二、称霸侏罗纪与白垩纪 伴随着三叠纪的结束,恐龙和假鳄类一起进入了我们最熟悉的侏罗纪,也就是恐龙的时代。那么,在凶残的假鳄类的统治下,恐龙是如何脱颖而出,取得统治权的呢?这是恐龙演化最关键的一步,对于这一步是如何进行的,古生物学界有一些大胆的推测。 目前相对来说得到大家公认的原因是三叠纪末期的火山大喷发。由于地球的板块运动,泛大陆一直在不断地裂开,岩浆从地底喷涌而出。据推测,有些地方喷发出来的岩浆堆积起来有3000英尺厚,足以吞噬两个帝国大厦那么高的建筑,泛大陆中央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直接被熔岩所淹没。地表覆盖着熔岩的同时,大气中也充斥着各种喷发物带来的有毒气体,全球温度急剧变化,变得更加温暖,这导致约三成的物种彻底灭绝了…… 正是这次大的灭绝,导致假鳄类的彻底衰落,甚至大部分物种直接消失,恐龙这才得以从和假鳄类的竞争中翻身,逐渐占据支配地位,并且体型越长越大,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恐龙可以说是这次大灭绝事件的最终获利者,原先的统治者——假鳄类幸存下来的仅仅只有几种原始的鳄鱼,最终演化成了我们现代所看到的短吻鳄和鳄鱼,其他的各种分支类型都全部销声匿迹了。 究竟为何恐龙能够在这次灭绝事件中生存下来,并且逐步走上演化的神坛呢?可以说是完全得益于假鳄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太弱,这才使得恐龙可以打破假鳄类的封锁从而脱颖而出。恐龙在二叠纪的末期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但是直到侏罗纪开始,地球才变成它们真正的天下!而这一统治时期,一直延续到白垩纪末期恐龙的灭绝。 在这次泛大陆撕裂造成的火山爆发之后,出现了很多之前没有过的恐龙的类型,比如肉食性兽脚类恐龙——双嵴龙、披甲的鸟臀类恐龙——小盾龙、状如坦克的甲龙类、背部长着骨板的剑龙类……但是大家经常在书本和电影中看到的,主要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恐龙——蜥脚类恐龙。这类恐龙体型巨大,脑袋不大,脖子极长,四肢粗壮,大腹便便,常见的蜥脚类恐龙包括雷龙、腕龙、梁龙。蜥脚类恐龙的个头要远远超过绝大部分的鲸类,在侏罗纪后期,雷龙、腕龙这样的巨兽已经可以成长到30多吨,甚至更大。 但是在白垩纪,又出现了一些个头更加巨大的物种,比如说无畏龙、巴塔哥尼亚龙、阿根廷龙……巴塔哥尼亚龙等属于巨龙类,体重超过了50吨,比一架波音737客机还要重,这是我们已知的地球生物演化的体型极限了。 那么,这些物种究竟为何能长这么大呢?为何在此之后,我们的地球上就没有再次出现过这样的庞然大物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首先,要长这么大,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蜥脚类恐龙每天可能就要吃掉100磅左右的植物。 其次,它们要迅速地长大。如果发育缓慢,要长到那么大的体型,就意味着在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就很容易被捕食者猎食。 第三,当时的大气环境中含有更高比例的氧气,大型动物的生长会更加容易,生长和代谢的速率也会更高。 第四,它们具有很长的脖子,这种脖子可以采食到大量的食物,为庞大的身躯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第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具有一个极其高效的肺。 恐龙的肺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才能够如此高效地运作呢?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来与听众分享,这也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所在。肺作为一个非常轻薄的组织器官,不像骨头一样可以成为化石保存下来,我们又该如何去研究呢? 我们相信,君王暴龙这种高效的呼吸方式一定会在骨头上留下印记。通过研究发现,蜥脚类恐龙的肺和鸟类的肺非常相似,它们胸腔中的很多骨头有相当大的开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腔。肺中的气囊会深入到气腔的内部,能够同时吸入非常多的氧气,为庞大身躯的新陈代谢提供动力。而且气囊会让骨头变得中空,坚固而又轻巧的骨架系统让恐龙可以快速地移动,这种气腔的延伸也可以用来散发热量、调节温度。综合以上所有的特点,才造就了这样一种在侏罗纪称霸的巨型生物! 三、残暴的统治者 在恐龙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几种极其凶残的种类。 第一种是在侏罗纪出现的,号称“侏罗纪屠夫”的异特龙。它们的成年个体体重在两吨到两吨半之间,身长30英尺左右,善于奔跑。之所以获得了“屠夫”这样的称号,是因为它们可以用自己的脑袋当成手斧来砍杀猎物,它们的牙齿并不粗壮,但是头骨却非常坚硬,可以承受巨大的冲击。 第二种是生活在白垩纪的鲨齿龙类,主要包括三个物种:南方巨兽龙、马普龙和魁纣龙。鲨齿龙类演化得更加强壮和凶猛,它们出现了鲨鱼一样的牙齿,可以轻松地撕碎食物,逐渐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那个时代的超级肉食者。 第三种是同样出现在白垩纪的暴龙,也是整个恐龙发展史上的终极统治者。美国古生物学家奥斯本在1905年向全世界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新的恐龙,并将其命名为君王暴龙,意思是“凶暴的蜥蜴之王”。2009年,在中国东北部地区也出土了一种类似的恐龙化石,古生物学家将其命名为中国暴龙,我们平时常说的霸王龙就属于暴龙的一种。当时暴龙的体表是有羽毛的,羽毛的主要作用不是飞翔,而仅仅起到展示或者是保暖的作用。 作为地球历史上最强悍的物种,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下暴龙的主要特点。为什么它能够登上食物链的顶端,并且盘踞长达上亿年之久呢?我们拿最具有代表性的君王暴龙做一个简单的展示。 君王暴龙主要生活在6800万年至6600万年之前,它们主宰着北美中西部覆盖着森林的海岸和河谷。成年的君王暴龙长达40英尺,换算成米的话大约有12米长,跟普通的公交车长度差不多,体重可以达到惊人的7吨到8吨。这虽然和植食性的恐龙没法相比,但是在肉食性的恐龙中,绝对称得上是陆地上最大的纯肉食性动物,这在地球的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君王暴龙的头部有一个微型汽车那么大,从口鼻部的前端到耳朵长约5英尺,嘴巴里有50多颗锋利的牙齿,口鼻部前端长着用于啃咬的短齿,在上下颌两侧各有一排锯齿形的“道钉”,大小跟我们常吃的香蕉差不多大,这种牙齿看起来就像一排排尖锐的刀子。它们的手指和脚趾弯曲得就像一把把钢钩,体表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鳞片。这些特征都预示着,这一定是一种恐怖的肉食性动物。 我们可以在电影中或者是书中看到这样凶残的进食画面:暴龙叼起自己的猎物,不断地摆动头部,疯狂地撕咬,空中血花四溅,还伴随着牙齿的掉落。君王暴龙就具有人类不具备的本领——终生不停地更换牙齿,可以补充在剧烈捕食中断裂或者是损失的牙齿。 君王暴龙的进餐方式也与众不同,它们采用的是“穿刺——拉扯式”的进食方式。在“穿刺”阶段,君王暴龙会用上下颌巨大的咬合力将猎物的骨头咬碎。那么这种咬合力究竟有多强呢?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下比较。人类后牙的咬合力在175磅左右,非洲狮的咬合力在940磅左右,而君王暴龙的咬合力高达3000磅,是非洲狮咬合力的3倍多。“穿刺”之后进入的是“拉扯”阶段,君王暴龙会来回猛烈撕咬,将猎物直接撕碎后吞进腹中,甚至是连带着大块骨头,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恐龙粪便的化石中可以找寻到大量的骨头碎片。而支持这些动作的最关键之处是拥有巨大的颌部肌肉,可以配合钉耙似的牙齿和坚硬的头骨轻松地撕碎和咀嚼猎物。 很少有动物能够从君王暴龙的嘴巴下逃出生天,但是也并不是没有例外,在很多三角龙和埃德蒙顿龙的骨头化石上也找到了君王暴龙的牙印痕迹以及愈合和重新生长的痕迹。 史蒂夫·布鲁萨特作为电影《侏罗纪世界3》的科学顾问,在书中他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相。那就是在《侏罗纪公园》中,君王暴龙追逐着一辆风驰电掣的吉普车,这是一种电影的魔法。真正的君王暴龙虽然移动迅速,但是吉普车加速到三档以后,就只能望尘莫及了。因为它们的体型巨大,没法跑得特别快,同时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很难快速地转身,这其实都是大自然制衡的结果,不可能在给予巨大力量的同时再给予更敏捷的移动速度。 但是君王暴龙绝非等闲之辈,它们具有很高的智商,嗅觉也极其灵敏,在君王暴龙的大脑中有非常巨大的嗅球,这些嗅球是位于大脑前端的叶状结构,每个嗅球比高尔夫球还要略大一些,这些都成为它们嗅觉发达的重要支撑。君王暴龙的视力也非常敏锐,它们利用这些特殊的优势来寻找自己的猎物。 在快速的移动过程中,君王暴龙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那么高效率的呼吸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君王暴龙的气囊很多都与肺相通,如果有时候气囊觉得胸腔的空间不够用,就会逐步侵入骨头形成气腔,在君王暴龙的骨头化石中,我们也轻易地找到了这种痕迹。这些只有鸟类才具有的呼吸结构,让它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氧气,提供爆发时的能量。 除了上述特殊的身体结构,君王暴龙还有一个让我们非常好奇的身体部位,那就是它们的上肢。也许我们在电影中会嘲笑君王暴龙短小的上肢,因为这种短小的手臂看起来非常可笑。为什么它们不会在进化的过程中将其彻底退化掉呢?像鲸鱼,当它们逐渐从陆地走向水域的时候,就抛弃了无用而又累赘的后腿。 原来这是有原因的,君王暴龙看似非常短小可怜的上臂,其实有着强大的肩伸肌和肘屈肌,这种上臂可以用来压制住不断挣扎的猎物,好给上下颌咬碎猎物的头骨提供充足的固定时机,因此上臂也是它们称霸地球的一种有效的武器! 君王暴龙之所以成为当之无愧的王者,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这也是自然选择的必经之路。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Aurelius
    推荐

    这本书我花了大约10小时,总算通读了一遍。个人认为,这本书可以算作一流的科普读本。不过,本书更像是一本带有综述性质的科普读物,所以对于近乎零基础的古生物爱好者来说读起来会有些枯燥,而且很多内容会看不懂。但是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有提纲挈领,开阔视野和眼界的作用。

  • 索拉里斯星(译林幻系列)
    奈奈
    推荐

    一路从配角爬上主宰地位的物种,1.5亿年,说没就没了… 50万年,就能重新让地球生机勃勃,换一批物种…然后之前的就成化石了,哈哈哈…真是令人忧伤。所以, 关于人类,不能全部普及火化,不然以后连化石都没有 好崇敬古生物学家这个职业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