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令人惊喜和令人悲伤的都是,它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
由衷叹服梁公知识之渊博,剖析之深刻。身处乱世几竟博览群书,实令我辈汗颜。
很好的一部书,清末民初的作品,在废除八股文后,新文化运动前期,作者以行云流水的白话表述,来阐述自己的政论思想,对于当代也大有裨益。文字内容可以充分看出作者于国于民的丰富情感。
梁启超呼唤新国民,陈独秀造就新青年!晚清、民国优秀的启蒙思想家,作为今日的青年,再读这些文章,仍然不过时,有振聋发聩之效,相见恨晚。
虽然翻译出来的白话文会失却一些本真色,但梁的观点不变,读来还是很畅快淋漓。梁的书中情感丰富却又不缺乏理智,在那个时代能有如此智慧实数不易。新民说,培养新国民在几天看来也实在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民安居乐业,自然文化需求,精神追求成为时代最紧迫的问题。我觉得每个人都该看一看此书,对照自身,对照历史,你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国民么?相比较当时的梁,此时的你享受着前人浴血奋斗,给你创造的如今和谐社会,你有在接受的同时努力做好自己,推己及人为国家做贡献?为后来者打好铺垫么?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任公在满清王朝行将没落的时期,中国未来走向何处?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殚精竭虑,广引博采,振言高呼,使毫无生气的中华大地透露出一丝光明的希望,他的洞察时势的眼力,引义求仁的博大胸襟,让后世无数中华儿女看到了希望,为华夏的仁人志士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使伟大的中华复兴成为可能。我一直认为,国家应该给梁启超先生一个应有的位置,让我们的人民好好的记念他,对这样一个先贤圣哲,重新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应该感恩戴德!
梁启超先生不愧是近代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不仅反映出国人的种种问题并且通过对比也提出改变的方法,对于那些愿意深入了解国人的人来说,本书很值得阅读!
首先这是一本白话书,大家别被作者吓到以为会看不懂,其二,这是一本有意思的说理书,各种鲜活的比喻举例,一点不枯燥,其三,这是一本有思想的书,充满爱国主义之情怀和救世济民之思考,最后-虽然有些观点不赞同,一点不影响你喜欢它
梁公的书历经百年常读常新,值得每一个国人拜读,改造国民百年而反复无常,他日若有新国民,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这本书是翻译过的白话文,看着有点奇怪,排版也一般。
国家思想、权利思想、自由、义务、尚武等现在也在持续争论的问题,100年前梁启超已经进行了透彻分析,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毫无晦涩。虽然个别观点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言论确实振聋发聩。看西方民主、权利等诸学说未必有什么切身感触,一是未必符合国情,二是隔着思维方式的差异,但看梁启超深刻剖析国民思想、行为,政治制度、社会弊端,问题缘由,却是实实在在从本国实际出发,又非常全面,对思考当今问题依然有所启发。
百年后读此书,为先生的忧国忧民所汗颜,遍观当下,确如先生所说,尔虞我诈,谄媚奉承之人遍地都是,真正为国为民呐喊呼吼,献计献策的凤毛麟角,真正感觉不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前途所在。
100年前见识远可以领先到现在国民社会中,民富才能国强,国民素质提升是根本,民族文化断裂才能找回!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我看到新民说这本书的书名时的第一反应。的确,梁启超先生针对我国的国民性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剖析,然而令人唏嘘,贬大于褒,更多的是对国民的指摘,对英美的颂扬,有长他人志气 灭自己威风之嫌。结合梁启超先生的生活背景和政治立场,不难发现,他发此论调的目的在于为其变革寻找理论依据。本书无言轻松诙谐,平实无华,与梁启超先生其他半文言半白话著作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该书毕竟为一家之言,很多观点有失偏颇,望各位读者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执其两端。
一直敬仰不惑、不忧、不惧的梁公,忧国忧民,呼唤新国民,有思想的理想主义者,让人感动……然,文中的精英思维、男权思想仍有局限,所以,梁公不能发动、带领、引导、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梁任公的新民说在那思想落后的中国,不得不说是一剂清醒剂,让更多的国人睁眼,开阔视野。然,其中所述国人之问题,即便在时代进步之当下,依然存在,值得我们去反省,去改正。思想追求进步,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