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的大象

脑中的大象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脑中的大象
    普通舞曲小盟新
    推荐

    一本有年头的书了,我大一时朋友推荐给室友看的。书中写诱导、影响力的章节,几乎就是在讲《影响力》《欺骗的艺术》,通篇也引用了大量文章资料,所以倒不如说这本书是本安利大全。书中后半段的案例非常震撼,让人了解到作者的工作内容。“练习”也许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了,可见技巧的灵活运用,离不开反复强调的练习。增强安全意识十分重要,从保护好信息开始。

  • 脑中的大象
    好奇号
    推荐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决定着一切。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 这本书讲了社会工程,其实信息安全主要是人性安全漏洞。不应该对书中的内容抱有恐惧和偏见,理解人性的技术是中立的,知己知彼才能做好信息安全发现攻击。书中的策略技巧需要实践练习才能有初步的理解,把理解人性的技术用在发现并防护恶意攻击上。

  • 脑中的大象
    惯看春花秋月
    推荐

    这不是只有黑客应该读的书籍,而是人人都应该读的书。书中的三 五 六章节尤为精彩。而第六章更是精彩中的精彩,它描述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我他的理解和判断。

  • 脑中的大象
    漂流
    推荐

    可操作性一般,文化差异也比较影响操作性,有点读厚黑学时候的感觉,虽然不认同,但是很有趣。

  • 脑中的大象
    娄中磊🎲
    推荐

    正确使用社会工程的知识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又担心心术不正的人利用其中知识做坏事。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把锋利的宝剑,最终用于救命还是用于杀人qu'jue

  • 脑中的大象
    夜殇
    推荐

    这并不是一部教授“社交手段”和“心理小技巧”的书,它一部浅析社会工程人员书籍,引导读者领略“社会工程”这门独特而神秘的技艺。 仅仅靠本书读者或许无法成为一名社会工程人员,但它足够详细的阐述了社会工程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工作方式”。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日常防范恶意社会工程人员的攻击还是大有裨益的。

  • 脑中的大象
    桜(*´ω`*)
    推荐

    二刷加做笔记,真的很佩服社会工程人员。想要成为社会工程人员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里面的观点与建议必须在生活中进行实施,不断巩固这些技巧(噗,其实我也就练一下沟通能力啦,其他的操纵,其实也是沟通的一种,倒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黑暗),还有就是,真的真的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随随便便透露一些信息。

  • 脑中的大象
    Яme🍶
    推荐

    如果2021剩下的时间只够看一本,那就是这本。这套书真的是谁看到谁赚到。以前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程,现在才发现以前看的很多电影小说用的都是这一套

  • 脑中的大象
    ZOOM
    推荐

    比欺骗更难的是让人看到“真诚” 这个年代每个人都有许多身份 但都好像一丝不挂

  • 脑中的大象
    吴阳
    推荐

    社会工程学的概念有点大,包含了:黑客,窃听,跟踪,伪装,信息收集,信息整理,甚至连开锁的技能都得会..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企业特工,这个学科不难,难得是把这些东西全学会.. 估计开锁就能难倒一票人。 开头结尾全是干货,中间全是水,中间有一大段是写商业运营心理学的,有种读快餐文学的感觉。 名片、篡改来电显示,开锁,这几个技能很牛逼。

  • 脑中的大象
    James®
    推荐

    严格来说,这本书不是描述黑客如何入侵,而是透过人性弱点进行渗透和引导,属于心理学汇总之类的书籍,内容有点绕来绕去,所以我把书的内容进行笔记整理和摘抄: 1、自我是什么? 自我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行为作息准则,是由一个小范围社会所形成。 我们都有一颗“社会脑”,趋向于生活周遭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贡献,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自我就会形成什么样。 一个社群中,一个人如果产生对自身有益的行动,并没有贬低他人或自我骄傲,就会引来社群里的人效仿。所以有益的学习,可以作为转发内容,对社群发出声音,但要记得降低骄傲和炫耀。 人类具有社会化的天性,这是我们通常的生活方式,社会激励要比其他两种类型的激励更加强大。社会激励通常包括来自同伴或权威人物的赞赏或正面支持,会在学员和教官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2、如何收集与诱导? 诱导与信息收集很相似且紧密关联。通过良好的伪装(贴合兴趣、认同和恭维对方)和诱导技巧,对方更轻易的会透露有关信息。 有些人会抵触开放式问题,所以使用金字塔方法会好一些。先从范围较窄的问题开始询问,随着谈话的进行会聊到更开放的问题。 >>巧用引用或故事,演讲者以故事和引用的方式去传达信息会更为有效。多读、多用引用,然后将指令嵌入其中,通过引用研究机构的说辞,我的话变得更有分量。 >>使听众想象 当你问听众“……会怎么做”、“当……时,你有何感想”这样的问题时,该方法就会奏效,因为对方必须经过联想才能作答。潜意识里的行为一旦被破译,加上嵌入式指令,你能做的只有服从。 利用兴趣嗜好或需求提供十倍收益,就会让人产生贪婪的不理性表现而忽略风险。比如:你若支持我,就能获得什么,这需要十倍激励才能得到效果。我若失败,你则会损失什么,只要一倍力气就能得到对方行动反馈的效果。 3、如何进行铺垫? 你要设计一种态度,好让对方方便贴上标签,这也是一种铺垫。因为铺垫工作涉及个人的情感和意识,所以不要给他们怀疑的理由。所提的问题必须与你伪装的角色相匹配。 铺垫的方式就是营造出「碰巧的关联性」,可以降低对方的防备,也可以建立话题,还可以搭起友谊的桥梁。 提前的铺垫方式可以“营造共同”的社会舆论、道德、理想、感受。一般带有故事性质的小说或电影透过故事的人物来铺垫真正想说的话。 人类具有同情心,倾向于“同病相怜”,该示例就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喜欢分享类似的新闻。社会工程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倾向,为谈话设定基调或氛围,从而构建出责任感。 那种具有“魅力因素”的人和每个人都能谈得来。他走到我跟前说:“克里斯,我想和你单独谈谈。在这个小项目中,我需要一个好帮手,他必须积极能干,有上进心。你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但我不想武断,你觉得呢?”在对话结束前,他成功地将他的想法变成了我的,令我不可能畏缩。这次的说服非常成功。 文案中,可以包含气味、声音、温度、味道、触觉、感受,在铺垫的话语中描述这些具体内容,就会让人影响判断,他会变得更愿意满足你。 要让人相信自己说的描述,只要展现出一个的证明点。如果将经历想象成伪装,一些小细节可以让我说的话可信度大增,让我看起来正当并值得信任,而这一切只需要一张名片(或一篇论文或统计分析ppt),就可以让人相信我说的都是事实。 4、如何诱导? 精心的吹捧会促使他人说出一些从未透露过的信息,或认同你的意见,而这正是你想要的结果。 人都有自恋的倾向,也就是自我认同。或者说,人都有社会认同倾向。这两者是一样的。社会即是自我。 微妙的自我唤醒要像这样:“你的那个研究改变了很多人在……方面的观点”或者:“我无意中听到(双方都认识的人)在那边说,你是他最敏锐的....专家”。透过对社会产生贡献,借由共同认识的第三方转述表达,吹捧的样子一点都不做作。然后对方就会快速接受你。 表达共同兴趣是诱导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比“唤醒自我”更加有效,因为它迅速拓展了关系,超越了初始交流范畴。在交流中主动提供信息会迫使目标提供具有同样价值的信息。 首先展示一些信息,假装知道一些内情,然后使用诱导技术展开话题。过程中可以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说出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专家假象。对方也会更喜欢和你交谈。 5、如何操控感知? 尽管我们有5种感官,与思维模式相联系的只有其中的3种: >>看到,也就是视觉思维者 >>听到,也就是听觉思维者 >>触到,也就是动觉思维者 视觉思维者在谈话中经常使用特定的词汇,例如: >>“我明白你的意思。” >>“我看那挺好。” >>“我大概有点印象了。” “你看这个怎样?” 当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他们需要看到一些东西才能作决定,因为视觉输入直接与他们的决策相关联。知道如何觉察和伪造出以假乱真的笑容是很有价值的。他们竭力想让目标对象放松,从而得到最积极的效果。 听觉思维者总是能记住事物发声的方式,或者说声音能够唤起他们的记忆,所以他们经常使用这样的表述: >>“宏亮并且清楚……” >>“这件事情告诉我……” >>“听起来不错。” 如何说比说什么更加重要。通过变换语调强调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使得人们的潜意识将重点放在那些词语上。比如如果要问“你是否同意?”,不要在问题的结尾——“同意”处使用升调,而要使用降调,通过改变句子中的语音下降点(不是在句末)在该句中嵌入微妙的命令,使得该问题更像一个命令。通常对方就会按照说的去做。 通过细微的变化使目标意识不到其中命令的成分。否则你会提醒对方的潜意识,让他觉得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在表述时加上类似填充的语句,让后面植入的命令不至于显得太突兀。举例如下。 >>“当你……” >>“当你……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有个人能够……” >>“既然你……” 以上这些表述均能创建一种情绪或思维,允许你在潜意识中植入代码。 触觉思维者特别在意感受。他们能够记住事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温暖的房间、拂过肌肤的清风、令他们惊恐而跳起的电影。动觉思维者遇到东西会很想触摸。 触觉思维者使用如下表述方式: >>“我能抓住那个想法的要点。” >>“那个是如何抓住你的?” >>“我会联系你的。” >>“我刚想联系来着。” >>“这感觉怎么样?” 在你走向目标对象并和他打招呼时,也许他都没有正式地看着你。可能他比较无礼,也可能他不是一个视觉思维者。视觉思维者需要看着对方说话才能正确沟通,这种行为似乎证明他不是视觉思维者。 你要很快的区分对方的思维模式,通常要有一个简单的辨识手段。比如,当你和一个陌生人接触时,你简短的自我介绍时: 1他很认真的看着你,表示他是一位视觉思维者。 2如果他不太瞧你一眼,可能是比较内向,或者他是听觉思维或是触觉思维。而听觉思维很难在一开始得知(因为要表达认同或说话方式较为强烈,容易引起反感),所以可以用触觉思维探测对方。比如提出一个触觉问题,今天气温高低、塞车或人群稀少。如果对方对这个话题引起较大的反应就能确定,反之就是听觉思维。 7、如何建立一致性? 我们的大脑天生不喜欢混乱或混沌。当混乱的事物出现时,大脑会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任何可以用来改变人们的认知或者人们作决定的方式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框架。参考框架是一组看法、条件或假设,它们决定了人们如何接近、认知或理解某一事物。这个定义有助于我们理解框架的运用方式。 使用承诺和言行一致操纵他人的关键在于初始承诺。也就是在作出承诺、明确立场之后,人们会更加愿意同意那些和他们初始承诺一致的要求。 很多说服专家会尝试引诱对方选择一个初始立场,该立场与他们随后要求的行为一致。如果让目标口头承诺采取特定的行为,就能够迫使目标掉入我们设定的圈套。如果承诺和他在某些事情上达成一致,那就不可能不做,因为之前已经“答应”了,所以必须继续“答应”。 如下4种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 >>归属/联系/爱 >>权力/地位/能力 >>自由/责任 >>娱乐/学习 满足对方的需求可以大大增加建立共识的机会。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别有用心,而是真心诚意地去帮助他,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建立共识的框架就是我们思维的概念性结构。规则1:你说的每件事都会唤起一个框架,他能够描绘心理图景,让你在头脑中看见事物,从而激起你的兴趣并融入其中。规则2:框架中定义的词句会唤起思维框架,如果你讲的故事能够让目标描绘出你设想的框架,并让他们投入感情,你就能更好地主导对话。规则3:否定框架:叫你别做,你更会想去做。规则4:让目标思考框架会强化框架:使用战术是贴标签。当想要将某事定义为正面的时候,他们会说:“强大的防卫……”或者“健康的经济发展”。这些语句描绘出的心理图景是稳定和健康,会帮助人们得出正面的结论。在名词前面价加个形容词,或者用某种比喻来代表一个事件,比如金融风暴,这个风暴其实就是撇开责任,代表这不是人为因素造成伤害,而是不可抗力因素。 留心目标人物的语音特点,无论是快、慢、大声、温和抑或悦耳,试着使用与之相同的方式。但是对于口音,原则是不要模仿。除非你能运用得得心应手,否则不要尝试,不伦不类的口音会毁掉共识。 你也可以留心听关键短语。有些人习惯用一些口头语,如“好的”或“是的”。不要遗漏任何关键短语,可能当时不一定用得上,但可以将其转化到随后的句子里。 保持肢体语言一致之所以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建立共识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它能构建非常强的关系,但同样也可能在几秒钟内因为不匹配而毁掉全部共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