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云水禅心
    推荐

    1840~1945,这段历史距离我们最近,但是最近的却未必真的了解。在这短短的百年民国里,有太多我们儿时便开始熟知的人物,那些我们心目中的仁人志士,那些我们曾经鄙视的军阀豪强,在这本书里开始变得丰满鲜活,就像本书一开始说的,在这本书里,你将会了解一个被你遗忘的民国;认识一个你所不知道的民国;修正一个被你误解的民国;看清一个被你模糊的民国;读懂一个被你轻看的民国……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张红
    推荐

    看完本书后,再回头来看作者自序的开篇: “假如是一百斤,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沉重? 假如是一百里,你会不会觉得稍显漫长? 假如是一百年,你会不会觉得太过遥远? 假如只用读一本书的时间,就能让1840年到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遥远,真实地回归你面前,你会不会觉得这很精彩、很有趣?” 的确是作者以问作答的感觉呢! 这本书的有趣,在于作者沿时间轴把百年来发生的、我们在教科书里已耳熟能详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用生动、通俗的语言,以客观的视角,旁证左引,述说着发生的前因后果,由此串接起了近代这百年的历史。 不同的意识形态,看待同一段历史的态度自然不同,甚至相反。如何客观的看待?客观的评价?这是本书的另一个有趣的点。 透过全书的视角 ,对耳熟能详的众多历史事件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每个时代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法复制。不必苛求过往的历史人物,借鉴前人的经验,把握好每个时代的当下是正道。 作者虽不是史学家,但近代史学功力非常了得。也许正是因为这点,才没有了框框,反而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展现百年的历史画卷。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红色小辣椒
    推荐

    由于我个人的原因,实在受不了这套书开始时丝毫不严谨的叙事方式,弃读了。架空历史可以随意,但是作为基础历史作品,还是应该有一定的考证,至少也应该多翻看几部公认的学术作品为依据,有定论的直接写,有争论的要说明,不应该随便就当作史实写出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爱看戏说喜欢这套书的人愿相信那是自己个儿的事,个人才疏学浅,不敢苟同。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Nancy
    推荐

    非常精彩!表达流畅,很接地气,又不落俗套。史料详实,线索镶嵌,又有据可查。你想知道的事件,人物,纷争,谜团,都会揭帘窥见,你心仪的烟云,浩瀚,磅礴,情索,也能低徊寻得。短暂四十年,波憾天地间。 回望,却难道再见。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红楼忆梦情未了
    推荐

    一段离我们又远又近的历史,颠覆了对民国历史的认知,读完,对这段历史的脉络渐渐清晰起来,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一直到解放,还原了很多真实的历史场景,值得一读!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慧l
    推荐

    这是一个烽火连片起,群雄大乱战的历史时期,国家的发展,政体的选择,党派的押宝,社会的骚乱,秩序的失衡,身处这一时期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纷繁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着重重选择。 选择一多考验的就是个人的格局眼光与意志品格,也就催生了不同人物的各色命运,千秋伟人,英雄豪杰,文人志士,绿林大汉,流氓地痞,帮派军阀,奸人国贼齐登场,让人看花了眼。 作者文笔幽默风趣,对人物的刻画从多面入手,使得一个又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比如实际颇有才能的袁世凯,忍辱负重的李鸿章,艰苦抗战的蒋介石……他们在今天都背着不好的名声,却也都曾成就过伟大的事业。 可以说这本书纠正了我的很多偏见,回答了我的很多疑问,近代的名人几乎囊括其中,真的是一本彪悍的百年史书,喜欢读历史的不可错过!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常森
    推荐

    河山依旧风雨摇,城头旗换战火销。 初心未泯事沧桑,莫以成败论英豪。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易水寒
    推荐

    作为普及版的民国史来讲,算是很不错了。把整个线索脉络拉了一遍,不过很多细节还需要自己去仔细探索,可以作为进入民国史和近代史的第一本书。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GoodLuck
    推荐

    晨曦里,战士的钢盔泛着寒光,身影凝重而坚毅,苍凉而悲壮。 尽管条件是如此艰苦卓绝,如此筚路蓝缕,但我们一往无前!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傲雪寒香
    推荐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双雄逐鹿背后其实是各自追寻的家国梦想,理想实现者固然伟大,金陵梦碎者亦不失为英豪。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阿白
    推荐

    一直以来对民国的历史脉络不是很清晰,看完这本书对近代史有了一个清晰的条理,从晚清慈禧时代到袁世凯的北洋军时代,再到北洋军分裂的军阀时代,然后是蒋介石灭军阀统一的民国时代,最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胜出。清末的积贫积弱最终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四分五裂的军阀混战使国家无法统一力量对外,让中华人民饱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尤其是小日本鬼子的侵华战争导致无数中国军民牺牲。今日中国的强大真的是无数军人先烈用鲜血染出来的,以前上学的教科书和影视剧偏向于误导一个概念就是红军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做出的是主要作用,实际上国民党的国军在抗日战争才是正面战场的主力作战部队,他们的的付出与牺牲同样让人敬重。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帝国首相丹尼尔
    推荐

    阅读时长:5h 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手拟定入党誓约,这个党叫“中华革命党”。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 1913年10月10日,袁大总统在清宫太和殿举行就职典礼。 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宣誓就任总理。 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1923。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 1915年5月9日,二十一条约签订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通告各界:“准备做皇帝,计划明年1月1日登基。” 次日,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发表通电,号召国民进行“三次革命”,把袁世凯这个独裁者打回原形! 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宣布建立“中华帝国”,年号“洪宪”,行君主立宪政体。 到1915年年底时,中华革命党已经有了五十七个支部、近万名党员,但只有少部分党员在国内--如未来的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大部分党员都在国外。 1916-1928,民国这十二年里,用一个词就可以完美地概括和形容:乱七八糟。 袁氏当国,1912-1916 段祺瑞的皖系主政,1916-1920 冯国璋的直系政权,1920-1924 张作霖和张学良的奉系父子配,1924-192 1915年-1916年,护国战争,又称护国运动、护国战役 1915年年底陈独秀回国,创办了《青年杂志》,也就是后来的《新青年》。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5月9日,孙先生又一次站了出来,发表“二次讨袁宣言” 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被刺杀于上海法租界。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带着无尽骂名去世,时年57岁 1916年6月7日,黎元洪正式出任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随后,黎大总统投桃报李,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1916年7月,孙中山宣布:中华革命党停止一切党务。 1916年,42岁的黄兴于10月31日、34岁的蔡锷于11月8日离民国而去。 1917年春,陈独秀来到蔡元培任校长的东北大学当了文科学长 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护法运动 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闹剧正式上演。 7月3日,孙中山便在上海联系好了军队,甚至把在法国浪漫的汪精卫都叫了回来,打算组成讨逆军,收拾张勋去,孙中山的军队刚出发,便收到了张勋已被段祺瑞搞定的消息。 7月4日,也就是溥仪重新登基的第三天,段祺瑞就在天津组成了讨逆军。讨逆军不到一天就开到了北京。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校长秦国镛主动向段祺瑞请战,独自驾驶飞机向紫禁城投了三颗小炸弹,这算是中国空军的首演。 张勋的复辟大计只坚持了十二天,就彻底失败 7月14日,段祺瑞风光回京,重掌大权,对德宣战。段祺瑞回来了,黎元洪却要离开了,于是他给盟友冯国璋发了一封电报,请他出山代行总统职权,随后直奔天津开启新人生 1917年7月17日,孙先生带着从法国赶回来的汪精卫、财政总管廖仲恺等人乘坐雇佣军的“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下抵达广州 1917年8月1日,冯国璋正式就任代总统。这二位北洋袍泽就此搭起了新一届政府的领导班子。 1917年9月9日,傅良佐带着北洋军王汝贤第八师(进入民国后,北洋军扩军并改镇为师)和范国璋二十师近三万人的精锐部队来到了湖南 1917年9月10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中山身着大元帅的戎装发表就职宣言,就任军政府大元帅 1917年9月18日,护法战争开始 9月26日,程潜在衡州宣布独立,成立“湘南护法军”,自任总司令。 10月6日,刘建藩、林修梅与北洋军的王汝贤、范国璋在湖南衡山短兵相接,打响了“护法战争”的第一仗。 14日,近期连续收到坏消息的段总理再度收到坏消息:王汝贤、范国璋先斩后奏,直接通电全国,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1917年11月7日,穷得叮当响的俄国突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成立了。 在段祺瑞的指示下,徐树铮同志亲自出马策划,吉、黑、奉、直、鲁、晋、陕、豫、甘、新、皖、浙、闽十三省督军代表分别于1917年12月2日和1918年1月5日,连续两次召开“天津会议”,强烈要求冯国璋向南方开战。 1918年1月底,程璧光被刺杀。 1918年2月6日,曹锟率军到达湖南前线。南军很快就被曹锟率领的第一路军打得丢盔弃甲。 1918年5月4日,“非常国会”召开会议,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议员虽然坚决反对,但仍然无法获得多数投票,“非常国会”通过了陆荣廷、唐继尧出品的《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孙中山立即向“非常国会”提出辞呈,并发表大元帅辞职通电 1918年5月21孙中山日离开广州,回到了上海。 1918年6月,孙中山在上海发话,让陈炯明与许崇智各统一军进攻福建,开辟闽南根据地。 1918年6月中旬,直系与桂系代表单方面签订停战协定,息战言和。 8月,吴佩孚通电主和,公开攻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实亡国之政策”,直系将领纷纷响应。 8月下旬,段祺瑞被迫命令前线各军暂取守势。 1918年10月10日,“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中华民国第二任正式大总统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及其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1919年2月20日,南北双方各自派出了阵容强大的谈判专家团在上海谈判。 1919年3月底,洪述祖被判死罪,处绞刑。这是中华民国的第一起绞刑。4月15日,洪述祖被绞死。 1919年1月1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的巴黎和会胜利开幕。 5月2日,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林徽因的老爸)在既没有通报上级组织更没有获得中央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在北京《晨报》上发表文章《外交警报敬告国人》,公布了巴黎和会的情况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抛下了他的北洋兄弟,独自奔赴极乐。他的死的确称不上重于泰山,却也很要命。 1920年2月,李根源拜会了广东督军莫荣新先生(桂系陆荣廷的小弟)。 1920年3月,共产国际(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总部位于莫斯科)派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会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研究了中国的情况,认为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正式建党 1920年5月,吴佩孚率军从衡阳前线北撤。吴佩孚前脚刚走,赵恒惕后脚就到,跟在吴佩孚屁股后面“收复失地”。时机掌握得太好了吧?那是当然,赵恒惕已经投靠吴佩孚,两人合伙演戏罢了。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开始。双方相互指责恫吓的口水仗打了几个月,而真正的战争其实只有四天,从14日打到17日就基本结束。 河北涿州及高碑店一带是主战场。头两天的进攻是试探性的,双方投入的兵力也不算太多,吴佩孚小胜段芝贵,徐树铮小胜曹锳,陈文运与王承斌各有胜负。 7月17日这天分出了胜负。皖系在西路主战场和中路都遭遇了重大失败,直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8日,张作霖的奉军开到涿州,在胜负已分的情况下加入战斗,张作霖总算没有浪费自己精于算计的特长 19日,段祺瑞命令前线士兵停战投降,然后自请辞去所有职务,褫夺所有勋章。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1920年8月6日,陈炯明高喊着令士兵热血沸腾的口号“打回老家去”,兵发广东!粤桂战争就此爆发! 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差不多同时,毛泽东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也成立了。 1920年11月10日,孙中山在上海下令,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统一军政。 10月底,陆荣廷宣布取消军政府,取消广东独立。陈炯明你赢了,地盘归你,我陆荣廷走! 11月28日,孙中山回到广州。粤桂之间的第一仗,孙中山获胜。 1921年,张申府在法国留学的过程中,与周恩来一起建立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小组里有不少牛人,如陈毅、聂荣臻、邓小平等。 1921年4月和5月,对于孙中山来讲,是一段忙碌的时间。 4月2日,开会,通过正式成立中华民国政府的提议。 4月4日,开会,决定实行总统制政体。 4月7日,开会,正式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由于只有少部分人承认孙中山的这个身份,其余大部分人都不太感冒,我们暂且还是称他“非常大总统”。 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职,“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同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北京那个是伪政府,真正的政府在广州! 1921年6月中旬,孙中山以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发兵进攻陆荣廷。此战是为第二次粤桂战争!粤军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彻底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陆荣廷。桂系从此四分五裂。直到三年后,才由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这三位英雄站出来重整桂系河山。 俄国、苏俄以及后来的苏联分裂外蒙古之心不死,发誓要把阴招进行到底。于是,苏俄红军于1921年7月在外蒙古扶植起了一个傀儡政权。 7月中旬,陆荣廷在嫡系部队被歼灭后认输,宣布辞去广西省省长兼军区司令,之后避往上海租界。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大”)在嘉兴南湖闭幕。与会的有全国各地的十三名代表(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三人先后叛党),加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共计十五人。但李大钊和陈独秀并没有参加,真实原因已很难考据。 苏俄使者在8月25日抵达上海。没想到苏俄使者到达后不久,老熟人马林也来了。孙中山视之如甘霖,亲命蒋介石招待,并很快会晤苏俄使者及马林等人。 就在中共一大结束后不久,在万里之遥的美国华盛顿,也召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1921年11月11日,华盛顿会议召开。与会的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八强国,奇怪的是中国也有资格参加。 1921年12月,刚参加完中共“一大”的马林受共产国际委托,才与正在筹备北伐的孙中山见了一面,做了一些正式交流。马林向孙中山介绍了苏俄革命的情况。从马林口中,孙中山才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才知道中国有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1922年3月15日,孙中山在桂林誓师,以李烈钧为北伐总司令,许崇智为前敌总指挥,取道湖南,进兵北伐 吴佩孚派人联系陈炯明时,已经是1922年4月,此时三角联盟已经枕戈待旦,即将开战。在这种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吴佩孚从背后给孙中山一刀子,真是残忍。 1922年4月10日,张作霖亲自挂帅,张学良为将,挥师十二万入关。直系这边也不含糊。曹锟为帅,在后方管理后勤。悍将吴佩孚为前敌总指挥,带着十万人马迎上了奉军。 4月29日,河北,直奉两军狭路相逢。直奉大战爆发。五天后,战争结束。奉军死伤三万余人,被俘四万多,军费损失高达三千万元,连张作霖自己都差点被吴佩孚活捉,还好张学良够孝顺,带着亦师亦友的好兄弟郭松龄把老子给救了出去。 就在吴佩孚准备挟大胜之威,冲出山海关一举将东北拿下的时候,美国、英国、日本开始出面干预,要求直系、奉系停战,他们绝不允许出现一支可能一统中国的力量。 由此,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奉军大败而直军再创辉煌 5月6日,孙中山在广东韶关誓师北伐,发誓要把万恶军阀、腐败官僚扫除净尽,实现真正的民主 5月20日,陈炯明的亲信叶举攻破广州,并公开要求孙中山将陈炯明官复原职 5月27日,孙口山下令“陈炯明以陆军总长办理两广军务,所有两广军队悉归节制调遣”,这道命令实际上恢复了陈炯明广东省军区司令的职务,命令的潜台词也很清楚:我恢复了你的权力,你应该利用你的权力命令你的手下撤军。 1922年6月2日,徐世昌失落地离开了北京,推开了天津的家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退位的徐世昌从此不再过问政治,过上了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隐逸生活,而且老有所为,颇有成就。 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回到北京复职。国会即将恢复,这样一来,孙中山去哪儿找合法的理由北伐? 1922年6月12日,孙中山召开记者招待会。 6月13日,陈炯明终于跨出了最后的一步,指令叶举发动军事政变,驱逐孙中山,并指示叶举尽快断掉孙中山北伐的财源--抓捕财政部部长廖仲恺,锁住“孙中山的荷包”。 6月15日,廖仲恺被捕。后来廖部长在老婆何香凝的全力营救下逃出生天。 6月15日夜,陈家军高级将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军事部署方案。还好孙中山甚得军心 6月16日晚上10点,有与会的军官在行动前通知总统府说:今夜陈家军恐有不轨行动,请总统速离总统府。还好孙中山逃得快,没过多久,总统府就挨了三炮,这就是“炮轰总统府事件”,也称“六·一六事变” 17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发出了第一封电报,命令李烈钧和许崇智率北伐军回师讨贼。 18日,又发了一封电报:事紧急,盼速来。这是发给蒋介石的。蒋介石是讲义气的人,接到孙中山的电报后,没多感叹陈炯明这厮果然反了,也不守孝了,只是把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安排给了兄弟张静江,自己独自南下,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风暴的中心,蒋介石一登上“永丰”舰,就被委以全权,指挥海军对战陈炯明,表现十分出色。 在孙中山落难之际,蒋介石捐弃前嫌前来“救驾”,尽心竭力地随侍左右,怎能不让孙中山感动?孙中山遂将蒋介石引为心腹。经此一役,蒋介石昂首进入国民党军界的最高领导层。后来蒋介石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 孙中山眼见无法扳倒陈炯明,只得率蒋介石等人借道香港,于8月初回到了皖系卢永祥势力范围内的上海。 越飞是1922年8月12日抵达北京的,他来中国的目的是与中国建交。 1922年10月中旬,孙中山将北伐军改名为“讨贼军”,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司令,蒋中正为总参谋长,刘震寰为西路讨贼军司令,两路夹击陈炯明 1922年12月30日,以苏俄为主体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苏联一方的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签订了《孙文越飞宣言》。1923年至1926年北伐战争前后的具体物质援助大概如下:军火支持:步枪约五万支,子弹约五千万发,机枪约一千挺,还有少量重炮、飞机和坦克。财政支持:约一千万卢布。可惜的是,作为中苏合作牵线人的越飞同志在四年之后,也就是1927年年底,受党内斗争的牵连自杀,放弃了生命。不过,中苏合作的历史上始终会留下他重重的一笔。 三个月后,历经苦战的讨贼军终于打开了通向胜利的大门。粤军中的一些墙头草见势不妙,迅速将枪口对准了曾经的战友,陈炯明众叛亲离,一败涂地。1923年1月15日,陈炯明宣布认输,辞掉所有的职位,带领残兵败将退守老家惠州一带。 1923年8月,蒋介石作为孙中山口中最能干的人,率领“孙逸仙博士考察团”前往苏联考察。 1923年10月6日,苏联顾问鲍罗廷到达广州。在接下来的七个星期中,孙中山、鲍罗廷两人定期就国民党改组计划进行商讨。 1923年的国庆节,即10月10日,曹锟兴冲冲地从保定赶回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马林提出的“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于是共产国际命令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孙中山与李大钊的斡旋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与中国国民党的蜜月期,由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得以正式确立。 在国民党“一大”一百九十六名代表中,有国共双重党籍的代表超过了百分之十,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国焘、毛泽东等高层领导都是国民党“一大”的代表,毛泽东当选了候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李大钊更是位列五人主席团 1924年1月下旬黄埔军校才建立筹委会,5月学校就落成并开始招生,6月16日新生竟然就入学了。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戴季陶任政治部主任;校长蒋介石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是铁哥们,“蒋戴”组合联手,在黄埔有谁能相抗?对于黄埔军校这样一个各方利益纠葛其中的香饽饽,这显然破坏了其中的政治权力平衡。所以国民党内部的眼红人士纷纷跳出来反对:或蒋走,或戴走,两者余一!戴季陶够义气,他把机会留给了蒋介石,自己离开黄埔军校,去筹办一所新的大学--中山大学。可话又说回来,还好他跑掉了,英俊有为的周恩来才能接任 1924年5月2日,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从此,蒋介石成为众所周知的“蒋校长”。众所周知,蒋介石是靠黄埔军校发家的。 孙元帅在8月9日下令蒋介石全权处置商团私运军械事件。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打响。直系的孙传芳、齐燮元与“三角联盟”(卢永祥之子卢小嘉牵头,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这一次孙传芳成了大赢家,一下当上了浙江、福建两省的军区司令,这为他后来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月15日,张作霖只留下少量部队看守老巢,带着参谋长杨宇霆、儿子张学良以及“五虎将”--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率近二十万人马向关内进发,几乎倾巢而出! 9月18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下令以谭延闿的湘军、樊钟秀的豫军、朱培德的滇军为主力北伐。 18日,曹锟发出讨伐令。同一天,吴佩孚在中南海四照堂召开第二次直奉大战动员会议。 10月7日,黄埔军校收到了苏联军舰运过来的第一批军火援助,有山炮、野炮、轻重机枪及弹药等,这可是重武器。对于被武装后的黄埔师生,若有人胆敢轻视,那只有一个解释:活得不耐烦。 10月10日,商团叛乱。 10月13日,广东大本营已是危在旦夕,还好卢永祥在这一天宣布认输,孙中山终于下定决心暂缓北伐 商团的抵抗只不过半天便偃旗息鼓,叛乱在10月14日平定。 第二次直奉大战已经打了一个多月,双方在山海关主战场拼尽全力,死伤惨重,但仍旧是势均力敌,形成对峙局面。冯玉祥本就一直关注着山海关大战的局势发展,正当他举棋不定之际,张方严的电报来了,冯玉祥根据电报里的语气,判定吴佩孚一定不行了。于是,冯玉祥班师回京发动政变,囚禁大总统曹锟,给吴佩孚来了个釜底抽薪。这一天是10月23日,此事件史称“北京政变” 10月26日,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四天后,孙中山在韶关发表通电响应,决定北上。 1924年11月,已经两鬓斑白的段祺瑞正式就任“临时执政”。 11月13日,汪精卫陪同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北上。“永丰”舰途经黄埔,黄埔师生全体列队于岸边,蒋介石请孙中山登岸与黄埔师生话别,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踏入黄埔。 孙中山12月31日到达北京,没有料到竟然在北京一病不起,住进协和医院一查,是肝癌。此后的手术也未能挽救孙中山的生命,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灵柩安放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石塔中 直到1929年5月孙中山的灵柩才由国民政府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一个连续奋斗近四十年、从英姿勃发的青年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仍不言放弃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无数次的失败丝毫没有削弱他的勇气,每次他都以百倍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率领他的支持者们发起又一次进攻。他一次次倒下,再一次次站起。只要还能够站起来继续战斗,那么战斗就没有结束。孙中山从没有败给任何对手,他只是输给了时间。 幸运的是他在受到时间致命一击之前,做了一生中最重要最英明的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那所如日中天的黄埔军校,那支依托黄埔军校而迅速成长的铁血国民革命军,将帮助他实现北伐中原的理想。 更重要的是,这群赤诚报国的铁血军人将在十二年后挺身而出,用悍不畏死的血肉之躯铸就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伟哉!孙中山!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小伊
    推荐

    看这本书主要想把北洋时期的历史补齐。比较满意,作者讲的很细致!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Susie
    推荐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是派生的。” 本书详细深入地讲述了我国近代百年史,全篇60余万字。值得耐心一读!看待历史要善用辩证眼光去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是屈辱史,是抗争史,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见证! 铭记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勿忘国耻,深知落后就要挨打。 最后,吾辈必当勤勉,持书仗剑耀中华!

  •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第3版)
    Worlding
    推荐

    文章很具有趣味性,但作者主观性极强,大量未经考证的事实作者直接引用,甚至连德国在青岛排水系统这种早就辟谣的事情,作者还在文中描述,真的是看不下去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