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充斥着大量全新的实体,它既不是物体,也不是光,性质完全未知。界定奇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
夜空和宇宙是自然的浪漫,诗歌和文学是人类的浪漫,两种浪漫的组合真是令人无法抵挡。“(这本书)把科学、艺术、诗歌和美学完美融合在一起,成书既能赏心,也可悦目。”
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天文学自带的神秘和美丽也让这本书充满了浪漫气息
作为一名热爱物理学与天文学的我来说,通过这次简短的阅读,让我的夜有了更多的思考,让我对宇宙的知识加深了了解让我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中有机会仰望星空,傲游宇宙,这样感觉令人无比放松,作者讲科学,艺术和文学结合在一起描绘他这一晚的所思所想,让人更加沉醉其中。
夜晚与宇宙这一主题可以把科学、艺术、诗歌和美学完美融合在一起,成书既能赏心,也可悦目。
诗是给事物命名的原初仪典。 比如这段: 天顶在黄昏期间仍然坚守着原本的蓝色,但天空其他各处已经变了颜色。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阳光穿过臭氧层时,红光、橙光和黄光被大幅吸收,而蓝光可以自由通过。
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懂得夜的深邃,才会欣赏夜的华美。 很美的一本书,尤其喜欢那些照片,如果可以亲眼看见,那真是此生足矣
作者不仅热爱天文物理,同样喜爱文学和艺术,加上法文编辑的努力,让这本书科普的同时多了诗意和浪漫,可读性还是很好,虽然很多科普内容别的地方也不止一次读到过,但还是给了人更感性的思考,蛮好的。
夜空漫游指南作者试图给我们一场太空与心灵的旅行,是一桌太空科普与人文的宴席。古代哲人总喜欢从天空探究到人文,因为天空宇宙代表着客观的存在,对天空宇宙的看法引申出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不是一本哲学书籍,作者从黄昏到深夜,给我们展示了他在莫纳克亚天文台里的所思所想。 夜空漫游指南给我们科普了许多天文学名词,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卫星,星座,星云,彗星,黑洞,陨石,潮汐,地球的生存环境,大气层,光年,曲率,天体质量,天体颜色等等,让我们对于天文学有了初步了解,还给我们附上了名家关于夜空的诗词绘画随感。是一本颇具享受的科普书籍。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世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心灵感受到日久弥新的仰慕与崇敬,那便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我们不会停止探索 而这探索的终点 是去到出发的起点 并第一次认识这个起点
这是一个天文学家的夜空漫游指南。 享受与作家、艺术家齐聚的一个夜晚,共度以文学、诗画为路标的夜空漫游。 这是一个寻常的夏威夷观测夜,新月渐隐,繁星满天,夜色似水流淌。 夜幕降临,山顶的观天巨眼渐次睁开,各自不息地追踪着目标,记录着来自亿万光年之外的微渺信息。 光子在时空的巨网之中永恒流转,不早不晚,不偏不倚,却惊鸿一瞥,在小小的探测器中留下踪迹。 在这无限与永恒之中的临在一瞬,人的思绪也变得格外渺远。 计算机系统孜孜不倦地自动记录着各种数字,观测室中的天文学家又在做些什么呢? 他正忙中偷闲,独自沉醉在浩瀚星海之中。 他的思绪在繁星之间游荡,他问候彗星、描摹星座,他追逐星系的旋臂、还原夜空的色彩。 他在时间之河中穿梭,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延展、恒星的诞生与毁灭、行星和卫星的翩跹共舞,他尽收眼底。 他感受着宇宙的宏大与万物的合一,他与这夜色、与世间万物,也与宇宙的命运融为一体。 无数的诗篇、画作、哲思,从人类的记忆中升起,古今亿万人的感伤和喜悦,与此情此景相互交融。 夜空,我们的起源和归宿。 繁星,我们的母亲和缪斯。
作者是研究该领域专家,还像诗人, 不仅知识丰富, 旁征博引,图文简洁,美学造诣深,大手笔,其科普与文学之文彩更是一绝。 本书图文并茂, 像散文集,其中有些照片甚至可以下载后,特殊打印,将它像油画一样挂在墙上,一图胜千言,美极了。 它是太空美,科普宇宙,引人入胜交叉故事之像经典一样杰作, 绝对休闲五星好书, 图文美双収, 值得刷后收藏。 作者的确用一个宇宙美主题将科学、艺术、诗歌和美学完美融合在本书!
很有趣的一本天文文学指南,满满的星星宇宙,满满的浪漫温暖。 渺小的人类,伟大的宇宙,宇宙包容了我们所有的好与坏,但愿人类学会知足而不是无穷无尽的贪婪它的给于。
适合天文爱好者入门的基础科普读物,但又跨越了纯粹的科学,融合了大量的文学与艺术,共同探索人类与宇宙的终极意义,宇宙不仅是终极残酷也成为了终极的浪漫。相比于宇宙的奥秘,人类渺小的一生不过沧海一粟,毕竟当我们看到仙女座星系的光时,那是她早在230万年前就踏上征程的身影。阅读体验很棒, 推荐给同样对星辰宇宙抱有强烈兴趣的朋友~
整本书的书评我想在我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上进行整理,我觉得这些就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中最具有价值的地方了。 1. “人择原理”是一个极容易被误读的原理,看到这个名字,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是什么唯心主义理论,但这个理论却是经过精密的计算才得出的。 作者有一处的描述就把人择原理写得太具有主观性了。换一种说法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宇宙从爆炸之初就具有极强的精确性,具体可以体现在每一个物理常数上,只要稍微有一点不一样就不可能产生现在的我们。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与宇宙至今的每一个轨迹都是息息相关的。 我看过一本名为《星空词典》的书,里边有一个比喻很形象:人类之所以存在的概率大概约为一个人从地球上射箭,箭正中靶心,而那个靶子在可观测宇宙的边界之上!但是也可以这么理解,箭总是要射出去的(这个箭可以理解为时间,有时间才有因果,或者说时间就是最初的因果,然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算不正中这个靶心,也会正中其他靶心,也就是抵达某一个结局,只不过那个结局,可能没有人类。 (后来发现作者文后也举了这个例子,害,瞎操心了。) 2. 人类对地外文明的热衷可能根源于一种不堪忍受的孤独,以及被理解的渴望。即使具化到个体,这两种趋势也是有迹可循的。 然而,宇宙的沉默还是令人绝望啊。 但是对有些人来说,这也是喜讯。就像是我们必须对宇宙保持敬畏一样,我们也必须对未知的地外文明保持敬畏,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沃贡人呢! 3. 某个夜晚,我们从与成千上万个“兄弟姐妹”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几十年后,良好的教育让我们理解原来我们的宇宙也经历过类似的历程,那么再回头想想我们对永生的奢望,是不是显得过于贪婪?明明连最初的存在,都如此不易…… 4. 作者有一处提到了:“只有孕育出能够理解它组织架构与运转方式,欣赏它的美丽与和谐的智慧生命体,宇宙的存在才有意义。” 但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宇宙的存在不需要所谓的意义,存在就是存在了,不是为了什么。 智慧生物不是必然,少了我们宇宙仍然能以另一种姿态存在,多了我们对宇宙也不会形成多大的影响,说是“锦上添花”,已经是至多至多至多了。 5. 我们不会停止探索 而这探索的终点 是到达我们出发的起点 并第一次认识这个起点 ——T.S.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我们总是在问问题,但是我们其实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你想问什么?知道这个问题,并且了解这个问题,其实离答案也就不远了。 好吧,我说实话,这个感悟是受《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启发的。致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