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作者对仅100平方的旧居进行重新布局和装修的过程,改造后的新居有一个硕大的岛台,还有茶台和酒柜的分区,满满的烟火气。中间一排巨型的两面皆可取书的书架,满满的书卷气。烟火和书香完美交织,身体和灵魂都留足享受的空间。全房地暖的空间里又容下一个壁炉,温暖而又浪漫。到底是有底蕴的主人和有匠心的设计师,狭小的居室,也可以设计出宽阔,且很有美食家和文化人腔调。
好精致家,看着好舒服啊,一天呆在家也不会腻吧。她对环境要求挺高的,对衣服洗漱用品这些倒是没什么需求。我比较好奇,整本书中,很少提及她另一半对家的需求,两个人都有相同喜好吗。
作者做的是样板间吧?日本的空气里面没有灰吗?那整面墙的书架多久擦一回。日本做饭不用火不用油吗?一年只做2顿饭吗.......还家的模样,,,,,,真的不能再吐槽了,除了光与影的搭配让人觉得温暖外,作者一定没生娃,有娃的家一定不会搞这么多楼梯,分层,还有那一无是处的榻榻米,作者就是来摆拍.......
本来是想看别人的装修,好给予自己装修方向与思路。看过之后也有了大致的方向,但是遇到与作者一样的窘境,预算压力,然后就是本人一普通人根本对于装修一窍不通。只能说作者的思路是好的,功能性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过往收拾自己的家,让你可以流连忘返。
装修房子是对生活的一次整理,更是对过往人生的小结。所以装修房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现实有我们的困顿,过往有我们的眷恋,理清自己的需求,找到与你内心契合的、超越你精神追求的设计师太重要了!
喜欢作者对待家和生活的态度。自己家的设计理念也很值得借鉴。舒服,方便,适合自己。简单生活,随时整理,随时断舍离!人总是因着不断经历而不断成长,感谢变化,感恩成长!
可能是因为书中的理念已经践行多年,所以没有多少收获 如果在窗外风景和避开机场噪音中做选择,我会选不要噪音
百度了一下作者,叶怡兰女士,饮食生活作家。看到了旧房子装修完之后的视频,比之静态的图片更加清晰的展示出了作者对房子的心思:全中岛式厨房,顶天立地的书架将书房与厨房如隔似通,全观景的小小客厅,观美景,享陪伴,皆可满足,家居陈设按照生活动线设计,简洁朴素。很喜欢作者的一句话:家会决定你生活的样貌、节奏、内容,如果你有能力去做一个好的容器,生活的样貌会因此产生巨大的改变。
嗯呢!喜欢。下一个房子,我就按着这个装修。现在的小窝,我很喜欢了,五年应该足够用。5-10年应该就可以有新房子了。
作者写了自己旧屋改造过程,介绍了自己家的模样。实话说,可借鉴意义不强,每个人生活习惯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需要大的中岛台,和大的书柜等。当做一本散文或者日记看吧,了解下作者认为的生活的理念吧
写的是修装,实际上是一种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心理体验;是取舍有度的生活方式;是热爱生活的细枝末节;是对美好生活的点滴分享;是返璞归真的文化传递。
对家深深的爱,和自己的心得。很喜欢作者品味人生的怅然, 如,1.风格不请求,是一点点积累的。 2.中央厨房。 3.简洁明亮的卧室。
恰逢自己陪读的出租屋装修期间,看完这本书买了一本,送与我那老房子的设计师。
各有各的心头好吧,记得之前看过这个短片!家,舒服自在就好,让物与心都有归属感~~~
始终相信,风格,是由无数细节形塑而成的,居家如是,人生亦然。看看设计师的书,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功能,很多共鸣,简净,和谐,宽朗,惜物,很多书和适宜处的几个花瓶,都是家里最美的风景,休闲时可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