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袁木兰
    推荐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该要摸着自己的良心做事!很多事情都是人在做天在看!所以我们都还要做最好的自己😀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侯志强
    推荐

    《挺经》 是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 《冰鉴》 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让我想想
    推荐

    豁达的人气博大,放荡的人气涣散;节俭的人气固执,吝啬的人气紧缩;谨慎的人气镇定,拘束的人气呆滞;简默的人气和顺,深险的人气沉淀,倜傥的人气超然,轻佻的人气薄弱;慷慨的人气豪爽,浮靡的人气流窜;坦白的人气真质,犷野的人气鄙陋;镇静的人气凝固,空疏的人气顽嚣;忠厚的人气宽阔,颟顸的人气迟钝;精明的人气清秀,刻薄的人气紧促。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刘子桐
    推荐

    分析详尽,并举例说明,收获很多!但是原著有挺多中国玄学之说,比如气色合五行,青白黄什么的,要能配些插图就好了。给四星的原因是里面有错字漏字情况,尤其是前半部分,有时候错的挺离谱的,影响了真实表达的意思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戚腾功
    推荐

    记得一句话,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胡适也说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娟。没有天生的圣贤,有的只是不断进步的自己。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浮生宁简
    推荐

    通过曾公两本书来多举例证明其作用,有些人事物旧瓶装新水,还蛮有新意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陈建伟
    推荐

    心胸与气度决定人的气色!!!外王内圣是起始于修身之道[微笑]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黄顺朋
    推荐

    好汉打脱牙和吞血,守身坚忍,是刚强牢固为坚,勇毅强挺为忍,印象深刻难忘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董国辉(Guohui Dong)
    推荐

    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喧哗打闹,怠慢懒散却坦诚纯真,交际圆润却强干豪横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悟语观心
    推荐

    悟语[咖啡]《左手挺经》 正位凝命必始于修身! 观心[咖啡]《右手冰鉴》 ——神骨鉴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直与命相通,此其皎然易见。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 ——容貌鉴 短不豕蹲,长不茅立, 肥不熊餐,瘦不鹊寒, 所谓“整”也。 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 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 所谓“整”也。 ——情态鉴 大家举止,羞涩亦佳; 小儿行藏,跳叫愈失。 大旨亦辨清浊, 细处兼论取舍。 ——须眉鉴 紫须剑眉,声音洪壮; 蓬然虬乱,尝见耳后, 配以神骨清奇, 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 ——声音鉴 声雄者, 如钟则贵,如锣则贱; 声雌者, 如雉鸣则贵,如蛙呜则贱。 ——气色鉴 人以气为主, 于内为精神, 于外为气色。 悟语观心的第205本[玫瑰],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寻章摘句
    推荐

    年少读不懂,历事再来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自律者强,自胜者王。若行涤生策,必可福禄享!

  • 自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董勇禄
    推荐

    转载书友如下,体会之深,表达得当: 27岁,我人生第一次读曾国藩 在我27岁之前,一直对曾国藩心存偏见。 这些偏见,最早应该是来源于历史课本的深入人心,那时学到的历史观,认定太平天国是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具有英雄色彩的进步力量,值得歌颂; 而曾国藩是封建地主的代表,是封建的保守势力,他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反而在湘江被打的差点投水自尽,是一个大反派的人物。 历史课本中曾国藩湘江投水的插图,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再然后,大学时读书渐多、见闻也渐渐广了起来。经常看到以曾国藩为卖点的书,被冠以了厚黑学、官场生存哲学之类的分类,恨屋及乌,心中更加鄙夷其面目可憎。 甚至由于曾国藩的书是夜市书摊必备、车站机场书摊必备,加之暴发户审美的封面设计,让我觉得曾国藩的书就是常见的畅销书系列,并且一度坚持认为读曾国藩的大都是一些不太有文化的人。 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读了《冰鉴》,开始改变了之前对曾国藩的刻板印象。恰好当时有非常好的朋友送我唐浩明写的《曾国藩》,是一部比较不错的书,但是并没能领会其中的好,只读了几十页后就束之高阁。 更年轻的时候,也许真的无法沉下心来去读曾国藩。 那时觉得,曾国藩这个人身居高位城府深沉,读曾国藩的人也都老气横秋汲汲名利。 现在,27岁,我才明白之前对曾国藩的偏见和误解有多深,才真正去读曾国藩。 也许现在不算太晚。 最称钝拙 1 在古今留名的人物当中,曾国藩可能是最没有天分的一个,同时代中最明显的参照人物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幼有“神童”之誉,读书一目十行,举一反三。 左宗棠十八岁时,就以才气赢得丁忧回湘的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认可,“以国士相待”。并且亲自爬上书架挑选自己的藏书借给左宗棠看。 左宗棠二十五岁时,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见到他,“一见目为奇才”,“竟夕倾谈,相与订交而别”。 林则徐见到左宗棠,也是“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宴谈达曙乃别”。 左宗棠的才华横溢可想而知。   相比而言,曾国藩的才智就稍逊不止一筹。 就科举一项,曾国藩就总共考了七次,直到二十三岁才中了个秀才,而且还是全县倒数第二。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 梁启超说:“文正(曾国藩)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甚至有故事说:曾国藩小时候在家里背书,小偷难以行窃,就在梁上偷听。直到小偷都会背了,曾国藩还没背下来。 从资质上来看,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平庸的人。 然而在“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曾国藩排第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就,也是古往今来常人所难及。 而曾国藩的一生经历,看来却太过无趣,就像一个老学究喋喋不休的老生常谈,开口闭口都是一些大道理,把自己的言谈修身都牢牢固定在传统儒家道德的框架里,每天都记录日课严格要求自己,过得枯燥且令人烦闷。 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2 年轻时不能理解曾国藩的这种死板刻苦,觉得这样的日复一日,该是如何无趣的一生。现在自己经历渐多,才真的领会到曾国藩强大的精神力量。 朋友读过曾国藩,他说曾国藩真的可以称之为“完人”。他的这种严格刻苦、细致周到的进德修业功夫,几乎是没有人能够达到的,非有大毅力者,根本模仿不来。 曾国藩刚到京城做官时,天天冶游嬉戏、四处串门、不务正业,甚至和同僚们相约去看杀头。并且那时还脾气火爆,和不止一个人起过冲突,甚至意见不合还打架。 认识到自己的这些缺点之后,曾国藩开始认真反思。京城人才济济,曾国藩身边也不乏优秀的前辈朋友,比如倭仁、唐镜海、王少鹤等,在这些朋友的影响下,曾国藩自惭形秽,毅然立志自新。 “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 立下志向,最重要的是去做,去行动。 从立志之日起,曾国藩就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向倭仁等前辈学习,记录“日课”对自己严格监督,一举一动都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发现一天之中有哪些行为不符,就深刻反省。并且为了更好督促自己,他还把“日课”送给朋友们阅读评点,请他们提出意见。 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相当于时时刻刻都要战战兢兢,对于任何人来说,坚持一天都是太累了。然而可贵的是,这个习惯曾国藩一直坚持了一生。即使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戎马倥偬,他依然坚持这个习惯,并且抄成副本,寄回家中给兄弟、儿子们阅看。 曾国藩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曾国藩追求成为“完人”的重要保障。在坚持不懈日复一日的严格要求下,曾国藩改掉了性情浮躁、修养不佳、虚伪不实、荒芜功业等等多种缺点,并且不断严格提升自己进德和修业的功夫。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砺而出耳。” 这种磨砺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在编练湘军、屡打败仗、官场排挤、朝廷猜疑、天津教案等一次又一次的波折中,曾国藩“打掉牙齿和血吞”,挺住一次次的打击。 如果没有深厚的修身功夫,没有坚忍不拔的超强意志,没有内圣外王的坚定目标,曾国藩也就成为不了曾国藩。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境界,绝非是幸运,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自律、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 曾氏家风 3 曾国藩的成就也不仅仅在于自身成就的达成。 流传的《曾国藩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对家族,尤其是对兄弟、子女的殷殷教诲,事无巨细认真操劳。 在曾国藩的用心教导下,曾氏家族的几个弟弟都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从家书中可以看出来,曾国藩对几个弟弟的成长非常关心,并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谆谆教导。 其中九弟曾国荃的成就是最大的,也是最令曾国藩操心的一个弟弟。曾国荃在诸弟中天赋最高,但是脾气也最为倔强。在跟随曾国藩打仗为官的过程中,没少顶撞这个亲哥哥,甚至对曾国藩的来信都置之不理。直到晚年,曾国荃才体会到曾国藩默默的付出,才真正理解了曾国藩的那些用心良苦,才说出了“辜负教诲四十九年。”这句发自内心的感触。 曾国藩长子曾纪泽,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在清末动荡的政局中,与沙俄力争,收回我国伊犁等地。 曾氏家族,从湖南乡下的小村庄,成为一个家风文化至今被人传颂的大家族,曾国藩当是第一功臣。 文武错落半天下 4 除了对曾氏家族的用心教导,曾国藩对部下将领、官员的提携也不遗余力。真正帮助有才华的人去施展才能,而不是把人才束缚在湘军,当做自己私有的得力助手和马前卒。 曾国藩的部下几乎都经过他的举荐,其中二十六人成为督抚、尚书,这些都是当时的正部级官员。有五十二人成为三品以上大员,相当于当时的副部级官员。此外,其他官员由曾国藩提拔的更是数不胜数,当时说,湘系“文武错落半天下”真的并不夸张。 就连屡次和曾国藩闹矛盾的左宗棠,曾国藩也积极举荐。先是推荐左宗棠在湘军帮办军务,而后支持他自练楚军,直至帮他当上浙江巡抚。 虽然在左宗棠的心里,他不曾对曾国藩表示过感激,甚至还屡次讥嘲曾国藩“才略欠佳”,晚年更是常常“大骂”曾国藩。但是曾国藩从未说过左宗棠一句坏话,也从未因为两人不和而为难左宗棠。 如此胸襟,其胸怀肚量真的万分难得,世人称“曾左”而不称“左曾”,确实是有依据的。 曾国藩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同时代的同僚和门生。 胡林翼是湘军名将,也位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始终自居曾国藩之下,说“小店本钱,出自老板”。 李鸿章则终生以做过曾国藩的学生为荣,开口闭口“我老师文正公曾经说过……”。 老朋友郭嵩焘认为,汉代以来二千年,“德业文章兼备一身”,未有超过曾国藩的。 刘蓉在曾国藩死后,写了整整一百首挽诗。 即使是多次受过曾国藩弹劾的李元度,在曾死后也毫不报怨曾对自己的打击,在挽诗《哭师》中写道:“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并且说下辈子还要再做曾的学生:“程门今已矣,立雪再生来。” 曾国藩死后,鲍超每“遇岁时伏腊及生辰”,都要设曾国藩的牌位,“焚冥楮若干,以志追感。”这种举动持续了一生。 赵烈文于曾死后,更于每年正月初一日早起,拜天、孔子及祖先毕,必拜曾国藩遗像。 就连最为傲气、始终不甘屈居曾国藩之下的左宗棠,也不胜悲痛,在挽联上,第一次自称“晚生左宗棠”。在给家人的信中,左宗棠写到“曾侯(国藩)之丧,吾甚悲之。”“从前彼此争论,……至兹感伤不暇之时,乃复负气耶?……” 曾国藩一生,可称“完人”。 在我真正开始读曾国藩的时候,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也在读、或者已经重读曾国藩。 朋友说,读曾国藩,是无法向人推荐的。一是因为历史给画的脸谱令人偏见太深,难以改变;二是曾国藩其人并非才华超绝、风流俊逸之类人物,不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畅销故事类型。 但是,我还是想要推荐曾国藩给你读。 年少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读曾国藩,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读晚了!”如果能够在更年轻的时候踏实读过曾国藩,也许人生真的能够大有不同。 曾国藩不是一个风流俊逸的人物,也不是一个才华超绝的人物,从湖南乡下那个小乡村走出来的时候,他也仅仅是科举中的一个幸运儿而已,并没有太大的抱负和雄心,也并没有神奇的机遇和秘笈。 也许,曾国藩的起点就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度过着人生的前二十几年,夸夸其谈着不着边际的人生。 但是,曾国藩之所以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在于确立目标后的持之以恒和努力。 年轻时,我们往往高估了聪明的力量。读曾国藩,就是意识到自己在勤奋和自律上的欠缺。 现在我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曾国藩。 更重要的是,不在于读过曾国藩,而在于从书中领会到的吉光片羽,认同了、践行了、坚持了,真的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力量,也在渐渐改变着我们。 27岁,我第一次读曾国藩,也许,不算太晚!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