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一部中国企业当代史!只是,缺少了中国企业南方某些典型的民营企业,有点美中不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吐故纳新,这才是生命力的体现。三十年也罢,三百年也好,莫不如此。再辉煌的事业也会老去,再耀眼的明星也会黯淡,有的顺应主动,有的被动被动粉身碎骨。
畅销书作家一茬又一茬,卖情怀的,赶潮流的,只有吴晓波老师一直没有让人失望过,我是先读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那个时候就觉得很精彩,然后想,08-18固然精彩,应该也精彩不过78-08,因为后十年的改变是在原有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快车道的冲刺,但前面那三十年的改变却是一个改头换面,开创式的变革,是影响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方向的时代,读完了激荡三十年,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不过它跟同作者的另一本书《大败局》有一定的重复性,但是出发点不同吧,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货币战争》-《菊与刀》-《日本经济史》-《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然后到作者的这本《激荡三十年》,一路沿着走过来,发现自己曾经对某些现象的肤浅论点,看了奇葩说里的薛兆丰老师,经济真的是能够解释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有时甚至直接洞穿隐藏的真相。 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了李笑来的《韭菜自我修养》,承认的确直接扭转了我基金亏欠的窘境,甚至最近一个月盈利赶上一个月工资了………资本是丑陋的,但资本倾向你时它又是如此可人。 很感谢作者们,全书平静的语气里却让人常常热血沸腾,有种观点是现在的90后比父辈们更自信更有开创力,这种自信正是这30年中一代人奋斗和忍耐换来的。 正好在火车上看了张克群的采访:如果人躺在地上,你觉得连土疙瘩都是坎儿;如果你站起来,可能高楼是坎,高山依旧是坎儿,就觉得怎么我老也过去不呢?但当你站在月球上一看,这整个地球都是特别光溜了,哪里有坎儿是不是? 所以人要站得足够高,才能不把眼前的事情当事情。 积累自己,让自己足够好
30年像是波澜壮阔的大河,跌宕起伏,静水流深,这其中有多少思想的巨变,多少奋斗的故事,多少传奇不能以成王败寇来论,回头望,这个古老的民族已由长时间的停滞不前,被列强纷纷超越欺辱,而向前走了很远很远。
这本书很有名,但在我求学时反而一直没拜读过。在工作的第三年始,我从刘润老师五分钟商学院系列中再次看到这本书的身影,也下定决定将这本书放入我接下来一年的书单中。我希望接下来的一年至少读完50本书。目前,这是完成的第一本。 这本书并不会教我们系统性的知识,而是把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一一铺开在我们眼前。这是一个有关国有资本,国际资本与民营资本博弈的一段历史。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会自然看到一个物质匮乏的中国如何一步又一步的迈着厚重的步伐,渐渐发展起来。尽管发展的过程中历经曲折,但最终的成果确实喜人。 如今已经是改革开放后的第四十个年头了。在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企业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持续爆发,如今也已经趋于饱和,全世界75亿人,已经有40余亿人都处在其中了,剔除老人小孩,其实也可以看出互联网红利也已经到顶了。 互联网也不再秉持开放原则,整个社会又出现了新的变局。如果说历史会重复发生,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话,这本书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我现在还不清楚这个答案。
当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随波逐流,浑浑噩噩的过着自己一生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过得非常精彩,面临困境也依然野蛮的生长着,创造着奇迹,书写着厚重的犹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样的绵源历史…… 而吴晓波的这本《激荡三十年》就是在写这些人的故事,并且告诉我们当我们不负责的混日子的时候,而书中这些原本出身平凡的人,他们用生命演译着自己的故事,中国的故事,世界的历史! 《激荡三十年 中国企业1978--2008》就如很多书友称赞作者,不愧是金融界大咖,能够整理出以共和国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历史荟萃,且如此周密专业,需强大的海量信息及超级精准的专业信息知识。 之所以很多人会说,吴晓波仅仅简单写了几本书,就能有如此的知名度?本书就是卓越的诠释! 吴晓波先生的每一本书,都值得及时收藏阅读!
1992年: 在过去的15年里,观念的突破一直是改单最主要的动力,哪些地方的民众率先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哪里就将迅速地崛起,财富向观念开放的区域源源不断地流动。而很多的改革又都是从"违法"开始的,那些与旧体制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规定成为改革的束缚,对之的突破往往意味着进步,这直接导致了一代人对常规的蔑视,人们开始对制度性约束变得漫不经心起来,他们现在只关心发展的效率与速度。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那段有关"丛林法则"的经典论述,正成为中国企业史能一条公理∶"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这个国家在过去一百年里所经历的历史真是荡气回肠的诗篇,国运成为大多数人个人命运的基石。读完,更爱这个国家了。
荡气回肠的三十年,国家改革的旗帜一升,无数草莽英雄野蛮生长,起于微末,兴于沿海,最终或闻达于诸侯,或囚困于囹圄。国家如同民企,都是在群兽之中抢食吃。好喜欢这样粗砺、原始、不精致的奋斗故事。一切才刚刚开始,马蹄正疾,春风正起,这是最好的时代!
“提到过去,每个时代都承认它是事实。提到当前,每个时代都否认它是事实。”
穷则思变,变则求久,当时的中国因为穷苦和萧条,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大势的盛世下个人与企业却始终在惊涛骇浪中勇敢前进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是非成败转头空,如今 距离08年已经十多年 站在现在看过去,方知生活得来之不易
面对美国对中国民企华为的封杀,本书所秉持的所谓欧美"世界级企业"标准,显得那样的狗屁和一文不值!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一个时代的资源总是从官商(国企)到民商(自由资本)再到个体(个体户)流通,且由前往后断崖式递减。 但最后资源都会回流形成官商相争的寡头竞争,从而形成贫富差距的增大。 2、似乎所有的商业的商业竞争都逃不开“价格战”,从彩电行业到空调行业的微利润可以看得出这一点。 3、核心技术创新是打破价格战僵局的唯一办法,其他商业模式都是为了赚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参考概念大战) 4、国家制度比任何商业模式都有成效,且国家制度是改变国人的消费方式的保障,是商业模式的基础。(参考阿里巴巴集团) 5、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但也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参考年广久和陈天桥) 不换什么时候什么年代,历史的车轮总是反反复复的滚动着,不过是换了条道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