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学

博弈心理学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博弈心理学
    晚熟的人。
    推荐

    心理学神作上架了,非常激动。 这本书我是读的纸质11版,读了全书六分之一了,感觉对自我认知的提升很明显,更能学会了琢磨身边人的情绪,也越来越摸清了“人”这个复杂的东西,真的是心理学入门神作。 全书是非常厚重了,内容也十分充实全面,喜欢心理学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 博弈心理学
    美人鱼
    推荐

    读完更大的感触是怎么在一个领域深度的学习,并且怎么去克服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知识盲区 书的逻辑框架没有很复杂,基于事实拓展和延伸知识点,只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怎么才能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去应用,才是内在的真实价值

  • 博弈心理学
    A11
    推荐

    这本书很棒,社会影响和塑造我们的行为,让人们通过对社会、环境、文化、年代等,去了解我们怎么构建了社会和自己。书是个大部头,扛起来不易,期待微信读书上架!

  • 博弈心理学
    Double_J
    推荐

    神作推荐,神作推荐,神作推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给非心理学专业的人只推荐一本心理学书籍,我一定会推这一本。如果只推荐一本一定要读纸质版的书籍,我也一定会推这一本。 科学一定是客观的吗?一个无比正直的人不会做出非正直的事吗?你的缺点比优点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吗?怎么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行为表露出的情绪?怎样通过细微的改变让自己更好?或许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不要被她的名字吓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都是实实在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研究的是你与这个世界和每一个人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自己。她关注的是态度与信念,从众与独立,爱与恨。一般来说当人数大于1就会产生关系,就会产生社会,因而只要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社会心理学,它关注的是不同个体之间如何看待和影响彼此。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明社会心理学可以怎样影响你的生活。如果你炒股,你经常会在一次事件影响了股价之后回头复盘这个事件,同时你会发现这个事件带来的影响是可以理解可以解释并且能够提前预判的,但事实上,即便下一次发生同样的事,你也很难在事前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个在社会心理学当中叫做“后见之明偏差”,它的含义是:我们在知道一个事实之后会感到自己早已经知道这个现象。就后见之明看来,事物都是可以预见并且显而易见的。如果你了解了这一点,你大概会得到这样一些思考和结论: 1.大家会高估自己对于事件的预见性 2.找不同的两组人,告诉他们相反的两个结果,他们都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结论并认为自己早就知道。这就是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听上去完全相反的道理 3.我们会忽略时候看起来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当时其实并非那么明显 4.需要通过不断总结和了解自己来分辨什么是预测什么是后见之明 于是乎,你大抵会去主动对这一现象产生意识并做出更合理的反应。 这本书大概是你读到过的很多畅销书的根基所在,比如组织行为学、乌合之众、思考快与慢等等等等,你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很多曾经看到过的知识的痕迹。读这书大概不能囫囵吞枣太快掠过,某种程度上我更建议你要读纸质版。以上。

  • 博弈心理学
    潘晓良
    推荐

    我觉得没必要迷信美国的教科书,能够达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或者Bruce Alberts的《细胞生物学精要》高度的还是少数。也许是我期待太高了,《社会心理学》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惊喜,都是一些听到过的原理,解释也不够精彩,例子也很过时。

  • 博弈心理学
    清如瘦竹
    推荐

    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产物 总有一些专业书籍一直都是该研究领域的翘楚和典范,书中的观点、事例、结论,会被大量引用,甚至因为被引用的太多,你已无法追溯其原著在哪儿!比如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马克思《资本论》,德鲁克《管理的实践》,特劳特《定位》,其他如《娱乐至死》、《乌合之众》、《欲罢不能》大概都是这样的经典。同样,这些经典里应该有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一席之地。这本1994年出版的著作,目前已经再版至第十一版,成为美国大学心理学教材,全球至少有700多所大学在使用该书!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相互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戴维·迈尔斯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研究成果来揭示:社会中的我们是如何彼此理解(第一编)、影响(第二编)和联系(第三编)。第四编包括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是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该书共16章,五大部分!(备注:书中翻译用的是“编”非“篇”,) 导论 第一编 社会思维(1社会中的自我,2社会信念和判断,3行为和态度); 第二编 社会影响(1基因、文化和性别,2从众,3说服,4群体影响); 第三编 社会关系(1偏见,2攻击行为,3吸引和亲密,4利他,5冲突与和解); 第四编 应用心理学(1临床领域,2司法领域,3可持续发展)。 有些知识我们耳熟能详,有些观点颠覆我们认知!读完你会发现不少书就是该书观点东拼西凑的产物!本书很厚,大约72.8万多字,个别书友读不下去而选择了弃书!我自己大概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读,用时54小时36分读完! 美中不足的是:该书的的标题不清晰,每一章下面没有节,也没有一二三级标题,如果用碎片化时间去阅读的话,需要经常性往回翻翻,捋一捋讲述的逻辑和层次! 闲来无事可以读一读,重新或者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和他人!                2022年读完的第1本书 ​

  • 博弈心理学
    周露
    推荐

    翻译不是很流畅,一些句子冗长,难啃,可能学术类书籍的原因吧。 但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科学与人文结合。里面的一些章节再延展出去又可以写一本书。之前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里面的理念观点其实很多都可以说是这本书的一个小分支。 但这并不是在说哪一本更好,这本是从比较大的局面来写的,其他的书籍就比较细致,整本书可能都在讲一个领域,重点在于把一个理念讲透。各有各的优势。

  • 博弈心理学
    Muse💋洪淼淼
    推荐

    ❤️一共四编,也就是四卷,每编3.4章,内容非常庞杂。所有引用都会标注文献作者和年份,极其专业。 有大量黑体字的专有名词,随后会给出一段释义,但是展开描述不足,蜻蜓点水,以至于我感觉它更像一本词典。阅读难度较大,趣味性不足。任何一章的内容,就足够展开写成一本书了。 🧡《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与生活》非常相似, 1️⃣都是同一个出版社,同样的装帧,立在书架上仿佛孪生兄弟。 2️⃣都是超厚的教材,A4大小(是教材的尺寸,比普通书要大),厚厚一大本。 💛我手上实体书是第11版本,微读是第8版,行文走字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最近还在读《社会性动物》,可读性更高一些。 欢迎关注公主号 种草机喵酱 多多点赞 多多留言

  • 博弈心理学
    玥儿弯弯
    推荐

    2022-2 花了46个小时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之所以用“终于”这个词,是因为作为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外行,阅读这么学术的一本书还是相当吃力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本书很“学术”,所以它的结构比一般的书籍都要清晰,在每一个大的话题结束之后还会有小结,感觉特别人性化。我的吃力,大概还是源于我专业知识的匮乏,和我企图只看一遍就能记住吧。 其实这本书对于调试自己的幸福感蛮实用的,它关乎人怎样认知自己,怎样认知他人,我们怎样从众,怎样产生偏见,怎样讨厌一个人,又怎样喜欢一个人…… 伴随着每个话题我们都可以得到很多思考。的确有时会觉得专家得出的结论我们似乎早已知道,类似于群体极化这样的事其实在观察粉丝骂战的时候就已然觉察到,看了专业人士的调查研究,印证了我的一些推测,也引发了我更深入的思考。我开始理解一些法律和政策,拥有了更宏观的视角。 至于在这本书里学到的干货,由于已经在每一章后做了总结笔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最后一章中讨论的幸福感,我认可它是一种比较级,源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源于自我与他人的比较,书上说要通过向下适应和向下比较来改善幸福感,其实我在想,也许激励提升自己的实力比降低目标更积极一些,不一定要追逐物质上的条件,但精神上的更高境界总是可以追求的嘛。 感谢书籍,给了我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不富有,也不快乐,但当有书可读,也有时间可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幸福的。

  • 博弈心理学
    Sesquipedalian
    推荐

    翻译得太烂了,文中充斥着不知所云的句子和错译的常用的专业词汇,试读章节都没读完,实在忍受不了了。放弃了。不知近千的好评咋来的。

  • 博弈心理学
    芦荟
    推荐

    历时近20小时才读完的一本书。 《社会心理学》在微信读书的上架是2022年给我最好的礼物。 这本书的实体版我早在2020年就已买过来,但是苦于它七百多页简直和个砖头一样,我就只翻阅过其中的几章。 但是就是那几章也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微信读书上架后,我可以或听或看这本书。真的太方便了。 里面的很多心理学的概念多会佐以解释和详细的论证以及案例,真的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 文末将文中的专有名词再一次汇总并配上英文解释,作者这么做真的太体贴了,方便我把所有的概念都整理到word里,以后写作的时候应该会引用到其中的心理学概念。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次并不算精读,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再精读一遍这本书。

  • 博弈心理学
    冯瑞康
    推荐

    书名:《社会心理学》 作者: [美] 戴维·迈尔斯 全国700多所知名高校推荐用书:从心出发,认识你我他。 01 听前思考 我是谁?我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认识是不是准确? 我们和周围的人之间是怎么样互相影响的? 我们和周围的人之间都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关系? 02 书中金句 自我效能感可以鼓励我们在逆境中也不要轻言放弃,即使一开始失败了也要坚持下去,全力奋斗不要因为怀疑自己而过于分心。 从群体正在扩大或放任自流的倾向出发,群体可以是非常非常好的,也可以是非常非常坏的。所以我们最好能明智而有目的地选择群体影响。 人与人之间终生的互相依赖使得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生存核心。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着吸引——男性和女性间的吸引,我们应该为自己得以来到人世间而对它心存感激。 那些承诺要创造一段平等、亲密、互相支持的婚姻关系的人可能会从持久的相伴之爱中获得安全和快乐。 那些有助于真正美好生活的东西——亲密牢固的友谊、充满希望的信仰、积极的思维习惯、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永久常在的。 03 精华笔记 《社会心理学》自从1994年首次出版以来,目前已修订再版11次,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全球700多所大学所使用的心理学教材,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作者迈尔斯是美国密歇根霍普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更是一直在努力把心理科学介绍给普通大众。由于迈尔斯在研究与写作领域的突出贡献,他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高尔顿·奥尔波特奖”、美国脑和行为联合会的“杰出科学家奖”多个心理学大奖。 《社会心理学》系统介绍了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专门学科以来各种相关研究领域、问题和主要观点和结论,全书分为互相关联、依次递进的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社会思维”,第二部分“社会影响”,第三部分“社会关系”,第四部分“应用社会心理学”。 第一部分是社会思维,解决的是我们怎么认识自己,怎么认识他人的问题,迈尔斯告诉我们,准确地认识我们自己和他人,就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认识可能存在的偏差,书中重点介绍了广泛使用的“自我效能”理论和“自我服务偏差”理论等理论观点,教会我们既要准确认识这些偏差,也应该合理利用这些偏差,适度调整我们的态度与行为,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拥有适度的自尊与自信,避免盲目的乐观或是悲观,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 第二部分是社会影响,在第一部分讨论个体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讨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怎么互相影响的问题。虽然先天基因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们,但是后天的文化习得更是对我们有深刻的影响。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被塑造成不同的角色,从而有着不同的行为。人与人互相影响有很多形式,从众、说服是比较典型的影响的形式。我们通常和别人联合起来,组成一定规模的群体来完成某项工作,群体的效率如何,是社会助长还是社会懈怠,群体在一起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否会淹没少数但正确的声音,也是这一部分所讨论的重要问题。 第三部分是社会关系,探讨我们和他人之间各种复杂的特定关系。我们通常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分为负性关系和正性关系两种。负性的关系主要是不喜欢某些人,歧视与偏见,甚至是产生各种形式的攻击,甚至是大规模的冲突;而正性的关系则是喜欢我们周围的朋友,爱我们的恋人,甚至是对身边的陌生人提供无私的帮助。书中重点探讨了“亲密关系”,针对现代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亲密关系不断受到冲击的现实,迈尔斯特别提出了“经营爱情”的理念:他认为爱情是可以经营的,它需要相爱的人共同去培育,成熟的爱情需要信念的支撑,“用心照顾”我们的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 第四部分是应用社会心理学。在这里主要是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司法领域的应用,利用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医生和病人正确地治疗和对抗疾病,并且帮助警察和陪审团减少司法判决中可能出现的误判和漏判。与此同时,迈尔斯还展望了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同时关注了人们持续的心理健康与幸福,他指出我们需要拥有和维持亲密的支持性关系,拥有集体的信仰,同时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不仅让我们对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轮廓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更旨在关注我们如何才能拥有更睿智,更有价值,更激情洋溢的生活,关注我们如何才能拥有稳固的亲密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真正达到心灵的快乐,拥有真正的幸福。

  • 博弈心理学
    一心一意
    推荐

    还没看!!!昨天在群里答应一个人,拍这本书里面的内容给他看,所以今天就翻出来了。人家提出了三个问题,我回答了,特此记录[憨笑]。 1.是否能怎样避免选择性接触? 要避免选择性接触,我认为是自己要有意识去接纳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迎接各种的信息。 2.什么情况下有刻意避免选择性接触的意义? 作为目击证人,但同情弱者算吗 3.什么情况下不必降低失调感? 我觉得降低失调感是一种很本能的存在,好像无法说必须要或者是不必要去降低。因为它是两种认知在心理不一致时,人就会感到紧张,为了缓解紧张,我们经常才会调整自己的想法。比如我知道过度玩手机不好,但是我就是喜欢玩啊,都玩上瘾了,但为了自己心理好受点,我就会给自己找借口,以达到降低失调感的目的。 我读书总是在学习书里的逻辑,很少自己提问题的,或者想想有没有相同的经历。除此之外,就很麻木的在看书,所以我很喜欢别人向我提问题,或者两个人一同探讨问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所学的知识点能够更加深入去理解。 所以欢迎探讨[飞吻]!!!

  • 博弈心理学
    简单 纯粹
    推荐

    《社会心理学》 原理: 1.观念一致会增强认同 2.人们都有被他人了解和理解的渴望 3.处于特定社会位置的人积极扮演社会角色,并表现出被期待的行为,再加上助长行动和思想的情境,可以深刻改变一个人 4.人们会不断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辩解 5.提前降低人们预期会有更好的理解和同情,做得好,付出了努力;做不好,有同情 6.为获得目标所付出的努力,会加大目标的吸引力,增加获得目标的障碍,就是增加渴望感 7.人们对损失和负面事件的敏感程度远超于对胜利和正面事件的敏感程度 8.情境的力量是巨大的,足以控制人的行为 认知失调: 行为态度不一致,肯定有一个会变化 1.人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行为可能会有糟糕的后果 自我说服: 为获得目标所付出的努力,会加大目标的吸引力“为你我花了半年的积蓄--------自我说服” 解决方法: 勿以恶小而为之 1.减少认知失调 2.学会与失调共处,搞清楚所纠结的事,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如若不能那就接受 自我辩解: 人们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尤其是错误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 自我展示,公众形象: 1.自我推销(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导) 如,“肖申克展示专业避税能力” 2.逢迎讨好(认同,“我和你一样”) 人对和自己一样的人列为同类会有很大好感 3.威严强势 “如果你需要告诉别人你是,那你就不是” “最好的威胁是不采取行动,若采取行动却无效,那人们就不再害怕威胁了” 4.示范表率(强化模范光环,展现优秀道德) 核心:使别人以正直和高尚的印象认同 通常会通过经历及痛苦强化模范形象 5.示弱讨巧(被动展示,获得同情帮助) 核心:夸大展示弱势,获得他人同情和帮助。 如,“女性撒娇” 自我展示的本质: 1.促进社会交往 2.获得物质回报 3.自我构建身份(人设构建和角色扮演) a,自我验证(验证已经建立起来的自我概念) 如,展现自我价值(正向和负向)       “作”----------验证自我判断 b,角色品质内化(角色扮演,行动+被期望) 自我展示失败所采取的策略: a,解释说明(解释行为从掩饰到直接) b,自我设限(降低人们的预期) 提醒: 人设建设要和自己本色相符合 是否真正喜欢所做的事情 态度和行为方向是否一致 上瘾: 1.上瘾不是喜欢而是渴望 2.上瘾的根源是心理需求 3.上瘾的条件是环境助推 4.当你越想要避免想法,这个想法就越强烈 5.当念头强烈时,尝试分心不要责备 6.表达情绪,从情绪中释放出来,获得自由 7.习惯有三部分组成,线索惯例和奖励 解决方法: 1.解决心理需求根源-----了解情绪及释放情绪 2.减少对意志力的重视 3.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 4.用我不,不是不能做-----------------“我不” 5.让上瘾实现起来麻烦一些,就越有可能解除 如,远离上瘾的环境 6.设置上瘾行为惩罚------------如,跑步背单词 7.逆向拆解上瘾体验--------找到为什么会上瘾 8.不要放松对自己要求-----------防止死灰复燃

  • 博弈心理学
    雪松
    推荐

    【88/365】刚开始看本书时没注意字数,看到显示的是两百多页,不算长。等到末尾一页显示付费继续阅读,付费后突然发现有一千六百多页,那肯定不能半途而废,肯定要读完的,实际上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特别在意页数。之前学习的快速阅读法不适合读本书,很多知识点都需要慢慢阅读去理解,好在其中掺杂着很多案例分析,读起来还算有趣,不会枯燥。书中从社会思维、影响、关系详细讲述了心理学知识及研究。 社会思维方面,从自我与他人在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形成了各自带有偏差的观念,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与他人,自己往往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对事件上的解释存在误差,成功归因于自己,事败归因于环境和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而对接下来的行为做出符合自己的解释。 社会影响方面,从个人扩大到群体,其影响是不是叠加的呢?人类自然天性、文化多样性以及性别差异等,面对同样的行为会做出不同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同。多数人影响少数人的从众行为,增强影响力的说服行为,个人行为也会影响整个群体的行为走向。 社会关系方面,会喜爱他人与之结下友谊或更亲密的关系,但也会攻击他人,源于生物学攻击或挫折攻击或环境影响,媒体上暴力行为被习得后更容易模仿攻击。帮助行为产生的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为回报、利他、从众等。 社会心理学应用肯定不只是在书中提到那些领域,一定是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了解一些社会心理学知道可以知道我们或其他人群所作出的动机是什么?明白了源头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处理一些问题。它让我了解到平时没有意识到的一些行为动机,又有了看待事物发生的新角度。 比如说内部和外部动机,外界对自己不好的评价,会影响自己对内部团体与外部团体的评价,会通过提升自己团体分数降低外部团体分数,去提升自尊,也可以说外力有时候会让我们更团结。 再如挫折-攻击行为,当我心情不好时,更容易愤怒也会间接去指责攻击别人,在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这是以前没有意识到的。 摘抄:问题的不同可以把人塑造成我们所期待的类型,内向的问题和外向的问题。例如人们想验证某个人是否外向,他们就会问一些与外向有关的问题。(“当你想使一个聚会的气氛活跃起来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想测验一个人是否内向的时候,人们就更倾向于问,“是什么原因令你不能真正与人坦诚相见?”这些问题使得被测验是否外向的人表现得更加爱社交,而使被测验是否内向的人表现得更加害羞保守。我们的假设把人们塑造成我们所期望的类型。 文中有提到电视的出现,性与暴力的镜头使得现实中性与暴力增多。每年上千小时在电视上度过。那么我现在游戏时间每年也超过上千小时,这又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呢?后人研究我们这代或许也会得出很多有害的结论,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不玩或少玩游戏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 看其他人写的书评很是有深度广度,文字优美,结构严谨,腹有诗书写出来的文字滔滔不绝。而我是翻看文章目录生搬硬凑出来的文字,水平有限,实在是汗颜!但不写出来永远也得不到提升,凡事都需事上炼,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要一本书中有那么一点就能影响你并使你去实践改变,那这本书就算没白读。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