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Timecapsule
    推荐

    《洞察人性》、《超越自卑》、《生活的科学》、《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以前对阿德勒的印象就是放在书店成功学区,但读过以后,觉得如果带着寻找个人成功捷径的目的去读阿德勒只会大失所望。他的理论是建立在“社会情感”基础上的,他认为自卑与优越感是一体两面的,当个体无法通过竞争逐步实现恰当的目标,无法通过利他行为对他人、为社会实现价值时,是个体没有成功社会化、与他人建立起社会情感的失败标志,这样的个体注定走上自我封闭的绝路。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重视教育者和家长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予以理解、倾听、鼓励、支持,但不是溺爱;支持每个个体根据自身的长处,制定适当的发展目标并予以实现;支持女性在适应性别角色的同时平等发展。要说他理论的缺憾就是对性少数人群的认识保守落后,仍然停留在性别刻板印象里,这是由他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所决定的。读完之后大概知道主张个体心理学、阿德勒派学说的心理咨询师的立场。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廿
    推荐

    多次阅读,加强印象。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各有不同,值得对比深思。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两人都赞同“原型”说。在处理性、爱情、婚姻上各有侧重的研究。看来还得多读,再细致的对比和提炼。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音韵
    推荐

    读了《阿德勒心理学》,对洞查人性、儿童的人格形及培养等都有所了解和帮助,尤其是在对培养孩子方面困惑的方面有所指导。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成家木桥的成
    推荐

    有多少人成了祥林嫂 不公与委屈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流动,落在一个人头上时总是猝不及防。分手、失业、破产、离婚、亲人故去、罹患绝症……当噩运反复砸在一个人身上时,无力和委屈排山倒海般袭来。 折磨得人辗转反侧、耿耿于怀、萎靡颓丧、抑郁癫狂,仿佛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倾诉才能排遣心中的痛苦,慢慢被榨干希望和生机。渐渐地,人们发现琐碎抱怨时,每个人都跟祥林嫂没两样。 朴实诚挚、勤奋传统的祥林嫂没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抢婚、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叼走、被东家厌弃,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命运和时代的压迫,成了那个见谁跟谁诉苦的怨妇乞丐,孤身死在雪夜里。人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讽刺的是,在受到委屈和不公时,多数人又都成了她。 从厌恶别人抱怨堕落到自己抱怨堕落,从寻常人到祥林嫂,只隔着一点不幸的距离。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Snow
    推荐

    书犹药也,重在对症。还要当心不良反应。当然多数时候需要联合用药。 本书关键词:自卑;社会情感;优越感;支配,掌控;早期记忆,五六岁,各种“观”;出生顺序,性别;社会,职业,爱情;合作;补偿;教育,家庭,学校。 主要还是停留在描述和解释的阶段。至于干预和控制,或者说问题的解决,比较简略,而且有些无力和过于理想化。至于描述和解释这一套理论,是有可取之处的,在弗洛伊德之外。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Duncan
    推荐

    “心理学就是一整套知觉系统,他对某些刺激的看法和反应,以及如何利用它们实现自己目标”。直接说就是世界是怎么样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并做出行动。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马玲燕
    推荐

    看了好久的一本书,终于在这样闷热的早晨看完了。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需要努力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生活,要了解自己内心的一些认识错误,去修改他,让他向有意义的方向改变。人很复杂,但是依然不是不可了解和掌握的。我是说对于自己。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此。 人是可以变得更好更有意义的,不论你来自何处,归于何处。不到最后不要给自己设限,定性。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王运坤
    推荐

    个体心理学是阿德勒创立的一种生活哲学,是现在塞利格曼所谓积极心理学的前身。个人感觉与斯多葛学派的控制二分法思想内核一致,即那段著名的祷告词: 愿上帝赐予我力量,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我理解阿德勒的这个“个体心理学”的本意,是改变人的心态,而不是改变人的行为,心理学的作用与局限同是。讲解阿德勒著作大多与幸福有关,比如岸见一郎的勇气姊妹篇《让人讨厌的勇气》和《获得幸福的勇气》,关心的都是人的“幸福感”,而不是这个人努力学习、好好工作或者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幸福感是非常主观的东西,有的人身处贫困之中也觉得自己很幸福,有的人经济状况很好也觉得自己不幸福。就像积极心理学的著名论断是外在的境遇 —— 比如人的收入水平这些客观的硬条件 —— 只能决定10%的幸福感。所以幸福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选择,是你想幸福就可以幸福,你没必要非得拿到比收入中位数高两倍的年薪才能幸福。 相较塞利格曼更强调简单可操作和实验研究,阿德勒更强调思辨:阿德勒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生活的痛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追求幸福 —— 正所谓“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生活”;而塞利格曼更多的是回避痛苦,烦心事儿别想、灾难片别看,直接选择面对幸福。 那个体心理学,或者广而论之,心理学到底能不能改变人的行为,比如说让人能更自律,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呢?我的理解是真正的个体心理学根本不在意这个。如果收入只能影响 10%的幸福度,我们为啥放着幸福不要,非得去追求收入呢?个体心理学关心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用收入代表的幸福。一个践行个体心理学的人根本不应该指望这个方法能让人改变行为模式,以至于能考试取得好成绩、上班拿到高工资。 的确有研究声称,因为个体心理学能让人更乐观,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所以也会给人带来一些客观的好处,比如寿命更长 —— 可是这些研究是有争议的。有的论文说个体心理学能让人长寿,也有的说心态幸福不幸福跟死亡率没关系 。 所以个体心理学是让人幸福的学问,不是让人“了不起”的学问。了不起的人和不了不起的人都可以、也应该追求幸福。人的行为归根结底是由大脑控制的,而大脑是一台硬件设备,虽然是活的、可以改变,但真正的改变需要时间、需要刻苦的锻炼。大脑就好像肌肉一样,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四肢力量很弱的人突然顿悟了、就能负重前行。但考虑到人常常能在一秒钟之内在高兴情绪和负面情绪之间切换,我相信获得幸福感比长肌肉容易得多。个体心理学不能让人变了不起,但是能让人“感觉”自己了不起。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花开富贵
    推荐

    作者用很专业的心里学术,叙述了人类从出生到成年人中的点点滴滴!来论述了刚出生的婴儿,哭闹与安静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及成年后的兴趣爱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周美艳
    推荐

    NO.27/ Número 27 de 2021. 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之作.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真实案例分析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给我们读者通俗易懂的心理学! “人会因自卑陷入焦虑,为弥补这种情绪,便致力于寻求优越感。此举只会隐藏问题,让其无法得到解决。”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结,有人却能突破自我、突破种种束缚,更好地实践着生活的意义。不可错过的好书。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潘羿彤
    推荐

    原生态家庭对于我们的影响太深,为了克服性格缺陷而选择读心理学的书从而了解自己,改善自己,完善自己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微笑的鱼
    推荐

    阿德勒假定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目的就是追求社会优越感,无奈社会机会有限,大多数人求优越感而不得,因此意识到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自卑感。心中既然有缺憾无法满足,只得通过其他表达方式为自己作心理补偿,如果采用方法得当,一个人的人格与才能都能渐趋完善,最终实现自我超越。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学很有意思,有些地方借鉴了弗洛伊德关于童年记忆对个人性格的影响,在独生子女和多兄弟姐妹等不同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小孩性格成因分析中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见解。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最新升级版)
    陈先森
    推荐

    个体心理学强调两个概念:自卑感与优越感。 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感的形成在不同的阶段原因是不一样的。简单而言,自卑分为两类:一般意义上的自卑人人都具有,幼儿时代主要是由不能完整的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造成;随着长大官能发展,自卑主要是通过和大人比较,感到自己的官能不够发达造成;成年以后则是跟身边人比较社会地位,经济财富等优劣势造成;老年的自卑多由官能的衰退造成,拖累社会,累赘感比较强。 特殊意义上的自卑一般由生理缺陷,童年时期个体不同的生长环境造成。前者主要是某种器官的缺陷,体质弱,异常发育都会造成自卑。后者则主要是精神意义上的影响性自卑,比如父母不和谐的家庭,或者曾经受到某种侵犯造成的精神伤害。 自卑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时显现,左右人的显意识情绪,这就是我们常常看见的许多悲伤,愤怒的精神背景。如果对自卑进行定性,自卑是积极呢?消极呢?或者说,自卑对于我们究竟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 本质上,自卑是消极的。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要超越自卑时,它就变成了积极能量,可以促使我们得到改变。从这个角度观察自卑,就知道自卑是好事还是坏事并不是由自卑决定的,而是由我们是否意识到要超越自卑决定的。不能超越自卑时,自卑对于我们就是悲剧;有能力超越自卑时,自卑对于我们就是一种力量,一种方向,一种可以促使我们人生达到更高境地的不可或缺的内在驱动力。 因为自卑,我们乐观进取的积极精神有了释放的出口。战胜自卑,超越自卑成为我们的精神目标,由此获得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这种成功很快造成了另外一种结果:优越感。我们每超越一种自卑,就会达到一种成绩,进而获得一种优越感。 那么,优越感又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呢?它是积极的吗?消极的吗?是一种好的存在吗?还是一种坏的结果? 每一种优越感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褒奖。用流行话讲,优越感是一种成功者的特质。这个角度,优越感是值得肯定的东西,是它造就了人的价值和我实现。但是,当把优越作为炫耀资本,以此鄙视他人,就成了极坏的东西。过度的优越感,是比自卑更加深刻的自卑。优越感是好是坏不是由优越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如何看待优越感决定的。 自卑像大树深埋在地下的根须,超越自卑以后的表现,是地面上葳蕤的大树。一个人自卑越是深刻,他所创造的超越性成绩,往往可能越大。这就是常见的那些杰出人士为什么往往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或者饱受打击和生活摧残的历程。而他们在经历了坚忍不拔的努力过程以后,完整克服和超越了他们内心中的自卑,取得成功的原因。 最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成长的概念叫做“创造自我”。克服自卑超越自卑,达到优越的过程,就是创造自我的过程。 2019—9—2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