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员的回忆录,有近距离接触的直接感悟,但终究是小人物视角。此类作品往往体现一下伟人的诸多细节回忆,资料方面有特有优势,文案政治上完全正确、人云亦云,本身价值不大。而本书虽三次审核,而仍不乏亮点,点赞。
好多事欲言又止,点到为止,没办法,这就是现实,中国人讲盖棺定论,其实也未必,是非功过,还是留待后人评说,时间,才是最好的历史老师。
这本书因为牵扯着很多方面,总体来说并不是一个客观性的书可惜了,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这一辈人在屏幕上是看不到这一步,政治大剧了。这一段历史应该啊,比朱元璋,朱棣的那段历史更要精彩吧!让后人观之吧,毕竟我们也看了一些前朝的大剧
史料不翔实、文献不丰富,行文过程充满作者个人的主观臆想。实在不是一部值得认真研读的好书。 偶然发现该作者著述甚多,以此书的水平观之,其人其余著作似乎也没有读的必要了。
伟人的智慧和雄才大畧,从来都在历史的风云中光芒四射,辉耀史册。[强]
写的非常精彩。虽然是平铺直叙,但从中得到了许多不曾获得的东西。值得一看!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中国革命不易,年迈体弱的暮年老人不易,敬仰毛主席,怀念周总理,两位伟人携手并肩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雨里程,一个举重若轻,一个举轻若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至生命最后一刻!感人泪目…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听读完了这本书。先有世界还是先有历史?先有世界还是先有观点?细想一下世界的历史都是心怀成见的文人书写的,多数都是扑风抓影,这本书也不例外。本是一个摄影记者,作者仅凭杜修贤的回忆写下这个毛泽东的最后七年!伟人已故,细想也是悲剧,终生倡导实事求是的毛泽东周恩来和我们中国共产党,在面对日益衰老走向暮年的领袖都未能主动提出退位让年富力强的新人继承建党建国大业,却让几个古稀老人抱病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几亿人的大国、几千万中国党员就选不出几个优秀领导人?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写书也是如此,实事求是的写能死人吗?周总理死后没有报告毛主席吗?毛主席没有任何反应吗?为什么不写这些?因为作者是想写毛泽东的风雨路,无风也得起浪啊!古宝崽小儿!
回顾天崩地裂,陨石散落,伟人离世的历史,从中感悟一下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有人一生奉献,活出人生最高境界,万古流芳,让人民怀念,有人却…。我们平凡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是有意义?看看,想想,一定能引发你新的不同感悟,…。
很好的一本书,让我对文革时期的几位大人物的故事有了一些浅层次的了解,也促使我想要继续读一些关于周总理,邓主席,江青,叶剑英等人的书。 周总理永怀赤子之心,才华学识高,细心柔和人品好,一生都在用行动诠释自己做好“军师”的决心,周总理一生操劳,如果他及时进行手术就好了,一定能盼来“四人帮”的粉碎时刻。 毛主席就是开天辟地的大伟人,学时胆量都太厉害了!但他最后娶的这个媳妇也太一般了,搁现在话讲就是太能作了,爱美善妒,狐假虎威,野心勃勃,虚荣心极强,阳奉阴违,小人之心,从她试图篡权并违背人民中央心意来说,杜绝办公室恋情也有他可取之处。 心疼在文革期间被打压冤枉的知识分子们。吾辈自当引以为戒,勿让历史悲剧重演。
没站在那个时代,没处过他们的境地,我想,我是没有资格说什么的。所有的对错,都不能这么简单的下定论。 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真的感谢感激感恩如果没有共产党,谁知道今天什么样?国泰民安即是最大的福气。 他曾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少年,他也曾是剑眉星目,风度翩翩的周郎,都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未见此书时,我只有崇敬,待看完此书,更觉悲壮! 一个骨灰撒遍山河,一个遗容永远保留,他们同样不朽! 永远崇拜毛主席,永远爱戴周总理!
老革命家们不忍看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解放的国家轰然倒塌,与反革命势力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总算是后继有人,一个矮小却伟大的身躯扛着百废待兴的中国,走在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历史的细节往往最鲜活,也最能感动人,让人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历史就是历史,一去无回,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无论怎样,历史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绘就的,只有客观地看待历史和参与其中的人,才能重现历史原本的面目。最基本的认识应该是是——人只能是人,机缘巧合决定了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位置,仅此而已。
文字结合图片介绍伟人最后七年风雨路,积贫积弱的新中国被文化大革命折腾的动乱不堪的十年真的好气好气!1976年天崩地裂,三位巨人相继与世长辞,加上唐山大地震夺走了24万同胞的生命,那一年还是传统龙年的中国是何等艰难啊!在打倒了四人帮,中国开始狠抓四个现代化,之后的改革开放,历史不会忘记为新中国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每一位劳动人民和伟大的领导先驱!这盛世如您所愿!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