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harumi
    推荐

    心理咨询治愈的地方之一便是给来访者提供了被看见也深度看见自己的可能性,在团体过程中,这种可能性被继续放大,我们自己被看见,同时也看到的他人。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WEI
    推荐

    有人曾经对我说,意见不一时,我们不要总站在彼此的对立面,去以说服的姿态争取认同。这本书的领导者让我受益匪浅,高热忱曾说领导者缺乏共情,相反,领导者在团队中所“领导”的那种允许一切发生,并接纳感谢每个人能坦诚的说出每一句话的能力,是很强的共情。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可鱼妈妈
    推荐

    8个人,每个人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走到一起,经过每周一次,一共12轮的团体治疗,每个人都发现了困扰自己的根因,打开心结,重新出发。 听上去是不是很神奇,《忘忧十二夜》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看到这个书名,我想到了另外一本书——《解忧百货店》,东野圭吾的温暖小说。 解忧百货店的背景是,收到生活在几十年前的人的来信,站在未来视角,给他们做出回答,帮助他们解答困惑。 《忘忧十二夜》并不是一本小说,作为一本心理治疗的案例书,也许有构造的成分,虽然有带领者,但却没有来自未来的视角。甚至连来访者进入团体时,陈述的目标可能都不是真实的。 提到心理咨询,大多数首先会想到一对一的咨询。有心理问题的人,那些内心深处的秘密,对着专业的咨询师一个人袒露,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更不要说面对一群事不关己的路人甲。 但亲密关系、人际关系问题,一定是多方关系,还是放在多个人的真实场景中解决起来效果更好。用作者的话来说,要提升人际关系中的觉察能力,提升亲密关系的质量,发展个人在组织中的领导力这类议题,花费同样的时间和金钱,团体咨询的效果更好。 作者李仑,一位有十几年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个体咨询时间累计达15000小时,团体咨询时间累计40000小时。用一本书的厚度,为我们展示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社会关系中的心理边界问题。 表象,并不是症结所在 进入团体之前,带领者要对小组成员做一对一的入组访谈,主要涉及的问题基本一致。包括: 基本问题:姓名、年龄、职业 目标问题:是如何了解到团体的,以及来到团体的期望 最后是陈述规则,签署协议,然后入组。 作者特意把8个人的情况分成了两部分,前面4个人的目标是真的,他们各有各的焦虑,入组以后也确实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但后面4个人的目标是假的。 化名权灵感的来访者:一位暖男,文字编辑。 原本他来到团体,是因为最近喜欢怼人,和女朋友的关系也困扰。 来到团体,他的真实问题是,一夜情带来的关系扭曲。 化名董英才的来访者:一位企业培训主管。 原本她来到团体,是想看看,是否可以把团体咨询这种形式引入企业培训。 来到团体,她的真实问题是,如何变得内心柔软。 化名张孤单的来访者:一位二孩全职妈妈。 原本她来到团体,是想学习如何做好两个孩子的爱的平衡。 来到团体,她的真实问题是,如何面对老公的出轨,以及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化名许不知的来访者:一位街舞老师。 一开始,根本没有想要解决的问题,他来只是因为“我妈让我来的”。 来到团体,他的真实问题是,父子关系狗血,母亲醉心于心理学,他在一个完整的家里,活得像个孤儿,感情上像个空心人。 和那些带着真问题来的人不同,他们的问题隐藏的很深。 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人们为了减轻焦虑的威胁、可能会用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方法来应对。这些焦虑进入了人的潜意识,甚至让人意识不到存在。 因为压得比较深,唤醒也比较困难。这四位带着假目标的来访者,在团体咨询的后半程—第6轮以后,才逐渐地由别人的问题、话头引出了自己的真问题。 心理咨询,并不是让人表面上舒服,会触碰到内心最痛的部分,真正地进行修复。一开始满不在乎的那些人,到了触及痛楚的地方,都是泪流满面,而后才是收获满满。 一知半解的心理学,好讨厌 这里面有两个一知半解的心理咨询师。 一个是化名高热忱的社区工作者。 她几年前就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还是一位天天解决家长里短问题的社区工作者。她入组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但她在小组里,并不讨人喜欢。在团体初期,她是一个脸谱化的角色,对待所有的人都是一副和事佬的样子。虽然心理咨询师并不需要讨喜,但一开始就不被接纳的咨询师,是很难帮助到别人的。 还有一位,是许不知的妈妈。 用许不知的话来说,他和他爸的关系,因为同一个援交女变得扭曲,本希望能从他妈那里得到宽慰,但他妈并没有管他,而是找了个情人,叫心理学,迷恋心理学的玄幻与美妙。提起他妈和心理学的关系,许不知一脸不屑,还带着嘲讽。 她学了好几年心理学,我觉得她都学傻了。 有一段时间总是给我道歉,说什么我小时候,她对我没有耐心,觉得没让我的童年过好。 然后又过一段时间,就说我不跟异性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说我换女朋友太勤,说我依恋关系不成熟,巴拉巴拉的。 心理学是哲学生的,还真是带有哲学的一些特点。《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这本书,开篇第一章的题目是——哲学好讨厌。 同样的,一知半解的心理学,像透了哲学不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样子,确实讨厌。 这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人的认知,是具体的人,在具体的场景下建立的。去场景化的套用理论,不关注深层的问题,看不到人,说什么解决心理问题呢。 来访者也许不懂心理学,但TA一定能感受到,对面的人,是否关心我的问题。 开始和结束,都需要结构支撑 作为带领者,李仑老师其实在团体咨询中发言特别少。起初还引起了来访者的不满,觉得他不作为。 有一句鸡汤是这么说的,“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外部打破是生命。”好像成长是个二元对立的事情,这句话在电影《长津湖》中,吴京还拿来教育四字弟弟。 我不知道这句话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但其实禅宗里面关于鸡蛋打破的朝向问题,有个词叫“啐啄同时”。 蛋里的小鸡在壳内的吮声谓之“啐”,母鸡为助其出而“啄”壳。只有“同时”发力,新的生命才可能诞生。 同样的,心理咨询要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带领者的推力不可太强。如果全程靠带领者的推动,来访者是没有成长的,离开团体一切又会回归到原点。 那带领者的作用在哪里呢?除了在必要时候进行干预,体现“啐”的价值。另外就是要保证咨询的结构完整。 人在生死边缘,都需要结构来支撑身体。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每几个小时就要喂奶、换尿布、清洗,甚至需要一套流程来支撑。 人到了生命的尽头,每几个小时要换药、擦洗、翻身,也需要一套流程来支撑。 心灵脆弱的时候,也需要用结构来抚平人身体、心灵的混乱。《自愈与成长》提到,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一份正常的生活,以此对内心世界抗衡。 正常的生活,是有规律,有结构的。也许规律和结构让我们感到生活的平庸而无趣,但这对身心脆弱的人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团体小组刚启动时,会发展很多混乱的动力,来呼唤结构、设置边界;到小组将要结束时,小组也会发展很多混乱的动力,来呼唤结构、梳理与提炼。这是带领者最大的价值。 结束时,带领者做了总结发言,认为团体咨询的效果,来源于三部分:一周一次、12次咨询经历过的三个月的时间,带领者的力量、团体凝聚的创造力。 来访者认为,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总结 也许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团体咨询师,也不会有类似亲身参与的机会,《忘忧十二夜》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也许我们以为的问题并不是真的问题,而只是问题的表象;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眼里没有具体的场景和人;尝试用外部结构,先从解决混乱开始,一步一步构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阿梦
    推荐

    八位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人,十二次关于自我边界、人际关系、婚恋问题、童年创伤的团体咨询。在这亦心理学亦社会学的案例复述中,人与人的碰撞亦物理反应亦化学反应。同样一句话、一件事,说的人不同,听的人不同,事情即有了排列组合一般的千差万别,脆弱、焦虑、愤怒、控制、共情、和解、成长...我们在观察人的同时亦可以反思自己,何处应该柔,何处又该刚;哪些应该坚持,哪些又该放下。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小刘老了
    推荐

    认真读完,犹如心路跟着8个人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有收获,有回忆,有感慨,祝开卷者有益[微笑]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蘑古力
    推荐

    这本书和我以前看的任何一本心理学的书都不一样。 从内容来说,这本书里面是访谈类型的,但是我以前看的访谈都是一对一的心理访谈,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团体咨询方面的书。从专业性来说,这本书的专业性体现在每次访谈结束之后作者的总结,专业而又抽象,如果说不是专业学心理学的或者对这方面了解很多,是看不懂这一部分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你对情节走向的把握。因为书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旁白,告诉你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的发生代表了什么)。 虽然是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是我感觉就像看小说一样,十分过瘾。刚开始对每个主人公简单介绍过后直接进入咨询阶段。虽然说是咨询,但我感觉更像是交谈。正如书名《忘忧十二夜》,八位主人公经历了12轮的交流直至到最后一轮解开心结,作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在看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想,从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来看,8位主人公其实没干什么,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敞开心扉,理解他人,鼓励他人(我觉得之所以我觉得很过瘾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断在吐露自己的心事,满足了我八卦的欲望)。 八位主人公分别是:和儿子关系不和的妈妈、叛逆不听话的儿子、热心为他人服务的社区工作者、有时候控制不好自己情绪的编辑、时常感到悲伤的两个小女孩的母亲,大学老师、公司高管女强人,害怕结婚的女生。看似这八个人毫无关系,但是每个人身上的某点特质却正好打动了其他人,从而让他可以理解自己身边的人。比如说:对儿子烦恼的妈妈说起自己的儿子,她的想法正好打动了那个叛逆的儿子。他想起自己的母亲,原来自己的母亲可能是这样想的。而叛逆的儿子正好让那位妈妈理解了自己的儿子。在场的男人,让女人了解了自己的伴侣,同样,女人让男人理解了自己心爱女人。在交流中是角色和角色的碰撞,角色和角色的理解。 随着交流的深入,团体之间建立起了信任,大家开始敞开心扉,说起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大部分都是因为过去的某件事情产生了心结,当解开了这个心结,人就会改变。这是典型的弗洛伊德学说的主张,我们之所以变成这样,是由于以前的某件事情造成的,当我们理解了之后,心理问题自然就好了。我认同但不是完全认同,因为从我自己身上我也可以发现以前事情对我的影响。我是阿德勒学说的支持者,比起剖析过去,我更愿意面对未来。但是阿德勒学说又有一些理想化。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同时兼顾过去和未来。 过去的已然过去,但是对于我们心理上的影响还在。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过去,面对未来。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求索🍀
    推荐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我们每个人每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湮灭都是多维的。我们所见到的都是事件映射到我们自己生命维度上的投影,书上记录下来的是更少维度的投影,我们从书上获取的又经历了信息损耗。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用自己的生命维度补全书上的信息损耗,这才是知识!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连木木
    推荐

    特别有意思的阅读体验,一边是对个人私欲的窥探,一边是对自我潜在的映射;而在适应了参与者的姓名及半书面语半口语的表达方式之后,这场冒险又愈发让人欲罢不得。 有几轮对话(部分)我特别喜欢(和享受),有几轮对话(全部)我又特别觉得无聊(和排斥),但是这不也正是团体小组本身经历的忐忑与起伏么,在边界的推拉间、在课题的进出中、在情感的收放里,疗愈的歌声(literally)才会真正唱起。 有几个文间的分析我也觉得特别棒,黄金分割点的寻求可以是一件既刻意又日常的事情,而那种碰撞之后的弹性成长是每一份关系、角色中我们都应该努力得到的。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叶小燕
    推荐

    幽燕荐读指数:五颗星 好看到我一口气看完,花了8个多小时,然后一边看,一边想喊bravo。而且看到兴奋不过,就去想买纸书的书,纸书68大洋不便宜啊,不错的体验。 本科的时候其实也因为开设了这个课,所以有体验团体,但那个更多是结构性的,更温和,我觉得其实也没有涉及到更多的,个人暴露的部分比较少。 然后李仑老师选取的这个团体,他说他在创作时选取的这几个人都是有代表性的,我看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小团体就能折射出很多人际间的动力出来,然后每当他们互动攻击,然后再回击,或者有一些场合,你能看到有些人直接扔刀子,有些人递刀子,有些人补刀,有些人被刀杀,刀起刀落,然后再换人,换动力,就有些场景特别有意思。 我很喜欢里面有个老师分享的梦,然后带领者让他们每个人经由梦,做自由联想,这样每个人都经由联想在别人的梦里,找到了与自己生命贴合的体验,人际间就有了共鸣。 其实我想说只十二次团体,看的一点都不过瘾,再来十二次都不为过。不过带领者作为旁白,问的那些问题,也值得我好好思考,包括他们每个人的回应,我要可以好好研究。

  •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胡淑英
    推荐

    最后一句话,很有画面感,人类的潜意识是一座山峰,可以被忽略,可是,山,就在那儿。 很好的一本书,原来团体治疗的效果可以如此惊人,让我们看见了太多看不见或者忽视的事,物,情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