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激发的深层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机会,促使我们反思社会经济如何运作,又为何失灵。
疫情又来了,已经在家休息三天了,每天做核酸检测,每天都会有好几个确诊病例。新冠肺炎真的很痛苦啊,失业断收,人心惶惶。在家研读《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依然惶恐啊。惶恐也无无济于事,只能接受,只能适应新环境带来的改变。
开卷有益。一场新冠疫情改变世界、改变社会、改变你我,一年之前谁能想到,生活中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发生,然后蓄势发力,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一切过后,恍如隔世…… 希望世界各国在此次疫情之后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是同住在一个星球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拥有并且应当携手创造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道路通向光明的未来,社会经济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更有韧性;另一条道路则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动荡、危险和不宜居住的世界。 黑死病可能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开端,只是(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广泛认同” 与确定的白天鹅事件相反,黑天鹅事件十分罕见、难以预测(非基于概率)且后果严重。直到17世纪末荷兰探险家在西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之前,人们都认为这种天鹅不存在,因此人们将这类事件称为“黑天鹅”事件。 纳西姆·塔勒布在2007年出版的《黑天鹅》一书中对“白天鹅事件”有过明确定义:确定性极高且最终会发生的事。 公共卫生政策悖论,那就是“当你做对了事,什么都不会发生”。 在近期致美国国会的一封信中,100个野生生物和环保组织估计,动物源性疾病在过去50年中增加了三倍。 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中国电商巨头相信,未来12~18个月,无人机配送在中国将会变得非常普遍——这比疫情之前预想的要快得多。 积极的极简主义价值观(由近藤麻理惠倡导,风靡全球)、对生命意义和目标的终身寻求(ikigai)、重视自然的传统和森林沐浴(shirin-yoku)等做法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效仿。这些观念与消费主义相对,都提倡一种更为节俭的日式生活方式。北欧国家也有类似的现象,当地人都厌烦而且避免炫耀式消费。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幸福感,相反让他们活得更加开心 研究表明,在森林度过两小时能够降低细胞活素(炎症标志物)水平,继而缓解炎症。 大量研究表明,亲近自然、精简饮食和体育锻炼会延缓甚至会逆转我们的生物衰老进程。衰老并不是一种宿命。锻炼、多亲近大自然、食用未经加工的食品,都有提高免疫力、抑制炎症的双重好处。 能确定下列事实:后疫情时代,各方会重点关注公平问题,从绝大多数人实际收入的停滞不前,到各项社会契约的重塑等。同样,人们对环境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担忧,也愈加关心如何部署和治理技术才能造福社会,这些问题都将强势进入政治议程。 作者对隐私被监控提出了担忧,并摘抄了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的重要观点,细思极恐细思极恐细思极恐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到底是要实行!的监控,还是要为公民赋权,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选择。 2021-20。#千书计划# No.20
新冠病毒大流行标志着全球发展的根本性转折。在高度互联、相互依存的当今世界,新冠疫情的影响不会仅局限于死亡人数、失业率、破产数量等简单的数字层面。新冠病毒大流行本身或许不会彻底改变这个世界,却能加速业已发生的许多变化,并引发其他变化。 本书涉及的主题包罗万象,且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作者试图通过相对简洁的表述,帮助读者理解多个领域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同时也尽力描绘一个更理想、更可持续的世界样貌。
本书所提及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新冠疫情过后,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变得更好了,还是不及以前了。具体都可能有哪些方面的改变,本书也基本有所述说。读者可看看,或可亲身参入,扶大厦于将倾,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