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确定是不是冯诺依曼原版著作,起初看到名字还以为能通过这本书籍从中学到有利于工作生活的博弈论相关知识,但是读到最后才发现这只是单纯的理论著作,全作通篇在进行理论论述,所述例子也只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模型,特别是经过中文翻译之后晦涩难懂,每一章节读完之后很难让人记住和懂得,只能看到一些博弈论的相关术语解释,对于如何运用实际没有半点运用。我设想,可能这本著作的作用就是结合其他数学经济学理论著作进行联合理论研讨建立相关数学经济学理论模型进而进行理论研究,我这种外行汉最终也研究不透,普通人不推荐阅读。
前言太长,内容更多像在说绕口令,不断重复一些不太必要的简单话术。
《博弈论》的总结就是逐利合作、适惩对抗。然而这个答案早就刻在人类的基因里,即“贪”、“嗔”,它们并不是原罪,这是人类得以发展的“黑白棋子”。“痴”是什么?棋盘,当局者迷。
千万别看,浪费时间。逻辑混乱,而且东拼西凑的感觉。翻译的人数学真不知道怎么的,很多地方莫名其妙的。
一些真实: 1-需求理论:资源错配是跟低线需求的人谈高线,跟高线需求的人谈低线 2-差序格局: (1)关系远习惯明规则,关系近习惯潜规则 (2)酒文化的原因是人们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表达真诚 (3)实力通常和人际关系敏感性成反比,当然兼具更佳 3-囚徒困境: (1)决定成年人行为的往往是成本 (2)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安全感缺失会让人做出本能防御;信任是最难的,成本最高 (3)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往往让整体利益最小化 (4)制度通过改变人对成本的预期来改变人的行为;好制度让魔鬼变天使,坏制度让天使变魔鬼 (5)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把一次博弈变为多次博弈 (6)理性不会让你总是赢,但可以避免你总是输
此书前半本和后半本基本是截然不同的内容,感觉到了拼凑性,不建议细读。[撇嘴]
约翰.冯.诺依曼出生于1903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被后人称为博弈论之父,著有博弈论相关书籍《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本人于1957年去世,不知此书是否构成侵权。
这是一本关于博弈论基础知识的科普读物,不是什么名人专家之言。
本书浅显易读,对于想要了解和基础学习博弈论的读者可以轻松阅读。但是本书并不是冯诺依曼的原著,而是作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再创作,原著的内容被大量删减,推荐可以去看原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附录挺好玩的~博弈合作的思想启发,数学思维及非零和博弈的游戏~推荐推荐
我没完全懂。以后重新看吧。 羡慕数学天才,逻辑推理会很强,生活一定都很有条理,情绪也稳定,乐理应该也学得快,作曲也会有优势,羡慕。 我要教孩子数1到100了。
"这根本不是冯•诺依曼的著作。 内容粗制滥造,东边摘摘,西边抄抄。写上冯•诺依曼,这不是欺骗读者吗?" 本书编辑是干啥吃的?
在零和博弈中寻找合作的可能,在动态博弈中寻找静态的结果。这也是它宏观上可取,具体中不可取的原因。值得一看,但不值得看第二遍。
这样写,就有点辱没智商了。难道中国没有学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人吗?
有几次真的读不下去,这本书更类似一种百度百科,并没有应用的实例,实为枯燥,更不是一般初学者能读过顿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