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题材,我喜欢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贴近客观的去学习。美帝的一些作家写作风格给人感觉会更加客观,哪怕是敌人也不吝赞美之词。相反,这本书还是老传统,并且无论文字还是叙事比叶雨濛的不少。
我看到所有中国人写的朝鲜战争的书中,最客观的一个,尤其是补充了中朝之间的争执,对我全面认识朝鲜战争受益匪浅。 只是没有详述第四第五次战役,有些美中不足。
立国之战,无数英烈,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称号。但是最大的伤害,不仅来自对手,更来自于队友。我们不但从美国、美军身上学到了很多,知道了许多国际规则,而且在被朝鲜、苏联坑的过程中知道:没有朋友,只有利益。朝鲜战争,我们得到了对手的尊重,拿回了东北,签订了援助协定,奠定了工业基础,建立了自信!战场上无数先烈的生命与鲜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全世界都把中国人看成一个美丽而羸弱的女人,谁都能上她的床。但是,当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一切,都变得和过去不一样了。
再一次深入了解军事史,对于我们伟大的先辈肃然起敬,没有他们的努力没有现在中国的强大,我们能够真正站起来也是因为党的指挥和志愿军的英勇顽强,这样极端恶劣的装备打赢美军才能真正获得对手的尊敬,和平都是打出来的,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光辉历史,为了获胜不怕牺牲,为了身后的祖国,一腔热血。真正的军队就是有军魂有战斗的欲望,永远不怕牺牲
朝鲜战争最重要的成果,莫过于,中国完全改变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尤其使西方国家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中国在朝鲜战争取得的战绩,足够让中国屹立在世界方,虽然这场战争是被迫打响的,但这也是必须打的战争。
作者的史料非常翔实,纪实性很强,无容置疑,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对中国而言是取得胜利的一方,志愿军在自身后勤的匮乏、通讯的不畅、攻坚火力不足的情况下还能够和世界上第一流的部队对抗,如果要问志愿军和美军在作战能力上到底有什么差别的话,其实只有两个很抽象的名词,那就是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这本书相对其他的陈词滥调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关于战争起因、中苏对援朝的分歧、战争中中美、中苏朝之间的微妙变化描述的比较细致,披露了以前被可以隐藏掩盖的部分真相。 缺点在于作者的叙述能力不足。一方面是过多的穿插,把时间线分割的支离破碎颠三倒四; 另一方面,则是对战争过程本身描述太笼统。对战略方面的讨论较多,对战斗也有相当细致的描写,但是对战争叙述的依然不足。 所以这本书更多的定义为报告纪实文学,而非历史。
志愿军万千血肉之躯换来的尊严,在作者字里行间的语气里已经大大减少。
正要准备开读,但是真的有点纳闷儿了,自己是战争的亲历者,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却为何需要用苏联的解密档案,而不是由自己的档案来写属于自己的朝鲜战争,难道没有吗,还是目前还不是时候,那么什么时候又是时候呢?
“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真正起点,其实正是始于这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厘清过程很重要,得到结果更重要—我们必须意识到至今我们还享受着抗美援朝带来的红利,我们必须感恩老一代付出的鲜血与生命。
推荐理由: 推荐这本书有两个方面理由。一方面是这本书第一次让我对朝鲜战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这本书里面的沈志华先生的事迹让我的历史观破而后立。 有一点国家说的并不错,朝鲜战争是新中国成立时期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一次伟大而又艰难的胜利。我们的先辈值得我们去尊敬。在我们为先辈的洒血牺牲而感慨新中国现代化的不易时,我们仍需要思考几个问题,也基本上和书中的问题一样的。 1、当时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参与 国家都有谁? 2、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时候为什 么要进行这一场艰苦的战斗? 3、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将美国人从 朝鲜半岛直接打走? 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弄清事情的起因、结果;然后回过头来分析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事情的一步步发生、发生了之后又是什么因素引导事情慢慢演变为了最后的结果。 朝鲜战争的最大获益者是苏联,中国可能只是被迫做了棋子。 (卖个关子,请大家移步去仔细看看这本书,我里面也有评论,这里面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大家要注意一下) 关于沈志华先生,大家也可以自行百度去了解了解,网上有很多反驳沈志华先生的评论,大多都是反驳他通过档案研究来研究历史的以及反驳这场战争中的各种细节问题;但是我却没有看到一个人是直接反驳朝鲜战争的起因的,如果这个起因是大家都认可的话,那么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根据“事情的最大获益者就是事情的操纵者”这个理由来分析了。 这里我为什么说我的历史观破而后立呢?大家一定要注意,历史讲究一个真实,如果你的一切猜想都是基于虚假的事实的话,你后面的就会全都错,这也是我刚开始百度了沈志华以后觉得自己的历史观崩塌了的感觉,但是后面也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如果这个起因是正确的,那么即是是个中细节有问题,那么大体思路也是没错的。
朝鲜战争不论怎样说都是中国人民用鲜血洗刷百年耻辱的伟大战争!这个书的敍述是比较客观的,从战争发生的背景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探讨开始到战争中各方当时及以后几十年所各方反思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景。他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和平发展环境。历史不能假设,但确是可以印证的。今天享受幸福的人民,不能忘记苦难岁月中浴血奋战的先辈们的牺牲!值得一看。
看完此书,不仅对这场战争来龙去脉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更加树立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本书写得客观,写得真实,写得深邃,相较于美国人的最寒冷的冬天、韩国人的眼中的朝鲜战争两本书籍的记述,此书更加全面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国际环境,中苏朝、韩美等国的利益和态度,因此才有战场上的种种;真实描述了战争的过程,不仅有英雄、胜利,也有怯战、投敌、失败,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敢于讲真话,这才是真实的战争;敢于反思战争的结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胜是惨胜,本可以停战的更早,敢于正视问题、敢于反思才是自信的态度。中国人能写出这样的书,出版这样的书,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吗。
致敬逝去的英烈们,深刻学习英烈们的顽强意志,为生在英烈们的保护中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