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Crazyworld
    推荐

    惊叹于作者的知识面和深刻的思考!有很多地方跟中国正在经历的相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余生第一天
    推荐

    如果总是看不到事情发展的脉络,总是找不到方向,我们不妨再把视角调的高一点,再高一点,只要你的眼界开阔了就可以观察到暗河之下的波涛汹涌,潮流涌动,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存在,高度概括总结,历史的长河站的远了看就是如此,我们日常所学都是狭隘的短促的视角,那就是我们挣扎求生的视角,但是长时间的停留在这种视角里我们就忘了自己究竟为何活着,究竟追逐什么,开阔你的眼界吧,这书就是不错的选择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且可
    推荐

    一本七八十年代的书至今仍让人能够体悟现实,第二次浪潮与第三次浪潮的交锋将持续很久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凌凌
    推荐

    同样一件事情,在19世纪叫锡安长老会议纪要;在20世纪叫第三次浪潮;在21世纪叫全球化大重置。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静幽山人
    推荐

    总有人走在时代的前列,无论观点是否可以接受,也不妨抽身于世俗的琐碎,跟着宏大叙事走一遭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肖忠瑜
    推荐

    四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让正处于第一浪潮之中的中国,一跃而起迈进了第二浪潮。在这四十多年中,我们充分利用、吸收、引进第二浪潮技术、思想和制度。使得四十多年后,今天的中国已经做到了钢铁、白色家电、汽车……行销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已然处于第二浪潮之巅;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是否可说中国率先进入了第三浪潮?还是处于第二浪潮的尾声?然而,正如书所描述“工业化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文明核心的社会结构”我们都无法随着浪潮的变化而直接跨越。新浪潮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与旧浪潮的重叠,造成的冲突和压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生和转机……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雪松
    推荐

    信息化,个性化,去中心化等很多观点在40年后的今天成为社会共识,所有的工业国家都或多或少的暴露出严重的社会矛盾。未来该何去何从,你我共同努力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推荐

    哇哦 很棒的一本书,尤其是第三浪潮的预测。喜欢这种大格局大框架的书,比鸡汤实用[偷笑]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Zzu
    推荐

    本书最值得点出的一点是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是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如火如荼、而中国尚未打开工业化的1980年代,由此可见,作者能够审视第二次工业浪潮的特点以及通过现有的趋势窥见未来都是有现实基础和条件的。读本书前半段,深感作者对工业社会各种联系之间的深刻揭示,但后半段关于信息时代的第三次浪潮感觉还是和现在的中国不太对应得上,此外,可能由于是外文翻译作品,语言风格不太适应。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培追的追
    推荐

    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划分社会形态,在将来的历史里,必定成为揶揄和短视,更为科学和完善的表达应该是,农业主义,工业主义,以及目前正在迭代的信息主义,更为确切的说,当下的信息主义依旧没有脱离工业主义,当诞生于工业主义的信息主义能够独挑大梁的时候,第三次浪潮所代表的新文明便差可定型,一如历史上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里,农业文明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一个全新的形态融合在工业文明里,同理,工业文明被取代的过程里,他并没消失,而是被消融于新的文明里,每一次的消融,都带给我们新的发现,人类因而踏上新的征程和走上新的高度。新高度不是完全摒弃,而是重新站位,新高度也不是你好我好的过家家,而必定是冲突和斗争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对封闭的东方和西方来说,都是一次颠覆,而对人类社会来说,对你,对我,对他来说,都是完善,这个过程,是人类的救赎,是周期的救赎,也是历史的救赎,哪些会被打破,哪些会成为新姿态,作者的预言,既前瞻,又落后,不过作为80年代的经典,该说的,他都说,说不上的,他也说不上。如同当时书里无足轻重,几无提及的中国,而当时所不断提及的还是苏联,对于作者来说,中国这个变量,是始料未及的,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而中国,我们常自以为的无限可能,依旧也只是无限中的有限!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推荐

    难以相信这本书竟然是1980年出版的,初读时还以为近5年的畅销书。作者对第二次文明浪潮的解析,深入本质,也可以解释我们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作者对现代社会的理解绝对可以帮你理解现代社会;但这本书也不是毫无遗憾,作者对第三次文明浪潮替代第二次文明浪潮的路径、优势、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偏向理想化,缺乏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与第一次浪潮的农业革命相比,我们现代化社会是建立在煤炭、石油这种能源的基础上的,生产的目的也从自用变成了交易,依靠庞大的全球贸易体系,工业文明的产品源源不断在全球流转。这就引出了李嘉图之类的经济学家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或者类似的理论,鼓励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家分工,进而最大化生产力。但是市场分工导致生产力最大化的前提是交易不受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威胁,交易双方实力旗鼓相当,但是实际的国家分工中,国际分工是被发达国家塑造的,是不许随意变更的,要不就不会出现中美贸易战的。 第二浪潮工业文明的核心矛盾是消费和生产的分离及资源供给的不可持续性,这就衍生出三个问题,一是资源的供给由谁控制;二是先进生产力由谁掌握,落后生产力由谁提供;三是消费端无法偿付生产端时如何解决这种不平衡。 作者给出的方案是生产端和消费端合一,能源和资源、产品的多样化,就算作者的愿望成真,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其他方面,作者对第二浪潮工业文明的特点也是总结的入木三分,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极大化、集权化,正是这些特点塑造了我们的核心家庭(夫妻+子女)和学校教育,和现代化社会和文化的很多方面。 同时作者还提到了,由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衍生的两个问题,也是一针见血。一个是过分专业化导致的劳动力工具化,人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机器,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这和马克思说的劳动力的异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个就是在专业领域或者所有者权利制衡的领域,出现的代理人霸权,这有不少鲜明的例子,比如学术界,一些专家误导政策制定者,利用学术地位打压异己;比如小区中,由于业主力量难以统合,小区被物业实际控制;在一些上市公司中,由于股权分散,管理层实质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等等,这都是比较能让人深入思考的地方。 总之,这本书值得一读,但应该深入思考,不要过度神话。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黎胖胖
    推荐

    考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代,那这本书算神预测了。当然,作者并没有预见到我们今天日常生活的很多情态,但也预见到了很多变化的发生,只是发生的方式并不完全一致而已。有些预见,还正在发生,或者准备发生,即便四十年以后再看这本书仍然很有价值。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sunshine จุ๊บ
    推荐

    第三次浪潮 以一个全新的逻辑和视角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察方式 启发性的总结从第一次浪潮到第二次浪潮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种方法论 然后作者企图以该方法论来推测从第二次浪潮到第三次浪潮中社会与人类历史的宏观视角 针对性的从多个方面提出审视和预测 是一本具有极高方法论 极具指导意义的书 我想可能作者自己也没有想到社会的发展会和自己的预测如此惊人的吻合。值得令人深思的是掌握笔者的这种思系统性的思考方式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王超
    推荐

    强烈推荐 本书出自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但很多事情在中国的今天(2022年)才开始出现或发展壮大中,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李公子
    推荐

    没有一种知识是完备的,也没有一种比喻能涵盖一切,这种认识本身是非常合乎人情的。一位批评家曾说:“问大问题可能会走上岔路,可是噤口不问又扼杀了知识的命脉。” 在这个变化万端的时代,个人的生活被撕裂了,社会秩序荡然无存,崭新的生活方式正从地平线浮起,探问人类前途这个宏大的问题,不仅仅是出于求知的好奇心,更是生死存亡的抉择。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已经参与了反抗或者创新文明的活动。 本书利用“科技领域”“社会领域”“信息领域”“权力领域”等名词来描述一个垂死的工业文明,并试图揭露这些领域如何在今日世界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书中还试图展示这些领域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生物领域”和“心理领域”的关系。“心理领域”是心理与个人关系的结构,外在世界的变化通过这些结构可以影响我们最私密的个人生活。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