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Lydia
    推荐

    20200315 工具书 如果你已经能背诵这部260字的经文,却不知其意,那么建议你能先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几乎包含了经文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包括历史,背景,佛学概念,经文的逐字解释,以及各个版本的比对等等。可能先前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唯一不足的,也不能说不足,只能说是在某些点上解释的还不够详细,初学者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罢了。建议可以先以此本书为框架,针对疑问再去翻阅其它书籍辅助理解。我尤其喜欢这本书里的各种结构图,表格图,一目了然也便于记忆,非常好。 //关键信息摘抄: 图说心经 玄奘法师原译 施青石编著 >> 佛说:“凡夫未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 >> 明朝的王阳明曾说:“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 >> 佛经中也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 >>“处有不有,无心于有有之场;居空不空,不在于空空之境。”这种超脱有无之外,物我冥通的精神境界,就是“涅槃”。这时的认识才是最高层次的认识,它可用三个字表示,即“无所得”。 >> 当我们认识到所缘性空,就不会对“有”生起实在的执着,是无得;此时妄心也就自然熄灭不起,是无智。《大般若经》说:“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一切法不现则般若现。”在妄心、妄境、妄执熄灭的情况下,此时显现的清净心、平常心便是般若的功用。 >> 南台静坐一炉香,竟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世间商量。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们特别感兴趣,妄想自然也就不生了,也不再有什么执着。 >>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是龙树菩萨一个著名的偈语。因缘所生法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心经》中重要的佛法道理。 >> 禅宗说:“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 《楞严经》云:“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 关于本书 >> 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经只有260字, >> 《心经》摄取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讲般若智慧和缘起性空的道理, ◆ 《心经》结构分析图 1⃣️此书收获-1(这本书包含很多表格图。我个人很喜欢这种形式,方便理解和记忆。) >> 心经》结构分析图 ◆ 《心经》般若思想的核心要义 空 2⃣️此书收获-2 >> 《心经》中说“空”的内容可以分为五部分:小乘菩萨说人空,大乘菩萨说法空,破缘觉妄想十二因缘之见,破声闻妄想四谛生灭之见,破菩萨妄想三乘十地之见。其中说五蕴空、十二处空、十八界空,是讲人法二空;说“无无明……亦无老死尽”的十二因缘空是破缘觉乘;说苦集灭道四谛空就是讲声闻乘空(以上二乘是小乘);说“无智亦无得”就是讲菩萨乘空(此为大乘)。这样就得出了“一切皆空”的结论。 >> 《心经》主要阐释了“诸法性空”的基本思想。佛学界一方面用“空”这个取消一切现象和差别的概念来论证世俗认识及其面对的一切对象虚幻不实;另一方面,又把“空”安置为世界万有的统一性基础,并说它就是超越时间、空间的“法性”“真如”“佛性”或“涅槃”,要人们去追求。 3⃣️本书收获-3(没太能理解) >> 佛教认识的最高境界是“无所得” >> 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是否以认识一切皆空为最终目的呢?事实并非如此。“一切皆空”只是在修行中所应达到的一个较浅层次的认识,有了这种认识,虽然可以摆脱对物质或精神的爱憎取舍而带来的苦恼,使人达到一种“自在”的精神状态,但它本身仍是执着。把“空”看作一种特有的形态、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就难免会陷入新的苦恼。因此,在达到“一切皆空”的认识后,还应再进一步,即认识世界万有本无“有无之相”,没有任何差别;人们也应消除头脑中的“有无”观念,这样才可以“处有不有,无心于有有之场;居空不空,不在于空空之境。”这种超脱有无之外,物我冥通的精神境界,就是“涅槃”。这时的认识才是最高层次的认识,它可用三个字表示,即“无所得”。 >> “无所得”是佛教最高的认识境界。要想达到“无所得”的境界,需经过三个阶段。 >> 首先,如果达到人、法(一切事物)两空,可以在精神上摆脱人生烦恼,获得轻松自由,无所牵挂,无所烦恼。 第二,“空”“无相”本是自然的、实际的,是世界万有的本性,因此它也被称作“实相”“真如”“法性”。人们的认识如果与它相应、相符,就是最高的智慧。它如同道家所说的最高本体“道”那样无形无相,无响无声,所以人们以直观体悟的方法达到的这种“空无所得”的智慧是与真如实相,与空相应的。 第三,如果进入“空无所得”的认识境界,达到涅槃,那么此时的认识属于“第一义谛”或“真谛”,是深妙的真理。因此对上述的一切自然也是“空无所得”的。 4⃣️本书收获-4 (很多概念第一次知道) >> 《心经》般若空观对禅宗思想的影响 >> 心经》的这种般若空观,对后来禅宗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般若真空与涅槃妙有,构成了禅宗思想的两大源头。 ◆ 《心经》的精神 明白并破除执着 5⃣️此书收获-5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算是有些明白了。) >> 当我们认识到所缘性空,就不会对“有”生起实在的执着,是无得;此时妄心也就自然熄灭不起,是无智。《大般若经》说:“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一切法不现则般若现。”在妄心、妄境、妄执熄灭的情况下,此时显现的清净心、平常心便是般若的功用。 >> 比如一个无知的小孩,在一堆干柴上点火,烧着了房子,这时正好刮起了风,火借风势熊熊燃烧。小孩点火喻无明,干柴、房子如欲望,大风好比执着。欲望的火是因为小孩的无明而生起,随着大风而增大。 ◆ 第二章 与《心经》相关的一些问题 6⃣️此书收获-6 (之前一直不知道是对话模式,这里讲的很清楚) >> 下面以般若共利言等译的广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例,来看完整的说法过程。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 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离诸苦厄。 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 这几句经文点出说法地点在灵鹫山,与会人士有佛陀、菩萨众、大比丘众。由阿难记下说法的整个过程,这是很多佛经的典型模式。 之后的描述十分关键,说明此时佛陀进入了三昧定的状态,这是通过精神集中达到的很高的意识境界。 此时观自在菩萨在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状态中,持续观照五蕴皆空。无论是佛陀的“三昧定”,还是观自在菩萨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都是关键的修行状态。而玄奘的略本在这里均略去了。 接着舍利弗承佛威力,向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请教如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是两人开始对话。这是玄奘和鸠摩罗什所译的略本中的大部分内容。 观自在菩萨扮演讲说者的过程,在所见广本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观自在菩萨自告奋勇请示佛陀后开始说法;二是舍利弗承佛威力后,恭请观自在菩萨指导说法。“承佛威力”是指舍利弗“在佛陀的启发之下”,开始有能力与观自在菩萨沟通。两者在意义上应是相同的。更重要的是,佛陀当时在说法现场,是进入三昧定禅定状态的。 ◆ 《心经》的听众三种对象 7⃣️此书收获-7(此处似懂非懂) >> 超越四谛的声闻乘 声闻乘是听闻佛说四谛法而觉悟的圣者,他们体悟到苦谛是世间的果,集谛是世间的因,灭谛是出世间的果,道谛是出世间的因,因而成为阿罗汉。《心经》中“无苦集灭道”的空性解说,则超越了四谛层面,达到了四谛空的境界。 ●超越十二缘起的缘觉乘 缘觉乘是由观察缘起而觉悟的圣者,他们观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由于这十二缘起,而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起惑、造业、受生等生死流转。《心经》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就是说若没有无明、老死的困扰,也就没有灭除无明与老死的需要。 ●无智亦无得的菩萨乘 菩萨乘是修习六波罗蜜多而能自觉、觉他的圣者。《心经》中“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智、无得是菩萨的空性境界,依凭的即是般若波罗蜜多。 ◆ 第五章 读《心经》还需了解的佛法概念 8⃣️此书收获-8(佛法概念) >> 了解相关佛法概念,是读懂《心经》的关键。虽然大家都知道佛法博大精深,但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这些佛法概念却相当陌生。在这一章,我们将对《心经》中所涉及的佛法概念做详细的解释。 ◆ 附录二 9⃣️此书收获-9(各个版本心经的原文对照。这个好) >> 附录二

  • 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今逍
    推荐

    值得一读,精华所在,不厌其烦,讲深讲透,看似繁琐,实为细瞧,但凡真读,信与不信,定有所悟!

  • 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推荐

    有段时间非常焦虑,为了静心才每天抄写心经的,但其实在抄写的时候反而思绪纷飞,静不下心来,但在随后的朗读中,却呵欠连天,然后很快就能入睡

  • 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佛说、佛曰不可说。
    推荐

    《般若心经》讲的是每一个人最切身紧要的一部经;要认识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经》。般若就是让我们在人间更自在的法门。

  • 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老祁
    推荐

    小时候, 有面镜子, 大人说, 里面那人, 就是我。 照啊照, 自己越来越大, 有一天, 终于把镜子撑破, 于是镜中人 变得扭曲斑驳。 智者说, 人可为镜! 照啊照, 像盲人摸象, 今天摸到大腿, 明天摸到了耳朵。 哲人说, 时间可为镜! 照啊照, 春天的葱茏, 秋天的萧索。 佛说, 自己的心就是镜子啊, 灵台之上, 星火一闪而过, 混沌中 有位孤独的行者, 我确信, 那人是我。 辛丑初冬,老祁推荐《心经》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