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胆小如鼠

我胆小如鼠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我胆小如鼠
    zsy
    推荐

    哲学是基于逻辑的,让我们分清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我上初中学习呼吸系统的时候,直观的感觉一直认为我主动呼吸是因,肺部气压的变化是果。然而事实相反,就如用吸管喝水,气压差是因,吸到水的现象是果。 改开的收益者们认为自己的努力才达到了今天的成就,然而他们忽视了趋势的主要矛盾,只关注到自己努力的次要矛盾。正如资本天生增殖是原因,资本家及无产阶级被异化是果。但我第一次知道资本的时候,一直认为是资本家在异化无产阶级,实际上资本才是老大,资本家也是资本的异化。 旧的唯物主义将一些社会现象当作既定事实,不去探索它发展至此的内在本质,认为阶级对立是常态。而马克思挖掘了根源,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果关系。 但是对于人,马克思为他赋予了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概念。但是人到底是生来就喜欢安逸,喜欢物化别人,还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如果是天性,那么我们作为人,是没法摆脱作为动物的主要矛盾,在社会关系方面的改造,也只能是次要矛盾。正如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我们活得久,但没法远离死亡,能让我们吃饱,但不能让我们吃土生存。 或许最后一章给了我答案,我们不需要去解释这是不是什么天性,只要能在实践中改造就好了。通过生产关系的改变,通过教育的改变,或许可以使我们摆脱物化他人的天性,就像摆脱我们面对饥饿与面对死亡恐惧的天性。

  • 我胆小如鼠
    Less is more
    推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一、作品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标题为《1.关于费尔巴哈》,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把这篇笔记作为附录首次发表。后来,收入到《马恩全集》并定名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二、历史地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而且同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为创立新世界观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共11条,内容较短,但该文论述了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确立了唯物史观,同时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 (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就对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进行了阐释,忽视人的主观性、忽视实践作用。在第二条中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三条则是对“环境万能论”和“教育万能论”的反驳,这两种观点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环境是人来改变的。第八条阐释了实践是理论来源的基础。以及最后一条,则明确指出哲学家的任务是改变世界。 (二)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确立了唯物史观 如在第四条中对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消灭宗教方法的阐释,马克思认为宗教产生于阶级斗争,于是消灭宗教的方法则需要通过消灭阶级对立来实现。第五条和第九条则是揭示了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根源,因为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看作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或者只看到个人的力量,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第六条和第七条都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定义的批判,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用社会属性而不是用自然属性来定义人的本质,是唯物史观的体现。 (三)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 第十条是阐述了新旧唯物主义阶级基础的不同,旧唯物主义立足于资产阶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立足于无产阶级。除了阶级基础的不同以外,上述对于实践观、历史观的不同认识都是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

  • 我胆小如鼠
    6栋2单元王先生
    推荐

    也许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正发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里,其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哲学正式走上哲学历史。可在西方的部分哲学史作品中,例如梯利版的《西方哲学史》,马克思的哲学并不在其体系内,这可能意味着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并非传统意义的哲学,即旧哲学,思辨的哲学。 可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是其意义所在——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把哲学从思想家的思辨游戏,改造成关注人类社会,关注人类生活的实践中的哲学。马克思的精彩之处在于他能跳出既定范式,从一个域外的视角看待场域内的问题,这个能力从何而来,依我看,历史唯物主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以历史的眼光、不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人类社会,就必然落入意志论的条条框框里。因为“观念”、“意识”、“绝对精神”只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抽象,例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在百万年前的人类社会和七千年前的农耕社会和五百年前的市民社会里,其表现(也许)只可能符合五百年前的市民社会的抽象。因此,“绝对精神”不可能绝对,因为在历史时间上,它一点儿也不绝对。如果要使“绝对精神”在时空中永远绝对,那就只好对曲解现实,削足适履地使现实符合“绝对”。 可历史唯物主义也有问题,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历史的真相。这需要对历史的长期关注,以辨别历史中的谎言,和历史中的现实。例如,我们可以知道亚历山大大帝在伊苏斯之战打败了大流士,可具体怎么打败的,那就是难以确定真相的故事了。再比如,假如在人类灭绝以后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发现人类曾在2020年经历过新冠病毒,这个事实毋庸置疑。可具体这场病毒怎么发生、怎么经过、怎么结局,那得看是哪个国家的历史被外星人读到——例如,东方国家西方国家,对新冠病毒的历史肯定写得不一样。 因此依据历史来研究人类社会真的很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非常容易陷入历史的虚无之中,以静态的、当今社会的、孤立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原因所在。 说说这本书,陈的系列书籍,我看过两本,最大的特点在于非常浅显。浅显是一个优点,让大众理解复杂的范畴。浅显也是一个缺点,它把文本丰富的意义裁剪为一种特定的意义,使原文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理解,这是比较可惜的地方。这无所谓对错,也无所谓好坏。 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理解,普通人能够掌握哲学革命的意义就足够了,认识到哲学家不应满足于解释世界,而应该进一步改造世界,这对于今日世界意义已经足够非凡。从这个角度说,这本书已经达到目的了。 马克思哲学是活的哲学,正因为它是强调历史脉络的,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为没有一个“至大”的存在,可以在天堂中永远俯视人类社会——如果“太一”、“理念”、“共相”、“绝对精神”是永恒的,那么在知道这些“永恒主体”的那一刻起,哲学其实就结束了。 最为可惜的是,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哲学,这个世界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哲学,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哲学在教育与推广的过程中,却遇到了曲解、肢解和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了小圈圈里互相点赞的对象,成为了思想家们做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对象,无产阶级却离他们的哲学渐行渐远。 真是叫人唏嘘。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是自下而上的,从社会中来的,一旦失去了对人类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去了对无产阶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只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点头称是,既是好事又是坏事,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点头称是,才是真的好事。

  • 我胆小如鼠
    梁少侠
    推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写的小笔记,总共11条,约1400字,生前也没出版,主要内容是对费尔巴哈的疯狂吐槽,槽点有几个: 第一,费尔巴哈你眼神挺好,看到了世界的很多表象,但不过脑子,只看到了景,没看到乌泱泱的人,不知道世界是人的实践的结果; 第二,任何事情的对错不是你老费说了算,也不是其他什么老铁说了算,实践才出真知,爱过才知情重; 第三,原生环境的确影响挺大,但人的脑袋不是用来装水的,你不想办法打破宿命,宿命就会来打破你脑袋; 第四,费尔巴哈你看到了宗教是人的投射,都是虚的,这个整挺好,但你自己又搞了个“爱的宗教”啪啪打脸是怎么回事,而且宗教光安慰人也不行,得把人从苦难中拉出来啊; 第五,你只看到了人是通过自然规律孕育的,但没想到,大家都是社会人,只有在社会关系里才配叫人; 第六,你们这帮搞哲学的研究了几千年,不论唯物还是唯心,理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不下场干不行啊,关于这点,我不是说费尔巴哈不好,我是说在座的,都是垃圾!哲学家不能光说不练,要“打倒一切旧世界的神”,用你我的力量改变世界啊! 总结来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讲的核心,就是要号召新一代的朋友,我们好好的加油,大家一起大声的说,NO NO NO NO NO!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

  • 我胆小如鼠
    云上公子
    推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卡尔·马克思 第一条: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第二条: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第三条: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第四条: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发生革命。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第五条: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做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第六条: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第七条: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第八条: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九条: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第十条: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第十一条: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