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王阳明传人
    推荐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是后人对曹操的印象,其实曹操的原话是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被罗贯中加了天下二字,味道瞬间就变了。 李宗吾在《厚黑学》中说:刘备是脸厚,曹操是心黑,孙权在伯仲之间。 个人觉得这句话未免片面,毕竟曹操的奸雄形象是由罗贯中一手塑造的,在《三国演义》中把曹操黑得360度全方位无死角。 例如,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梦中杀人,谋篡帝位,抢人老婆,其它诸如杀杨修、杀华佗、杀侍卫、征张绣、杀孔子的后人孔融等,不多表。 其中被骂最多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事实上,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献帝在哪儿,并没人理会。 曹操迎献帝之时,已是董卓军余孽烧毁洛阳之后。首都已毁,献帝出逃,无权无兵,苟且偷生,汉朝在实质上已经亡了。 曹操迎回了天子,建立了宗庙社稷——几乎已埋葬在灰烬里的东汉朝廷,被曹操硬生生地给延续了香火。 就如曹操所言:如果不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知当时的中原大地有几人称霸,几人称帝,天下大乱几时休。 说曹操不想篡汉,倒也未必。但问题是, 不仅是曹操想,天下诸侯,无人不想。刘备自诩汉室正统,难道他不想踢掉献帝自己上位?不可能。 但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虽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子,但他始终没有迈过那道“汉贼”的鸿沟。他死时,是以汉臣的身份去的,真正的篡帝者是刘备,孙权,以及儿子曹丕。 汝南许劭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又是乱世,曹操当然便是奸雄。哎!又一个天大的误会! 其实,许劭的原话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后来东晋的孙盛,为了达到贬魏抬蜀的目的,将英雄改成了奸雄。 更可悲的是被司马迁一字不落的抄了去。 一字之差呀。唉,有时候,一个人就毁在一个字上,曹操就是这样的。 《卑鄙的圣人》这本书站在曹操的立场,以第一视角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叙述,客观描绘了曹操的戎马一生。 35岁举兵讨董卓,当时,天下已四分五裂,诸侯割据,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30年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横扫大半个天下,统一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版图。 这等武功,即使是和历代开国君主放在一起比较,也不遑多让。能与之媲美者,无非嬴政、刘邦、李渊李世民、铁木真、朱元璋寥寥数人而已。 明明是一个武将,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座文学宝库;明明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主公,却逃不过后人的口诛笔伐;明明是一个救国图存的圣人,却被糟蹋成了一代奸雄…… 可怜,可惜,可悲,可叹!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凉城予梦
    推荐

    一共读了56个小时,应该是我有生以来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曹操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不再那么单调。也知道了很多生活哲理,但是知道和真正做到又是两回事。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鲜鲜橙
    推荐

    赶在新年之前读完了整套书,丰满的人物刻画,有血有肉,曹操不在是一个像神一样的人物,也不像《三国演义》描绘的那样奸诈和十恶不赦。从曹操小时候的淘气看到他老迈时对无法实现自己政见的无力,你才会真正的明白什么叫不能违背历史车轮前进。 人得学会放弃理想接受现实,当你掌握了现实再去谋划理想,有的人终其一身才明白这个道理,所谓的伟人就是比常人更早的明白现实和理想差别,别更会利用其中的规则。 曹操脾气暴躁、好色、暴虐…但是这些都不能否认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不能否认他出色的驭将之术,更不能否认他出色的谋略,至于老年时的滥用职权、糊涂之事,也许是他对失去自己权威的恐惧,以及排遣孤单的方式吧,可怜啊…… 他不是一个好夫君,对他来说女人就是工具,不管是自己的女人还是女儿。基本每次征战都会带回家一个女人,当然基本都是抢的别人的老婆,还曾因一个女人失去了自己的长子和亲爱的侄子嫡。 他更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他极少给予他们爱,极少肯定他们,更让三个儿子自相“残杀”! 人都不是完美的,你一定要在千万世道中找到自己的立政主见,并扬长避短,方能立下不世之功! 个人之见,此本书最精彩在最后贾栩、刘备、司马懿对曹操的评价!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我极力推荐这本书!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布达
    推荐

    纷乱的年代,对峙的阵营,辈出的英才,A面是英雄,B面是枭雄。所有的智慧被刻画在这200万字中,翻阅的一个多月闲隙间,仿佛经历了百年,对人性,对人生都有了新的认知。 1. 从战乱到和平盛世的感受 原来对战场没什么概念,接触到的也都是电视里面炮弹横飞的样子,战场越激烈,场景越宏大,观众会越兴奋。看完此书描述后,真真发觉战场是无情的,血流成河、血肉横飞只是表面现象,真正震撼到的是你的心灵。我们处在太平盛世真是件幸运的事情。 2. 从兵法到谋略的感悟 兵法有云: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非战也,拔人之城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如果是读书读到这段可能只是觉得有道理,但是能把这个道理刻在骨子里,一定是经历过无数次的磨炼,才有可能理解的如此深刻。 古时战场官分文武,武将冲锋陷阵,文将运筹帷幄。 如何做到不通过战斗就打败别人,不用攻城拿下城池呢?只有靠谋略。善于谋略者必有统观全局之势,分辨利益之力。比如贾诩为张秀剖析为何降曹操而非袁绍;官渡之后曹操欲快速铲除袁绍残留势力,郭嘉剖析袁绍二子之间的矛盾,得出暂先坐观其内斗而后收渔人之利的战略。 2.1 全局观 上面例子中,因为郭嘉和贾诩能够纵观全局善于分析利弊才能得出最优结论。现今环境中大家一样也在说“全局观”这个词,这成了高层的领导基本必不可少的技能。拿技术公司举例: 高层就像古时的谋士,要思考利弊协调企业部门人员的关系;组长是武将,干活的就像士兵。技术越厉害武力值越高,成为leader的可能性也越大。老板与经理们主导集团策略,组长带着员工开发项目。 2.2 能力如何获得 武将不多说,靠的自己非凡勇力和刻苦的锻炼。对应到IT技术行业就是刻苦修炼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们看到谋士辩论时都喜欢引经据典来辩驳,把不变的事实作为雄辩的依据。历史留下来的都是宝贵的经验,学而用之。而今社会技术是新的,但是像人员管理、时弊分析这些都是现成的,古人早通过无数次的经验给你总结出了适合你的理论。 所以读书很重要,哈哈! 3. 从驱利人性的感叹到动晓万物的顿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史记》第一百二十九章的“货殖列传”。 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指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这边不说别人怎么样,只说我们应该怎么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如果是他,他会怎么做才最有意于他自己。如果想清楚了这一层那么何愁不能观他人之动向?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胡彬🇨🇳
    推荐

    看完之后有股意犹未尽的感觉,然后又翻阅自己的笔记,逐一再品尝一遍。可叹作者之才华,真得是太厉害了,写这样一部长篇,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心血,而作为读者只要花上百八十个小时,就能将作者的心血一览无余。阅读真得是最赚的事情了。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有时会感觉自己像是个“文盲”,有好多的字,好多成语,以及好多典故自己之前竟闻所未闻,想当年自己还是文科生,实在惭愧啊。在此又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才华与学识。光凭认字学词这一块,读这个小说自己就赚了。 作者在借由书写历史人物,特别是全书之主角曹操的戎马一生,许多感叹都很发人省醒,特别是在最后一章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段历史以及曹操这一为人,有的看法用在当今之社会亦毫无违和感。 虽然三国时期离我们很远,但是不管哪个时期的人物,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困惑。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无法逃避现实,逃避选择。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我们考量的依据是什么,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能引发自己的思考,这70多个小时的时间就花得值当了。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一季
    推荐

    看完了,回味良久,倒数第二章的内容太有感触了, 衰老是漫长的过程,年过五十后,因岁月流逝所带来的日渐力不从心感更明显了。但日子还得继续,光阴就在疲倦中度过,时时刻刻都能感觉生命的流逝,却束手无策。 世人皆慕权贵,岂知权贵之愁?当人一面道貌岸然,背人一面阴谋诡计,到晚来躺在榻上还恩付不止,既要想怎么算计人,还要防备被别人算计,连安稳觉都睡不了。 世人无论贫富贵贱,每晚能扪心无愧睡个安稳觉,这是多大福分啊!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xl.
    推荐

    用了三个多月,零零散散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以为看三国演义,更多是从侧面了解曹操,这本书从正面介绍了曹操从年幼到死去的过程,详细介绍了曹操的一生,印象最深的以下几点: 1、年少的曹操,虽不喜好读书,但偏爱兵法,从在老家沛县使用兵法谋略战胜了临县的夏侯家族,可见其军事天赋及才能的 2、青年的曹操,刚入仕途时,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不惜棒杀重臣亲戚,不惜连夜冒死击杀黄巾贼,冒死谋划刺杀董卓 3、中年的曹操,为了保命,杀害收留他的陶氏一族;血洗徐州为父报仇,挟天子以令诸侯,渐渐展露出他的猜疑,也有了宁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得负我的想法,更渐渐有了称霸天下,登顶九五的野心; 4、晚年的曹操,骄纵自大遂有赤壁之事,严刑酷法导致叛乱连生,猜忌成性屡致功臣惨死,立储闹出的波澜更是天下人尽知。纵有盖世之才,不能谨慎克己,到头来还是不能一匡天下,最终遗憾闭目。 在我看来曹操一生有很多遗憾,曹昂,曹冲的死,使他晚年立储犹豫不决,郭嘉、荀彧之死,身边再无懂他,为他分忧之人,典韦的死痛失爱将,赐死华佗,罢免张仲景,使他头风发作,晚年中风无人能治,军中瘟疫也与人能控制,如果无这些遗憾,可能曹操早已一统天下。 曹操在战场上称得上是圣人,可以说,最适合曹操的地方是战场,战场上他自信,所向披靡,军事才能一流他的御将之道可谓顶级,将士肯为他冲锋陷阵,披荆斩棘,所以他几乎战无不胜。 但在官场上他是卑鄙的,各种猜疑,各种言行不一,各种烂杀,各种唯我独尊,致使他到死,还存在明争暗斗,手足相残。 所以,才有评论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所以这就是“卑鄙的圣人”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胡萝卜馅的
    推荐

    带着不舍,终于看完了这部奇书,二百多万字,徘徊往复,踯躅不前,许多个黄昏黎明,像打完一场仗一样,不知道下一次捧起这样的大部头要什么时候。 曹操这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奇才,被多少人当作背经乱道的反面教材,又被多少所谓的仁人义士所不齿,认为他是祸国殃民、狡诈恶毒的代言人,然而,这本书客观全面地阐述了曹操宏伟又卑鄙的一生,让人耳目一新。 一言九鼎、不择手段、唯才是用,“有仁爱之心疏少仁爱之举,有帝王之术却无帝王之姿”,历史不可能被看清,只可能无限接近,也许这句话就是对曹操最中肯的评价了吧。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胜捷文
    推荐

    曹嵩虽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但是凭借着养父的关系,也在朝中捞了个司隶校尉来做。汉灵帝时期,曹嵩被拜为大鸿胪、大司农,先后掌管国家财政礼仪,位列九卿。汉灵帝卖官求财,当时太尉崔烈被罢免,曹嵩就花钱买来了这个太尉的职位。 曹嵩就给曹操安排了一个顿丘令的职位,再之后曹嵩通过关系,将曹操调回京城,任言官议郎。曹嵩对曹操的表现越来越满意,后来还疏通张让的关系,拜托张让举荐曹操担任骑都尉。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风中的一片云
    推荐

    130万字,100个小时,377个笔记,这是我近10年来看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我对曹操的欣赏来自易中天品三国,也对三国这段历史十分喜欢,而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情绪低靡,就借排解情绪的力量读完了这本书。       《卑鄙的圣人》就像《三国演义》一样,三分史实,七分虚构,在真实的历史框架与人物关系中填进了大量的故事、对话与内心独白。这本书的格局十分宏大,作者的写作功力让人惊叹,虽然主要写曹操,但像三国其他两国主要人物孙权与刘备,诸侯割据时的董卓、吕布、袁绍、张绣、公孙瓒等,曹魏政权的各个能臣武将如郭嘉、夏侯惇、许褚、于禁、董昭等,曹操的家室和儿子,以及很多小人物如曹操的七叔曹胤、蔡邕、娄桂、华佗等都写的栩栩如生。如果说能完美的刻画一个人就是佳作,那么《卑鄙的圣人》可谓上佳之作。        我觉得易中天老师对曹操的论断很精确:“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而本书讲曹操一生的故事、心路历程与情感变化,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立体的曹操,我看书的时候时而赞叹曹操的果断决绝与运筹帷幄,时而大骂忘恩负义与小人嘴脸,曹操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plus,就是放大版的我们,只不过他做了很多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把圣人面和卑鄙面都走到极致。        书的末尾作者借贾诩之口道出了书名卑鄙的圣人的由来,卑鄙的圣人就是常人。虽有圣人之情怀,而不脱世人之俗;虽有卑鄙行径,却未泯仁爱之心。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而大多数的只是庸人,人人皆有怜悯之心,也皆有卑鄙之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你方差比较小,怜悯不敢放开怜悯,卑鄙不敢放开卑鄙,只是庸人一个;但如若方差极大,像曹操一样,坚定持有圣人的情怀,但毫不掩饰自己的卑鄙,便成了卑鄙的圣人。这么说来,曹操就是一个方差极大的常人。        看完此书,犹如喝完百年陈酿后般的心旷神怡,久久不能忘怀,为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为那段英雄辈出的历史,为世上存在过这样一个可爱的奸雄、卑鄙的圣人。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赵海通
    推荐

    《卑鄙的圣人》看完了,用时65小时50分钟。这是看完的第61本书,也是除《大秦帝国》之外耗时最久的一本书。不过一共记录笔记1168条,也是创纪录了。 先说几个时间。《大秦帝国》看书用时93小时,但是是持续了近2年的时间,从2017年初到2018年底,反复拿起放下再拿起了6次。这本书,我从3.3开始看,计划用时20天左右的时间看完,今天3.23,基本上刚刚好。这中间还穿插着看完了《人生海海》。当然了,如果不是疫情,估计至少也要两个月时间。 回归到这本书。首先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几乎沿用的都是正史资料。所以如果你还幻想着曹操刺杀董卓,王允用貂蝉离间计,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曹操智走华容道,关羽水淹七军,曹植七步成诗等等内容,那我劝你就别看此书了,一个都没有。 其次,这本书虽说近200万字,但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围绕曹操一个人写的,剩下的刘备也好,孙权也罢,或者诸葛亮等几乎是恨不得一个字概括的那种,可以说一笔带过。所以如果不是奔着曹操来的,这本书也别看了。除了曹操,剩下的人物和事件,几乎一个没有。 最后,这本书作者虽然自称是21世纪曹操唯一的指定的代言人,如果你认为这是再为曹操洗白白,在吹捧曹操,那你就想错了。作者的角度基本算客观,该夸的时候猛夸,该骂的时候同样不惜笔墨。所以如果你是曹操铁粉,或者曹操黑粉,这本书也别看了,会让你很不适应。 然后再回到这本书具体内容。纸质版全书一共是10册,除了最后这一册此时正在写最后总结,剩下的前9册我已经在每册结尾进行了总结,所以不再赘述。 前面有一位读者写了一句评论我觉得很好:“认真看一本书,尤其是传记,都会跟着主人公再成长一遍,所有的辛酸苦辣,坎坎坷坷,总感觉是自己陪在他身边一样,年轻过,狂妄过……也老过千古帝王,一开始谁不是不信天命,汉武帝最后不也是信神了吗? 人老了,很多时候想做,却没有那个精力和生命了,岁月不饶人啊”。 这本书就是写曹操的一生。 先说本书的名字《卑鄙的圣人》,作者借三国大谋士贾诩的口说出来了这个名字的含义:“卑鄙的圣人…其实就是常人。”曹操终其一生,虽然有功有过,有荣耀时有低落处,有尔虞我诈有仁爱之心,到归根结底等到他人老珠黄,奄奄一息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年轻的时候壮志凌云, 年中的时候披荆斩棘, 年老的时候唏嘘人生。 司马懿总结曹操:“论统兵驭将,我佩服你十分;论心机策略,我佩服你七分;但论为政之道,我只佩服你三分…” 孙权评价曹操:“平心而论,当世英雄之魁首非曹操莫属。这老贼占尽天时、奋寡击众、理乱至治,不佩服是不成的。可就这么个一等一的人物,晚年依旧不免过失——骄纵自大遂有赤壁之事,严刑酷法导致叛乱连生,猜忌成性屡致功臣惨死,立储闹出的波澜更是天下人尽知。纵有盖世之才,不能谨慎克己,到头来还是不能一匡天下。” 还有很多人的评价,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曹操一样。可不管怎样,曹操奋斗了一生,到最后青春没有了,朋友没有了,父子亲情也没有了,匡扶汉室的本志已背弃,要当帝王的渴望还需压抑,统一天下遥遥无期,如今就毕生的理想追求都被他自己扼杀了。都破灭了……除了那个带给他孤独的王者之位,他还有什么? 所以还是刘协看的明白。他说:世人皆慕权贵,岂知权贵之愁?当人一面道貌岸然,背人一面阴谋诡计,到晚来躺在榻上还思忖不止,既要想怎么算计人,还要防备被别人算计,连安稳觉都睡不了。 到了最后三国历史上我认为的实力最强的谋士,而且也活到了最后的谋士正是贾诩。或许作者也有同感,所以最后用了贾诩的话结束了本书。 贾诩最后说到:“但凡世间之人皆可为圣,也皆有龌龊之处,魏武王也不过如此。虽有圣人之情怀,而不脱世人之俗;虽有卑鄙行径,却未泯仁爱之心。世人每天每事都在抉择,是当圣人还是当小人,或此时为圣、彼时卑鄙,或于此事下作、于彼事超脱,人人皆是圣人,但人人也都卑鄙,永远伟大正确的人这世上根本没有!至于作古之人能否称之为‘圣’,全凭后人一张嘴。 这世道挺无聊的,非要把人分出善恶,似乎除了好人就是坏人,但凡坏人总被批得不是人,好人总被捧得不像人…”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勿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人生如大河奔流直入沧海,一去不回头,最后不过是一声叹息、一场忧伤…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Muxinghua
    推荐

    治大国,若烹小鲜;读好书,如品美茶。终于读完了,70多个小时,历经半年之久,对三国,对曹操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徐三岁
    推荐

    汝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官场之事瞬息万变,一国之君存在的意义于百姓万安。曹操历经战场几十载,从一个官家子弟奋斗为王,年龄长野心也长,称帝终究为憾事。虽说他有不轨之心,但也造福百姓。 他爱江山也爱美人,为了美人使尽管手段,卑鄙的让人痛恨。他的有情有义多半体现在面子上,恐他人议论他的为人处世。 在名、利、权面前,朋友、兄弟、儿子情似乎有点地位不足,如有不和,除之而后快变成了解决的方式。 面对司马氏玩弄他的曹家后代,我只能谈一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渣渣小葱
    推荐

    146小时,230万字,这是我在微信读书读完的第376本书。作为一本历史小说,这本书情节上夸张的写法比较少,还是比较尊重史实的,不过心理活动方面有点后人猜测的意味。写了一些《三国演义》里没提过的,但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挺值得看,从第一部到后面作者写的越来越顺,前半部分冲突不激烈,后半部分写的更吸引人。 这本书我感觉最有亮点的部分,第一是作者加入了自己很多关于历史的、帝王的思考,把他们嫁接在小说人物的心里面,比如写曹操,他就站在曹操的角度去想问题;写曹丕,又能站在曹操的对立面去想问题,有时候我都觉得作者这样写会不会很分裂,但是也正是这样全面的思考,能让人锻炼自己的思维,让读者也跟作者一起,试着不只站在一个角度去想问题。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些东西根本不是历史人物的所想所思,是作者的主观臆断,但是我认为这些东西是谁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道理,我们能根据他的这些想法思考一下自己的判断。 但是这里也有一点问题,这些思考很多的是站在后人的角度,我不能确定魏晋时期的人们,思维能不能跳出封建王朝的礼制,独立客观的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但是我们站在后人的角度,去看这些作者对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还是会很有收获的。 比如曹操这一生,他小时候也是一个有报国志向的人,但是他遇到选择的时候一点点的妥协,几十年下来他就变成“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了。曹操自认为自己是蛮正义的,他做的所有不应该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最初的梦想,他也知道这些事情也许不应该做,但是他妥协了。一辈子下来,发现最初的梦想也不复存在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妥协,虽然没有那么严重的大是大非,但是很多年后我们也往往会觉得现在的自己,不是当初自己梦想成为的那种人了。更有可能的是不仅梦想没实现,自己反倒比当初还要不堪了。 关于曹操整个人生的思考,和历史有关,也和生命有关。 另一个亮点就是书里写对魏蜀吴三国的介绍,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刘备蜀地有不可名状的好感,觉得吕布这个人屡次易主三姓家奴,但是刘备易主就确实是逼不得已,实际上如果只看结果的话,不管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氏,实际上都是想自己站山头,别管人家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骨子里都差不多。毕竟都是称霸一方的人,谁会是个傻白甜呢。 而从三国的实力来讲,刘备和孙权差的蛮多的,感觉另外两国对曹操的威胁是可能有小胜,但是很难从根儿上撬动曹操的势力。小说里面写曹操多次南征,用了比较多的笔触,读起来还是蛮有趣的。 所谓开卷有益嘛,就是说如果只读一本书,那收获的东西只是一个人的思想,如果能多看几本,会更有裨益。 当然啦,作为一本历史小说,这本书也有一些缺点吧,就是对三国当时的风土人情写的比较少,只关注政治和人物心理,如果能加上一些偏社会学的东西,比如多一点笔触写当时的地理啊,民俗啊,这大概会给作者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但是应该也能大大提高小说的质量,我们常说现在的小说不值得花时间去看,就是因为从小说里面获取的知识还是相对单一,应该还是有很多人期待质量更高的历史小说的。但是能够沉下心来,认真严谨的写一本历史书,对作者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近些年来写这类通俗的历史读物,我印象中花精力最多的应该是《明朝那些事儿》,另外一本就是《大秦帝国》,而这两本书也告诉我们,作者花足够的精力去写书,作者给出的反馈也一定会不一样的。 最后给出一点阅读建议,我认为历史上每个改革家的故事,篡位者故事,都包含这很大程度的颠覆性创新在里面,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是时代的先驱者,所以这些故事都很适合在创业或者在创业道路上奋斗的人看,毕竟嘛时代变了人性没变。而这些历史人物在奋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大概也和创业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史可以明智,与诸君共勉。

  • 暴风雨(莎士比亚戏剧·汉英对照)
    🍓万穗.
    推荐

    儿童时的曹操,聪慧过人,虚心向学。在叔父家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苦读兵书,努力向上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少年时的曹操,仕途不顺,心灰意冷。在仕途上屡次碰壁,心灰意冷几度放弃仕途,好在有妻子劝诫,恩师指导,朋友支持终走出灰暗时刻。 青年时的曹操,雄心勃勃,意气风发。招到了一帮志趣相投的有识之士共谋天下,共打江山。且在此时开始努力练就驭人之术和兵法实操。 中年时的曹操,乱世之雄,唯才是举。协天子令诸侯,中年的曹操权利与欲望相当,也因太过骄傲,损轻信,死子嗣,后悔万分,到这阻挡不了他向前的步伐。 老年时的曹操,脾气怪异,刚愎自用。太过专政一言堂惯了导致对自己极度自信,听不进去别人意见,在定储时又犹豫不决,左右摇摆,给予希望又反复自疑,让其三子也关系破裂。 暮年时的曹操,帝位未归,直面生死。虽然曹操一生都想登上帝位,但最终还是奈何不了三国鼎立局面,也不敢背“篡汗”的罪名。当身边的老臣一个一个都驾鹤西去后,曹操也坦然面对生死。 曹操的一生是幸福的,他有那么多可以辅佐他的智囊及勇士,曹操一生也是孤独的,手段恶略,残酷无情,错杀了多少无辜有识义士。 奈何身在其境无法宏观看到自己的一生,忠也好奸也罢,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总会做好事与坏事,但是站在的立场不同,也无法去定义是对是错。其实我们也一直在重蹈前人的覆辙,当我们站在人生岔路口的时候也是无法抉择对错的,只是但愿我们可以不忘我们的初心吧,不要慢慢的变成了那个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