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上)

长安十二时辰(上)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长安十二时辰(上)
    立羽
    推荐

    虽然书很长,横跨很多学科,但确实精彩。作者是从物理学、哲学以及其他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通过科学看世界的宏大图景,提出了一种诗性自然主义的哲学看法。 要说到诗性自然主义,首先得理解什么是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无神论背后的本体论, 可以归结为:只有一个自然世界,背后是自然规律。知晓世界的唯一可靠途径就是观察。从本质上来说,自然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概念:科学研究向我们揭示的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打个比方,有一杯牛奶在你面前。你能看到它是白色的液体,我们可以用流体理论来解释它的黏度等等。这是日常层面上的解释。 实际上,如果你具备一定的量子知识,就知道这杯牛奶实际上是无数基本粒子(夸克、电子、光子等)在进行无规律的量子运动,这是底层的物理世界。而自然主义则偏向底层的量子解释。但是如果牛奶倒了,你向人解释说,是因为它们的量子状态变了,不涉及到原因,仅仅是因为底层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会信吗? 人们会更倾向于这样解释,因为有外力的影响,所以它倒了。牛奶摊开了,熵增加了无法变为原来的状态,但我们可以计算牛奶的流动速度和波及范围。 为了调和这两种描述世界的方式,作者提出了一种策略哲学,也就是诗性自然主义。诗性自然主义认为这两者在适当的场合都是有用的,而且是相容的。 调和的要点在于两个关键。一个是涌现的理念,另一个则是贝叶斯推理。 日常世界背后的规律基本上都被核心理论(量子场论)所揭示。在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的过程中,其表现是涌现出来的。涌现的意思是,不同的理论即使运用不同的词汇,却仍能在各自的适用范围内为同一种现象提供互相兼容的描述。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这两者是兼容的,是因为贝叶斯推理。我们给这两种叙述方式一定的先验置信度,然后随着新信息的更新,根据新信息与原来的可能性之间的似然度来更新置信度。这两种叙述方式都给人以同等重要的置信度。 (在对意识的研究中,大脑甚至被称为贝叶斯大脑,因为日常决策基本上都是贝叶斯模式,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作者也强调,虽然科学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宇宙图景,但科学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诗性自然主义其实是关于实然的科学解释,并没有提供应然的原则,因而道德、伦理、存在意义这些都是科学不能触及之处。另一方面,诗性自然主义可以认为是一种基于科学图景的人性哲学,宇宙是冰冷的、底层的,但它却是真实的,而人作为一种能够思考的个体,人生的意义是需要自己去建构的。作者后来提到了加缪的西西弗斯。不得不说的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科学图景其实是笛卡尔的机械宇宙论,是基于意识的“我”而存在的,因而会认为以人的有限理性是无法理解世界的真实图景。诗性自然主义不一样,真实的宇宙图景已经有核心理论(量子场论)揭示了。但是跟存在主义是一样的,生命有限,选择是自己做出的——你选择做什么,就塑造了你是什么(存在先于本质)。就像作者提到的 诗人缪丽尔·鲁凯泽(Muriel Rukeyser)曾经这样写道:“构成宇宙的是故事,而非原子。 而人一生大概是30亿心跳,时针正在转动。 我的概括基本上是苍白又不及要点,因为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谈到核心理论(量子场论)、宇宙图景、生命进化的复杂度、认知神经科学对意识的研究等等。你还可以领略玻尔兹曼大脑、拉普拉斯妖、僵尸哲学、电车难题、系统1系统2(行为经济学)、因果性……对这些方面有所了解读起来相当过瘾,还是非常推荐的。

  • 长安十二时辰(上)
    温&絮
    推荐

    这就是我想写出的那种书! 以科学为基石构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然后,探索各种存在状态的可能。 大图景,很清晰。 逻辑很清楚。表达也亲民。 存在的方法,我们继续一起探索。

  • 长安十二时辰(上)
    Willson_Li
    推荐

    在生命这个层面,许多复杂的事物都是自发演化出来的,不应该以单纯的熵、自由能等物理视角来理解它们,还应该同时从演化的视角来理解它们。 所以,并不是说我们都是由一群粒子组成,人生就没有意义。关键不在于粒子,而在于组成,聚合而成的复杂性,就让我们变得和单个粒子不一样,这就是人生意义的基础。

  • 长安十二时辰(上)
    江亿平
    推荐

    完全可以不用读这本书。散乱,毫无真知灼见。只是证明,尽管2000多年来,人的科学知识增长了无数,但碰到哲学问题,人类还是一筹莫展。以后,可以发明一种“脑机”,就是科幻小说里常见的那种,只有一个大脑,没有身体,不需要活动,维持营养就能存活,长久地存活,然后让“脑机”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看看多久之后有答案。

  • 长安十二时辰(上)
    冬那个冬
    推荐

    前后约用20天零散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种痛苦思考的体验过程。我决定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不再碰触此类宇宙、量子等方面的书了。之所以又坚持读完,在于自身也曾对于“宇宙”等方面的兴趣和思考,所以想去追寻,探究,这个阅读的过程除过痛苦也有豁然、快乐的感受。如同“生命的意义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但至此,充斥我的是“失望”。不是对本书,而是对自己之前所建立起来的一些思维的坍塌,却也未告诉我“终极之真理”(我的这种要求是梦幻的,通透的人并不是从外界类似自然科学得到,而是从自身获得,虽然我不认可这样的通透)。之所以要这么认真的看完再去整理一些东西,就是为了将这些坍塌的东西重新梳理,重建,再思考。     首先,很有必要去理解一些关键词,因为这些关键词贯穿该书始终: 置信度:我们对某事物相信的程度。假设这些理由是一个集合,在认识此事物的过程中,不断用新发现的东西去增加这个集合的元素,更相信该事物,这就提高了其置信度。 似然度:某件事情合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称为问题的似然度,类似于概率的意思。 自然主义 poetic naturalism    外显映象 manifest image描述源自日常生活体验的朴素本体论 科学映象 scientific image 科学所建立的关于世界的全新统一视点。 贝叶斯主义:源自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生活在18世纪。贝叶斯主义认为“概率就是你在缺少知识或者不确定的时候拥有的信念状态”。        在本书的前部分,我就开始被偷偷的扰乱了。一些看似简单、我们自认为绝对清晰的问题,毋庸置疑,那只是因为我们顺其了自然而无意识的行为习惯而已。如同“日出日落循环往复”有什么可质疑和讨论的呢?为什么会“日出日落”?上帝在指挥?还是什么原因?这种终极深入灵魂的讨论真的是让人措手不及。再进而的“物质”和“意识”那就更让人崩溃了。也并不是这本书的魔力,而是这本书使我抓狂的一个导火索。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就自然生活着,老思考那么些问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是幼稚的。       无论从时间和空间上,宇宙之大,我们也仅仅是其瞬间。目前我们的科学家,哲学家对“物质”的理解也未穷尽,“意识”那就更无力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研究他们呢?自己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比如,一个人在单位,在家庭,我们也一直在学习怎么工作,怎么对待同事,家人,也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更正确的认识,或者更科学的了解,以让我们更好的相处融合。那么,作为人类,那更应该去了解“宇宙和意识”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了。你对所处的环境能提升更高的层次,越能了解自身的处境了。你知道自己怎么来,更有助于懂得怎么活一样的道理。所以对于这些事物的了解,学习,还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会让人变得有智慧。但是,即使这样,也不一定会得到什么启示。       之所以让自己坍塌和崩溃,更重要的是:之前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似乎又不那么牢固了。因为这么多年来,儒释道对我们的影响太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都无法察觉却在无理由的相信和践行。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哪个对和错。       再令人抓狂的是“量子力学”,这简直就是毁灭的。至今仍无法释怀,所以可以先放一放了。宇宙、量子、意识就这三者足以使自己彻夜失眠了。        更准确的说,这本书对于自己,不像是导火索来引爆了思维,更像是在自己认知领域的微小火苗上泼了一桶汽油,“轰”的一声引燃了。书中贯穿的科学历史的重要任务和理论,后面都应该摘抄出来,逐一查询理解,感悟!

  • 长安十二时辰(上)
    弃疾
    推荐

    10月19日晚10时30分许,成都理工大学2020级地质工程系的学生张军(化名)突然注意到,室友王兵斌刚在QQ上发布了一条“说说”:“没有压力,也不努力,唯有顾虑,不求上进,没有追求,只剩欲求,三年的时间,一直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今我只能说抱歉、非常抱歉,爸妈,对不起,希望每个人都幸福快乐,愿父母安康。”

  • 长安十二时辰(上)
    隐生
    推荐

    被书名吸引,读了前言小小激动,非常期待那个“存在主义疗法”就上车哐哧哐哧看下去了。虽然我看什么都觉得读得累但相比同类型,这本读起来不太累,只是有种在看一颗星星的感觉,就只是那么亮了,不会更耀眼,而且还扑闪扑闪的,有几秒暗淡下去有几秒又重新亮晶晶。 是本好书,但是最后一章我好失望啊,加缪出场两秒,西西弗斯开始推石头,然后得出结论:我假设他是快乐的,不得不这么假设,但是其实我不知道他到底快不快乐,但是是有意义的!说着说着饿了呢,我烤的饼真好吃,这就是美好生活了! 我哭( ´•̥̥̥ω•̥̥̥` )

  • 长安十二时辰(上)
    Evelyn
    推荐

    17个小时31分钟。打开这本书在2021年1月5日,合上这本书在今天,11月13日。 断断续续,磕磕绊绊终于在2021年内读完了这本书。 对于作者我充满了憧憬之心,他学识之丰富,举例之易懂,让我在没有掉完所有头发前,完整读完。 然而我却不敢说我读懂了这本书,太多的知识,让我一会吼着“让学物理的人来!”一会喊着“天哪又变成生物了”最后狂吠“我的妈我的妈怎么还有这么多哲学家!”,但是我却努力从中梳理出了一些逻辑,对于诗性自然主义,给予了我的置信度。 尤其是最后的部分,基本上每一章都在解决我的问题。“为什么科学家会用宗教信仰?”“为什么哲学家老要研究这些概念?”“哲学到底有什么用?”“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等等,让我能够更开心的,喝上一杯茉莉花茶,开心的呼出今天完结的一口气。 也期盼,我的三十亿心跳,在未来,能够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出一些意义和重要性。

  • 长安十二时辰(上)
    和风
    推荐

    一本科普书生生被我读成哲学伦理书了。也许是图景太宏大,不好拿捏。每部分都有特点,但总有科普传达的底层原理不够清楚的感觉。没有获得奥力给的感觉。就从十诫简单叙说。 1.生命并非永恒(短暂过客) 生命会终结,而这正是它特殊之处的一部分。所谓存在,就在这里,就在我们面前,就是我们能看见能碰到能影响的东西。我们的生命不是计划中的彩排,我们也不是在一边测试一边期盼着真正表演的开始。只有这场表演,这就是我们唯一一场演出,它取决于我们。 2.渴望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欲望生存立足点) 生命的特征就是运动和改变,这些特征在人类中以各种渴望的形式体现。 3.人们关心之事最重要(心学核心,人心) 宇宙不关心我们,但我们关心宇宙。数十亿年的演化创造了能够思考世界的造物,他们能在心中构筑世界的图景,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验证。我们对世界感兴趣,无论是它的物质表现还是我们的人类同胞以及其他生物。这种包含在我们心中的关怀,就是在任何宇宙意义上“意义”的唯一来源。 4.我们总能进步(最优法则) 如果我们认识并珍视自己很容易犯错误这一点,无论尝试什么事情都努力去做得更好,那么我们就能把犯错误变成一种美德。在有关价值观、关怀、爱和善的问题上,完美更是异想天开,因为连能够用于判断我们是否成功的客观标准都没有。 虽然如此,我们仍在进步,无论是对世界的理解还是在世界中生活的方式。在没有客观标准的情况下,还说我们取得了道德上的进步,这似乎很奇怪,但在人类历史中我们的确发现了这一点。不断审察我们的偏见,并且对新想法虚怀若谷,我们行善的能力也会进步。 5.聆听总有回报(开放) 仅仅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更新更准确的本体论,也没有理由抛弃与过去的伟大思想家有联系的一切东西。当然也没有理由遵守那些早已脱离本意的伦理戒律。我们的灵感可以来自古老的教诲,更不用说那些伟大的文学和艺术了,但不要被它们束缚。 慈悲,到达大爱。一旦我们看到意义来自人们心中,对他人的理解就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6.没有什么自然的生活方式(无限) 7.我们需要参差多态(矛盾) 想象力、多样性、激情、还有艺术表达。生活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方式,也没有什么客观而言最优秀的人生在等着人们通过理性或者启示来发现。我们拥有以各种方式塑造我们生活的机会,这些方式可算真实而美好。 8.宇宙就在掌中(混沌自有法则) 我们是一堆堆原子和其他粒子,它们互相碰撞,通过自然的力相互作用。我们也是一堆堆生物细胞,不停来回传递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同时还代谢来自环境的自由能。同时我们也是能思考能感知会关心各种事情的生物,能够考量自身的行动,决定应该做出什么行为。 我们拥有衡量不同选项并且作出选择的能力,这并不是什么神秘或者超自然的能力,能让我们拥有蔑视物理法则的权利;这只是谈论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方式,它捕捉到了我们称为“人类”的复杂系统的某些能力。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9.我们能超越幸福(人类也有法则) 我们强调幸福时犯下的错误,就是忘记了生命是一个过程,是由活动和运动所定义的,却反而去寻找一种完美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不可能存在,因为改变就是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是改变,而我们的目标可以是让改变成为对生命意义寻求的一部分。 10.现实指引我们(吸引子自己产生目的) 对各种事物的正确理解——诚实面对自身和他人,直面世界并实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并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不少的努力。当我们希望某件事正确的时候,当有一个信念让我们快乐时——我们就是应该在这种时候去质疑。错觉可能令人愉悦,但真理的回报则丰厚得多。 最后,宇宙不是奇迹。它就这样存在,没有指引也不受约束,展现出拥有不偏不倚规则性的自然规律。上百亿年来,它自然演化,从低熵的状态向复杂度增加的方向演化,而最终会坠落为毫无特点的均衡态。我们人类就是奇迹,但不是那种打破物理法则的奇迹,而是说在完全符合那些自然法则的情况下,如此复杂、有意识、有创造性、带来关怀的生物竟然可以出现,这是如此奇妙而令人惊叹的奇迹。我们的生命有限而无常,并且珍贵得无法衡量。我们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意义和重要性。 人类生活千姿百态,有些人面临着其他人永远不会知道的困难。但我们分享同一个宇宙,同一组自然法则,还有同一个任务,就是在我们存在于世界上的短暂时间中,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意义和重要性。 复杂混沌的宇宙和人类社会,最终思考方式都应该是复杂科学的解读方法。复杂混沌系统会自动产生目的和秩序,产生各种吸引子。这就是人类产生的根源,而人类又是目前最强吸引子,吸引子它会产生自动优化,向最优迈进,或者消失。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不完美的矛盾宇宙中乘势而为。意识觉醒为人类提供了最强武器,更优面对宇宙的变化,道德,文化,伦理,科学,哲学,逻辑,这些人类感知和产生的所有的思想精华都会成为人类理解宇宙,进一步自我强化,迭坐游戏的强化筹码。 最终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彻底认识宇宙?或者将宇宙彻底信息化?或者摆渡所有灵魂?低熵到高熵之间的一场戏?不过向好总是好的……

  • 长安十二时辰(上)
    安迪
    推荐

    作者卡罗尔是当代知名物理学家和科普作者,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不仅是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作家和颇有名望的物理学博客博主、刘易斯•托马斯科学写作奖得主。 《大图景》不仅告诉你,科学是如何描述现实世界的,它还告诉你,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学给出的描述。这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入选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科学星期五》“2016年最优秀科学读物”。核心内容卡罗尔认为,关于现实世界,自然科学的不同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种不同的描述。只要这些描述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那么它们都是对的。基于不同的目的,我们每次描述世界时,都要从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描述方法。因为只有这样做,我们才不至于让科学知识消解人生的意义。这就是卡罗尔宣扬的新型哲学观:诗性自然主义。

  • 长安十二时辰(上)
    Gloria
    推荐

    我们对世界感兴趣,无论是它的物质表现还是我们的人类同胞以及其他生物。这种包含在我们心中的关怀,就是在任何宇宙意义上“意义”的唯一来源。

  • 长安十二时辰(上)
    陈流,新号
    推荐

    与其说希望看到科学家是如何看待生命的意义,毋宁说想要看科学家是如何划定科学和哲学的边界。对于物质和意识、身体和心智的关系,比量子纠缠更难以理解。诗意自然主义融合科学与人文,一个宇宙,各自表述吧。卡罗尔的文字流畅、亲切,只是离开形而上的年代久远,稍有不适,阅读时常常走神。

  • 长安十二时辰(上)
    王洪旺🎈🎈
    推荐

    本书是很综合性的硬核科普,书如其名,的确是描绘了一幅大图景。作者在一个宏大的框架下,把许多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心理、哲学等知识、理论融合起来,其实是在讲述,人类怎样认识世界万象,怎样理解宇宙和自然的秩序和本质,以及怎样认识人类自身。

  • 长安十二时辰(上)
    sungt
    推荐

    好书。讨论的是宏大的主题。面对死亡,生命具有绝对的价值。死的意义恰在于它对这种价值的启示。

  • 长安十二时辰(上)
    froggy
    推荐

    这绝对是一本叠加态的书: 既不是烂书,也不是拍大腿的绝妙好书,当然更不是平淡无奇。 它高开低走,如果按照「峰终效应」的话,它的「峰」和「终」的体验完全相反。 它的巅峰体验是无比畅快的。比如对贝叶斯的描述,我看过不下五种阐述,这里的是最好的。而关于「信念星球」的类比,更是精妙绝伦。 它的后半部分,则很难接受。所谓「诗性自然主义」,不过是用一些鸡汤,去调和作者的绝对物理主义。关于生命、意识,以及道德伦理相关的难题,并没有像作者宣称的那样,可以给到解释。 对物理学的内容,作者自然毋庸置疑。但是,在生物学、神经科学以及哲学方面,就有力所不逮了。感觉有点像物理学或者科学领域里的凯文凯利。 借用哲学家克雷斯的话说: 「他在哲学中发现的所有东西,都是一些有趣的难题。这就像是,一个导游带你旋风般地游览城市,还要热情地为你提供最爱景点的概况描述,但是,这个导游其实并不是本地人。」 所以,评星也要在一星到五星之间,随机给到一个。只是因为在现在这个时刻,「坍缩」成了一个三星,但绝不意味着,这是一部平庸之作。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