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Java程序的151个建议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Java程序的151个建议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Java程序的151个建议
    七爷
    推荐

    杨照与我同龄,但学问显然要做的好,姑且称为先生。 此书为先秦诸子的一套读物,从《诗经》,《尚书》,《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一路说下来,篇篇有精彩,章章有新论。所以如此,在于先生有新方法,就是用历史的方法读这些经典文献,用历史的视野解读这些文献。方法新,自然会引出新观点。 相较之下,我们近旁的经典解读大为语言文学视野,由此,经典多读出的是文学,而非历史。大陆也有人写出了一套对这些精典的心得,与杨照先生的这套书相比,不客气的说小巫见大巫。如果说大陆的那套书叫心灵鸡汤的话,这一套书该叫深海鱼油。鸡汤好喝,营养太少,鱼油难喝,意味深长。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Java程序的151个建议
    Liang
    推荐

    书评:作者态度中正平和,娓娓道来。胡适曾说讲书可以使古书趣味大增,这套书就是明证,真是文言半文盲的福利。如果价格能可爱些就更赞了。 脑洞:对理想主义者的热爱及乱想 理想主义者如果用名利和影响力来衡量,常常是现世的失败者,但是他们的天真和勇气依然动人。在利他和利己之间,理想主意者也更有可能地倾向于利他。天真和勇气也代表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元气与活力。人性包含自私。向往活力,向往(被)善良,向往美,乃至向往知识,都有期冀从中获利的考量。可是向往久了,总会被耳濡目染,这就是理想主义者作为火种的可贵之处。但有两种所谓的理想主义者并不特别遭人待见。一种是出于对社会的无知而将生活美化的自欺欺人者,另一种是打着理想主义旗号方便自己行利己之事的伪善者。 读经典里的中国,对孔孟的印象改观了不少,荀子的想法有可取之处,比如持续的学习,但总的来说还是不认同。这可能是因为孔孟的思想更质朴,有暮春时节风乎舞雩, 咏而归的天真、有打破壁垒,有教无类胸怀、也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荀子则有把儒作为工具为自己牟利的嫌疑。在他的解释里,儒者是秩序的维持者和解释者,这颇有下山摘桃子的狡猾。而且只要和他的观点不合,哪怕思想源于一脉也要被贴上贱儒的标签,党同伐异和他鼓吹的君子并不自洽。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最强的动力不是理想,而是恐惧和欲望。后两者是人性中的动物性,是比想象逻辑思辨更古老的存在。诸子百家的思想,必须要贴附人性才得以流传。从立场的角度说,庄老墨更偏向庶民和个体的需求,而儒法更偏向统治者和国家整体的需求。墨家,在乱世中是寄托和依靠。在法家眼里或是和上位者的理念分庭抗礼时,就变得侠以武犯禁了。太平年代里,又多少人真心愿意日复一日的过清苦日子,更别说为理念抛去性命?善的标准太高,要么曲高和寡,要么就容易变成伪善的温床。作为战国时显学的墨家,最后剩得一缕残魂,寄在几千年的游侠文学里。庄子,依仗的是心与想象力的广大来抗衡现实的无奈,无论是几百年后的桃花源还是几千年后的虚拟实境, 都像是他玩剩下的。儒家虽然最终成为主流,可大量抱着横渠四句理想而最终被现实挫折的儒生们,也常常需要到道与释中寻求慰籍。自孔子孟子以降,儒家和诸侯们的对话都有违和感,类似于谋士心里想得是诗和远方/远古,却硬要包装成领导追求的KPI的尴尬。而最终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既有理想又有实绩的儒者,也常是对各家兼容并蓄那些,比如苏东坡,比如王阳明。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Java程序的151个建议
    猴子尾巴
    推荐

    前几年我买了一套中华书局出版的诗经,看的索然无味就放下了。从打开(经典里的中国)这套丛书后,爱不释手的阅读下来,通俗易懂的解释,富有哲理的逻辑,感觉是我看历史书以来最好的书籍。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Java程序的151个建议
    Belinda
    推荐

    这是我用了27个多小时读完的,读得比较艰难的一本书。在历史和古代圣贤面前,我是如此渺小。我无权评论这些经典,我也没有能力评价这些经典。但是,杨照先生的解读,让我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更好的理解这些经典。历史犹如一面镜子,照见别人的智慧,也照见自己的愚钝。如果可以让自己从中得到一些借鉴,过好自己的这一生,足矣。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Java程序的151个建议
    孫剛in Prague
    推荐

    《经典里的中国》简介及感悟 甲. 总评。作者杨照对于经典的解读有不少能自圆其说的独到见解,但是有少部分是不那么主流的,所以如果是为了权威的经典解读来读,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乙. 作者的史学价值观:历史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看到人类生活的全幅可能性,进而挑战、质疑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的种种现实状况。这是历史与其他学问最根本的不同作用,也是史学之所以存在无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比起以史为鉴,杨照的历史价值观更为积极和有大局观。我个人觉得以上关于历史的价值观念,值得每个人谨记在心。 丙. 作者如何读经典:将经典文本放回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中来读。找出重要的传统经典,从中撷取部分段落,进行仔细解读,并说明文本与其产生时代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书籍中,占最大部分属于“传注”形式,一层层解释古代文献。 “经-传-注-疏”是其基本层次,“传”解释“经”,“注”解释“经”“传”,“疏”解释“经”“传”“注”。 丁. 经典解读及读后感。 子: 《尚书》。书本意为写。尚原意为时间上高古久远。尚书说明此书内容为中国最早记录下来的资料。而且,是周代朝廷、政府的官方文件。 商:商代的王不是神但领有大祭司的身份,可以用特殊的方式与另一空间沟通。“卜”是重要的沟通形式,甲骨文是记录沟通信息的神秘符号。甲骨文有字形,但未必有发音。 周:从商的甲骨文,到周的金文。相比商在甲骨刻字,金文多在青铜器上。甲骨文代表神秘信息。金文本质则在“抗拒时间流逝”。 甲骨文在前金文在后,字数却是前者多的多。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的铸造难度,不仅限制了金文的字数,也形成了一套浓缩且与语言无关的书写文法。这或许是文言文脱离口语的最初原因。 丑: 《诗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当时贵族教育的核心课程。书即尚书,为古代历史,记录周朝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先人对于这些事情的检讨和教训。《春秋》是当代国别史。《礼》是仪式行为规范。《易》是哲学教育。 剩下《诗》和《乐》,二者是否为一目前无定论。此处仅说诗。周人采诗,诗作为民歌反映民情,贵族了解民情以利于统治。 透过《诗经》我们得以窥见周人新建的文化,如何降至下层形成日常生活的根本价值。 周人取商人而代之,不只是单纯狭义的改朝换代,而是古代中国文明大转型。从一个崇拜鬼神、经常借助饮酒获得狂乱超验的文明,转型为一个清醒冷静有忧患意识,并专注关心此世人间的文明。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