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丫丫
    推荐

    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几种心理疗法,精分疗法侧重于从过去找原因,行为疗法侧重于为未来立目标,人本疗法立足于人自身的能量和认知,森田疗法有点像行为和人本的混合,更侧重于让情绪自由流动和存在。但每一种治疗实际上都混合了其他的疗法,没有哪一种心理治疗或咨询的理论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哪一学派所倡导的疗法具有最高的效力。所以混合使用,以及不断改进才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趋势。

  •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何生枷锁
    推荐

    印象最深的是森田疗法,它告诉我要顺其自然。 部分还是读不懂,需要重读。 但这本书只是搭了大框架,想读更细节更细节的东西。

  •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李咚咚💎
    推荐

    咨询师们说~ 本书属于心理咨询专业的教材书籍,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对于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朋友可以作为一个科普书籍参考。 在此不做书籍点评,分享一些个人收集的咨询师语录及观点,内容来自网络,不一定都正确,不代表个人立场,仅供参考。 1. 没有被善待过的人也不懂得善待他人。 2.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拥抱真实的孤独,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3. 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实际上大部分是自己身上最讨厌的特质。 4. 父母的焦虑水平会随着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而逐渐增高。6岁和14岁是两个家长焦虑爆发的时间段。 5. 孩子的心因性症状,大部分是家庭氛围的影响。 6. 会玩的孩子一般心理健康的程度都比较高,不会玩的孩子一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7. 中国孩子从出生开始所面临的来自家庭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就要比西方家庭里的孩子高的多。 8. 中国母亲的安全感其实一直不高,实际上,假如男性长期缺乏,在有些家庭里,男孩会承担孩子和丈夫的双重身份,这会导致孩子的行为紊乱。 9. 性格缺陷总是以户口本形式出现(因此非常难以矫正)。 10.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说过一句话:我做了30年心理咨询,发现几乎所有来访者的问题根源都是他们被教会自己轻视自己。一个人如果没有稳定的价值感,那么他就会拼尽全力去追求外面的热源。 11. 一切都要靠自己。人生所有的一切,还是要靠自己,去梳理,去想通,去放下。 12. 心理健康-超常的人,不是常常感到“快乐”,而是平静、无情绪体验或体验非常短暂。 13. 极高情商者很难在实际业务中取得成功,他们要在人际交往上消耗大量时间,甚至疲于奔命。他们往往有高智商,并有不愉快的童年经历。 14. 当一个人向你表现出抗拒、厌恶、愤怒或敌意的时候,你并不是他/她真正针对的人。 15. 心理问题的家族遗传性真的太可怕了, 想要彻底改善一个问题往往要改变是一个家庭中所有的人。 心理问题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反倒会加重,变得更加隐秘且具有欺诈性。 每个人出现的问题%99.9来自他们的父母,只要你认真的去观察它的父母就一定会找到非常相似的地方,如果没有找到只是说明你还不够了解或是观察的不够仔细。 16.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17.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推动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迹,二者之间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灭。 18.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讲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心理医生天天都会碰到此类问题。这种情形,多出现在因情感失意而极度沮丧的病人身上。他们无法忍受孤独,甚至产生轻生之念或以自杀相威胁。他们痛苦地说:“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没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我是多么爱他(她)啊!”我不得不告诉他们:“你描述的不是爱,而是过分的依赖感。确切地说,那是寄生心理。 19. 人生就是困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我们必须在人生中学会爱自己,当爱自己的时候就会有能力爱他人,爱自己的起点就是自律。我们通过推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来达到自律,进而达到爱自己。逐渐让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不断的在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时也学会了爱身边的人。 20. 在意识层面,人可能委屈自己,以符合道德。但在潜意识层面,我们常把所受委屈加倍反弹、报复给他人。所以,无所谓好人坏人,好人的阴影处,可能是个黑暗的坏人,坏人的阴影处,可能是一个渴望爱而不得的好人。做真实的自己,比好与坏要重要很多很多。 21. 那些看似可悲的人生,看似拒绝的处境,却是人们主动寻求的。。。 或是为了那些被错误认知的暂时性满足,或是为了达到某种虽然病态却是平衡的状态。 家庭里那个生病的人,其实往往承担了某种责任,承担了家庭里的病,而使得家庭处于某种平衡状态。 22.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相处模式。人和人之间,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间,一定会存在一个模式,这个模式运行得好,那么关系就会是和谐的,如果模式存在问题,关系大多会受到影响。在家庭中更是,糟糕的家庭关系一定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互动出来的结果,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模式的存在,而是在错误的模式里循环往复。 23. 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差异化,就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很多事情本身没有对错,只有不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弄不清楚这一点,于是专制于统一他人和自己的意见,或者漂泊在他人他语中迷失了自我。 24. 所谓的“病人”往往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施害者”正是他们的家人。 25.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忽视,恨和爱在本质上是一体的,恨只是被扭曲了的爱。 26. 追求完美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越是追求完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糟糕、心理压力越大,活得越累、注意力越不容易集中、效率越低下、越容易犹豫不决和缺乏行动力、越容易矛盾纠结痛苦。以理想主义开头,必将以悲观主义收场。强迫症来访者一般都有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 27. 心理能量是守恒的。在亲子关系中,早年父母容易以爱的名义伤害、控制和支配孩子,晚年孩子容易以孝的名义伤害、控制和支配父母。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何待来世?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都是以潜意识的形式在发生,当事人并不自知,都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对方好,久而久之,亲子间就会形成病态的粘连关系。即不在一起又互相思念,在一起又互相伤害。 28. 出现情感婚恋问题的来访者,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个性缺陷。因为,同样遇到情感婚恋上的挫折和打击,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人,一般是比较容易度过的。 29. 简单快乐、情绪稳定和行动力强的人,心理一般都比较健康,反之,经常情不自禁地胡思乱想、莫名其妙的恐惧感、负面回忆、负面联想和负面猜测多的人、情绪波动大和缺乏行动力的人,一般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30. 内心越自卑和虚弱的人,其外表往往越强势和喜欢支配控制他人。这是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企图通过强势的控制来缓解内心的压力,这往往难以持久,甚至事与愿违。 31. 自卑和心理能量的不足,会使人过度的敏感和防御,自我设限,格局狭窄,容易起情绪心,粘连于自我感受,急功近利,缺乏对他人和外界的关注、给予和远见。 32. 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让自己更加完美。 33. 两个人的感情是否能够持久,并不在于你们有多喜欢对方,而是在于你们处理差异和冲突的能力。 34. 绝大多数人,都在用一生讨好自己的父母。绝大多数人,都在用一生对抗自己的父母。许多心理问题都与一个现象有关:我像我的父亲/母亲,但我拒绝接受这一点。无论多么抗拒,我们终将像自己的父母——或者像他们表面的模样,或者像他们内心被压抑的自己。 35.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从未了解自己——即使自己以为了解。放下对他人的幻想、执念、要求,转向学习“如何跟这样一个/两个人相处”——放过他们的同时,也解放了自己。 36. 绝大多数我们在追求的东西,其实都完全不重要——因为那些本来就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追求金钱并不能带来安全,追求快乐也不能带来满足,息事宁人并不能带来平静,思前想后也不能避免挫折…… 下意识地想从外界补偿内心的缺失,把内心的纠缠投注到外界,是人类回避无力感的通用手段。 37. 一个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说,人的痛苦大多来源于三种信念:1.我必须要把事情做好,得到表扬,否则我就很烂。2.别人必须喜欢我,必须对我好,或者对我公平。否则就很糟糕。3.世上的事情必须是容易的,一切都必须和我想象得样。否则就太糟糕了。成长就是个理想化破灭的过程。越早知道:有些事情你是做不好的。即便做得好,别人也不一定认可。有些人始终不会喜欢你,也不一定会对你好。世上几乎所有事情都不容易,也和你想象得不一样。 38. .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人都存在心理缺陷,但其实感情需要一来一往,就像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但手里没有水,就无法与对方交互往来。 对方很难与你互动的话,并不是你的错,但真的不应该责备对方,因为存在缺陷的人也很痛苦啊,ta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39. 一个人基本都在重复6岁以前的生活,忠诚的复制着痛苦和不幸,因为熟悉所以安全。而且即使遇见幸福有时候也会把经历弄得和早期一样糟糕。——强迫性重复。 40. 一个人对你凶,有时候是把她和别人的关系移情到你身上,并不是你惹她的。 41. 很多人其实是很享受他们的痛苦的,表面上他们被痛苦折磨的不堪,急于想改变,实际上却不认同任何能让痛苦有所改变的方法,好使自己停留在痛苦之中,因为无论怎样,痛苦是熟悉的,而改变或者幸福是陌生的,令人恐惧的。 42. 人际关系中冲突较多是因为两个个体之间的互动充满着幻想,一般有四个角色,你认为的你自己、你认为的对方,对方认为的他自己、对方认为的你,这四个角色差异越大,冲突越多,差异越小,越接近彼此的真实自我。 很多恋爱(尤其是一见钟情)一开始就是误认为这四个角色是一致的,当四个角色的差异慢慢出现后,就开始抱怨对方变了,甚至想改造对方,这种恋爱迟早要失败的,因为看不见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对方。 43. 父母想改造孩子,孩子想改造父母,夫妻之间希望将对方变成和自己想象中投射出来的那个人一样…许多亲密关系间都存在改造这一动词。我们潜意识都希望别人能够变成自己所希望的、自己变成别人所希望的…但其实,你就是你,他就是他,父母就是父母,我们谁也改造不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来不断接纳自己和他们,还有所受过的伤害。 44. 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对他们说“谢谢”,而孩子一辈子都在希望父母对他们说“对不起”,所以谁都得不到他们自己想要的。 45.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包括婚恋态度,性格缺陷。即使他们深刻意识到父母是错的。 46. 人际关系很好的人大多数都自卑。 47. 你的一切性格优劣都来自于家庭;或者直接说,你的一切性格缺陷,早在童年时就已经埋下种子。孩子是家庭的投射。 48. 心理咨询师也并非能够透视人心,见人就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微表情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被看透。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最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是巧妙的提问、有质量的倾听、精准的剖析和不留痕迹的引导。 49.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催眠术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也不经常使用,因为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无法接受催眠,剩下不足三分之一的人绝大部分也只能进行浅层次催眠,如放松、想象和一般性暗示效果。影视作品中的神秘和神奇效应,只能在个别人的身上在深度催眠状态下才能产生。 ———————分割线——————————— 最近追了一部剧,很喜欢里面的一段话。把它作为2020的结束语。 “今天对于你来说很难,但是只要你能度过,这会变成你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挫折点而已,你要记住,没有哪个人的拥抱,比得上你自己的拥抱那么有力量。” 2021愿我们都能爱与被爱,不被浮华和虚妄裹挟,可以自由的做自己~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