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佛法

如何修证佛法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如何修证佛法
    优婆塞-稣
    推荐

    人,地球听说现有70亿,放在太空瞭望那个70亿分之一的我,渺小或可不计?二仟多年的孔圣,老子经知道如何做人,愧对这70亿分之一的机会啊,来了一趟红尘不知所谓,登台封将或是断意放下?简单点三餐一宿?还君双明珠,真的枉为人!

  • 如何修证佛法
    亮剑
    推荐

    至圣先师孔子对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总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的精辟总结,同时也给我们对照反思自己提供了标尺。真正的智慧,不是固守一些什么方法,也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而是心灵升起的一种能力,一种对任何问题都能够恰当处理的能力。人生一切的智慧都是从定力中来,而人生定力的培养要从静中来。所谓的文明,实际上是指一种对世界和自身的觉悟。时刻以善为本,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一个人只有成全别人,才能成全自己;一个人只有为更多的人服务,才能实现自我。宇宙万物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而是彼此相育和滋生的关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管自己尽心尽力,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并非由自己的主观愿望所决定。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很宽容清醒地看待人生的现实和理想:做人,一定有所担当和使命,一定有自己的理想和责任。所谓真正的好书,必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必定在历史的大浪中间始终给人生启迪和引导。人生应该阅读的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基本人文素养、有助于我们完善人格和启迪智慧的书,这些书应该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自觉阅读的书。另一类就是根据兴趣或者有助于实际工作的书。所谓“内圣外王”,从内圣的角度看,心灵清净而无沾染,从外王的角度看,以无为的心,做有为的事业,潇潇洒洒,随缘起落,不辜负时代的重托,交一份人生圆满的答卷。人生的这种修行中,最终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放下”和“自在”。所谓的“放下”,就是把附加在人身的各种虚荣和浮华去掉,活出一个真实的人生,领悟人生的真意义和真价值,时时都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所谓的“自在”,就是一个人不要做欲望、虚荣的奴隶,而是真正做自己的主人,无论面对什么考验,都能从容中道,都能通达睿智,都能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真正活出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放眼宇宙和历史,人生匆匆,只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好最该做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让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养育和塑造。正是在中国文化的浸润和影响下,塑造了中华民族之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内在规定性,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观察世界、体悟人生的智慧。信仰是一个人心灵的归属,是一个人思考问题和为人处事的出发点,是一个人遇到所有困难和考验时仍能安心的家园。真正的大师,一定是智慧、境界、人格到了相当的高度,不仅在文化成就上能够蔚为大观,而且眼中往往没有自己,能够真正为了众生的利益奉献自己,更不会以大师自居。因为,真正的大师,能够对人类的命运有深沉的思考,对人类的苦难有深切的悲悯,对人类的未来有深刻的洞察,对人类的福祉能够一肩担起。越是真正的大师,越能够在思考中体认到宇宙的浩渺、文化的博大,总是会时时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什么时时感到痛苦?就是因为“有所待”,天天生活在名缰利锁里,生活在纸醉金迷里,期待权力、金钱、美色,结果自己身心疲惫,心力交瘁,到头来,“因嫌乌纱小,却把枷锁扛”,大梦方醒的时候,才知道所有的追求无非是庸人自扰,不过是春秋大梦。我们在今天之所以提出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不仅要看到中华文化对于本民族具有的价值,而且,中华文化强调的这种自我觉悟特点,与现代文明强调的主体性解放有内在的一致。我们有必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我们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营养,从而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这是国家繁荣强大的根本。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回应各种问题的历史。人生的困惑,古来有之,并非是属于我们这个这个时代某一特定人群专属问题的称谓。这一段时间,随着阅读书籍的增加,让我在通过别人描述对人生困惑的解答的时候,慢慢也找到了自己的初心,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执念”太深,精神家园修为不够,个人视角看世界的时候带有一些天源的不足和偏见,以至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郭继承老师的这本书,奠基于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神,直面人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力所能及地做出清晰的分析和指导,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处理好面临的各种挑战,生活得更美好。真正的好书,不是读了之后能快速致富,也不是为了掌握几个有用的知识点,而是能够点亮我们的精神家园、启迪智慧开悟的明灯。

  • 如何修证佛法
    刘威
    推荐

    读书要读经典,比如流传千古的四书五经。读经典的意义在于: 儒家教你学做人。 道家教你活出生命的意义。 佛家教你大彻大悟普度众生。 好书,推荐。

  • 如何修证佛法
    AKING
    推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前行,无怨无悔,便好。

  • 如何修证佛法
    堂堂
    推荐

    励志的书,可以有更好选择。 特意看关于读书一章,都是老成之言。了无新意。

  • 如何修证佛法
    🍀青青河边草🍀
    推荐

    很不错的一本书,看完后更想了解中国经典文学,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够做一个慢慢向智慧靠近的人[微笑]

  • 如何修证佛法
    #进步哥在学习
    推荐

    #### 第1章 再版前言 泡沫吹得再漂亮,阳光出现的时候,也会随风而去。 如何让文化惠及社会,如何让文化的智慧走进人民,真正能够反映人民的需求,能够对大家的生活、工作和发展有切切实实的帮助, 觉悟者,自己把握自己,自己实现自己,自己成全自己,用人生践行道义,用忠诚谱写担当,从而在有限的人生中造就永恒的人生传奇! #### 第2章 前言 可以说,不同的人生,之所以存在差距,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人生的觉悟和落实程度。 给大家提供的思考,不仅仅是一个可以休憩心灵的花园,而且更是一盏智慧的烛光,从而能够在烛光的照耀下找到走出迷雾的道路。 古语云“自利利他”,意思是一个东西只有自己真正受益了,才能告诉别人如何也从其中受益。 教育的目的,绝不单单是灌输一些谋生的技能和现成的答案,而是要培养出一个真正有理性、有智慧、会思考、有健全人格、有正确的价值立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人。 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不在于高卧在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也不只是在研讨会上作为学者谈论的对象,而是应该渗透在民族发展的血脉里,能够解决人们生活中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智慧。唯有让中华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人民离不开自己的文化,生活在中华文化的海洋里,中华文化才是日新又日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 第3章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当自己人生落幕的时候,不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懊恼,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感到后悔,不因为走错道路而感到内疚,回望一生,可以欣慰地说: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于个人、于家庭、于国家,都不辜负人生一场,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真正的英雄,都是一个磁场;他能够把需要的人凝聚起来,共同完成时代交付的任务。而这个磁场的中心,就是智慧和人格。 有了智慧的眼睛和仁爱的胸怀,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可以花雨缤纷! 人的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个规则在支配着人生,有些事情,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得不接受,我们姑且把这个规则称为命运。 西方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向我们显现了一幅绝望的画面,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在心灵深处如此需要一个超越的神(上帝)来庇佑他们的希望与幸福。 有一本专门讲述命运的书《了凡四训》。 如果希望命运改变,一定是从心开始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心是什么状态,生命就会展现出什么状态;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灵世界,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生活。 所谓命运,并不在别处,无非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根本上取决于自己。面对苦难的时候,有的人退却,有的人则百折不挠;面对顺利,有的人骄傲自满,有的人三省吾身;能否东山再起,关键还是靠个人的努力。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从现在看过去,一个人曾经做了什么,今天就应该承受什么,这就是公平;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现在看未来,一个人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就看当下的言行,人的命运都在于自己怎么思考、怎么行为。 #### 第4章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就是人生必备的法宝和精神支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当效法天行健的宇宙运行状态,自觉做到“自强不息”,自我努力学习,永远追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不屈不挠,永不停息。 中华文明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自我的力量和奋斗精神,强调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内涵应该是非常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精神特质。 人类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人类的心灵世界,以及在心灵世界指导下的作为。 西方文化特别强调外在的救赎,通过外在的祈求和忏悔,实现对生命的拯救。中国文化则是高扬人的主体精神,主张人们自身通过净化心灵、提升德性,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血脉,也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是这个民族的标识。 中华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在历尽千难万苦的时候,都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振兴的责任,居安的时候能够思危,困境中能够奋起,屈辱中不甘于受压迫,谱写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史和发展史。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的差距,从表面上看是技术的落后,但究其实质而言,是人的自由和主体性没有得到尊重和保护,进而我们更没有在制度上设计出保护和激扬人们主体性的制度,这才是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真正差距。 2011年10月,中共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在文化上提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要求。 一个民族的不断强大,不仅需要生生不息的拼搏和进取,也需要不断的反省和学习,唯有如此,民族前进的脚步才会更加稳健和坚定。 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一定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一定不要骄傲自大,一定要善于学习别人。 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苦难和问题,都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责任和不足,而不是去指责别人,或者用外在的理由为自己免责,这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在谈到人生追求的时候,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 中国文化的人生态度和智慧给我们很多启迪。与其抱怨社会,不如带着建设性的态度,将抱怨的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上,力所能及地为社会的发展和和谐做一点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你我虽然平凡,亦应该将责任一肩担起,力所能及!此之谓“位卑未敢忘忧国”!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司马迁说: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个人生命的展开受限于各种因素,人的一生并不是我们想怎么样,而往往是我们要学会接受平凡,学会随遇而安,但是,需要强调,这种对平凡的接纳,对随遇而安的领悟,绝对不是消极,更不是放弃奋斗,而是勇于面对生命的真实,并在这种真实的直面生命中,做一根小草,哪怕是平凡甚至卑微,都要勇敢地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春天的花开与秋天的果实。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生命当如是! 南宋方岳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处无二三”。 永不放弃,永远自强,永远敢于承担,永远为了理想而不惮于前驱。 每一个人都要自觉树立自己为自己负责的信念,不怨天,不尤人,珍惜人生提供的各种机会,力所能及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柏拉图的话:一切伟大的事物,都将矗立在暴风雨之中。 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不管伟大还是平凡,都应该抱有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位卑不敢忘忧国。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机会,踏实地增长本领,勤勉地工作,诚恳地待人,无论从事哪种行业,都能够高屋建瓴,游刃有余,真正在实践中把工作做好,同时也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所谓的人生困难,跨过去了就是人生的洗礼,跨不过去就成为压垮自己的高山。 #### 第5章 如何拥有智慧——为有源头活水来 。对于一个人而言,任何外在的财富都可能失去,唯有一个人的智慧永远不会丢去。而且,一个人拥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会懂得如何进退,如何看待得失,如何把握机会。 所谓有智慧的人,总是在恰当的时间,做最该做的事,而且还能够用适宜的办法把事情做好。 阵而后战,兵之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个人面对的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一个人面临的问题,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因此,任何一个所谓的具体方法,都不过是针对特定环境的特定问题,如果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问题,这个方法就会丧失它的效用。 真正的智慧,不是固守一些什么方法,也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而是心灵升起的一种能力,一种对任何问题都能够恰当处理的能力。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先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当一个人的心被“贪欲、愤怒、愚痴”等弊病所蒙蔽的时候,那么人心的智慧就无法涌现,就不能对客观的情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会作出蠢事和傻事。人们平常所说的利令智昏、权令智昏、色令智昏等现象,均与此有关。 说: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智慧的涌现就在“喜怒哀乐之未发”之处,那么,我们就要时刻保持内心的清净,尽可能不要被欲望、嗔恨、嫉妒、痴情等这些情绪所干扰,时时关注自己内心的纯净,当一个人内心清净的时候,就能够让心灵处于有智慧的状态,就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真正做大事的人,一定是能把自己的心管住的人。 一个人做一件事,能够做到极致,就很不容易;否则顾此失彼,不免一事无成!禅宗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包含了这个道理。 人生一切的智慧都是从定力中来,而人生定力的培养要从静中来。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能够在众多诱惑中保持定力的人,能够多倾听内在智慧的召唤,而不是在追逐外在诱惑的过程中迷失自己。 #### 第6章 如何认识我们的局限 人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这个局限,往往是一个人的死穴。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局限,这个局限就会成为人生的滑铁卢。 所谓的文明,实际上是指一种对世界和自身的觉悟。 任何一人在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时候,都是处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都受特定时空条件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就成为一种规制个体言行的力量,就构成了现实人的局限性。 “功成身退”不仅仅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人身哲学,更是对人生局限性的自觉。当属于自己的时代来临时,潇潇洒洒,干出一番事业;当属于自己的时代结束时,勇于向曾经的辉煌告别,给后来者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一定是能够不断反省自己和自我警惕的人。 英雄的伟大在于多大程度上克服自己的弱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个人光靠心理上的“觉悟”克服人性的弱点还不够,还要真正能够将这种认知落实在当下,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知行合一”“行解相应”。 面对人生的种种局限,正确的态度是,我们要懂得时时反省,时时检查自己,善于倾听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虚怀若谷,谦逊善意。 在《论语》中,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等等言语,体现了孔子对人生局限性的觉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做、非礼勿言 人类的高贵在于能够不断地实现自我的超越,实现文明的提升。 #### 第7章 确定人生的坐标 。 在确定我们的人生坐标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需要知道我们生活的时代,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是一条时间的轴;其次,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国家,领会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是具体的环境;再次,还要知道自己是谁,明晰自己的弱点和优势。 吾志所向,一往直前;愈挫愈奋,百折不挠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任何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定位融入历史的洪流中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应运而生;任何伟大的事业,一定是满足了那个时代的需求,技术不过是为人服务而已。 任何一项事业,一定要建立在对本国国情的了解之上。不了解国家的人,不可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一个不能给人类文明提供价值和思想的民族,永远没有成为真正大国的希望。 孔子说,不患立,患所以立。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位置和前途,而是要问自己有没有能力做成一番事业从而得到社会的承认。 人生都是自己为自己负责,任何人给自己的建议,我们虽然要懂得尊重,但只是仅供参考而已,真正的选择还是要自己做决定。 #### 第8章 做一个“成功者” 一个人生命的真正价值,不是只顾及自己的小利益、小得失、小算计,不在于自娱自乐、自我欣赏,而恰恰是融入大众、服务大众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正是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既给别人创造了价值,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利益,这就是自利利他的精神。 所谓一个人的地位、荣誉、收入等外在的东西,其实只是一个“果”,而这个“果”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看一个人以自己的智慧、人格、能力给社会和他人做了什么样的贡献。而所谓的地位、名利等,无非是一个人给社会和他人做事情做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结果 一个人只有成全别人,才能成全自己;一个人只有为更多的人服务,才能实现自我。 人格的魅力就是一个人绝不是只为了自己着想,而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打拼;智慧的力量就是无论面临多少困难,都能披荆斩棘 :人只有在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一个人有多成功,就在于以自己的智慧和奉献给社会做多少事,能够满足多少人的需要。 #### 第9章 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 道并行不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老子》也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句话意思是,一个真正的圣人,并没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而是一切以人们的愿望为自己的愿望。 #### 第10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人生态度。 一个人把自己该做的做好了,究竟事情的结果是否如自己所期待的,那已经不重要。这个过程中不要带着非常功利的心情,而是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能够尽可能放下对功利的追求,真正做到随缘就好,尽心就好,安住于当下。 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 做人,一定有所担当和使命,一定有自己的理想和责任。人之所以异于动物,就在于人有觉悟、有道义、有使命和担当。只有做一个大写的人,才能不辜负一生,不管自己多平凡,总是要胸怀理想,力争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交代。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出世的精神,就是把所谓的名利荣誉等外在的追求放下,带着无所求的心境,只是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但在真正做事情的时候,尽管不是为了单纯追求自己的利益在做事,却能够一往无前,勤勤恳恳,绝对踏踏实实,无怨无悔,这就是做入世事业的态度。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水到才能渠成。有了这样的觉悟和心境,自然会诚恳待人,本分做事,勤勉认真,尽心尽力,淡定从容。 #### 第11章 选择没有完美,切莫患得患失 世上没有双全法,并没有任何完美的办法。你就要问自己: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是否想清楚后果是什么?是否准备好了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任何人都有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如何取舍,如何作出决定,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胸怀、担当和勇气! 求全责备的背后,要么是贪心太多,要么是智慧不够。 做人不仅要善于在多种机会中做出选择,还要敢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一个不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的人,患得患失的人,永远不会有成就。如此,尽管人生不完美,但也可以尽可能减少遗憾,成就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 #### 第12章 如何知道“我是谁”——做一个有使命的人 ,一个人如果希望发现自己的天性,不是东求西问,而是沉静下来倾听心灵的声音,追问自己的内心究竟喜欢什么。 《中庸》上说: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和禀赋,只有做符合自身天性和禀赋的事,才能得到上天的加持和帮助。 知道“我是谁”的第二点就是知道自己的身份和本职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生尽管经历很多变动,但总能淡定地看待生活、看待名利和荣誉;总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认清自己是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二是自己赋予人生以使命。 无论是天性使然,还是自己赋予自己人生的使命,人都应该有所追求,以不辜负人生一场。 郑板桥有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第13章 正确看待权力 权力的实质就是服务社会与大众,是给人方便;管理的实质,从内部团队看,就是人尽其才,从而形成整体的合力。对管理者而言,关键的是如何用人,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将每个人用在最能发挥他作用的岗位,从而让团队实现最大的优化。 人类的政治发展史证明,权力回归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概莫能外。 一是任何权力,如果缺少真正的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二是任何权力,如果缺少制衡,难免会走向独裁和专制。三是任何权力,权力来源于谁,就会对谁负责。 #### 第14章 “雄心壮志”和“道法自然” 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不仅需要主观上的努力和愿望,也需要在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的践行能力。 做人不仅要有担当、有使命,带着“雄心壮志”的抱负;而且在真正做事的时候,还要能够懂得“顺势而为”“道法自然”;仅仅有抱负,想“有所作为”,但并不一定真正能够做成事、做好事,还必须懂得如何“顺势而为”,才能将动机和效果有机地统一起来。 革命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各种条件具备之后必然发生的运动。 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事一定要懂得顺势而为,一定要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一个人,当客观条件具备了却不敢做、不会做,就会丧失机会;当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却盲目去做,结果是好心也会做坏事,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在主观上,胸有蓝图,有拓疆万里的雄心;在客观上,一定要认真研究所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探究事物发展演化的规律,并永远保持清醒,根据事物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采取与事物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措施,做到道法自然从而真正保持主动,真正做到永葆生机和活力。 #### 第15章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是要对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就是对自己的优长和不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职业的选择要学会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工作需要的切合点。 一句话,合适的工作不是什么外在的光环所决定,不是在别人看来多光鲜,而是看自己是否适合,是否能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禅宗曾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此言是大智慧,真实不虚! #### 第16章 闲话“爱情”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真正的君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反思自己的不足,善于从自身上找原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就可以化解怨恨,甚至化干戈为玉帛。反之,一个人如果遇到事情后一味地指责别人,推委自己的责任,结果只能是导致生活处境越来越不好。 《易传》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子》也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第17章 思想家的深度与政治家的智慧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最终的长治久安,表现为人心的善良和价值观的正确。 做一个思想家,就要高瞻远瞩,就要对人类的命运和事关人类发展的大问题,有远见卓识,并以自己的见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智慧和启迪。做一个政治家,就不仅需要认清历史的潮流,还要有如何推进社会改革的智慧,根据条件的许可,稳妥、积极、有步骤地一步步推动社会向着更公平、更有希望的方向前行。 在观察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深邃,要抓住问题的实质;要能够富有远见;真正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句话,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适宜的政策。 #### 第18章 “无所待”与心灵自由 除了物质的条件之外,影响一个人幸福不幸福的重要因素在于心灵和智慧,在于有没有一双慧眼看穿今天的是是非非、万花世界。 一个真正的逍遥和自由,一定是“无所待”,所谓的“无所待”,就是一个人能够尽可能摆脱外在的依赖和束缚,自己把握自己的心灵。 人一定要生活得真实,一定要懂得什么真正值得追求,什么不过是浮云。 当一个人的快乐依赖于外在的认可而不是源于自己的心灵时,这种快乐就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起伏不定,变化无常。 一个人,往往在心灵沉淀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感悟;往往在大起大落之间,更易生一份冷静和达观。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哪里有什么得失的分别?哪里有什么毁誉的算计?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所有人生的经历,都是对自己的洗礼和考验,有了这样的觉悟,面对人生任何的境遇,都有一份感恩的心、承受的心,去勇敢地面对;用真诚和用心,对待人生的每一次考验! 只要心不满足,永远有苦恼!如果一个人真正拥有智慧,别人的赞扬、肯定和羡慕,真的那么重要吗?根本不是! 做任何事,都要积极认真,以尽可能的努力去付出,以入世的精神去工作;但对于结果如何,却不要过多地期待,不要有太多得失的心,用出世的精神面对得失;有这样的智慧,人人都可以拥有快乐的人生! #### 第19章 我们应该读什么书 古语云:人生的局面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一个人的成长,首先需要的是一些基本素质,主要表现为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圆融的人生智慧。 构成中国文化之根的经典文本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元典,表现为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六祖坛经》等。 所谓的元典,更多的是解决人生面临的根本问题。 看别人吃饭,不会解决自己的饥饿。 总之,人生应该阅读的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基本人文素养、有助于我们完善人格和启迪智慧的书,这些书应该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自觉阅读的书。另一类就是根据兴趣或者有助于实际工作的书。 读书不要太快,更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读了多少书,而是需要精读,就像品茶一样,沉下心来,让经典的智慧与人生的体悟结合起来,让每句话的智慧都可以滋润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阅读中受益,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 第20章 君子务本 老子曾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就是说天道并不是偏向谁,但是那些真诚、善良、愿意奉献的人,往往会得到青睐。 《中庸》上有一句话: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意思是上天造就每一个人的时候,都给了这个人特别的东西,只要这个人懂得珍惜,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就是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一定诚恳善良地做人,都要老实本分地做事。 #### 第21章 无欲则刚 人的欲望是什么东西?究竟有哪些欲望呢?直白地说,欲望源于人的需要,当人们对一种需要形成依赖的时候,不能满足就会身心痛苦,这个时候,这种需要就成了欲望。 人活一世,不能颠倒财富与人的关系,人不是为了财富而活着,相反,财富是为了人的幸福服务。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来做,一定要真正善于领悟事情的实质。 #### 第22章 “内圣外王”——从“小我”到“大我” 《大学》告诉人们,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业,无论是谁,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一定要从修身开始,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才有实力接受更多的考验。 做人理想的境界就是内圣与外王结合起来;内圣,就是在内心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家国天下,都负有一种责任,能够放下名缰利锁,能够抵制各种诱惑,经受各种考验;外王,就是担当起大丈夫的责任,无论是立功、立德,还是立言,都要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一个人,只有自己的境界和格局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真正放下对“小我”的算计,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小利益,真诚地为了家国天下的大利益打拼;这其实就是《庄子》讲的“内圣外王之境”。 首先,人生的第一要务是明志,即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人生的这场修行,永远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永远都要时时检点自己,磨练自己,反省和提高自己。 当一个人还缺少定力、还很难抗拒诱惑的时候,那就要学习孔子的教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当我们的心灵还不纯净的时候,就要尽可能避免新的污染,就要尽可能让自己的心少受诱惑。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所谓的“无为”,就是一个人心中消除了妄想的状态,这个状态中的人不再是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活着,也正是这个状态,一个人的心中才能升起大我的格局,才能真正为了众生的利益而无所不为。 一个人要做成一番事业,除了拥有仁爱天下的“大我”情怀,还需要智慧的提升,需要有迎接各种挑战的能力,有会当凌绝顶的远见和舍我其谁的勇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和顺时而变的自觉。 所谓“内圣外王”,从内圣的角度看,心灵清净而无沾染,从外王的角度看,以无为的心,做有为的事业,潇潇洒洒,随缘起落,不辜负时代的重托,交一份人生圆满的答卷。 #### 第23章 “随遇而安” 你要明白生命中的很多境遇,并不是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往往是生活给了你什么机遇,就要懂得好好珍惜,一句话,做人做事要“随遇而安”。 而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境遇,都能带着感恩的心去珍惜、把握机会,而不是在怨天尤人中一再错过。这种态度就是随遇而安。 既然人生的很多事情由不得我们选择与决定,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地调整心情,不管人生面对什么,都带着一份感恩、诚恳和认真来对待,都尽可能把该做的做好,力所能及 心不在焉是指当一个人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任何外在的干扰,都不能扰动自己的专注,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随遇而安,把心安住在当下,做好该做的事,心灵才有踏实,人生才有未来。 #### 第24章 人生是一场修行 一个人的心中一旦对任何东西放不下,太喜欢某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会让自己心神不安。 人生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历练,归根结底表现为一个人的心境。当我们无论是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能够淡定从容的时候,就是容易成功的时候。 一个人只有真正气定神闲的时候,才能涌现智慧,才不会惊慌失措。 为什么有些人做不到“淡定”?原因就是心中对某些东西“放不下”。有了“放不下”的心,就会过于在意,就会觉得输不起,就会患得患失,就会求全责备。事情往往很奇怪,越是输不起的事情,越会败北;越是淡定从容的时候,越容易一顺百顺 懂得了人生是一场修行,那我们就用微笑和感恩看待人生的每一场洗礼,无论是什么样的境遇,我们都说一声感谢,感谢社会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感谢每一次给我们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有这样的人生感悟,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少了怯懦;遇到挫折时,少了抱怨;遇到鲜花和掌声时,多了清醒和自知之明;这些都是人生的必修课,正如一首歌里所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 第25章 “青春叛逆”与“代沟”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千万不要固执,而且要善于倾听,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教,尤其是要尊重父母的建议和看法。 ,家长一定要明白,孩子终将长大,终将自己独立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家长不是处处替孩子做主,相反,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判断和选择能力 #### 第26章 知道自己的无知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会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弱点和长处,知道一生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放弃什么,而不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得到。 只有一个懂得自我反省的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弱点,只有一个敢于承认自己弱点的人,才能做到待人谦卑,一个待人谦卑的人才能够尊重不同意见,善于倾听,勇于学习而不断进步。 因此,希望每一个朋友都能够像孔子、苏格拉底一样,自觉地体认自己的无知和局限,冷静谨慎地分析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力求做到正视弱点,直面不足,不断完善,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并且能够时时地自我反省和批判,善于倾听别人的批评和指教,如果一个人真要做到了这一点,一定能够不断进步。 #### 第27章 做好每个年龄段最该做的事情 一个人终归要靠实力来说话。 任何一个人命运的改变,是众缘和合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一般说来没有十多年、几十年的奋斗,没有哪个人可以随随便便地成功。 如果把人生比成一幕话剧,童年的开局,不妨春光灿烂,天蓝水清;在少年的懵懂和青年的活力阶段,应该勤恳地耕耘,踏实地奋斗;在中年的成熟时期,应该一边耕耘,一边丰收;等到了夕阳西下的晚年,应该直面人生的终极问题,即便是面对人生的谢幕,也能够从容淡定。 #### 第28章 善用其心 那就是一个人一定要做自己心情的主人,而不是轻易被外在的环境干扰了自己的情绪,要懂得善用其心! 世界是什么样子,是我们不能决定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调整看世界的心情和看待世界的态度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如果一个人真正泰山崩于前,猛虎断于后,都能有一份淡定和沉稳,那么,他很少能够犯错,因为在一个人淡定的时候,内在的智慧会告诉他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而最怕的就是在情绪波动中失去理智的分析和判断。 人生一世,对于善缘,我们常带一份感恩和珍惜;对于逆缘,我们要视其为对我们人生的历练和考验,同样心存感激,如果真正做到这些,人生何处不快乐?如果心情不快乐,不是世界没有阳光,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打开智慧的门,阳光无从照亮我们心灵的风景。 #### 第29章 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 一句话,文化认同,才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最根本原因。 #### 第30章 究竟是谁在救赎人类?——对宗教的一种反思 那就是当一个人把对外在的崇拜视为高于一切,而不是追求内在良知和理性的时候,任何来自崇拜偶像的命令,自己都会不遗余力地执行,而且毫无反省和自我纠正能力。 宗教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引导人们实现自身的觉悟和心灵的净化,引导人做一个有觉悟、有智慧的人,而不是对偶像的狂热崇拜。 任何好的信仰都是从外在走向内在,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让人成为一个有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有理性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的人,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要学会用自己的觉悟去分析,用自己的良知去判断,用自己的理性去分析。 对于任何事情,在没有真正了解事实情况的时候,不要轻易地作出价值判断。 #### 第31章 “大师”现象与盲目崇拜 越是真正有水平的人,越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越是真正有德性和人格的人,越是懂得谦卑,越是懂得海纳百川,越是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 第32章 “正信”和“迷信” 在人的生命中,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这个人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一个对待不同文化的理性态度: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第33章 中国文化的信仰世界 所谓“无所待”,就是无所期待和依赖的意思,此之谓“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己”。 和儒家的浩然正气相比,道家思想给我们很多沉思,它让我们思考生命的真意义,让我们看淡生命的浮华和虚荣,让我们知道追求生命的圆满和真实,这是道家给予我们的价值和意义。 儒家主要讲述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而道家则主张人们要看穿世事浮云,超越名缰利锁,追求生命的真实,可谓引导人们如何做“超人”;而佛教则是追求生命的终极觉悟和意义,实现人生真正的大觉和圆满,可谓引导人们做“超超人”。 #### 第35章 后记 智慧是照亮人生前程的一盏灯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觉悟和认识高度,才能拥有多大的成就! 一个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很难真正理解苦难的人怎么生活,以及世态炎凉背后的人情冷暖。 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将抱怨的时间放在自我努力上,只有这样做,恶缘才有可能成善缘,逆境才有可能成为顺境,苦难才有可能变成吉祥。 对于任何事情的评价,如果不是建立在客观了解的基础上,就不要轻易地发表见解。 一个人只有培养正确看待问题的方式,才能变得稳重成熟,才能尽可能减少由于主观失误而带来的损害。 专业并没有什么冷门、热门之分,但却有适合不适合之分。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也曾经说:一个不懂佛学的人,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要义。 进步哥整理,仅供参考,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O(∩_∩)O哈哈~

  • 如何修证佛法
    苏北雨人
    推荐

    因为看了郭教授的许多讲课的视频,才想起搜一搜他的书,结果发现了这本《直面人生的困惑》,受益匪浅! 从郭教授的书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思考,不仅仅是对读者面临人生困惑的释疑和解答,我更从中读到了郭教授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无私情怀! 向郭老师致敬!

  • 如何修证佛法
    麦斯流 💭
    推荐

    智慧之书、启发之书、解困之书。如面一位人生履历丰富的长辈,语重心长释疑解惑。 开篇即正向正能量,从大环境大方向国家的命运讲到个人命运。不断穿插中国典故与历史案例。从“内”谈起。谈及个人修养、身心合一。从内而外深入浅出地剖析人性的弱点,并通过列证历史上真实案例给予修正、解决办法。进而阐述每个人都会关心的择业、爱情等问题。 此书值得反复阅读以内化文中要点,进而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另外对于人生绕不开的爱情话题,鉴于爱情搞不好要死人的种种报道,推荐为情所困的人不妨看看理智的作者如何多角度看待爱情(本书第16章 闲话“爱情”)。宗教、信仰等人类精神家园建设的问题也做了深入剖析(30章 宗教的反思)。书中提到了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引发了我看佛学书籍的兴趣。 以书中改善内心的两段话做结—— 1、人类的高贵在于能够不断地实现自我的超越,实现文明的提升。反之,如果人类自以为是,将某一个时空点上得到的体会加以绝对化,最终必然引发文明的沉沦和社会的愚昧。 2、心不附物,物岂碍人。

  • 如何修证佛法
    小可爱
    推荐

    一个人生命的真正价值,不是只顾及自己的小利益、小得失、小算计,不在于自娱自乐、自我欣赏,而恰恰是融入大众、服务大众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你要明白生命中的很多境遇,并不是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往往是生活给了你什么机遇,就要懂得好好珍惜,一句话,做人做事要“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中的“安”,是指身心都能够“安”住当下,珍惜生活给予的机会,而不是患得患失,怨天尤人。

  • 如何修证佛法
    心有所属之与主相恋
    推荐

    2021年1月14日星期四 昆明 天气晴朗 气温13℃ 🍀《直面人生的困惑》🍀郭继承 如果我的人生每一天都有一个主题,每一天所经历的事情都可以用一本书的名字来表达,那么今天这本书《直面人生的困惑》,就很符合我今天的经历的事情的主题。 我今天上午的时光就浪费在了一个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上。今天1月14号是可以报名今年三月份3月13号的教师资格证笔试的,而我报名的过程就真的太坎坷了,所以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的。 我的电脑是我大二时候买的,一直用到现在研二,大概是从2016年到现在2021年,有了五年的使用经历,但我的电脑的使用时长才一千个小时左右,去年寒假回家,我因为坐飞机,嫌带电脑麻烦,就没有带回家,而疫情我又不能回学校上课,结果电脑就在我的寝室躺了八个月,我九月份回学校的时候,发现我的电脑因为长时间不使用而有点问题,我刚开学的时候就拿过去修理了,那个修理电脑的小哥哥看到我的电脑就很惊讶,五年了电脑待机时间才一千小时,那些男生打游戏的,一两个月电脑待机时间就能上千个小时。他问我怎么做到的,我说我平时不使用电脑,除了考试报名必须使用电脑才会拿出来用一下,其他的就是用电脑来修改论文格式,我的论文都是用手机打字写出来,然后只是使用电脑修改一下格式,而我也是一天到晚都不在寝室待着的人,所以根本就用不着电脑,所以我的人生有很多奇葩的事情。而今天报名,我登录中国教育网的网页,我在教师资格证报名那个网页还是2020年下半年的报名信息,没有更新到2021年上半年,我想要卸载浏览器重新下载,我发现IE浏览器是卸载不了的,所以就处于很尴尬的状态,没有更新网页,就没有报名的入口,其他浏览器又不能报名,我当时就联系以前给我修电脑的那个小哥哥,他说他只会修电脑,像我这种情形就不太清楚了。我的整个人生都绝望了,当时还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的手机登录是显示2021年的报名信息 但我的电脑登录那还停留在2020年的信息 为什么会这样呢? 手机又不能报名? 其他浏览器也不能报名, 只能IE浏览器? 活着太难了。 或许我就不应该考那么多证书, 还是安逸的活着吧! 2021.1.14上午9点03分 然后就有人安慰我借用同学的电脑来报名,而我们寝室只剩下两个人,除了我,还有一个石家庄的女生,她是回不去家了,要不然我们寝室早空了。后来我就报上名了,我就开始多愁善感了,起来,又发了一条朋友圈,不对,没有多愁,只是善感了一下。 走过的路 有欢笑 有泪水 都留下主恩典的记号 很多人都曾经好奇,为什么我那么年轻人就对上帝那么信靠?我觉得那是因为上帝是用我的生命经历出来的,他不是虚无缥缈的,他就那么真实的活在我的每一天每一个遇见里面。我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是:“感谢上帝没有让我的人生错过什么,我的生命总是在各种绝望的深谷看见希望。” 我2019年四月份考研复试的时候,录取四个人,我是第五名,而且与第四名只差0.1分,我被通知不被录取,所以我已经准备参加2019年12月份的我人生中的第二次考研,但后来百转千回的,就在调剂系统要关闭的时候,我被打电话通知,我居然被补录上了,但其实不是补录,反正实情很复杂。我的生命就是经历着上帝的祝福。 就像我上周五经历的,我周六早晨七点多进考场,可是我周五还没有做核酸检测,如果24小时内不能出结果,我也不能进考场,也不用参加考试了,但上帝祝福我那天晚上八点就拿到结果了,所以就像这样的事情,我经历太多了,这都是神的祝福。 我大学参加了很多场考试,所有我能报名的,都报名考试了,即使很多考试,我就是属于陪跑的,就像计算机二级考试,我从大三考到了现在,还是不合格,但我觉得人生要有一些不放弃的勇气,虽然今年三月份,我还可能成为陪跑的,就像村上春树在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事情上陪跑了那么多年,但人生很多经历却是别人无可替代的,这都是属于自己的财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就好了,至于结果如何,那就交在上帝的手里吧!2021.1.14上午11:11am 今天下午又遇见了一件很困惑的事情,不能叫困惑,只是想要知道一些未来的事情。以前联系我去北京的那个姐姐,今天又联系我问我有没有时间去南京,在那边教会也会有各种培训活动,我是因为疫情没有去北京的,但我就在想南京离我家很近,那我这个寒假去不了北京,去一个南京也可以的吧。 但我嫂子昨天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回家要直接去做核酸检测,还要自行隔离七天,我说我八号刚在昆明做过检测,我是阴性,是正常的,回家还需要再做吗?她说需要重新再做。 而我不知道人生又该怎么选择。选择靠近上帝的光,还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面呢?我从下午这件事又有了一些感想。在群里和一些基督徒讨论了一下。 我:金陵神学院是在南京吧!我导师就给我两条路,一条就是去考金陵神学院的博士,一条就是香港中文大学,他都有认识的人,可以推荐我过去,但他想让我去香港,说金陵神学院招收的博士名额很有限,好像一年只有两个,而且他们要求的比普通大学的要求还高。甚至没有教育部承认那样的学位。今年2021年年底我就能申请了,可是我觉得我什么资本都没有,我只有上帝了。 朋友:金陵神学院很强的,我每次在知网搜有关圣经的论文,基本都是他们院出的。 我:我还给他们杂志投过稿,但后来都石沉大海了。活着的时候,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得着什么的。我还是紧紧抓住上帝吧。我发现我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因为上帝给我的,往往就是我规划以外的,以我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来看。活到了人生半百的半百,我高考的时候没有想过去东北,我考研也没有想过来云南,结果都出乎意料的发生了,人生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我得珍惜活着的当下,我只要学会顺服就好了。 我真的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应该走哪一条路,我应该怎样面对那些我曾经得到过的以及那些我已经失去了就再也不能追回的,我人生很多问题都想要从上帝那里得着答案,但我发现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我们不能什么都得到。 而这本书,或许会给我们一种新的视野,活着有困惑是正常的,但我们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我们要期待明天会更美好,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呀! 明天早晨四五点我就得起来,去赶早晨八点多的飞机,希望上帝祝福我一路平安吧!至于这个寒假我能不能去北京,或者去南京,甚至去日本东京,那都是需要依靠上帝的。 ★摘录★ 文化研究有不同的使命和表现形式,但对于我而言,如何让文化惠及社会,如何让文化的智慧走进人民,真正能够反映人民的需求,能够对大家的生活、工作和发展有切切实实的帮助,这是我一以贯之要做的事情。 《直面人生的困惑》这本书,奠基于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神,直面人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力所能及地做出清晰的分析和指导,目的就是为了协助大家处理好面临的各种挑战,生活得更美好。 《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亦是如此。当我们有能力更好地看清自己和世界的时候,我们才能知什么当为,什么不当为,才能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人生。 庸庸者,茫茫然岁月已逝,人生已老。无论如何感叹人生的悲凉,都已经无可挽回。觉悟者,自己把握自己,自己实现自己,自己成全自己,用人生践行道义,用忠诚谱写担当,从而在有限的人生中造就永恒的人生传奇! 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如何让人生更加精彩、更有意义,是每一个人都会思考的根本问题。当自己人生落幕的时候,不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懊恼,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感到后悔,不因为走错道路而感到内疚,回望一生,可以欣慰地说: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于个人、于家庭、于国家,都不辜负人生一场,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活着,可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生活,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清醒的问题。在人生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没有比经营自己的人生更加重要的。 选择没有完美,切莫患得患失 常有朋友向我咨询人生的选择问题。在天津,有一个学生,他大学读的是社会学专业,但是他却对英语很有兴趣。在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时候,出现了如何选择专业的痛苦:如果选择社会学专业,虽然相对熟悉,但心里并不喜欢这种专业;如果选择英语专业,虽然很喜欢,但基础有点薄弱。究竟何去何从?他也没有一个好的主张。 实际上,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类似于这种患得患失的困境。有的时候,不只是两难的选择,甚至是多难的选择。面对几个机会的时候,如何取舍,如何下决心作出选择,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和决断。当我听到天津那个同学的电话时,我告诉他: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说有,就在你那里。任何一个选择,都有他的优势和劣势,都会面临得与失。那么,你应该怎么办?世上没有双全法,并没有任何完美的办法。你就要问自己: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是否想清楚后果是什么?是否准备好了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比如,你选择了社会学专业,优势是考上的可能性大,缺憾在于你心里不那么快乐;你如果选择英语专业,心里会快乐,但是你由于基础薄弱,考上的可能性会相对小一些。你选择什么,谁都不能给你答案,只能你自己选择;选择的时候必须清楚每一个选择的利和弊,一旦选择,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就是人生。 放眼开来,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两难甚至多难选择。如何取舍和决定,也确实让人煞费苦心。这个世界,没有一个选择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愿望,任何一个选择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遗憾。我们不妨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来看一个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选择。 钱学森(1911~2009年),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曾有人这样估算,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进程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在交通大学毕业之后,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他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从此,钱学森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可贵的是,钱学森从来没有动摇回国的决心,后来经过中国政府的交涉,钱学森才得以回国。据钱学森回忆,当他从罗湖口岸踏上中国土地的时候,立刻泪眼朦胧,从心里深处想大呼一声:祖国母亲,我回来了! 大家看钱学森面临的机会,他完全可以留在美国,过一个上等人的优越生活。但是他选择回来,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国家振兴的大潮中,从而奠定了一个伟大爱国科学家的地位。实际上确实有很多留学生没有回国,他们的生活也许比钱学森安逸,但是他们也得不到祖国和人民的爱戴和敬重,也不可能像钱先生一样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那么大的作用!不止钱学森,任何人都有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如何取舍,如何作出决定,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胸怀、担当和勇气! 因此,面对多种选择,当我们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不要求全责备和患得患失,而要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旦作出选择,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不仅任何一个选择不可能完美,人生也会有很多遗憾,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做有限的事情。人生就像是一本不能重新翻过的书,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准备好付出代价。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这个道理,从来不会求全责备,所以古语云:圣人求缺,凡夫求全。圣人有智慧看待世间的不完美,所以针对不同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对于得失利弊都能够看透,比如孔子作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圣人,明明知道在那个环境下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那个时代却又非常需要有人出来承担推行道义的责任,于是他一肩担起,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人问我:孔子周游列国,当时诸侯王不可能听从他的建议,为什么还要勉为其难?其实,孔子何尝不知道这个事实,他虽然知道落寞一生,但中华民族需要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所以无论多少艰难困苦,都要出来承担责任,成功不必在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但是,普通人则不是这样,一则普通人贪心太多,总希望花好月圆,事事顺心如意;二则普通人智慧不够,看不到任何选择都有得失利弊,一个人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如同一个人吃水果,选择了葡萄,就不可能吃出苹果味;求全责备的背后,要么是贪心太多,要么是智慧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职业的时候,一个人往往有不同的机会,选择这个就要放弃那个,究竟如何决断?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每一个工作的优长与弊端,了解每一个选择的得失;还要对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有一个了解;在这些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一个适宜的选择。比如,我有一个学生,读大学的时候,就显示了喜欢思考而且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优势。读研究生后,他在专业研究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却考取了某一个行政机关的工作。这个机关强调日常的管理,看重一个人是否能够正确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并有效地贯彻和执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所具有的优势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他曾经告诉我: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是说工作不能做,而是工作的时候感到压抑,自己很多独特的想法也不能得到尊重和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发生自己的独特看法与行政机关要求服从的特点产生些许的矛盾,结果是领导对他也逐渐感觉不满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工作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形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而关键是能否发挥自己的优长,能否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平台。 对于爱情,也是如此。面对感情,人一生会有很多错过、诱惑和决策。究竟一个人选择谁?我们不能期待一个女孩、男孩拥有所有的优点;相反,一个人有这方面的优点,往往存在那一方面的不足。比如,有的女孩家庭条件好,但是性格上也许很难做到谦卑和宽容;有的女孩漂亮可爱,但是在处理男女关系上也许就会多有烦恼;有的女孩厚道诚恳,可能打扮就不太入时,不一而足。因此,面对选择,你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一旦选择,又会失去什么;选择了就要承担责任。否则,对别人求全责备,最终缘分会成冤家。更何况,自己也会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怎么可以对别人求全责备呢? 选择没有完美,人生无论面对多少选择,我们一定要清楚:谁也不可能把握人生所有的机会,不要妄想一个选择可以满足自己所有的需要,切莫患得患失,切莫得陇望蜀,求全责备。在众多选择之中,只有知道“我是谁”“我要做的是什么”,每一个选择的得失是什么,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作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选择。做人不仅要善于在多种机会中做出选择,还要敢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一个不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的人,患得患失的人,永远不会有成就。如此,尽管人生不完美,但也可以尽可能减少遗憾,成就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 一个觉悟人生的人,会有智慧明了人生面对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能够知道自己的优长和局限,能够在顺应时势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奋斗的目标,能够集中心智,做成一番事业;等世事变迁的时候,又能够与时俱进,该进则进,勇往直前;该退则退,潇潇洒洒。 可是,今天很多人,看起来很勤奋,每天在低头奋斗,却不知道为什么在奋斗;每天在努力,可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何方。这个世界,太多的人不能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能明白自己的未来和道路;不知道如何把握好自己,不知道如何广结善缘,不能处理好生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带着豪情万丈出场,却遭遇磕磕绊绊的人生,当人生落幕的时候,却不免晚景凄凉。 《中庸》上说: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就是说,每一个人在天性上都有各自的优长,如果找对方向、选择合适的道路,一定会得到上天的加持和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一个人生都可以活得精彩,关键是要拥有智慧和人格。“智慧”和“人格”就像人生的两只脚,支撑着人生不断前行。 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明晰人生的方向,可以洞察生命境遇的每一个问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如何做好,如何避免各种挫败和困难。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有正确的价值立场与思维方式,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可以以自己人格的感召力而成为事业的中心,在凝聚各种力量的基础上,完成一番事业。所以,有人说,真正的英雄,都是一个磁场;他能够把需要的人凝聚起来,共同完成时代交付的任务。而这个磁场的中心,就是智慧和人格。 每一个人生都与众不同,但不同人生遇到的问题往往具有共同性。因此,本书在这一部分将大家普遍遇到的人生困惑作为讨论的对象,希望作者的一点思考对于大家更好地看待人生的各种境遇,处理好人生面对的各种问题,有一点启发和教益。 人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这个局限,往往是一个人的死穴。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局限,这个局限就会成为人生的滑铁卢。20世纪,中国出了一个著名的厦门远华走私大案。远华的头头叫赖昌星,运用各种手腕,把很多官员拉下水,使之成为远华走私违法犯罪的“保护伞”。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官员生活得有尊严,有地位,为何甘愿做走私犯的“保护伞”而成为阶下囚?答案很简单:就是自己的弱点被赖昌星利用所致。据有关报道,赖昌星有一个专门招待客户的小楼,根据他对官员的观察,有的人喜欢美色,就安排他的女服务员与之“春风几度”;有的人喜欢金钱,那就把重金奉上;有的人喜欢古玩,那就不惜重金购买真品,专门投其所好;等等,不一而足。一旦官员的弱点被赖昌星利用,这些人就只能乖乖地听从赖昌星的利用和指挥。可见,如何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局限,不仅关系“自知之明”,甚至关系身家性命。那么,人生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局限?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局限? 我们常常把人类自称为文明的生命,所谓的文明,实际上是指一种对世界和自身的觉悟。正是有了这种觉悟,人类才能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能成为什么。遗憾的是,人类历史的几千年,“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往往充满了愚昧、狭隘、自私、残忍和暴戾。如果我们追问为什么产生人类历史上的很多悲剧,皆与人类没有觉悟到自己的局限性有关。于是,在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的自负中,或者在盲目崇拜、迷失自我的愚昧中,许许多多的历史悲剧一再重演,让人一声叹息。我们在谈到人们的觉悟时,不仅包括了人对世界的觉悟,更应该包括人对自我的反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试图对人的局限和超越问题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以期在这种讨论中更深刻地认识人类自我,更深刻地理解人的弱点是什么,人能做什么,人可以成为什么。某种程度上,这种对自身的觉悟,是人类文明的“根”。 西方文化对人类的局限有深刻的体悟。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中,有两个概念: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在他的哲学逻辑中,作为此岸世界的人,永远无法真正认识彼岸世界的真相。

  • 如何修证佛法
    💋 El girasol°
    推荐

    作者引经据典,给我们解决生活的难题提供了一个思路。所有困惑不解人生的问题,都能在中国的经典书籍中找到答案。在物质不缺的时代,我们应该提高自我的认知,时时警醒自己如何为人处事,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将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

  • 如何修证佛法
    Mr_J丨Tao
    推荐

    这本书的内容基于中国古代的智慧,用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认知,来了解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那么这些古人的智慧会对我们有帮助吗? 这些传承下来的道理,经过了时间从沉淀,历史的考验,道理之大,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远远谈不上懂,更不要说能够身体力行了。郭老师这本书,给我们很通俗的阐述了这些道理,以及放在当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 全书35章,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认识自己,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二是如何和身边的环境相处,如何做好选择,三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国家,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从认识“小我”到“大我”,解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何处去。 这些道理对我们实际有什么用呢?我们自身的成长,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所知和未知的冲突,在我们的前行之路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这些大智慧就像是一盏一盏的路灯,帮助我们把它所在的区域照亮,我们不一定要往那一处去,但是我们知道那里有一盏灯,知道那里有什么,就不会疑惑和恐惧,踏实走好脚下的路。

  • 如何修证佛法
    詩霖
    推荐

    有缘读到这本书和听到郭老师讲四书五经,了凡四训,佛教经典等等,郭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一生都在传教国学经典,佩服赞叹不已,这些这也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有经典指路不迷失方向,不迷惑心智。希望更多的人能听到看到郭老师的心血结晶,随喜赞叹!

  • 如何修证佛法
    杨绪堂
    推荐

    第一次读郭继承的书,写得很好,强烈推荐。作者对当下人们面对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正面解答。本书联系现实紧密,敢于直面问题,把题准,说理透,充满正能量。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