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巅峰

荣耀巅峰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荣耀巅峰
    Timothy
    推荐

    为了搞明白《弦理论》里只言片语的部分。仔细拜读了本神作两遍。对,两遍,因为一遍不过瘾。三遍会晕书,两遍刚刚好。 高兴的是,基本读懂了。很通俗,不信你也试试。扫兴的是,大多记不住,因为用不到。 先说在前面一个与本书不相干的观点。很多朋友读书有个习惯,一定要对工作、生活、爱好,马上起到积极作用。最好读完之后就能升职、搞定老婆、晋级圈内大咖。 个人认为,这会导致精神世界被功利性占据,缺乏艺术感和舒适度。就好像一栋只用钢筋水泥架起来的房子。能当作仓库,却不能像家一般温馨。 读书也是这样。哪怕用不到,也要像幅画一样挂在你的精神世界里。更何况说不定哪天,它会突然成为你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支点。用不到、记不住,都没关系,就让它在我们身上留下一点淡淡的痕迹,你的灵魂会慢慢丰满起来。 在《弦理论》里,我像精神病人一样跟大家絮叨了弦是个什么东西。这本书就写得更加形象化。世间万物都是弦,都在震。那么宇宙就像无数把小吉他。动次大次,还是灯、等灯等灯,旋律决定了这支曲儿的灵魂,也就决定了搁在你面前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所有的物理作用、化学变化,就像音符的跳跃。这不是比喻,我们能看到和摸到的东西,真的是某种震动,都是你“听”到的。书名起得好极了。 本书探讨了一些更宽泛的话题。我们不聊太专业的。好像不用术语拼成一句话就没资格吹牛似的。锦书只展开一点有意思的术语。 哪怕学业不精,你也应该略微了解一点点光速和普朗克常量这两个常数。 根据相对论,光速永远恒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直观经验,一辆车以100km/h的速度从呆若木鸡的我身边开过,它的相对速度就是那么快。如果我也跳上一辆100km/h的车和它肩并肩。会发现美女司机静静的对我笑。我们相对静止,对不对?因此,当我跳上一辆等同光速的车去追那道晨光,我看到的应该是一片光子像小豆豆那样原地跳。 可惜实际不是这样。当你的速度越来越大,你的动能随之增大。而E=mc^2,c是常数,因此质量也会随之增大。每提高一点速度就需要更大的能量来加速。当接近光速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东西能提供那么大的能量了。宇宙里所有的恒星都塞到锅炉里也白扯。这个时候,咱以为,那颗光子虽然追不上,但跟我的相对速度也会小一些吧?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了。此时,高速前进的你,会把时间掰弯,使得你周围的时间变慢。刚刚好弥补了你追赶光子的速度。因此无论你跑多快,那颗光子与你永远是恒定的相对速度c。 宏观世界的上限,就这样就封在光速以下。普朗克常数是能量量子化中的一个关键常数h。能量可以分割到的最小单位E=hv,v是电磁波的频率。当你挥舞大刀想再细分的时候,能量就像一抹了油一样,怎么切也切不到。h在测不准原理里也是关键常数。 它的道理与光速类似,在量子世界里,空间被扭曲了。《弦理论》中锦书提到过,玻色子有26个维度。这些维度不是消失,而是折叠在很小的空间内。当观察者真有那样的技术试图进入普朗克常量以下的世界时,你也许会发现,你进入的空间并非越来越小,反而是越来越大了。那就像是一个空间之门。穿过这个针眼,里面反而是个巨大无比的世界。 就是这样,光速决定了宏观世界的上限,普朗克常量锁死了微观世界的下限。就好像天堂与地狱的门,我们瑟瑟发抖的夹在中间。 之前一直没明白的对偶,原来是五种弦模式在M理论下的统一。I型与杂化O在强弱耦合下互相等同,IIA与杂化E同理,IIB是自对偶。 看起来好像一个等着被五马分尸的人。不知为什么,就想到上帝曾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也许弦理论真的是描绘上帝的理论。 在大爆炸起始,高质量,小空间里,连时间也是弯折打卷的。也就是说,在宇宙之外观察,不到一秒种的功夫,从奇点里面看自己,可能是几亿年。但锦书学业不精,也有可能是反过来。 我曾理性的认为,上帝不可能在六天里造世界。现在看来,时间不过一张充满褶皱的录像带。不仅能快能慢,还会变形。如果宇宙缩进一颗蛋里,里面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无法想象的情景。 如今世界对我们只展开了四个维度。遍布宇宙的卡-丘空间里锁着什么,人恐怕永远都不可能知道。这些就要靠人工智能了,毕竟它们是电子做的。物理的极限很玄幻。 休息休息吧,小盆友们。再见!

  • 荣耀巅峰
    🇨🇳 琳琳
    推荐

    读的艰难书单里又添了一本,这本书看完感受很复杂,在科学面前语言文字实在是过于苍白,可能数学的美才能与之相匹配,无比佩服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面对无穷大的未知,黑暗中即没有方向也不知是否有终点,但从未止步!!

  • 荣耀巅峰
    May
    推荐

    正好半个月完成二刷,理解了不少第一遍时根本没看懂的信息。总体来说,超弦理论是基于物理学家基于对自然(宇宙)美学的信仰,用用严谨的数学构造出最前沿物理理论,在此框架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是自然而然的应有之物,而不必是观察得来的经验总结。超弦理论揭示的宇宙神秘一角,让我想起康德关于“实在”与“表象”的观点。借助不断前进的科学,我们也许只能看到更多更深层次的“表象”,却永远无法理解那背后的“实在”。

  • 荣耀巅峰
    汗漫九垓
    推荐

    断断续续花了五个月终于看完了,没有想到一本讲述弦论的科普著作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却是关于相对论部分的介绍,晦涩深奥的理论在作者使用的各种生动形象的例子(或比喻)下就变得相对容易了。至于弦论,虽然作者竭力想通过有趣的文字和插图解释清楚(没有公式好评),而我依然似懂非懂,但却能感受到它的精彩与美妙,即使可能错误,我仍然敬佩为理论构建而不断努力的物理学家们。

  • 荣耀巅峰
    喜只狼
    推荐

    作为第一本弦理论的科普读物,原书作者和译者成功的让大部分的内容达到了能让没有复杂数理背景的人读懂的目的。也许是因为翻译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弦理论本身的复杂性所致,也许是本人的数学物理水平不够,也许是我理解能力欠缺,作为数学专业出身的我对很多的内容都没能理解(比如说卡拉比-邱流形的延展与塌陷等)。作者格林的Ted演讲视频我看过,功底深厚,深入浅出,油管上有不少。 最后说一下我的感想。近几星期读了一些物理学相关的科普读物,主要有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格林的《宇宙的琴弦》等等。我本科时学过基础物理学,当时除了抱怨进度太快跟不上看不懂学不明白就是为物理学家推导公式滥用极限求导积分的不严密行为而不齿。在读完几本大物理学家写的科普读物之后,发现以前学过的一些内容才真正的理解是怎么回事。回想起原来的教材与教授的授课方式,我感觉有不少内容在当时除了死记硬背根本不可能通过考试的。首先是数学基础不够--偏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没有学就开始讲量子力学和热统,微分几何没接触到就讲了相对论。其次是进度太快根本没有时间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当时学的也不够用心。如果有机会我会建议学院在安排课程顺序时把必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提前。除此以外,我觉得现代数学的发展制约了理论物理的发展;而且在弦理论出现后理论物理学家对数学领域的贡献,如几何分析,不比数学家要小。最后想提一下大数学家Witten、丘成桐对弦理论的贡献功不可没。

  • 荣耀巅峰
    小鱼
    推荐

    人类的宇宙或许只是神类的一个受精卵而已,正以神的速度在发育(膨胀)成长。此时的神类或者也正在他那多维的空间和时间里如人类一样探索着他们眼中的神秘宇宙,寻找他们心中的神……如此无限循环着罢了

  • 荣耀巅峰
    徐磊Alex
    推荐

    读《宇宙的琴弦》 马老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人类科学家在探寻宇宙起源和物理学终极奥秘的道路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一本介绍宇宙弦理论的科普书。前几章浅显,适合初步理解相对论的读者初读,后几章明显难度提升,适合专业人士阅读。可以根据读者自己兴趣爱好和水平进行选择。 说是讲理论,但实际上也介绍了从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再到广义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在对世界认知物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当每一阶段人类的观察或实验与之前的物理理论发生了冲突或矛盾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新的理论。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再次复习了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到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也初步了解了弦理论的基本概念。 对我来说,前7章是科普书,第7章之后介绍到超弦理论就是玄之又玄,看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比如讲到宇宙的多维空间,说弦理论认为宇宙有10维或11维的空间,很难感性地理解。但作者已经尝试将这样复杂的理论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语言或者一些类比的比喻来阐述,已经相当难得了。 物理问题的终极目标其实是哲学问题。 物理科学家们的终极目标是找到宇宙万物大一统的规律,也就是类似E=MC2的上帝终极方程,并由此找到宇宙真正的起源和最终的宿命。 在过去,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实验或观测来进行验证,但是弦理论非常特别,它是一种猜想理论,在人类无法观察到的尺度上用极其复杂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一套理论,但这套理论似乎能部分解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不可调和的沟壑。 宇宙之大,几百亿光年也不到边,天外之天是什么,无人能给出答案。 宇宙之小,在人类所能观察尺度的1000亿分之一的尺度上,也许涌动着宇宙琴弦最动听的韵律。也许真的是一叶一如来,一花一世界。 “看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治好了我所有的焦虑”——当焦虑烦躁的时候,读读宇宙物理学,真的一下就安静下来。 神奇的宇宙。 三个石头 2019.11.25

  • 荣耀巅峰
    迦月 Yami
    推荐

    取这个题目,要原谅我最近看了部爱情连续剧(男一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男二才是,嘿嘿)。 这本书有很多实验、术语什么的,我觉得不是专业人士都可以略过了,不一定都要看懂,我们呢,就看看得懂的那几段吧。 1.弦理论有什么目的? 多少年来,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像妻子和情人不可能相容,弦理论这个男人呢,就想把两者结合起来,相安无事多好,最好能实现左拥右抱,成为终极理论。 2.宇宙中主要有几个力(由大到小)? 强力、电磁力(让我想到了漫威的万磁王)、弱力、引力。 3.一共有几维? 目前有11维(10维空间+1维时间),也有别的多维时间的说法。 4.弦理论被证实了吗? 木有,目前为止还没有只是理论,没有发展到实验,不过很多物理学理论到实验也要40、50年,所以弦理论也不着急。 5.十一维怎么理解? 有3维空间和1维时间是我们知道的,其他的7维卷缩起来了(小到普朗克尺度)。很多东西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就像一根水管,远看是一条直线,凑近看才能看到原来是卷起来的管子。 有时候暗恋就像,在看不见的维度,我深深的迷恋着你。 6.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有黎曼几何做支撑,弦理论呢? 量子几何(具体的我也没看懂^_^) 温暖的弦这部电视剧里有男女主角重逢的那首拜伦的诗,很美,我觉得用物理学理论来聊这一段应该是: 曾经我以为,我们分开后,就像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从此江湖不见、恩仇不泯,各自欢喜,但我忘了这定律只适应于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里,时空是弯曲的,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那一天。 7.有裸奇点吗? 彭罗斯的“宇宙监督假说”认为没有,黑洞的视界遮住了他,裸着毕竟不好,还是穿穿衣服吧。 8.宇宙有裂痕吗? 有,但是很小,而且量子力学可以让裂痕破了瞬间修复(人与人的关系破裂可没那么容易修复啊),不然虫洞这个概念怎么出来的? 9.谈谈平行宇宙? 这本书讲的不多,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到是预言了很多个可能,每个可能在一个平行宇宙中进展下去。有一部纪录片里面讲平行宇宙有5级,第一级离我们很远(但是地球、太阳乃至太阳系的复制品),剩下几级就是相当于另外一个维度,就在我们身边。 10.谈谈多重宇宙? 斯莫林(这个男仔是谁?没听说过)认为,每一个黑洞都是一个新宇宙的种子,新宇宙从种子里面爆发出来,但藏在视界背后,我们看不见。 我放弃了挣扎,被你拉进你的视界,慢慢的走进你的内心,发现你的心里面还住另外一个人? 11.黑洞内部的信息蒸发后还在吗? 霍金和索恩曾打赌永远丢失了,普雷斯基尔认为还能找回来。在1997年霍金承认自己输了,这些信息藏在了高维的膜里,并能还原。 写了那么多也不知道看得对不对,欢迎看完这本书的同学补充修改,另外,我发现霍金太爱打赌了,哪本书都看到他在打赌。

  • 荣耀巅峰
    ZDL
    推荐

    作为第一本弦理论的科普读物,《宇宙的琴弦》不可不读。格林以自己的天才把抽象的物理学原理写活了,把我们这些外行的人们推到了物理学的前沿。他用清晰、活力的语言,美妙、有趣的比喻给我们勾画了宇宙的形态,弹奏着弦理论的节奏,仿佛遨游在无限的时空之中。 看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享受的过程也是思索的过程。 一切物理问题最终都要回到人类自身,因为宇宙的琴弦是我们拨动的。我们期待弦理论家们在追求终极理论的路上继续为我们讲述宇宙最后定律的故事。

  • 荣耀巅峰
    端華雲龍
    推荐

    物理学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从未停歇,解决一个问题,又冒出一个新的问题。颇有些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条大海里的鱼,无论游多远,是想不出大海的样子的。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和认知。宇宙的样子,就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不单单是宇宙,任何东西都是这个道理。

  • 荣耀巅峰
    化学邓老师
    推荐

    科学改变我们的认知,让我们心更宽广,生死得失没有那么重要,眼见未必真实,我们心里所想的却真正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自己好点,关注健康,热爱学习,多思考,对身边的亲人好点!快乐每一天[玫瑰][玫瑰][玫瑰]

  • 荣耀巅峰
    上山人
    推荐

    物理学家一直为找到原則的终极定理,不断循环,探索,推翻,肯定的模式,一代接一代,人类的秘密将不断的揭示,可敬的科学家,是真正的力源。

  • 荣耀巅峰
    Adina慧(冒纳凯亚)
    推荐

    这个名字的另一点意义是把科学与艺术自然地联系起来了。李可染先生为李政道先生画过一幅画,是由线条构成的,题目就是“超弦生万象”。借宗白华先生论素描的话说,“抽象的线条,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令人耳目一新的发现源源不断……在物理学家为大众写作的伟大传统中,《宇宙的琴弦》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 George Johnson,纽约时报书评 《宇宙的琴弦》不可不读……霍金为黑洞所做的事情,格林在弦上都做了。 他写得那么清晰,那么有活力;他以自己的天才,把抽象的物理学原理写活了,也常常把人写乐了。他用别人渴望已久的激情,描绘了超弦理论的纯真,因为那美丽令人动心。 芝加哥论坛报 一本思想性很强的书……《宇宙的琴弦》清晰而迷人地展示了弦理论。它既是个人的故事,也是一场伟大理性运动的故事。 科学美国人 弦理论是自S·霍金关注黑洞以来出现的最有激情的思想……格林用人人都懂的语言解释了弦。 旧金山纪事 格林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用生活的语言解释了弦理论的思想。它明白如话地说明了那个理论对时空结构的非凡洞察。 新科学家 一本出类拔萃的书。格林为我们多彩的生活带来了一片引人入胜的天地。 自然 B·格林的杰作,是霍金弹起的旋律中的最后(可惜!)一个音符,最美的一个! 伦敦晨星报 非专业的语言,没有一点儿数学,多得惊人的材料……格林清晰简明地写了一部现代科学探险……恐怕没有哪个读者不会被他的激情和兴奋所感动。 费城调查者 太吸引人了……一部辉煌的作品……没有一个方程,人人都能看懂,格林写的谈弦的书,解释了为什么弦会在献身者们中间激起那么大的激情……它让我们能在家中感觉那个抽象得吓人的弦世界,使我们认识到应该认真来看待它。 星期日电讯(伦敦) 格林在用知识、智慧和惊人的鉴别能力写作。 Alan Lightman(《爱因斯坦之梦》作者),哈佛杂志 他的比喻常常使那些原本艰深的概念变得美妙而活泼。《宇宙的琴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爱因斯坦也会满意的。 发现杂志 B·格林让复杂可怕的弦理论走近了每一个人。他凭着惊人的天才,用寻常的语言描绘了可怜的人类感觉以外的维度里可能发生着的事情。 出版者周刊 自《时间简史》的空前成功以来,还没有一本科学读物引起如此的轰动。 星期日时报(伦敦) B·格林以他动人的文字把外行的人们带到了物理学的前沿。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一篇来自宇宙学和物理学前沿的(没有方程的)精彩报道。 美国科学家 格林善于阐释最富挑战的科学思想,他的充满洞察的解释会令每一个人耳目一新。 天文学杂志 《宇宙的琴弦》已成为科学解释的经典巨著……弦理论将最终影响我们对美本身的认识。 纽约时报 格林把弦理论带给了广大的读者,揭示了它的含义。那是他穿行在现代物理学的历史和复杂里创造的业绩。 科学新闻 宇宙,即物理存在,琴弦即艺术的化身! 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同时又面对这样有限的我们自身,任何的想“当然”和“绝对”都是不大合适的。 从纪录片《优雅的宇宙(The Elegant Universe)》可以大致了解一下超弦理论!但还是会为一些名词眩晕!说到多维空间和模型,就赶紧切换到高中物理课堂!十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的模型,听起来真是让人又欣喜又头痛。想当初,高中学习数学和物理能够看看这样的书会不会对数学物理的感情会更进一步?高考的重压之下,我们只能刷题,悲哀嘛?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先驱们已经为我们架构起一座科学而系统的宇宙认知体系,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宇宙的起源论——大爆炸理论。标准的大爆炸模型以一切源于虚无来描绘“创世之初”,也就是说,自大爆炸起,世间万物拥有了一个起源,即第一个“因”。这与众多哲学流派所相信的有果必有因、因因果果无限循环的看法有所不同,大爆炸只是作为一个独立事件,不由任何前因引起,它的出现好比把一个0(虚无)硬生生地掰成一个1(物质)和一个-1(反物质),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理解,可事实正是这样。 作者格林尽可能地把语句说得很明白。尽可能地像普及物理知识一样阐述有趣的问题! 对于物理认知问题,作者格林看作是把一些根深蒂固的理念不断推翻的过程。物理如此,人的知见更是如此!认识事物都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然后肯定,如此循环… 我们也会为一些根深蒂固的成见抗拒了这样那样的真理!超弦理论至今没有很强的实验证据,也成为很多人垢病它的原因。现在仍然不能摇旗呐喊说超弦理论绝对正确,但仅仅凭借试验标准来评价一个理论的真伪听起来就像“眼见为实”一样可靠,但存在你所要眼见的“实”根本就不在你的视觉范围内! 读完,对“谦卑”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是同《三体》一起看的,三体的很多观点在这里都可以得到验证! 我们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视觉处理机能也只能应对三维的图像,更高的维度无法想象。让我们试着这样描绘:假想你伸出一只手轻轻移动,这时,你的手指不见了,但不意味着它们消失了,它们只是进入了你不可见的高维空间,只要你再次挥动,你会发现你的手指依然完好无损。柏拉图的“理型的世界”和高维空间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妙。柏拉图认为,世间一切都有其完美的“理型”,这些“理型”都存在于一个“理型的世界”里,我们都像被绑着手脚的穴居人,不能看见万事万物完美的理型,只能见到它们投射出的影子。大多数人活在影子中已经心满意足,不去追求完美,不去探寻究竟是什么东西投射出了这些影子。物理学家们正像柏拉图神话里研究影子的人,他们试图从更高的维度里获得宇宙现象的完美解释。 我们搭乘人类的阶梯通向遥远的星辰! 简洁果真是宇宙的最高法则嘛? 庞大的统治者啊,你是慵懒地仰卧着,还是细心地观察者手心?你在聆听遥远的天籁的声音,还是注目体肤血脉的搏动? 你是一座神明,也是一座破庙.你以神秘令人肃然起敬,黎明的钟声响起,大地上又响起你宽厚的叮咛…… 你是万事万物的起源,也是万事万物的归宿.时光之河从你的头脑里流出,地球象一粒光滑的卵石,在你的柔波里浮动,象一个跃动的音符,随着你优美的音乐,汇入渺远的虚空. 生命从你的血脉里流出,象流星,沾着你智慧的光芒,划过夜空…… 音乐之河流向你 友谊之河流向你 欢乐之河流向你 爱情之河流向你 深夜,轻柔的呓语飘进你幽冥的心胸. 午后,我们在屋后的草地上舞蹈,彩云在蓝天上拉起了布景,树林里的鸟兽随着乐音的节奏涌出,流水也弹起了琴弦…… 这些美妙的东西,请留在我的记忆里,让它们伴随我生命的始终.在未来的一天,我一定会全数归还,连同那一声丧钟—— 浩瀚的宇宙,往往给予人们神秘的色彩,一望无际的尽头,是否还有人们期待的第二个地球呢?宇宙的秘密,还要我们继续挖掘.在汉语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记得有篇文章《把生活过成诗》,说锄地和弹琴是最美的闲事,一个满足物质需求一个满足精神需求! 相遇,是一种美丽,像一座小城向晚,映着夕阳的绚烂。

  • 荣耀巅峰
    燃烧
    推荐

    (宇宙的琴弦)一本需要再次阅读的科普知识,生活的周围时时刻刻都要去掌握住琴弦的松紧度;好让我们未知部分共振起来,带动一切能带动的力量去寻知更多的生活中的知识! 观察周围未知部分使我们看清自身还有思维能力!

  • 荣耀巅峰
    layla
    推荐

    断断续续花了差不多进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宇宙的琴弦》。目睹着app里大家的在线笔记从第一章的几十条,迅速锐减到第十章的零星几条,深感大多数人确实很难耐下心来读完这太过抽象的理论物理前沿科普。 对于弦论,我仅有的肤浅的理解来自于几位做理论物理研究的朋友,以及一些纪录片或者电视剧里的简要描述。确实,大多数人的理论物理知识基本停留在牛顿经典时代,大学选修物理课程的朋友可能会了解一些近代物理(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弦论对于社会的普罗大众来说,是太过陌生的东西。 要把一个非常前沿的、甚至是研究物理的专业人士都未必精通的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对物理仅有粗浅了解的大众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知道,在还不能为超弦理论提供完备的实验证明的今天,前沿理论的发展几乎完全依赖于数学推演——概率论、测度论、拓扑学、几何学——都不是容易解释的内容。 另外,超弦理论是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之中发展起来的(正是因为它可以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才让人们看到了大一统理论的希望)。因此,想要介绍超弦理论,作者就必须先向大众科普什么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亦绝不是简单的任务。 本书的作者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也确实是尽力了。他循循善诱地将高维情形类比作低维的情形,这是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来打比方,帮助大众从最直观的角度感受物理理论;他画了大量的图表,将语言解释不清的场景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来;他精心安排了每一章的内容,通读完整本书,相对论,量子力学,弦论基础,朝鲜革命的发展,弦论基础上的宇宙学……从善如流地让读者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逻辑认识。 当然,读好这本书,还是需要读者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毕竟弦论是太过前沿的东西,而且由于讨论的范围几乎都在普朗克尺及以下,以现实加速器的能力,几乎没有办法去做直接的实验验证,就连间接实验验证也很受限——这个只能是在数学和理论上次自洽的理论,想要理解真的很难。 我还算是有一定数学基础的读者,但读这本书时仍然做了差不多几十条笔记,写下的内容也都是这个风格——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的作用取决于两个物体的质量,光子质量为零,就不会被引力影响。而按照广义相对论,引力来自空间扭曲的引力波作用,即使光子没有质量,也会被太阳扭曲空间的引力波影响它的空间轨道。” “两个被翻转的卡丘空间互为镜面。物理学家们希望这两个空间的翻转过程是完全等价的,如何证明呢?证明整个翻转过程在数学上很难,那么物理学家可以点证明起点和终点两个状态。已知起点处(未翻转)的两个卡丘空间是等价的,那么只要再证明终点处(完全翻转后)的两个卡丘空间等价即可。怎们证明两个空间在物理学意义上等价呢?只要证明两个空间里同样的粒子的性质(弦的某种振动模式)完全相同即可。质量就是粒子的性质,只要比较两个空间下的粒子质量,如果相同,则两个空间在完全翻转后仍然等价。至于为什么是3.00000001或者2.9999999,是因为物理学家们采用的是计算机程序求解,即数值求解法,而非方程解析解,在数值求解下,得到的都是理论上的最佳近似值,但只要误差足够小,这个值仍然有效。” “因为即使圈数增加,由于弦耦合常数>1,再多圈数中生成虚弦对的概率仍然大到不能忽略,此时就不能忽略这样的高阶影响,转而只看少圈数的情况了。” ……… 看着自己写下的文字,心想我也是拼了的。 其实,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再回头看,又很庆幸自己选了这样一本十分艰深的科普来看。尽管读的过程有点痛苦,读完了却觉得神清气爽。就像是做运动,运动的过程中很累,但运动完后觉得整个人都容光焕发。 尽管阅读是私人的体验,我还是认为,人应该适当地跳出自己的舒适阅读圈,去读一些在专业领域之外的,内容有深度的,能够刺激甚至迫使自己去思考去动脑的书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能够动脑子的时间太少了。绝大多数的工作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或者相对高级一些的重复劳动。虽然人人都在鼓励创造性,真正能够将创造性、将动脑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人并不多。 当你不再思索,当你久久未曾体验过烧脑的感觉,当你的记忆力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衰退,你的思维就会僵化。说白了,你会变愚蠢。 If you are not growing, you are dying. 如果永远只是把阅读当作一种消遣,从不主动去思考,去学习(我是说,为之付出时间和脑细胞的真正的学习),那么阅读和煲剧、打游戏其实也没什么分别。看过就忘,无所收获。 所以,读一些“天书”,何尝不是好事呢?老话说得好,no pain no gain:) 最后我给这本书打了四星,扣掉的一星是翻译。译者行文还是有些晦涩和译制腔调,某些地方读起来有点不太顺畅,我甚至都能想象到英文原文使用什么样的句式在写,比中文的译本要好懂一些。 当然,这也跟本书的主题太过高深有关,译者在后记中也表达了翻译的艰难。看来,优秀的科学读物翻译还是远地供少于求。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优秀的理论物理前沿科普作品,我把它推荐给所有对理论物理,尤其是弦论感兴趣的朋友。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