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我的儿子才有机会学习数学和哲学,以便让他的孩子学习艺术」——约翰·亚当斯
如果说政治学方面我要推荐一本书的话,那就是这本了,这本书是符合一本优秀通识书的标准的:通俗易懂(高中都看得懂)、客观全面(不夹带太多私货)、体系框架(哪些领域有哪些牛人,他们都说了啥)。 重点推荐第1、2、3、5讲以及14.9。 第1讲和第2讲,说清楚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可我们最熟悉的大概只是毛的“划分敌友”和教科书上的那个“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这两讲会让你明白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政治呀。 强烈推荐2.1那个岛屿的寓言,通过一群人流落荒岛该怎么办来论述我们的政治其实可以有哪些选择,这可以算是我见过的激发政治学兴趣的最好的一个故事,如果你对政治没什么兴趣可以先看它。 第3讲,意识形态大论战,看了这章你才会对现代三大意识形态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有更深刻的理解,才会明白为什么有时候西方的观念跟我们差异那么大。 第5讲,这一讲涉及最大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才是民主?只有搞清楚民主可以是什么,才会明白民主不是只有普选这一条路的,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都要追求民主,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说资产阶级民主是虚伪的。 14.9,讲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我们平时都是可以进行借鉴的。 至于其他章节,自己读着有兴趣的话可以再好好读一下。 还有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作者对票选式的民主政体极其推崇,认为世界各国不是民主就是在民主转型的路上,如果转型失败了那也只是暂时性的“两不像”,在想说我国的时候会提“某些国家”。有的人看着看着就会条件反射式地想反驳,我也是,这时候就得记着《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观点了,“如果你认为作者说的有问题,请指出来,如果指不出来,那就要暂时认可”。 另,附上我认为一本好的通识书的标准: 1.通俗易懂,高中毕业都能看懂。 2.客观全面,不夹带私货。 有个标准就是多做事实判断(谁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少做价值判断(这个人说的话不是蠢就是坏),作者不应让自己好恶影响了对各种观点的介绍。 还有个标准是你在这方面的90%的个人观点至少都能找到共鸣,一个学科发展这么多年,理应是把大部分相关观点都讨论过了的,如果你的大部分个人观点竟然在这本通识书中根本找不到,那小概率你是这方面的天才,大概率是书没介绍全面。 3.体系框架。 看完全书至少要能了解这个学科主要是干嘛的,都有哪些牛人,现在研究到什么阶段了。
包老师《政治学通识》,完一部优秀的政治学教材。体会有三:一是本书讲了政治学最基础的知识,通俗易懂,任何人可读。二是对自己而言,对政治有了一个系统的全新的认识。三是本书信息量大,包揽古今中外,穿贯中西文明,对政治学的发展讲透。强烈推荐。
自由是奢侈品,也许人类从来不曾拥有。西方的选举已被精英把持,人民的权力已被接近者窃取。
富或者穷,的确取于中更好,不会因穷为生存而不择手段,甚至知法犯法也在所不惜,难以满足物质上的需求,使无精力与时间的提升自己,无论是精神或者是能力,首先要满足的是生存问题,当生存作为问题时,将比所谓的理想更会让人长久的进行,不会止步,而富在人能远高于满足物质上的需求,但还是会往高处去走,在有能力,人脉等上,会走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在受制于人,处于被动之下,很容易会因为小的所得而被诱惑迷失应有的方向,使之贪腐,为名利而不择手段,使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断的去进行,此都需要有良好的品德,自制力,自律去律己,来达到不为前方道路犯下原则性质的错误,只是很多造成都属于无意识下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以及人活着有时身不由己,不得已而为之,都会让人走上不归的道路,一去不复返。 从立场的角度来说,谈古代王朝,无疑是一个庞然大物与一个作为人的集体,当双方产生不同的立场之下,作为人的集体会因为某些人的组织,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进行,但此属于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未来依旧会走到与上一次相同的道路上,使之失败。 当产生变化时,需要按照最新且适合于人,环境之下的,在让人去适应新的环境,不破不立,有些陈规陋俗,迷信都是需要改变的。 但对于过去的思想,此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学都但当有包容之心,可以去否认,但要在意识之下否认今时不可为的,而非全部,此乃五千年的文化,永需后人学习,学之可以存在的一些知识,与现代进行结合,而非否认,此不能存在集体,但可以存在个体之上。 无论任何时刻都不能与人们产生对立,任何一个集体都以人为主,就要以人们的利益为首要看重的,帮助他们,则就是帮助自己存在的集体,用着人们的名号,打倒反对人们的任何一个个体人组成的集体,此指很多高层人并不会为底层人而忧,不会考虑底层人的生活,造成穷富双化。 当做为人们唯一认可的集体之后,就会培养出新的商或官,有着明确的规则,使人都可以进行,造成看似相同的起点,确有所不同,且过程各有不同,造成结果五花八门。 慢慢的成为大集体,其本身并无变化,可个体会创造新的集体,臣服在大集体之下,使之认可,从而造成小集体,有规则的要求入内的个体,如似公司与员工的关系,会产生高低之分,不存在所谓的公平,除非是涉及大集体为前提,如所谓的法,当这个小集体掌控权力时,也会去个体造成认为合理性伤害,伤害他人利益,来保证自己的利益所得。 所以个体之间,也会产生对立面,此能够通过竞争使双方在互有所伤下,有所进步,导致个体成型,并作为某种集体成为某一方向的引领者,此固然能发展得到利益,可同时也存在弊端,隐患,当引领的原因导致其他个体相随时,将会成为隐患,未来使之毁灭的不是大集体问题,而是某种小集体留下的危机,给予个体留下的伤害,此在心灵,道德之上,令看似得利的同时失去人本有的品德。 道德之外同样需要法作为进行人的约束,不否认一个人能够做到道德,使之有良好的品德,通过自律达成自主生活,但此只是个体,集体来说是做不到的,所以需要法使人行事有分寸,不敢轻易的触碰,但用法的同时,人的集体道德都需要提升,或说保持允许的底线,不为过多的利益,目的,做出有损害道德之事,此不犯法,但为道德所不耻,也当思之而后行。 少数人领导多数人,使思想,目的性达成一致,在有步骤,规划的进行,当成为一个人领导多数人意指古代王朝,此掌控权力过重,行事带有绝对性,当今时,成为商议时,不会出现一个人不可否定的决断,但在现在人选择时,会产生各有立场,来对问题进行研究,当选择时看重利时,同样需要注意弊,以及未来的发展,使数人商议存有争议,因为出现弊端或者其他的选择上,用今时重要选择没有的利,会导致否定,就是有可能对于未来有益的存在因为商议的原因而否定全部,使之现在不能去进行。 人抱有侥幸心理以及运气,看似很多都是为争分夺秒的行事,实际都存在着各种风险,危机,会使人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但很多事情都没有发生,只存在可能性上就会让人疏于防范,可当发生之后,有些事如闯红灯,后悔都已经来不及,宣布着生命的终结。 人在一个环境下,就做出现在应该要做的事,在应该学习的时候,人会心不在焉,逃避学习,希望去娱乐放松自己,不希望做枯燥乏味的事,当去娱乐放松时,心事重重,对于学习的内容心生担忧,不知如何处理,都会产生一个环境不做出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此事情的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在于人心理,需要去分清楚何时做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