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后,起义军主要采取的还是北伐以来的通行打法,说白了就是死打硬拼,同敌人拼消耗。许克祥不但兵力数量是工农革命军的数倍,而且武器装备精良,后方补给充足,假使朱德仍然像原来那样打的话,可以肯定部队必败无疑。 新战法学了一直没派上大用处,正好拿这个许克祥试试刀,朱德首先避其锋芒,主动撤退,将部队隐蔽在深山中进行休整。许克祥遍寻工农革命军不着,得到的报告总是“共军去向不明”“朱德无影无踪”。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工农革命军体质增强,士气高涨,而许克祥部却在连连扑空之后,变得锐气大减。与此同时,许克祥采用的又是那种老套过时的布阵法,他把部队摆成一线,首尾难以相顾,正好便于各个击破。 判断作战条件已经成熟,朱德遂率精兵直捣许部主力。许克祥浑然不觉,有人向他报告,说朱德的部队相距已不到五里,他还加以训斥:“你这是造谣惑众,扰乱军心!” 等到发现工农革命军真的扑上来时,许克祥已来不及把他的部队集中到一起,只得仓皇应战。朱德所率的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却是挑选出来的精锐,而且经过新战法的严格训练,作战时的情形是:他们所摆出的弧形散兵群,严密周到,很难被敌人火力打乱;接近射击消灭敌人,既准又狠,敌人根本不敢靠近。 打了没多长时间,许部先乱了,随后工农革命军端着刺刀发起冲锋,敌人还没有散开,他们已经逼到对方面前。许部根本没有打白刃战的准备,枪上连刺刀都没有,士兵们对近战拼刺刀从心里感到惧怕,哪里还有对抗的勇气和能力,结果马上就被冲垮了。 一场仗打下来,许克祥身边只剩下七八个人,他慌忙换上便装,跳上一只小船溜之乎也。当朱德亲自率部追到渡口时,岸上还扔着一套许克祥的军装。 这是工农革命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大捷,也是朱德吸取南昌起义失利教训,采用新战法并取得成功的初步尝试。他们以少胜多,在此战中俘虏敌人一千余人,其中一部分被用于补充兵员。许克祥北上所带来的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也被缴获,部队不仅得到了机关枪,还得到了迫击炮和大炮,朱德高兴地说:“许克祥帮助我们起了家!”
2019-72。授衔的内幕不多,噱头。对军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开卷有益嘛。
对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的丰功伟绩或者说相关事迹的确多了一些了解…[抱拳][抱拳][抱拳]
先说“大授衔”,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有了统一制度标准,薪资待遇也有改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益处,更何况这是一次永久的肯定,是对那些功勋卓著、为祖国和人民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们最好的肯定,崭新的军装、闪亮的勋章,有血有汗也有泪,同时,也有祖国人民深深的敬意。 关于十帅十将以及其他诸多我没办法一时记住名字的将领,这本书里做了简略描述,都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如果真要写传记,我想每个人都是一部传奇。本书围绕“大授衔”这一主题,可以算是写得面面俱到了,对于想要了解更多人物事迹的读者来说,难免会觉得本书过于简略,可以理解,毕竟这不是人物传记。想要知道更多,只能去阅读更多的书,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书读得越多就越是觉得自己读书太少的原因吧。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当天的怀仁堂显得分外光彩夺目,也给共和国的历史留下了令人感怀与难忘的一笔。
一个人的荣誉是拼搏来的,不是凭空产生的。时代造就英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他所处的时代环境,脱颖而出的才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一批奋斗者。
关河五十州是个优秀的军史作家,55年授衔也是个很好的选题,但这本书真心一般,书中有许多内容值得商榷的细节暂且不说,最大的问题还是结构和篇幅的设计。 按理说,这样一本书讲的应该是授衔的过程和细节,结果只有第一章和最后一章讲了和授衔相关的内容,其他篇幅都在讲元帅和大将的革命历程,可是一本书怎么可能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呢? 所以,应该说这算是关河五十州的一部败笔了,以后如果有可能,还是希望能有一部书可以详细讲讲55年授衔的始末。
看这本书本来是想了解一下受衔过程的秘辛,但编者七绕八绕没有主线,有一种被骗了的感觉!
将军来之不易,他们为劳苦大众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在授衔时,却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忘我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后辈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书名叫大授衔,实际上与授衔相关的内容只限开头和结尾很小一部分,中间全都是由十元帅十大将的片段故事拼凑而成,还不如去看百度百科。书的章节划分也毫无规则。
大授衔大揭密,亦正亦趣!读来既了解军史和将帅们的历史概况,也披露了不少珍贵而比较可信的内幕,写得不错!
对开国元勋,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排序有了清晰的认识,吃水不忘挖井人,值得一读。
说是大授衔,我还以为讲授衔的内幕和故事,结果解释十大元帅的个人小传,网上这样的故事一抓一大把,不过是随意拼凑得来的一本书,没什么意思
有故事有人物有感动,十大元帅十大将军还有上将中将少将都是当之无愧的。没有革命的英雄,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新时代,我们要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继续昂首阔步走下去。
#风书评# 大授衔,5星。 好书一枚,作为历史普及读物是够的,又可作为党史入门书。 十大元帅的威名早已如雷贯耳,这次又系统地补了下十大大将。朱彭林刘贺,陈罗徐聂叶。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十大大将可按山头or职位记: 粟裕是三野,徐海东是陕北,黄克诚是四野,陈赓是二野,张云逸是老将,王树声是红四 谭政是政工,萧劲光是海军,罗瑞卿是公安,许光达(一野)是装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