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与生活

地理学与生活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地理学与生活
    昨夜南风
    推荐

    好不容易终于连听带读地啃完了这本书,实在难熬。对于很多闻名来看这本书的三体迷来说,感到失望是再正常不过了。以至于我甚至无法确定未来的某个时刻再次想起《寂静的春天》,会不会后悔给了五颗星的评价。        从心底讲,这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通篇都是讲义式的科普文章,用来论证农药对自然和人类的危害。这些文章,一是毫无文学性,难以下咽;二是放在今天,其科普性也难以和出版时相比。       但事实上对于后者,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书中很多当年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和惊世骇俗的科学论断,在我们的时代都已经写进了高中的生物化学课本。从这个角度讲,不得不说《寂静的春天》是环保主义者揭竿起义的利器,是与危害大自然的势力斗争且胜利的里程碑。在这个意义上,这五颗星算是对过往为保护地球而奋斗的人们的一种缅怀吧。

  • 地理学与生活
    樱羽向阳
    推荐

    《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是一本赏心悦目的著作。

  • 地理学与生活
    推荐

    当有一天,当我们的世界被熙攘人群的谈话声充塞,被车水马龙的叫卖声填满,被川流汽车的马达轰鸣声围绕,被灰霾烟尘中钻机的咆哮声覆盖,当春天来临,如果我们排除掉这些噪音,也再听不到树林里鸟的鸣叫,蟋蟀的咕鸣,世界会不会是一片死详的寂寞与安静? 无辜生命因为人类不计后果的活动消亡,我仿佛能看见那一具具僵硬冰冷痛苦的小尸体在它们赖以栖息的榆树中颤抖,树叶盖住了它们不再清澈的眼睛,榆树举行过多少次这样自然的葬礼。 自以为高于一切的人,却比一切更渺小。 人类的无知超过了已知,而傲慢替代了谦逊。 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和其他所有动物植物 都在通过这样难以看见的纽带联系着。疫情当下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惨痛教训,失去敬畏之心的代价就是终有一天会以难以想象的迅猛之势回报在人类身上。 “如果说在人类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任何危险的话,那也并非是在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上,而是在于实现了有机体演化的终极反讽一一在人类通过自身的心智实现自我认知的那一刹那,生命已经毁灭了它最美丽的那些造物。” 我对人类感到悲观,因为它对于自己的利益太过精明。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并使之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对待它,我们本可有更好的存活机会。 “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是谁对千百万不曾与之商量过的人们做出决定——是谁有权力做出决定,认为一个无昆虫的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尽管这样一个世界由于飞鸟耷拉的翅膀而变得黯然无光?这个决定是一个被暂时委以权力的独裁主义者的决定;他是在对千百万人的忽视中做出这一决定的,对这千百万人来说,大自然的美丽和秩序仍然具有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深刻而极其重要的。

  • 地理学与生活
    小贤
    推荐

    世界上顶尖的药企,化学公司的起家要么是du品,要么是农药。在农本社会,农药的收益率是可以与当今信息产业,互联网和半导体的火热可以类比的。 小时候印象里闻过农药而味道,父母辈说是为了除草,除虫,当时闻多了就晕晕的。出现一个问题,是应该立马解决这个问题么?解决问题的本身又是一个问题永远有无穷无尽的循环。 杀了虫也会杀其他的生物,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征服自然,要尝试理解自然,利用自然。雌激素诱导剂,不育雄性昆虫,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设置把握整体平衡。 对世界和我们所接触的一切,我们有知情权吗? 说明世界的真相真的只能是勇敢者的责任吗? 一种思想的力量远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 任何一处食物链中毒最终将导致所有地方的食物链中毒。 我们既然忍受了,就应该有知情的权利。” 对森林昆虫喷洒化学药物的办法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 因而,抗药性是一种在一个群体中经过许多代时间才能产生的东西。人类群体的繁殖速度大约来说为每一世纪三代,而昆虫产生新一代却只需几天或几星期。 《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森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 地理学与生活
    多肉动物
    推荐

    全书从化学药剂对空气、淡水、海洋、土壤,以及其中生活的鱼类、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的影响,阐述了化学防治带来的危害,最终指出生物防治这条可行的路。案例详实可信,有政府报告、科研成果等。语言优美易懂,是很值得一读的科普读物。我震惊于本书在1962年就完成,其中所说的很多观点与我目前生物专业本科毕业后所知一致。“环保”一词也是这些年才称为热词,而作者在20世纪中叶就能关注环境,且提出生物防治的建议,真的让我很钦佩,“环保运动之母”的称号当之无愧。

  • 地理学与生活
    jackjia26
    推荐

    人与自然的矛盾,说到底是三组主要矛盾:一是拜金主义对自然的无情掠夺与自然维系自身平衡状态的矛盾;二是科学主义坚信人定胜天和唯物主义自然哲学普遍规律的矛盾;三是人类建设自身社会的短期利益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杀虫剂等化学试剂的使用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却是这三组矛盾的集中体现:作为人类化学科技的智慧结晶之一,杀虫剂试图朝着人类期待的方向控制、塑造生物链,却因打破自然平衡而自食其果;在众多商家出于推销产品目的鼓吹之下,大量甚至过量杀虫剂被投入使用,虽然造成了严重后果,却因为可能动了某些商家的蛋糕而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农民出于某一季的收成、政府出于打造政绩、发明家出于研制新产品的成果等短期利益,有意无意对杀虫剂的危害视而不见,却付出了牺牲可持续发展的代价。 幸好,有卡森这样敢当指出皇帝虚假新衣的勇敢者。这并不需要过人的智商和天赋,只需要勇气、良知和责任感。想想柴静对雾霾的控诉,再看到如今雾霾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的现实,让人愈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人类能像霍金所言,有足够的智慧和道德水准利用好科技,而非成为科技的奴隶甚至牺牲品。

  • 地理学与生活
    许文东
    推荐

    《寂静的的春天》已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再一次以听书的方式接近她,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古人说:前车之覆,后事之师。聪明人不仅从能别人的成功里学习经验,更会从别人的教训里学到知识。但是智慧的中国人仿佛对别的国家环境污染的教训无动于衷,甚至在自己在吃尽环境污染的苦头之后仍然不知反省,真让人无法理解。幸好现在从上到下都已经有了共识。但今后的路仍然任重道远,希望我们不要再在麻木不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及时刹车的警醒和上下求索的积极态度,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保护环境,发动一场人民战争,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共建美好家园!我们一起努力!

  • 地理学与生活
    推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启动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对这个话题,无论你持何种立场,或许都需要回到这个原点来重新审视。

  • 地理学与生活
    懵懵懂懂
    推荐

    看完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本1962年的书,书里所讲的内容,在当下中国不断重复发生着,真希望国人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这本书。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面临比当年的美国更严重数倍的环保乱象。后发展国家本应吸取前人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在中国发生,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且很大程度上愿不愿治理,能不能治理,还是未知数)。很多地方工厂就在把混合着各种毒物的污水直接排到大自然的河流中进入水循环(一些癌症村就是例证)。   这并不是关闭一些不合格的工厂、出台一些新法规、执法严一些就能解决的问题,也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法律或者政策问题,而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老百姓的观念还没有得到“革命”。有一种典型论调:现在这条路是社会发展一定得走的路,没有办法。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发展经济不该是第一要素,靠牺牲环境带来的GDP不是真正的GDP,这样的高速发展是不健康的,后果会很严重。      希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的注意到环保,希望有一天,春天到来时,鸟儿们也能到来,不再出现寂静的春天!

  • 地理学与生活
    微生俊潇
    推荐

    这是一本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并于1962年出版的科普读物。本书用大量的生动且严肃的笔墨来告诉我们,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本书的观点今天的我们看来完全算得上是老生常谈的常识,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言无疑是具有先见和忧患意识的箴言,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的教材书上都不得不提。 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环保举动无益于地球,所以也无需说一些伟光正的话语,这些举动只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提高人类自身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建设更加生态宜居的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倘若要说道地球,对地球来说我们对环境的破坏不值一提,更严重来说我们更像是地球上生活的害虫。 此外,经济发展好像绕不开先污染再治理的怪圈,现在我们看好多发达国家环境不错,经济水平也还可以,这也是他们在经济发展后转型,治理之后的结果。所以不要借助什么环保的噱头来实现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借口,如果可以选谁不想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啊,可惜他们没得选,在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让人民富起来这成了改变一切的前提和基础。环保很重要,但发展才是硬道理。。。

  • 地理学与生活
    B-Bam🌺🐳
    推荐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经过整个冬天的养精蓄锐,“湖上的芦苇已经枯萎,也没有鸟儿歌唱”。在本该欢腾的春天,万籁俱静,可爱的生物们去哪了呢?春天如此寂静。作者蕾切尔·卡森详尽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带来的难以逆转的危害。 这是本科的推荐书,我却晚了4年才看到,除却遗憾,更多的是震撼。《寂静的春天》的发行促进了“环境保护”这门学科的兴起,远在60年前,国外的科学水平已经很高,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之后。读硕士期间研究的是某类化合物对于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实验原理和参考文献大都引用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1960年代的文章大大有之。感谢环保领域的开创者,使我们多少有环保的意识,让我有机会学习毒理学相关的知识,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喜好。 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调查研究向我们展现了杀虫剂的大规模使用对生物的危害,鸟类大量死亡,生殖系统被破坏,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机体系统存在相似性,我们能幸免于难吗? 其实对于环保相关的知识,我们多少都有所耳闻,环评证并不限制特定的专业,面向大众。都听过垃圾分类回收、赤潮水华、微塑料、农药杀虫等,却往往忽视对人的影响。 01 生态系统是息息相关的,你不可能被隔离到“世外桃源”。大自然是记事本,人类做的每件事都记录在册,潜伏多年终会进行报复。小时在家乡小河嬉戏打闹,小溪间有许多小鱼苗,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最喜欢夏天拿着漏勺去河里捞鱼。用妈妈捞水饺的漏勺,会不会在水饺中闻到鱼的腥味呢;拿着轮胎到新建的水库浅滩处游泳,那时还没太有男女之别,只知道不能让男生抢走我的游泳圈,后来水库里有许多水草,爸爸也不敢下水游泳了;钓鱼的人没有减少,钓上来的鱼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少。 “任何一处食物链中毒,最终将导致所有地方的食物链中毒。” 有毒物质可能随着大气迁移,原本你随意丢掉的电池,可能经过风吹日晒或机车碾压,填充物(主要是重金属)流出,一场雨过后,自家的庄家经过了重金属的灌溉,又回到了饭桌上,进入了机体。你听过洋流、听过大气运动吗?将重工业企业搬离本国到发展中国家,肆意排放的废水经过洋流回到了本国人民的食物中,是不是很“有意思”? 02 “顺应自然”而非“控制自然”,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大自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我们人类能轻易改变的。在第二章“忍耐的义务”中,作者强调“大自然赋予大地景色以多种多样性,然而人们却热衷于简化它”。大面积种植小麦使得食麦昆虫大肆繁殖,人们不得已采取灭虫计划,化学的措施相对生物的更简单,也便顾不上长远利益,使人们忽视了昆虫的抗药性,还是认识不充分而盲目为之?同一地段不同作物的种植才会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 科技发达了,人类从打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获得了“天火”,开始定居、生产工具、捕捉野兽、种植粮食,智人时代到来,不用每天发愁吃什么,囤积的粮食足以度过严寒的冬日。多余的时间用来思考如何统治更多的人,如何提高生产效能。这到底是人类约束自然,还是自然约束人类呢?人类每天担忧天灾人祸,将自己的院子圈起来,虽然是保护菜园子,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一帆风顺征服自然的过程,给了人类极大的自信,毕竟“人定胜天”。人类将大自然看成自己的宠物,却忘记了我们依靠宠物取乐、给我们安全感。我们又何尝不是大自然的宠物呢?肆意毁坏主子的家居环境,主子能一直不生气吗?凡事都要求个限度,这个限度高低也不是我们能预测的,毕竟主子脾气很多变、环境很复杂。 03 广谱农药的大规模高剂量使用、虫子产生抗药性、大批生物死亡、农药残留。同样是毒害生物,美国是通过杀虫使残留农药经食物链传至人类体内影响健康,而中国呢,则是直接在食物中下毒(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等)危害人类生命。两者间的区别是什么?不考虑时间的情况下,最终受累的是食物链的最高级生物——人类。 “生命要调整它原有的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是以年计而是以千年计。” 虫子都能产生抗药性,面对有毒的食物,人体复杂的系统一定可以。是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人类寿命远远长于昆虫,长周期必然带来周期更换次数小的劣势。而“抗药性”是自然施加严酷的考验、以迭代的方式筛选出来的。人类要想练就金刚不破之身,需要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的长啊。 你再也不能用“与我无关”的心态置之不理了,你不可能逃离自然的魔咒。之前听到句何处查证的话,人类细胞的寿命本可达百年之久,却在一次次抵御有毒物质中败下阵来,寿命也仅有几十年时光。我不知真假,也忘记从哪听来的,但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的。现在有多少人因生病而死,而不是自然老死呢?

  • 地理学与生活
    橄榄
    推荐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本书,想象一下,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你听不到鸟儿的鸣叫,河里也没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动,蜜蜂不来采蜜,也没有花儿供其欣赏,这就是寂静的春天。因为一些虫子毁坏我们的庄稼和树木,所以人类开始了一场同归于尽的消杀。生命是超越我们理解的奇迹,虽然我们很聪明,我们仍然没有智慧应对它。

  • 地理学与生活
    诚谨
    推荐

    我们已深深陷入“自杀的循环”,该如何来自救甚至去救其他人。如果一个人发声的力量微乎其微,如何能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让更多人认知和觉醒,才是更有力量的结合。一定要清醒的明白当下,不要人才发声身已死,等待合适的机会去展开。如果说因为极个别人而让我们乱了对集体的认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不对的。如果还停留在指责埋怨的阶段,那为何不抓紧步伐去追赶呢,你要先深扎了根,再去挺伫在这天地当中。 看这本书,你先做好了自己,也就没有白读。

  • 地理学与生活
    王徽
    推荐

    虽然很容易感受天地自然之间的污和诟,但本书所做出的杀虫剂深入调查并挖掘出来的对水、对土、对食物链以及生物系统的显性影响及隐形危害,震撼人心,思细恐极。“控制自然”这个词和“人定胜天”如此同出一辙,看来人类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的认知能力差异并无太大差异,都是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 “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对付昆虫,进而威胁着我们的水土空气食物,自杀的循环真是我们人类巨大不幸。

  • 地理学与生活
    一条会飞的鱼
    推荐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患哀。纵使黑夜吞噬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汪国真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