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推荐

    弘一法师的境界、勇气和修为乃一般人远远不及和不解的,身在红尘的芸芸众生们被利益和诱惑束缚着,心比天高,又碌碌无为,弘一法师教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出着手,言行一致,身心合一,这些我们都懂的大道理却往往也是我们不屑和不能坚持的。我们都不是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的人,而是目标太大、追求太多,遇到困难不是退缩就是绕道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一品探花
    推荐

    以前间或看过一些弘一法师的书籍,对这位清末民国风流才子并没有多少好感。李叔同37岁出家前是天津官商富家子弟,虽是庶出但从小收到良好教育,尤擅长音律绘画,赴东洋学习绘画,回国后杭州南京两地任教;李叔同年轻时应该说就是一富家纨绔子弟做派,唱戏玩票包名伶、办报写文章尽显风流余韵。老家天津有原配妻子、留学日本又娶了16岁房东女儿,37岁掏空了身体遁入空门美曰顿悟;原配对此一句话道出真言,他就是一个自私之人,日本妻子西湖船上苦劝,李硬是决绝送她回日本,其时这位可怜日本女人背井离乡多年早已寻不着家人,其最后晚景不知如何。 不可否认李叔同在音乐、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方面却有很高造诣,一曲”送别”流传千古;这部全集后面收录的李叔同关于他对书法史、篆刻史、绘画、音乐等历史介绍和理解足见其深厚功底;个人认为李的这些成就反映了他确实天赋极高,这跟老夫少妻基因有关,李出生时其父年68、母不足20;中外历史上这类天才例子不少。 书中有相当篇幅是收录的弘一法师出家后写给弟子刘质斌丰子恺及友人的信件;还有他在南普陀等地讲经说法的演讲稿;从中我可以感受到法师的慈悲有着太多的无奈和空虚,缺少积极一面。 李叔同出生于1880年,死于1942年,享年62岁,慈悲吗?🙏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则雅·X
    推荐

    李叔同将看似无法统一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大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他的才情受人追捧,佛门禅院里,他的风范,高山仰止。其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其人,真挚、认真、脱俗到极致。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芝麻
    推荐

    去一次泉州到过弘一法师挂锡的地方,泉州留下大师诸多足迹。开元寺进门有他的手书,朱熹满地皆是圣人那句话,体味了一下泉州人言行举止,确实不愧东方文化古都称号。净峰寺也在惠安人建议下去了,大师选择的地方真是好地方。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太阳花🌸
    推荐

    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本书简直就是百科全书,尤其是书法、绘画,以后练习的话,完全就参考这本书OK了!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尚璇千寻
    推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脍炙人口的歌曲便是李叔同所作。作为那个年代的大师,他的品德、才学和智慧远远的超越了那时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晓荷·莲蕊🍃
    推荐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品读大师全集,了解世间百态。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如是
    推荐

    特别认同丰子恺对弘一法师在盛年时选择出家的解释: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有的人做人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还必须去探求人生的究竟,而大师就是最后一种人。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pursuer
    推荐

    身已向佛难向卿, 了却凡尘慈悲心。 半世繁华半世僧, 一轮明月照苍生。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周会琴
    推荐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萌面超人
    推荐

    生活没有上下限,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感受到路的平坦;才能有宠辱不惊的定力;有一切顺其自然、我当宁静致远的超然。

  • 决定上限的是你的情商和格局
    北邦
    推荐

    不知写这些文字时大师是何年岁,回顾童年寥寥几笔,却中正谦和,语句真切,度情自己,是心无所掩的坦荡之感。读起来我也能觉得自己很平静,如久未谋面的亲人在叨念自己。凡聪明的人都容易产生困惑,对人对事对己,都是这样,我想这些话都是经过多次自问清省,解开来细细盘点整理,再慢慢环绕起来,重新缠上身,不再有一个纠结了。顺应了,身与心才得和好如初。 此书记录甚为细致,涉及佛法讲经与书信、书法、绘画、文化、音乐、篆刻及诗词曲等方面。佛法讲经这个章节很是艰涩,因为不是佛门中人,文中事无巨细、林林总总的讲述包括很多法门名词完全被堵在门外的感受,使我中断数次,佛经注释与讲解更是看得我瞌睡虫上脑,实在无法继续,只好在约三分之一处skip,跳过这一章节随后是书信卷,起初还算兴致勃勃,但其实所言尽是只言片语,书信也不是连贯性的来往。看得一头雾水。只好又在三分之一处再次快进。之后的书法篆刻绘画等谈论是我感兴趣的,读的很认真,多处写下了笔记。总体来说,这书躺在微信读书这个地方真的有些突兀,没有静心平和的状态绝不好读下去。 书画的谈论很精彩,每次读到大师对各个名家总结呈词时,总会为他精妙绝伦的辞藻所绝倒。“萧散淡泊、简洁冷峭。” 这用词多精到。萧散与冷峭写出其人的冷峻淡然,散这个字我最喜,有一种慵散慢逸的习性。有些篆刻书法的古贤大士我自来不甚熟悉,只感他用词之灵动飘逸,且敦实浑厚的信赖感。但说到绘画一篇有诸多贤人俱是我神知久附之人,其间的微妙精彩令我膜拜。更难得的是这么多妙词都意有所指之外,还有神气上区分,在气质上皆有偏重不一,且不会使人感到重墨繁累,足见大师的精深博大与温良秉性。看他所述这些文稿绝不是信口而就,必是盘腹绕笔已久远,却仍是谦谦君子的言必酌思必究的认真做派。实乃一身的通泰,想起大师圆寂一刻,平静中依然有欣悦的写下:悲欣交集。一时大有神往倾倒之仁怀泛起。 “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出家人若懒,则佛相不得庄严而干家不能一钵也。神三教同是。残衲时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画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做出一番事业,作一个立于天地间而无愧的人。若忽忽不知,惰而不觉,何异于草木!” 千万年俱往矣的风流人物,何其多啊。这位髨残也是一神俊逸才,这段自叙是题在他的画上,书画一人而作却感是两个挚友在呼和。潇遁入空,自律自戒自知自逸,多么令人发指的人生。早晚焚香读经,自悟一身一日,日起日落,与天地一脉而动。得余暇则登山选胜,望断人间洗净天时,云动鸟翔而吞雾风。想来弘一法师那时的心中也翻涌着洪水猛情,大师一定感会更甚。 最后的诗词部分更是令人惊艳,大师的文采极佳,柔肠百转,那悲切与吟唱俱是荡人心肠的。 最后想再谈谈佛事,我是一知半解,但于人心人情人事,多有感受。我想出家修行是一次出走,走出固有的已被自己走成圈的固步,启封是为了与自己对话。对话的目的是撕掉不必要的伪装,互相看清楚,然后决裂,以对方为戒,永不相向。人的身体也是一座庙宇,入住者心也。我是无数我组成,时时轮换,就如轮班制度,既不想干又丝缕相连。我与我之间互相伤害也互相配合,有时也能互相照顾,然更多时是互相攻击与牵制,我需要从中突隐而出,才获更强烈的存在感。大师所言戒律之学问,思之玄妙莫测。人是需要有界限才能有安全感的生物,需要被限制,被划出被允许的空间来,然后安逸其中,直到某日无所事事的去试图打破这个界限。我们不断为自己划定各种奇怪的意义,就在于我们需要被认知认可,可以被阅读,被理解,被复制,被感动,甚至被误解、被侵犯、被攻击。这一切都需要被最初的设定戒线,一张白纸,需要第一道线先画出来,如此才能有左右上下之分,内外善恶之分,有好坏之分,正邪之分……修行就是与自己为善,同样也是与自己为恶,修就是不断校正与校注,行就是不间断的持续。也就是说戒律的价值在于不间断的画着戒线,也就是一旦下笔就不能停,不然前功尽弃。如果我有善恶两个我,那要把它们分开就是无边际的,只要我还活着,在线未到达处,它们依然是一片混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