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桃酱
    推荐

    这是一本哲学金句集锦,但不单纯是集锦,还结合了作者本人极富个人色彩的解读,作品风格风趣幽默又不乏引人深思的部分。 阅读哲学相关的作品,是读者头脑与作者头脑的思维碰撞,解读给碰撞加了一个缓冲隔膜垫,能帮助理解,但是也容易产生误解。 作者的金句选择非常有倾向性,结合他抖出的种种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坚持不可知论主张,对未来抱有不确定感,喜欢回忆过去,气质忧郁有点焦虑的老人家。 他选择的金句没有偏颇,几乎涉及了哲学的所有领域,但是他更为认可的金句,也就是他的心灵良药,都是偏向于存在主义色彩的。 似乎只有在存在主义不厌其烦得警醒下,他才能踏踏实实活在当下,不被回忆和忧虑的洪流裹挟。 相比之下,作者对理性主义不太理解,解读时带了几分调侃意味。而实用主义对他来说是“有些难懂的好东西”。 很不巧,我大概、也许、应该、可能是理性主义的簇拥,至少在小学毕业语录里,我郑重其事得写下:“我想成为一个冷静理智的人。” 并且我迄今为止,最大的理想是——做个有用的人。 即便存在理念上的分歧,这本书对我来说依旧很不错,也很实用。 读完本书,我了解了哲学的诸多流派,对存在主义产生了兴趣,将萨特等人的著作加进了书单,也明白了自己思想的归属和所处的位置…… 这就够了,我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晚风
    推荐

    历时一个月零五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首先,我想说一说的是:书名——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最初,我的理解是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寻找到生命的意义时,我的生活也在不断改变,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然而,在阅读前言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理解竟然是错的。作者想表达的其实是尼布尔所说的那句话:“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   我一直觉得,生命是有意义的。于世界来看,我们很渺小,但我们仍参与构成了这个世界;于眼前来说,也许是某个珍贵的人,也许是某件热爱的事,又或许是一个小的细节,一个微笑,一顿饭,一朵花,都无一不体现生命的意义。   所以去珍惜、去热爱吧。伊壁鸠鲁说:“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什么“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不信,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就像书中时刻在强调的,活在当下。说易行难,现如今,能够专注于当下的人越来越少,我们总在为过去、为未来而活,却忘了享受当下,珍惜当下。我也仍没能完完全全专注于当下,我仍会为未来而担忧,但我现在不再会为过去而后悔。因为我明白,后悔只会浪费更多时间,不如尽力做好眼前的事。虽然我没能专注于眼前,但我也在慢慢地修炼自己,要知道,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修炼自己。   如果要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早晨,那天心情并不是很好。我吃完早餐,一边走在路上,一边阅读这本书。忘记当时看到什么部分了,突然觉得心情豁然开朗:为什么不开心呢?其实生活那么简单,又那么美好。   我渐渐地开始喜欢自己,尽管有时候我没那么自信,没那么富有,也没那么健康。但是我那么幽默,那么可爱,那么美好。我庆幸我是我。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季风良好
    推荐

    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我笑死,在各种世界观中反复横跳重新审视的感觉概莫如是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不还手
    推荐

    值得再读的书。引经据典的作品本多易枯燥乏味,因为我们总觉得“道理我们其实都懂”,但这本因为作者的个人延伸丰满了很多。虽然中间一部分其实自己没有读太懂,但真的很赞赏。也许也正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完全读懂或者领悟,才觉得许多“至理名言”,是值得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再读的。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0535
    推荐

    感觉作者真的是博学多识,这里面引用好多经典,包括小说,电影,戏剧,众多哲学大家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Aries
    推荐

    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着自有活着的使命。所有的事情都已注定,就看一手牌,选择怎么打了。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启智启慧启善@照看心相
    推荐

    博览点滴万物 是慧脑的健身房🎱 关爱万物点滴 是慧心的培养皿💡 生命不是用来 吃喝拉撒睡的🎯 然并卵, 吃喝拉撒睡 是用来:⛳️ 慈慧化 智识 悲悯化 念识 良善化 心识, 即: 1呼1吸间 是为了 启智启蒙 启慧启善 启爱 的。 🙃️若颠倒“呼吸”意义 不仅烦恼会默默升起 并且幸福会悄悄开溜。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蕃茄红
    推荐

    “为了达到更大的善,就叫普通人把他们热爱的一切都抛到一边,是不合情理的。” 这句看懂了!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心有所属之与主相恋
    推荐

    2020年11月3日星期二 天气小雨 气温11℃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美)丹尼尔·克莱恩 “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1892—1971),美国社会哲学家、神学家、基督教现实主义者 【今天翻了很多本关于人生意义的书,这一本还是很独特的哲学家们的名言警句的册子。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阅读甚至背诵。我们触及一下哲学,学问的学问,会让灵魂更有深度的。我的导师是研究宗教的,但不可避免的,研究宗教的人,都会深入研究哲学。所以这学期,老师给我们开了两门专业课,有研究康德与黑尔格与海德格尔的课,也有研究中国孔孟之道的课,中西哲学与史学甚至宗教都是可以打通的,文史哲都精通的人,真的很厉害了,我也努力朝着这方面发展。所以我前几天才考了历史教师资格证笔试,我去看那些历史书的记载,宗教真的很重要,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离不开孔孟哲学的滋养,外国的文化那也离不开基督教的滋养,历史与政治,政治与文化,息息相关呢。所以,我们还是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些常识。最重要的还是多学点哲学吧!】 “要把每件事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去做。” ——马可·奥勒留(121—180),罗马帝国皇帝、哲学家 斯多葛派学者 “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伊壁鸠鲁(前341—前270),希腊哲学家 “生活的艺术在于及时行乐,而最强烈的快乐不是智识上的,也并不总是道德的。” ——亚里斯提卜(前425—前356),希腊/利比亚哲学家 “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将会终结所有拥有感知力的生物的痛苦。这项工程虽然雄心勃勃,但在技术上切实可行。它不但具有工具理性,而且还是道德义务。” ——戴维·皮尔斯(1960—),英国哲学家 “生活摇荡如钟摆,于痛苦与无聊间徘徊。” ——亚瑟·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王尔德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命是否值得继续,就相当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其他一切——诸如世界是否是三维的、精神有九种还是十二种范畴——都要位列其后。”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哲学家 “我的第一个自由意志行动将会是相信自由意志。” ——威廉·詹姆斯(1842—1910),美国哲学家 “存在先于本质。”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 “从存在中收获最大成果和快乐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 “大自然以其惯常的善意,注定了人直到完全失去了活着的理由之时,才懂得该如何生活;直到无力再享受鲜活的快乐之时,才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1798—1837),意大利诗人、哲学家 伍迪·艾伦:“我人生唯一后悔的是,我不是别人。” “头脑里的货,至少和身体里的货同等重要。”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 “连一丁点儿哲学都不懂的人,一生都会被囚禁在偏见当中,这些偏见衍生自常识,起源于他那个年龄或国家的习惯信仰中,植根在他头脑中形成的那些坚定信念中,但这些信念的形成,又缺乏审慎理性思考的协助或许可。对这种人而言,世界是确定、有限、明白无误的,日常事物激不起任何疑问,不熟悉的可能选择会被轻蔑地拒绝……(但是哲学)能展示出那些熟悉事物的不熟悉一面,让我们的好奇心生生不息。”——罗素 “哲学的生活是宁静而自由的。”——罗素 “有老朋友的幸事之一就是,你可以尽情地在他们面前犯傻。”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哲学家 “我们的语言精明地体悟到了独自一人所包含的两种意味。它创造了‘孤寂’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痛苦。它还创造了‘独处’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荣耀。” ——保罗·田立克(1886—1965),神学家 “年轻时,独处令我痛苦不堪;成熟后,独处却成了一种愉快的享受。” ——爱因斯坦 “爱情是两个不同的身体里住着同一个灵魂。”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希腊哲学家 “当你生活时,什么事也不会发生。环境在变化,人们进进出出,如此而已。从来不会有开始,日子一天接着一天,无缘无故地。这是一种没有止境的、单调乏味的加法。”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 “对宇宙而言,人的生命并不比一只牡蛎更重要。” ——大卫·休谟(1711—1776),英国哲学家 看那石座上刻着字句: “我是万王之王,奥西曼达斯; 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此外,荡然无物: 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 寂寞荒凉,伸展四方。 ——雪莱 世界充满了宵小之辈,夜晚也业已来袭。邪恶挣脱了枷锁,在这世上如疯狗一样打转,毒害着我们所有人,没人能逃离。那么,就且让我们在欢乐时尽兴吧。让我们仁慈一点儿,大方一点儿,深情一点儿,愉快一点儿。定要如此,何必羞愧于在这小小世界狂欢作乐呢。 ——古斯塔夫 “首先,一切都不存在;其次,就算有东西存在,人类对它也一无所知;再次,即使对它略有所知,也无法将它传达或解释给旁人。” ——莱翁蒂尼的高尔吉亚(前485—前380),希腊演说家、哲学家 “爱斯特拉冈:咱们老是想出办法来证明自己还存在,是不是,狄狄? “弗拉季米尔:是的,是的,咱们是魔术师。”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 “什么是荒诞?显而易见,就是我这个理性的人,必须按照理性、思考能力告诉我的方式去做事:你可以和做那件事一样做这件事。也就是说,是我的理性和思考在讲话:你可以不行动,但这里又是你必须行动的地方。 ——克尔凯郭尔 萨沙走到另一个人面前说:“我是不是认识你?” 那个人说:“不,我们从来没见过。” “等一下,”萨沙说,“你去过明斯克吗?” “没有。”那个人回答。 “我也没去过,”萨沙说,“肯定是其他两人去了。” 但荒诞主义的终极笑料,还是人要寻找人生意义却无意义可寻的那个。贝克特从里面找到了笑点: 爱斯特拉冈:咱们老是想出办法来证明自己还存在,是不是,狄狄? 弗拉季米尔:是的,是的,咱们是魔术师。 哈! 啊哈! 啊! 哈! “为这个世界找不到任何意义的哲学家,并非只关心纯粹的形而上学问题,他还想证明,在自己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做事的问题上,并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对我而言……无意义这一哲学,本质上是自由解放、性和政治的工具。” ——阿道司·赫胥黎(1894—1963),英国小说家、哲学家 “如果你有哪怕一点儿想象力,做决定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有那么多可欲的选择时,与其他选项的可欲性之集一比,似乎没有哪个选择会在长期内令人满意。虽然和其他单独的某个一比,这个选择并没差多少。” ——约翰·巴思(1930—),美国小说家 “在拿撒勒的耶稣的黄金律中,我们读到了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全部精髓。‘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和‘要爱邻舍如同自己’,构成了功利主义道德的完美典范。”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1806—1873),英国哲学家 “我认为,对世界的状态唉声叹气没什么意义,除非你能想到什么方式来改进它。否则,别劳神写书了,去找个热带海岛,躺着晒太阳吧。” ——彼得·辛格(1946—),澳大利亚/美国哲学家 “一个在诸行中都力求做到善的人必定会遭到毁灭,因为有太多人并非善类。”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哲学家、外交家 在解读《塔木德》时,中世纪学者迈蒙尼德就展示了Tzedakah(慈善)的不同层次,从最低到最高依次是: 1.很不情愿地提供施舍。 2.心甘情愿提供施舍,但不倾己所有。 3.别人求助时才提供施舍。 4.别人求助前便提供施舍。 5.施舍时不知道受惠人是谁,但对方却知道你的身份。 6.施舍时知道受惠人是谁,但对方却不知道你的身份。 7.施舍时,双方互不知晓对方的身份。 8.帮助受惠者做到自力更生。 “我们的道德心弦……就是被用来拉扯的,但不是远远地拉。不过,这并不是因为它在道德上对我们有益,而是因为关心自己和周围一小群人,可以帮助我们生存下去。实际上,关心其他人群——竞争对象——对我们的生存帮不上什么忙。如果真要怎样,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也该是负面的才对,因为我们是在和他们争夺资源。” ——约书亚·格林(1976—),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 “人们因陈年旧事受到的惩罚,应该比他们因为近期所做之事受的惩罚更少一些,甚或完全不用惩罚。” ——德里克·帕菲特(1942—),英国哲学家 “上帝不存在,而他的生母是玛利亚。” ——乔治·桑塔亚那(1863—1952),美国/西班牙哲学家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传道书》(《旧约》)(公元前3世纪) “宗教是唯一一种我们/他们的思维能达到超验意义的活动。如果你真的相信使用正确的名称称呼上帝,便意味着永恒的幸福和永恒的受苦之间的天壤之别,那么恶劣地对待异教徒和非信徒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我们的宗教分歧所蕴含的风险,要远远高于部落主义、种族主义或者政治产生的风险。” ——萨姆·哈里斯(1967—),美国哲学家 “真正的神秘,不是世界如何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维特根斯坦 “一点点的哲学会让人的思维倾向于无神论,但是对哲学的深究又会使人心转回到宗教上去。”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科学家 “我看到了神圣存在。恐怕我得把自己所有的著作和观点都修订一遍了。” ——阿尔弗雷德·朱尔斯·艾耶尔(1910—1989),英国哲学家 “不光是说我不信仰上帝,同时自然希望我的信念是正确的,而是说我希望世界上根本没有上帝!我不愿意有上帝存在,我不想宇宙是那个样子的。” ——托马斯·内格尔(1937—),美国哲学家 “在这山上,万军之耶和华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用陈酒和满髓的肥甘,并澄清的陈酒,设摆筵席。他又必在这山上除灭遮盖万民之物和遮蔽万国蒙脸的帕子。他已经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 ——《以赛亚书》,25:6—8(《旧约》) “每当我想到人生的短暂,想到它被以前与以后的永恒吞噬,想到我占据的甚至是能看到的逼仄空间会被无限浩瀚的空间吞没,而我却对它一无所知,也从未被它知道,我便惊恐不已,同时又惊异于我是在此处而非彼处。因为并没有什么理由解释为什么是在此处而不是彼处,为什么是此时而不是彼时。谁把我放到了此处?又是谁下的命令和指示,将这个此时与此地分配给了我?” ——布莱兹·帕斯卡(1623—1662),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当你平静时,是否听到一个 水晶般清澈的声音在窃窃低语 “请听我说,朋友,请听我说”? 是的,那个声音是你自己的,也只会对你讲。 它说:“我不会让你失望。” “所以请听我说。” 这就是你,这是真的 这就是你真正的感受…… “你是由和地球一样古老的物质组成的,其中的三分之一年龄甚至和宇宙相当。不过,这是这些原子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并且认为它们就是你。” ——弗兰克·克罗斯(1945—),英国粒子物理学家 “死不是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人是没有经历过死的。如果我们不把永恒性理解为时间的无限延续,而是理解为无时间性,那么此刻活着的人,也就永恒地活着。人生之为无穷,正如视域之为无限。”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奥地利/英国哲学家 “要活得好像你是在活第二次一样,好像你第一次活的时候做错了什么。” ——维克多·弗兰克(1905—1997),奥地利神经病学家、精神病学家、哲学家 这条精练的格言,本身就是一个哲学思维实验。不过,在我们踏上实验之旅前,有必要先了解作者的一些基本信息。 维克多·弗兰克的存在主义哲学源于一段独一无二、噩梦般恐怖的经历:他在纳粹集中营中被关押了四年,其间被迫做过奴隶苦工,还在犹太人大屠杀中失去了妻子和父母。 1945年被美国军队救出来之后,弗兰克回到了维也纳,继续从事神经病学和精神分析的工作。同年,他写了一本书,记录了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如何塑造了他的哲学,以及他在心理治疗方面的全新途径。该书的德文书名直译过来是,《即便如此,也要对生活说“是”:一位心理学家在集中营的经历》。10年之后,这本书以《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这个书名在美国出版,此后便成了存在主义的经典作品。 标题中的“即便如此”指的是他在集中营里每天都要经历的恐怖生活。不过,虽然历经万难,弗兰克仍然坚信人拥有选择自己生命意义的自由——活着的理由;而寻找这个理由,满足了人最基本的内心欲望。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性冲动是最根本的欲望,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权力意志才是主要动机。但弗兰克不同,他认为对逻各斯——在希腊语中,逻各斯指的是“意义”或“理性原则”——的渴求要优先于其他一切欲望。当一个人被剥夺了一切——健康、安全、尊严、被拯救的希望——之后,他仍然还有满足自己渴望人生意义的能力。事实上,他仍然可以肯定自己的人生,对它说“是”。 弗兰克写道:“每天,每个小时,都给了我们做决定的机会,决定是否要屈服于那些威胁毁灭你的自我和内心自由的强权,决定是否要变成环境的玩物,放弃自由和尊严,被塑造成典型的囚犯模样。” 弗兰克由此创造的存在主义治疗模式——“意义疗法”,被称为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这个疗法的基本原则是,即便我们认为自己失去了对生活的所有掌控,比如在被囚禁的极端情况下,我们也还可以控制对生活的态度,也能在我们赤条条的存在中找到意义。这种自由,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弗兰克的哲学和创新性疗法,将他的批评者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谁敢公开找碴儿,批评这种从弗兰克自己的悲惨遭遇中创造出来的东西?直到这本书出版多年后,一些批评人士才终于敢说,他们认为弗兰克有些太过简单,更像是一个让人感觉良好的大众心灵导师,而不是一个严肃的理论家。弗兰克甚至还被拿来和诺曼·文森特·皮尔牧师做对比(皮尔曾在20世纪50年代向大众推销过“积极思考的力量”)。举个例子,一些人坚信弗兰克有些走火入魔,理由之一便是,他曾一本正经地说:“我建议给东海岸的自由女神像配个对,在西海岸建一座责任女神像。” 我必须承认,这听起来确实更像是一个童子军头头,而不是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创始人会说的话。但话说回来,我倒真觉得积极思考是有其价值所在的,特别是在今天这种不间断的讽刺和玩世不恭的氛围之下。我不是指只知道傻笑的盲目乐观主义,而是说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比起犬儒主义,简简单单的“即便如此,也要说‘是’”似乎会是更好的选择——我认为自己有这个选择权。 简单的想法不一定简陋。不能因为奶奶的谚语听起来老套不堪,就认为它们没有价值。奥普拉偶尔也会讲出一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说教。在桑顿·怀尔德的那部经典剧目《我们的小镇》(Our Town)中,有一段平实、简单的文字,至今仍然萦绕在我心头,启迪着我。它深刻地表达了充分欣赏生命的庄严之感与这样做的难度。在剧中,已经故去的艾米丽以无形之身重返小镇,看到她所爱的人对他们的生命缺乏意识后,十分难过: 艾米丽:有没有人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在每一分钟,认识到生命是什么? 舞台经理(剧中的一个角色)回答:没有。圣徒和诗人或许会……他们会意识到一点儿吧。 当弗兰克说寻找生命的意义自然意味着要找到一些让你感到积极的东西时,他指出了某种基本、简单的东西。实际上,这是双向的:找出一些让人感到积极的事物,能给予生命以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后没多久,我便读了这本书。而弗兰克提出的这种练习——深入地想象选择某种特定的生命意义会带来的结果——也让我很感兴趣。它会有什么效果吗?会让我有什么感受呢?如果我面对的是能想到的最糟糕的障碍,这个意义对我还管用吗?于是,它被我抄进了“金句”笔记本里。 这种沉浸在假想结果中的观点,毫无疑问呼应了伊壁鸠鲁的说法,因为他是“结果”的最初倡导者,只不过这位希腊哲学家已经指出了生命的意义——去享受它。这就又回到弗兰克这个叫人兴趣盎然的存在主义练习了:“要活得好像你在活第二次一样,好像你第一次活的时候做错了什么。” 第一部分的“活第二次”,还在我们可以想象的范围内,至少大概可以理解。我们可以回到年轻时,重新来过:父母还是那双父母,家乡还是那个家乡,但后续的一切,就是人人都有份,谁先抢到算谁的。甚至这回可以做出不同选择的想法也很容易理解。谁没有幻想过“如果她嫁给了哈利而不是菲尔,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这种问题?但是,“好像你第一次活的时候做错了什么”那部分,就让我有些困惑了,因为它预先假定了我已经知道错误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但是,我根本不知道。如果我不知道正确的活法——正因如此,我当初才想试试这个练习——那我又怎么能知道错误的方式是什么? 但练到第二轮之后,我明白弗兰克想要干什么了。他是把这个练习当成找到正确生活方式的策略来使用的,把对人生目标的质疑从一种抽象的思考,变成了一个具体的思维实验。这不算是坏主意,尤其是考虑到任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更有可能在想象力的领域里找到,而不是在纯粹的智力领域中。人类思维——至少我的思维——更倾向于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人经验到根据这些经验总结出来的原则。我敢说,如果我在某座远山的山顶上一连数日莲花打坐,试图想出生命的意义,我的心很快就会转向某种具体的东西了,比如咕咕叫的肚子。然后,我大概会宣布,生活就是巧克力圣代。 但有了弗兰克的思维实验,我坐下来时,便有了一个具体的故事——出于实验目的暂时被假定为出了“错误”的那个人生。弗兰克给了我一个激发自己想象力的工具,让我可以梦想出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未经省察的人生当然值得过,但没有真正活过的人生值得省察吗?” ——亚当·菲利普斯(1954—),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 “如果你相信感到难过或者忧虑得足够久,便能改变过去或未来的某件事,那你一定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的另一种现实体系当中。” ——威廉·詹姆斯(1842—1910),美国哲学家 “我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可怕的不幸,而且多数从未发生过。”——蒙田 悖论(Paradox):指在逻辑学中,某个论断或者命题看起来既真又假,或某个论断自相矛盾。伯特兰·罗素的典型悖论就问道:“由所有不包含自身的清单组成的清单会包含它自己吗?”如果你说包含,那它就不该包含,反之亦然。在人类的思考中,悖论一般会导致认知失调,并以一个讪笑告终。 不可化约性和可化约性(Irreducibility and reducibility):在有关意识是否和大脑活动是两种不同现象的哲学讨论中,这两个词汇经常出现。意识可以被有意义地简化为大脑活动吗,还是意识本身不可能被简化成我们脑瓜子里一堆横冲直撞的原子? 不可知论(Agnosticism):这种哲学立场是指神的存在或不存在是不可知的,与之对照的是有神论(theism)和无神论(atheism)。通常而言,不可知论者在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骑墙派,而且他们还发现自己骑得很不舒服。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这一哲学流派认为,活生生、有意识的人,是一切值得思考的事物的核心。与其截然相反的“大局”哲学(big picture philosophy),则主要关注宇宙的本质,而人类在这个宏观大局中只是微乎其微的部分。有些存在主义者秉承的观点是,人生的意义只能由个人来创造,所以他有义务和责任去有意识地做出这个意义的选择。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一种道德和政治哲学,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祉/幸福”这一原则。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天空之城
    推荐

    人生的意义就是一直在追求我们所梦想达到的远方或梦想成为的那个人,只有为之努力,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洛洛
    推荐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感谢克莱恩,用一句话便概括了全书的内容。人生在世,我们不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地寻找自己,又恍恍惚惚地背离自己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去往何处? 1.我连生活有什么意义都还没有搞清楚・却时常思考着我活着的意义・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连“意义”有什么意义都还没搞清楚,就思考我或他人生命的意义,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2.无论是喝茶,还是其它,都很容易习惯成自然。如作者所讲,我去广州挂职的那一年,收获之一便是学会了喝茶,给我们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一项新的开支。呵呵呵 由于喝茶很容易习惯成自然,所以没过多久,整个不列颠就养成了对茶的严重依赖 3.无论快乐还是悲伤,无论积极还是被动,无论深情还是寡义,无论信仰还是践踏,你只能在这繁华抑或萧条的人世走一遭;所以,你认为值得就好。 即便没有上帝又怎样,你只能在这人世走一遭,仅此而已。 4.好喜欢的场景,好落寞的你。我眯起眼睛,似乎看到了你的蔑视。当然,还有无助。 脑海中,年轻时的我独自坐在公园长椅上,外套的领子直直地立着,嘴角还耷拉着一根没有过滤嘴的香烟。我眯着眼睛,将面前这一切枯燥无聊的世事庸常尽收眼里 5.我曾经常在不大的手提包里装着书,用来打发经常性的寂寞和无聊。后来我开始看电子书,然而视力开始进一步下降,现在我走到哪儿都带着阅读器。比如现在,我正在坐在清澈小溪的休闲凳上等工作组…… 我来的时候忘了带本书,而候诊室桌子上的杂志又没有一本能吸引我。 6.难道不是吗?对宇宙而言,你我渺小如尘土,存在如蟪蛄。我们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对宇宙而言,人的生命并不比一只牡蛎更重要。” ——大卫·休谟 7.就如同我能基本猜想到,如果不出意外,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我也曾深深怀有这种令人无力的虚无感。而日子总得过下去,只要认真过,虽然也只是’’不过如此’’,但终究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我们哭的是,对于未来生活的那种无意义感,我们一同深切地感受到:“一切就不过如此吗? 话说回来,我们左顾右盼做着各种打算,却不知道生活已然过去大半。亲爱的们,愿我们能真正爱自己,也爱家人,过自己想过的人生。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
    推荐

    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伊壁鸠鲁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悒声笑语
    推荐

    毋庸置疑,在这儿不会找到生命的意义。虽然许多观点我不认同,但要知道,这大体上就是一本关于“意义”的摘抄语录。 给个好评,主要是因为和里面一些思想产生了共鸣。而且能引起人的思考,也挺好。 生活在心理学时代,很少有人会相信或重视哲学的视角。在这个年代,绝望到认为生活没有任何意义,很少会被认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世界观。不会的,那是病,得治。如果我和精神病专家说,你要是把存在主义无聊当作一种病来治,那就是无端假定了生活的正确方式,应该是乐呵呵和充满希望的,他肯定会看着我,认为我脑子里出了毛病。大多数心理医生预先认定了生活的目的是积极起来,拥有一种幸福感,抱持任何其他感受或想法都是不健康的。但要是一个人经过哲学的沉思之后,还是发觉人生是空洞虚无的呢?不管是经过理性思考,还是源自内心的直觉,他还是找不到任何生命的意义所在怎么办?难道这就意味着该吃百忧解了吗? 霍纳说:“我已经没什么动力了,就像车耗完了油。没有理由再做任何事。我的目光聚在了终极性之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更没有理由去做什么了,甚至都不用再变换双眼的焦点。” 从根源上来说,存在主义危机并不是因为“生命无意义”,而是因为置身“宇宙游戏”而无法摆脱的无力感,和面对宇宙却无法理解的绝望情绪。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周红英
    推荐

    其实我几乎没有停顿就读完了这本书 可一点都不记得说了什么 到底是什么意思 里面提到的各个大家等是谁谁的 何必记得呢  至少今天的我好像啥都是可以的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Pocketful   of   poetry
    推荐

    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秉性的,追求这些东西,他才会平静,从容。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