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清风徐来
    推荐

    对于李玫瑾老师的认识,起于观看育儿视频,挺认同她的一些观点,后来阅读了李老师著的《心理抚养》部分章节,挺受益。感谢李老师!听完这本书,让我心情有些沉重,复杂,担忧,毕竟这些违法犯罪事件反应了社会的另一面,揭露了人性的另一面。和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情形不同步,不禁让人产生隐忧。对于个人和家庭,我只能希望大家用爱相互滋养,理解包容;对他人也是尊重和理解,同时自我保护意识一定要具备。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麦子SU
    推荐

    那些犯罪分子都是因为无法融入这个社会系统,以及偏执的思维,加之没有得到相应的疏导,逐渐走上了犯罪的到了。人的一生会经历各式各样的磨难,闯过这关还有下一关,人必须得在种种艰难困苦中修炼自己内心,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自己罗老师说,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哄哄
    推荐

    人性之中,幽微之处。 这本书是一门教育——有家庭教育,也有(人性,性侵,变态,精神病,犯罪,暴力......教育)一门我们成长过程中缺失,但又极为重要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研究犯罪心理学,最终落脚点是早年把人教育好,防“患”于未然。此书采用对话的形式,李玫瑾➕嘉宾➕主持人,剖析社会“坏”现象背后隐藏的东西,观点新颖深刻,案例引人深思,给人直观启迪。这本书有一个好处,它会吸引你读下去(开始会被里面的“各种剧情”吸引眼球,然后发现原来是真实存在,再意识到很可能发生在你身边,迫切的想寻找答案知道怎么做)当然,他们谈话中也充满人文关怀,给人温暖和希望,书中一个观点也深入我心,尽量给人温暖,还有理性的善良。 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的知道“观念”上的自我保护,在可能会遇到危险的细节处会更用心。也带给我一些感受 : 单纯天真很美好,也很危险,因为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无知,无知不是原罪,但它可能会带来风险。 再谈一点,最近主要是看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一些书籍,电影也会去看,这些让我接触的大部分是——负面➕黑暗能量,终于......(做噩梦了),所以,读这本书时,我建议搭配其他美好的书籍。 “伸手不见五指的颜色”只是一种颜色吗?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alicia436🕙
    推荐

    在“圆桌派”和“锵锵三人行”节目看过李玫瑾老师对犯罪人的心理剖析,蛮有意思的,没想到李老师先前也受到过非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如何避免校园霸凌,李老师提到的三条:孩子身体要健康强健;有朋友,最好三五个;不要有太古怪的行为。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狂日人记
    推荐

    2021.8月  NO.22本 一本非常好的书,对于研究人的心理、人格、犯罪动机等很有启发。由于看完这本书间隔了好些天,很多东西记不清楚了,但是有一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各不相干,但其实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什么叫循环呢?大家彼此都很冷漠,都很冷酷无情,那最后你得到的一定是这个。 ​” 我认为这个很有道理,而且从本书所给予的一些犯罪案例来看,我们更应当尽量对人友好,多多释放善意。小到个人会收到来自周围人同样善意的反馈,大到整个社会形成宁静祥和的风气。 这些都是有利于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些观念和法则。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温暖如春
    推荐

    这是我无意中翻开的一本书。因为这段时间发现某音上很多关于李玫瑾老师的视频片段,所以无意中看到这本书就随手翻开,却似乎发现了一个宝藏! 李玫瑾老师果然是很厉害的!她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对犯罪人进行心理画像!前期因为我国立法和各种法律程序的问题,导致了对犯罪人心理或犯罪动机研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但是她一路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不错的成就,越来越多地得到当局的认可和普通民众的首肯! 这本书就是基于她多年的研究在电视台对她进行的访谈,后编辑成册!但是这个书本文字化的访谈,你看起来并不感觉枯燥,反而身临其境如在现场! 本书共分为14章,辅以案件及各种专业名词的解释,一共19.4万字,完整地告诉我们“人性是养出来的”这一颠覆性的理论认知!让我们对传统的性恶论或是行善论进行了一次心理清洗,让我们真正明白对一个人的抚养,尤其是心理抚养的重要性! 其次还有“情残比智残更可怕”的理论,让我们明白,有些人确实是天生的犯罪人,就像天生的身体有缺陷的人一样,有的人天生情感障碍,导致这类人成为人们口中的“喂不熟”!情感冷淡,极易犯罪! 读这本书仿若置身访谈中,主持人、嘉宾、李玫瑾老师三人款款而谈,没有任何的心理压迫,读来很舒适如同聊天,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和感觉中,你会明白原来人的心理也如同身体一样,也会感冒发烧有各种疾病,不及时予以治疗,后果就会不堪设想!所以,心理抚养被一再提上日程!而心理抚养中的“观念”教育又是重中之重!李玫瑾教授说,研究很多犯罪人,其实最后发现他们是缺乏观念的,观念这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是会左右你一瞬间的思想,所以,耳濡目染春风化雨般的父母身边人的言语行为的示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最不缺的是精英教育,而是生存教育。所以,你会发现,霸凌的孩子家庭一定有缺陷,而大多数的医患关系紧张,也源于生理疾病带来的心理异常进而导致犯罪! 同时,李玫瑾教授强调,高学历并不代表不会得精神病,而生而不养是一种罪过。所以,孩子在6岁之前一定要亲自抚养,让孩子建立依恋心理,6-12岁,要有正确观念的植入,这一时间是同性情感发展的时间,而十四五岁之后,就是异性情感的崛起……这里面很详实地分析了同性恋的心理发端!源于青春期同性情感的不满足以及停滞…… 总之,书中最后两三章还涉及到了性侵的各种问题! 真的是值得一看! 不得不说,本书还是很精彩的!尤其是李玫瑾老师观点明确,是非分明,没有中间地带,让你感受到一位学者的严谨!读来受益匪浅! 五星推荐!每一个即将为人父母的人,每一个社会人,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是对自己和社会的负责!强推本书!不接受反驳😂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欸乃º
    推荐

    喜欢李玫瑾老师,喜欢听她讲话,那令人信服的语言总能让人受益匪浅。 行走在世间,就不得不与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发生碰撞,正如那句歌词“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这人性的幽微之处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与感悟,总之,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善待他人,谨言慎行。其次,如果为人父母,一定要好好尽职尽责,不仅仅是将儿女抚养长大,还要教会她们怎样为人处世,要有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学会敬畏生命,既不要轻信他人将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更不要有才无德去危害他人与社会… 这将是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课题。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平凡(程)
    推荐

    这是一本分析各种犯罪心理的书籍,里面涉及有心理学,家庭教育,社会制度,甚至还有爱情观等众多内容。当然,也有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推荐

    优点:1、李教授对案件的推论合理,分析深刻,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境界。2、深表同意重视未成年人教育的观点。 不足:1、这是李教授论文摘编和访谈节目,凑成的一本书,很多案例没头没尾,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2、另外,就像本人所说,对一线当事人直接接触太少,没有第一手材料,很多都是基于新闻报道基础的推论。3、很多案例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治,希望这么好的论文不要停留在理论阶段。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是吗?
    推荐

    幽微的人性 李玫瑾 >>同屋而住,由于高频率、高密度的接触,如两床相对、书桌相邻,不良感受往往也在不动声色中发生。这些微不足道的琐事,慢慢积累成为内心的怨恨。当个人不能很好地通过言语交流,不能通过运动等方式疏散这种不良感受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积累就可能达到危险的量,进而寻找机会爆发。 >> 如果情感是越丰富的抚养,孩子听到声音和看到面孔越多,他的言语表达就越好。他只要说得好,就会出去结交小伙伴。 >>视野越宽阔的人,心胸就越宽阔。有见识,见多识广也会变得心胸宽阔。 >> 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如果夫妻二人亟须挣钱或者事业太重要,如果母亲没有时间亲自哺乳,那么最好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成陌路人。在准备怀孕和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依恋期内(12岁之前),不让他(她)离开你的身边。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如果一对年轻的夫妇仍然只需要别人的关心,却不愿意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的婴儿;如果夫妻二人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那么最好不要选择当父亲或母亲。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完全不知道,有无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或没时间,建议最好不要当父母。如果认为孩子出生后会自然长大,会自然懂事,那人们一定失望。因为只要心理抚养不到位,那么,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她),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这就是心理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父母终于明白心理抚育的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所以,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应该作为欲为人父母者的必需知识,有条件者一定要阅读《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各社区或医院在进行孕期教育的时候,要增加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的同步教育。——摘编自李玫瑾专著《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呼吁一个问题,就是6岁之前爸爸妈妈不要离开孩子,就六年。 >> 我们一般认识问题都是从空间开始的,而最优秀的思维是长度,是历史的思维,是时间的思维。 >>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当你和外面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到外面去找理由,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你就会发现,如果你考虑一个问题时能够更周到,尤其是不仅要研究、了解犯罪问题,还要了解公众的心理,可能这个问题就能够化解。 >> 我曾经概括过男人吸引女人有几个角度:第一个,长相;第二个,你长相不好不怕,你只要能说会道;第三个,有钱;第四个,有权;最后一个,如果前面四个你都不具备,你有情有义也行。什么叫有情有义呢?就是你待人实在,能吃苦,能为人付出。那么,这种男人也会有人爱。什么人最糟糕呢?就是前面几个条件都没有,又特自恋,自尊心很强,心高气盛,而且自身能力又很差,不能吃苦耐劳,达不到目的时就容易愤怒,这种男人就很麻烦了。 >> 其实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大家彼此都很冷漠,都很冷酷无情,那最后你得到的一定是这个。如果我们大家都有善意,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释放我们的善意,大家会很舒服的。 >> 一般而言,人的长相大多取自遗传,但人的性格和观念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那些成天担心、害怕孩子出问题的父母:只要你们夫妇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礼,处理问题时有理有节,你们身边的孩子差不到哪儿去! >> 越早年的观念,越会变成我们骨子里的东西 >> 光善良没有理性,那是愚昧,很容易被人骗,所以善良一定还要有理性。 >> 校园暴力这件事,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被欺负,让他参加体育运动,只要他有肌肉感了,他就有爆发力,他就不会再轻易地被人欺负了,就能保护好自己了。 >> 对于婴儿的情感需要,抚养人不仅要给予微笑、拥抱,还要给予一定的言语刺激。对婴儿的轻声细语既是情感抚育的一部分,也为婴儿今后的思维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如果抚养人缺乏对婴儿温柔的言语刺激,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就容易出现语迟、不善于表达等特点,并由此导致不善于与人交往、心理活动内倾的孤僻性格。许多变态人格和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这种内向性格。 >> 每个有幸福童年的人都会回忆起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恩爱和对子女慈爱,是每个儿童幸福成长并形成良好人格的前提条件之一。道理虽然非常简单,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尽然,常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破坏它。比如,为了追求所谓的个人幸福而插足他人家庭,游戏般地结婚而后离婚,或者未婚先孕,出于各种功利目的的婚姻,见异思迁的爱情,等等。 >> 当一个家庭出现裂痕、残缺时,受害最重的就是那些深深依赖父母和家庭的儿童。 >> 家庭稳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父母的修养水平又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格。 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人在出生后的1~2岁内主要发展的是行动能力和言语能力,其间的行为大多是自发的,并在大人的奖赏或惩罚中得到鼓励或抑制。但是,人从3岁起就开始出现一种认同倾向,即不自觉地模仿身边的大人,将他看到的大人的种种行为复制出来,并逐渐变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比如照顾小娃娃、模拟大人的说话口气等。这时的行为模仿犹如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的最初印迹,深刻而难以抹去。父母或其他抚养人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助人,是否坚持原则,是否自信,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甚至他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都会决定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方向与道德水准。这种最初的印迹往往伴随一个人终生。所以,从一个成人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他父母的影子,从一个人的修养可以看出他的家庭背景。我们在强调“优生优育”的同时,还必须强调要优化父母的修养与品德。 >> 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 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汽车更容易让他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如果做父母的能够了解这些道理,就不应该以自己的意志去生活。 >> 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绝大多数被人们敬佩和记住的成功者一定是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他们有责任感、同情心、博爱,他们能自制,能付出,能与人合作。而责任、自制、合作、付出等,均为人的性格,不属于智力的范畴。 >> “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 对子女的爱护,其前提是尊重,家长要知道儿童和生命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即使我们成年人给予他们生命,给予他们成长中所需的物资,“被给予者”仍有独立的人格,他们仍需要被尊重,需要平等地商量、理解和沟通。 >> 在危机干预中,要让个体表达或发泄内心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同情、解释和保证,树立其信心。 >> 是否具有稳定的抚养人、固定的抚养关系,以及是否有多个亲情抚养者,不仅能够决定孩子的情感发展,还会决定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和类型。 >>6岁之前的性教育在于灌输给孩子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时候的性教育,就是给孩子灌输一种性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儿童时期的性教育工作应当由母亲来做,母亲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交流,告诉他(她)为什么只有妈妈或者爸爸能给他(她)洗澡,这是因为身体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看的。我们用毛巾洗他(她)身体一些敏感部位时就要告诉他(她):“这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摸的!如果有人要摸的话,你回来一定要悄悄地告诉我。这是我们两人的秘密,好吗?”当孩子6岁了,要去上学时,我们在嘱咐孩子的众多话中应该有这样的内容:“孩子,上学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但是,如果有的老师让你脱裤子,这种话你不要听,而且回来后要悄悄地告诉我。记住了吗?”事实上,很多对幼童的性伤害都发生在孩子完全不懂性的时候。所以,这种教育一定要在6岁之前,也就是在上小学之前就告诉他(她)。 >>当男女之间一发生性关系之后,有一种男人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望,当它又带有暴力性的时候,女方是非常危险的。 >> 对身边的女性讲:“找对象一定要慎重,结婚不要太早,更不要过早地生孩子。”当然,这个慎重有几种方法,比如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一般地,男人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有良好的家教,就不会有暴力倾向。如果这个人外表不错,智力水平也不错,但他很神经质,某些行为举止让人费解,你最好不要找他做伴侣。就算跟他结婚了,你也不要过早有孩子。一个女性、一个母亲生活在恐惧当中,她的孩子也会恐惧,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 人们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往往有三种途径,首先是表情,其次是语言,最后才是动作。一个男人如果习惯了用家庭暴力的方式发泄情绪,证明他在情绪表达方式上存在缺陷。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鸣翠松涛
    推荐

    真相都是残酷的!本书列举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社会真实案件,告诉我们,心理问题虽然平时不易发觉,呈现出来了的时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爆发。 愿我们的社会少关注一些成功、金钱、名声等显性正能量,多关心家人、朋友、社会的和谐友善的隐形正能量。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如果心理真出现了大问题而无法解决,殃及的就是家人和社会。 没有星级评论了,有点可惜。只有3种选择,我给推荐,源于有些心理分析的观念对于我的启发和认知的提升!知道李老师还是在微信视频号上,看到她对于婴儿无法翻身影响他未来的情感走向的说词,许多人不信互怼,源于没有系统了解她的深层全面观念吧。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韩泽林
    推荐

    微信读书:阅读《幽微的人性》作者:李玫瑾。 最近常常在段视频里看到李玫瑾老师的形象,侃侃而谈,说得都是人生的大道理,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与提示。李玫瑾老师是个教育家、心理学家,又有丰富的从警经历,可谓理论扎实、实战经验丰富!这本书主要是各种采访节目的录音整理,针对性强,条理清晰……受益匪浅。书中举例很多刑事犯罪的起因大多是早期儿童教育缺失,特别提醒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多少要学一些心理学,减少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失误而造成的伤害,让孩子们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成长。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秋秋
    推荐

    半夜睡不着,起来把李玫瑾老师的这本书读完。这是本太沉重的书,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案例,一个个扭曲的灵魂,无不一次次地撕裂我的心灵,真是说不出的滋味,惊讶,心酸,难过…五味杂陈。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以李玫瑾老师一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 父母是绝大多数人来到世上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不仅教我们基本的生活常识,还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教我们如何做人,所以家庭抚养不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有爱和善良浇灌的童年,一定能结出幸福的花朵。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九月菊
    推荐

    在手机上经常可以看到李玫瑾说教育的视频,非常喜欢。《幽微的人性》以访谈的形式,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李老师的观点,令人信服,令人敬佩,获益匪浅啊!

  • 欢迎来到青春期:9~18岁孩子正向教养指南
    Qin🍊
    推荐

    人性的确如此,既轻信又爱怀疑,说它软弱它又很顽固,自己打不定主意,为别人做事却又很有决断。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到: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读到一半,因为里面的嘉宾,让我放弃了读下去的欲望!这幽微的人性啊,也让我任性了一下!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