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前以为是本绘本,没想到是物理课本(雾)。睡前看应该能做个好梦,毕竟物理真的很浪漫🥺 不过这个作者有亿点点自恋,他认为人类的诞生是必然的,因为只有孕育出能够欣赏宇宙的智慧生命体,宇宙的存在才有意义。 看到这段我完全无法接受,宇宙它只为存在而存在着,人类不过是侥幸窥视到它面纱下的一点风采,有什么资格大放厥词啊。 不过只这一句,其他都挺好,是本通俗但全面的科普读物,尤其是写得很优美。 看着看着我忍不住有点遗憾——宇宙太大啦,我这辈子,永远没办法真实地触碰到一颗星星,只能借着光、借着眼睛去遥望。我们得到的信息,不过冰山一角。 宇宙或许会有尽头,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没有尽头的。哪怕技术再发达,我们观测到的依然是恒星在几万年前射出的光线。一直到地球毁灭也没人知道,那一刻,天涯彼端的那颗星,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没有人能抓住星星,可我们依然飞蛾扑火地爱着夜空。有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吧,或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一个越南籍美国天文学家写的法语科普书。原书名是une nuit(一个夜晚),翻译翻得很有文学性。
开始阅读以前,并没有想到这是一本融合了科学、艺术、诗歌的书籍,可能因为天文学本身就又理性又浪漫吧。 就像《人类简史》中提到,科学不同于宗教的一点在于它承认无知,因而有了更强的求知欲,而不仅仅是在已有的体系中寻求答案。探索浩瀚的宇宙大门永远为我们打开。
多亏有了光,我们才能与宇宙沟通:光将我们与宇宙相连。一串音符散落在光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尝试把它们缀连起来,奏响宇宙隐秘的旋律。
2022年的第20本书,2022/2/10晚6点46四晴在长岭 掺杂美学的天文学
宇宙的逻辑是如此简洁却又深奥,所以,好些伟大科学家选择了宗教
这本书对我来说来得正是时候。刚看读完众神的样子,极简天文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和裸眼观星,很多内容在脑海里还很fresh,所以接着读这本夜空漫游指南显得容易了很多。这本比较精炼也更写意,融汇了天文哲学与艺术。有一些背景知识的话可以更好地欣赏这本书
这本书将科学与艺术、诗歌和美学融合起来,把本就神秘曼妙的宇宙变得浪漫唯美,富有哲思的散句更是引人入胜,适合作为闲暇时候的读物。
从大量的诗歌节选与绘画的插入可以看出作者除去天文学家的身份以外也是一位很博学的人,但是个人认为过于文学化的写法导致天文学相关内容输出密度有些低。喜欢的人应该会很喜欢这本书,只是恰巧不合我的胃口。
我现在观测到的,是这些星体邈远的过去,想来总感觉有些不真实。有些星体现在或许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生命走到尽头的消息要在很久之后才能传递到地球,我早在那一刻来临之前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2022.3.12 乌鲁木齐
每当凝视邈远无限的星空,不禁会想,在太空那万亿熙熙攘攘的某个星球上,或许会有生命之花也正望向我们,望向我们蓝色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一同欣赏夜空之美。
正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将科学、艺术、诗歌和美学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书,既能赏心,也可悦目
一个天文学家的日记, 科普不科普,文学不文学。无论什么样的读者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
没什么意思,入门入门级的科普作品,低水平的文学作品,堆砌辞藻自我感动罢了,读这本书浪费了我生命中的一小时。
非常舒适的一本科普兼具美感的天文著作,里面充满了人性主义的哲思,非常引人入胜。我一直对天文著作感兴趣,但是苦于理科学的太烂,好多“干货”书籍才翻开我就止步了,这本书弥补了我的遗憾。 读完更觉自己渺小,在宇宙的尺度里,人类的存在微乎其微,但正是因为宇宙浩渺,看似指向了存在无意义的论调,却又因为生命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充满了意义。人类的一生太短暂了,所以我要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未知,向所有未知的事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