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讲义

宪法学讲义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宪法学讲义
    瑾华素锦
    推荐

    入门书籍,可以激发探索欲。最好前置电子工程,电磁,计算机系统知识,这样会激发创新能力巩固全局观而不是单纯看读者介绍逻辑。

  • 宪法学讲义
    晨钟
    推荐

    从电、磁基础知识到计算机人工智能,讲的通俗易懂,内容诙谐幽默,适合对计算机原理不太了解的同学阅读。

  • 宪法学讲义
    牛奶
    推荐

    比想象中厚很多,不过知识密度很大,涉及面非常广,同时又能够通俗易懂的引入计算机的各个方面,看完一下子把很多背的面经的零碎东西都串了起来,对计算机也更加感兴趣。有些缺点是作者有时候会有点跑题啰嗦,不过影响不大,非常值得多看几遍!

  • 宪法学讲义
    hhhhy
    推荐

    有趣的科普文,跟随作者的笔触可以了解到计算机的是如何诞生。计算机不是凭空出现的。在此之前,电磁学,逻辑学等等学问的出现,造就了计算机。可以说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

  • 宪法学讲义
    Teddy
    推荐

    还是很不错的,总算理解了为什么计算机内部要用 2 进制。0 代表没有电;1 代表有电,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精确判断出是 0 还是 1。但如果采用 10 进制,由于系统误差,会存在许多模糊的数字,计算机最怕的不是计算而是模糊。

  • 宪法学讲义
    工藤静香広州分香
    推荐

    打开这本书之前,我还对转NLP充满期待。这本书还没读完,希望的路就被堵死了。但是我相信,不管和研究方向相关与否,多学东西总是没错的。期待过去一年所学内容,能够对俺的老本行Linguistics有用。

  • 宪法学讲义
    🍒
    推荐

    不错👍,只是对于我这种新手来说从触发器那节就开始懵逼了。但了解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相比那些刻板的教科书读起来更有劲儿

  • 宪法学讲义
    推荐

    感觉虽然谁都看的懂,但是有时举例其实不是那么必要,不够精简,以学习为目的看没什么效率。

  • 宪法学讲义
    程安
    推荐

    从电子和硬件角度看的计算机史。大多内容人人都能看懂,甚至觉得啰嗦。但中间电路知识对我而言有点难。

  • 宪法学讲义
    新兰
    推荐

    本书的内容正如书名,作者带来从计算机发明前期的准备到逐步产生运算器,加法器等重要核心部件,为读者开展了拨开迷雾之旅。 它讲了为什么计算机里所有程序控制都可以由1和0组成,其核心在于数理逻辑的产生,香农将数学上的逻辑设计在计算机里,利用与门、或门非门还有继电器等等设计出振荡器,存储器控制器等计算机核心部件。 (1)电磁铁 电生磁,电流周围是有磁场的,在一个铁器上绕电线,就可以使磁场叠加,产生更大易观察的磁效应。注意绕的电线与电线之间必须隔缘 (2)继电器(就是在电磁铁的基础上,与衔铁臂组合而成,通过衔铁臂的一吸一合,可以继续放大你的信号,重复你的信号。) (3)电报,通过衔铁臂的一吸一开就发明了电报。 (4)磁生电,法拉利发明的,磁通过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 (5)电话 首先将声音转化为电流。通过话筒里的纸片的振动,当说话时,纸片会振动,然后带动线圈在两个磁体之间运动,继而产生时断时长的电流。 而电流转化为声音,同样线圈以同样的规律运动,带动纸片,纸片振动就传到我们的耳朵里。耳膜根据每种声音独特的波形,人脑自然而然就明白是什么声音了。 (7)变压器 然而,电线越长,电阻越大,有可能还没到达电话的另一端,声音就消失了。而只有高电压才能保持传播的远距离。 但是在接听电话的两端是不适合用高电压的,容易电击到人。 但是特斯拉发明了【变压器】解决了这个问题,变压器是一个圆环磁体,左边绕匝电线,右边也绕匝电线,只不过两边数量不一致,左边数量少,电压低,右边数量多,电压高,就可以把低电压转化为高电压。这样既不会伤到人类,也可以在传送过程中保持高电压,尽可能长的传输电流。 (8)自感 当电磁铁断电的一瞬间,绕在它上面的线圈产生非常高的电压。 自感能够产生瞬时高压,它可以发生在线圈断电的一瞬间,也可以发生在线圈通电的一瞬间 (9)电磁波(无线电) 作者在这里利用自感的原理人为制造了“闪电”⚡️,而闪电会产生电磁波。用另外一个装置来接受电磁波,接受到了,就有呲呲的反应。 当电流变化得非常厉害的时候,就会产生电磁波 (10)频率 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一个圆环为一个周期,1s中做1次,则为1hz。1s中做100次为100hz 要远距离传播电磁波,除了要加大能量之外,还要提高频率。 我们用收音机收听到的无线电广播,它的频率在500kHz以上 (11)振荡器:输入既是输出,输出既是输入的非门。通电以后触发了某些反应,但是继电器又使它断开,断开以后另外一边又接通电流,继续触发,然后又断开又触发。循环往复。 振荡器因为不停的开关,可以产生电磁波。人们都急于借此设备早就电磁波通信。比如电话、电报。 答案是不好。原因很简单,发射电磁波需要很高的振荡频率,而继电器显然不能胜任。 继电器是机械装置,每秒钟蹦跶几下、十几下可能还行,要是让它每秒钟蹦跶几百万下,太难为它了,实在是不行。 (12)二极管: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 (13)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三极管,就是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加一个栅极。 通过改变栅极上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可以改变阳极上电流的强弱,甚至切断它,这叫做截止。 这意味着,因为比电子二极管多长了一条腿,电子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 如果没有这个开端,恐怕我们现在还听不上音响,看不成电视 首先,贝尔和爱迪生他们肯定非常喜欢,因为他们正为电话的信号太弱而发愁,有了电子三极管,无论多微弱的声音信号,都可以变得十分洪亮。 除了有线的东西需要电子管,无线的东西也搭上了顺风车。利用它的放大作用,再加上适当的反馈,就可以形成一个振荡器,能够产生固定频率的振荡电流。如果它的振荡频率足够高,就能向很远的地方发射无线电波,而且它的优势是可以获得极高的振荡频率,因为电子管的开关速度很快。 事实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利用电磁波进行语音和电报通信的时代开始了。 (14)D触发器 普通触发器(R-S触发器),按下开关灯泡亮弹开开关灯泡熄灭。但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所以要改进为D触发器。改进的触发器才具有记忆功能。 D触发器,安排一个经理陪同(实际是与门),经理陪同,按下开关有输入灯泡亮。然后经理走了,这个时候开关弹开,灯泡是不会接受到信号熄灭的,除非经理又来了。 就这样,D触发器成功保存比特信息了... (15)“边沿触发” 之前是cp=1(经理来的)或者cp=0触发,现在要变成从0到1或者从1到0时候触发。 边沿触发器的组成:两个D触发器首尾相连,当输入为0,第一个D触发器因为非门值为1,接收信息。第二个此时为0不动。当跳变为1时,第一个触发器输入因为非门为0,不动。第二个为1,接收第一个触发器传出来的信息。就这样从0到1接收信息。 (16)很多个上升沿D触发器连接在一起可以组成循环移位寄存器(走马灯,一个接一个保存比特)。它是另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特例。 移位寄存器,可同时保存多个比特,并将比特顺序左移或者右移。 (17)并行,串行。 首先,移位寄存器的每一个触发器分别接受并行数据的对应比特,然后开始循环移位,将每一个比特按顺序送出,变为串行的方式 (18)“乒乓触发器” 输出又接入输入的上升沿D触发器。 (19)纯电子化时代。 可以利用电子三极管的栅极来控制阴极和阳极之间的通断,这就相当于一个逻辑上的非门。用它来替代继电器(机械化)。 由于电子管当时又贵,体积大还容易烧坏,当晶体管出现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被替代了。 (20)循环移位寄存器做寄存器 (21)手动扳动开关繁琐且不易实现。能不能把所有的数提前存起来,然后再让一台机器自己一个一个地取出来相加呢? 一个能保存很多二进制数的东西叫做存储器。 (22)第10章、11章讲了一个简陋版的控制器,地址计数器。循环移位寄存器在其中电路设计有很大运用,但是...我不能理解原理,智商跟不上啊~ (23)图像显像原理 (24)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巨型机、超级机、微型机等。 收获很多啦~值得反复多看几次

  • 宪法学讲义
    李庆晓
    推荐

    第10章之后看起来有点费劲,笔记也不好记了,只记了前9章的笔记 第1章 了解计算机,要从电开始 1、物质根据是否导电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系数大小) 2、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3、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自由电子。 4、电压的存在是导致电流产生的原因。 5、电路用电路图表示,电路图是指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第2章 用电来表示数 1、用电压表示数字的局限性,引申出二进制数(bit)。 2、用开关(通电-1、关电-0)表示二进制数。 第3章 怎样才能让机器做加法 1、二进制做加法更具有优势。 2、设计电路做加法-加法器(全加器、半加器),延伸阅读《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第4章 电子计算机发明的前夜 1、奥斯特-->电生磁。原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的应用:摩尔斯电码和电报,继电器起了关键作用。 2、法拉第-->磁生电。原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上就会产生电流,即感应电流。 3、贝尔-->电话,话筒是利用磁生电的原理,听筒是利用电生磁的原理。 声波-->震动-->磁-->电-->磁-->震动-->声波。 4、爱迪生-->电灯[直流电],特斯拉-->变压器[交流电]。 5、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赫兹-->电磁波实验;电磁波三大属性,振幅(强度、光强)、频率(波长)和波形(频谱分布)。 第5章 从逻辑学到逻辑电路 1、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种形式:概念,命题和推理。抽象思维-->逻辑学-->哲学-->古典逻辑(形式逻辑)-->三段论、联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2、布尔(布尔变量ture/false)-->逻辑(布尔)代数-->数理逻辑(逻辑学+数学),逻辑计算从此可以用代数计算。 3、香农-->布尔代数+开关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的实现(与门、或门、非们、与非门)。 第6章 加法机的诞生 1、一位全加器的实现:A和B是加数和被加数;Ci是来自前一列的进位;S是前面三项加起来的和;Co是当前这一列向下一列的进位。公式推导:把结果为真的表达则挑出来,推导结果为S=A⊕B⊕Ci Co=Ci(A⊕B)+ AB 2、全加器连接在一起组装成加法机。 第7章 会变魔术的触发器 1、反馈:非门的输出取出一部分来作为非门的输入, 变成了一个收尾相连的非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反馈。举例:电铃。 2、振荡器:一个非门,再加上反馈之后,就能产生一连串交替变化的输出,在电子技术领域里叫做振荡器。 3、弗莱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用在整流电路中起到整流作用。福雷斯特-->三极管(阴极,阳极,栅极),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根据不同的工作区域,既可以用作开关又可以用作信号放大。 4、触发器:上下对称,分别都是一个或门连着一个非门,它们各自的输出又分别是对方的输入。触发器有两个稳定状态,可用来表示0和1。 5、R-S触发器:在触发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Q的输出和S的输入总是一致的,S = 0则Q = 0; S = 1则Q = 1。但是,当R = 1的话,Q又变回0,即“复位”,S->Set,R->Reset。 第8章 学生时代的走马灯 1、D触发器:Data触发器,能保存一个比特的触发器。只在CP脉冲的边沿触发的触发器叫做边沿触发器,根据上升沿和下降沿分为上升沿D触发器和下降沿D触发器。 2、移位寄存器:时钟的信号CP + 上升沿D触发器。在脉冲的作用下,使当前寄存器的数据转存到下一个寄存器,根据移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左移移位寄存器、右移移位寄存器和双向移位寄存器。 3、T触发器:在时钟脉冲操作下,根据输入信号T取值的不同,凡是具有保持和翻转功能的电路,即当T=0(可以认为不加电时)时能保持状态不变,T=1(可以认为加电时)时一定翻转的电路,都称之为T型时钟触发器,简称T触发器。 第9章 计算机时代的开路先锋 1、硅和锗-->半导体-->晶体管。和电子管一样,晶体管也是制作逻辑门,乃至各种触发器的好材料。而且,使用晶体管,可以更省电、体积更小,且轻巧耐用。 2、二级制计数器:脉冲信号+T触发器,脉冲信号作为触发器的CP端输入。

  • 宪法学讲义
    雪枫
    推荐

    这书不比电工学课本好一万倍?高二的时候买了纸质版,看完后数电的基础知识和设计计算逻辑电路的方法到现在都没忘!论一本好书的重要性,若是学校的教材也这么通俗易懂,轻轻松松满绩。

  • 宪法学讲义
    木叶潇潇
    推荐

    很不错,适合想入门的人看。[微笑]     这本书开篇是从电的原理开始的。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咋不从开天辟地讲呢?看到后面发现的确很有必要,作者很自然地从电讲到电流在讲到电路。而本书的重点就是讲计算机指令如何在电路中运行的。然后作者通过在一个3位数的全加器进行二进制运算让读者首次体验逻辑电路的魅力。 第四章回顾了电与磁的历史,并进而引申出了继电器的在电路中的运用产生。 第五章则讲述了逻辑学和电路的关系,由于布尔,香农等科学家的贡献,理论开始成为现实,出现了以继电器为基本单元的第一代逻辑电路,它的出现使得人们向制造电子计算机的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第六章,作者教读者运用更多全加器组成加法机,这种运算机器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的最基本功能-四则运算。 第七章 则讲述了振荡器 电子管和触发器的原理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即现有机械振荡器然后有电子管和以电子三极管为基础的电子振荡器,电子振荡器的发明使得无线电通信成为现实。而几年后前者又导致了具有记忆功能的触发器的出现。 第八章作者以走马灯为引子,引出了边沿触发器,这种能保存一个比特的机器是计算机寄存器的雏形。在后面将大放异彩。 第九章简单介绍了晶体管的问世历程。 第十章回到加法器上,作者将多个边沿触发器连起来进行连续加法运算,后面通过一步步改进向读者揭示了计算机之所以能自动运算的原理。这一章有些复杂,但若理解后会很有意思。 第十一章 相当于一个大汇总,将振荡器 寄存器和加法器组合在一起,这一章是本书的精华,但想须先理解前面的知识点才能读懂?到此为止已经不用像之前那样频繁按开关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运行,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目的。 后面几章内容我认为相当于扩展性知识。讲了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他关于硬件组成的知识。这些不须细读,浏览即可。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