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清醒要趁早

女人清醒要趁早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女人清醒要趁早
    叶远虑
    推荐

    第一次全面学习西方哲学史,上一次启蒙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小说有一个模糊的认识,这是一部更加严肃的哲学思想流脉梳理。有些不理解的哲学问题由来发展,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值得推荐一读[微笑]

  • 女人清醒要趁早
    沉潜往复
    推荐

    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在微信读书上架了,这部著作是公认的西方哲学史最好的教材,没有之一。 梯利教授对各个门派的哲学都有深刻的理解,以还原的方法呈现出来,既非“我注六经”,亦非“六经注我”,故成为了公认的经典。 隆重推荐

  • 女人清醒要趁早
    Yoler翠花
    推荐

    十分中意梯利这本了,哲学系的学生都读梯利这本,罗素版的带有个人偏见,但是激情澎湃,文笔生动,易于理解所以传播广泛。譬如他批评浪漫主义者不顾伦理,和用喝咖啡的例子嘲讽实用主义者,而忽略了吸收哲学家的精华观点。 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一直在围绕康德,因为作者是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创始人,比较推崇康德。但是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是如何互相切磋琢磨的。 梯利这本作者的观点只在短短的序言里面提到——“哲学史中应尽量避免作者的评价,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对各个哲学流派最好的评价”。缺点是结构单调,枯燥乏味,有的人可能看不下去,但是优点是言简意赅,作者会用最少的篇幅来述说哲学史上的某些重要观点和流派,语言非常简洁,绝不拖泥带水,是入门中的佳选! 不过,还是建议读原版的,因为西方哲学的翻译普遍不怎么行������

  • 女人清醒要趁早
    6栋2单元王先生
    推荐

    如果不是出于考研的目的,我实在无法想象是什么驱使各位读者在这样一本吃力不讨好的书里相遇。就我个人,我本是为了系统阅读马克思,才开始阅读西方哲学史的。可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弗兰克梯利居然没有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为马克思留下哪怕一个名字的位置。 在此之前,我曾经两次尝试阅读《西方哲学史》,大学那一次倒在了亚里士多德,工作后那次倒在了托马斯阿奎纳斯。哲学里充满了哲学家们独特创造的,意义相近又彼此区别,复杂的概念系统。这样的概念系统在不同文化里用不同语言表述时本身就彼此区别,在数次翻译过程中,又参杂了翻译者的理解加工。这就使哲学显得尤其难以理解。 我想,几乎所有和我一样的哲学初学者,都会被这套概念系统吓倒。不过哲学根本不是这一套概念系统,这套系统只是构建哲学大厦的质料,如何组合这些质料,才是哲学家们真正做的事情。有趣的是,即使你开始不懂这套概念系统,在合上这本书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心中已经有对“主体客体、主观客观、认识论、自物体、不可知论、唯心主义、意识、意志、表象、经验、实在、存在”等等这些概念的认知了。 这是因为哲学其实就是围绕这些概念构建的,这些概念反反复复、翻来覆去的出现,以至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我们能发现人类对智慧的不懈渴求和对世界的反复审视。你能从每一个哲学家的身上看到他们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怀疑,一种对知识的不确定性的畏惧。从泰勒斯到当代,没有一个哲学家满足于前人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甚至怀疑自己的理论,怀疑自己的知识,以至于康德提出了批判哲学来审查认知的可靠性与可能性。人类已经在自以为确定的世界里生活了很久很久,以至于,实际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都建立在约定上。 只要你习惯多问一句为什么,哲学就是你注定的家园。“为什么把永不相交的两条线叫一组平行线?为什么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你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的约定,是自己对自己的妥协——我们不可能去找遍世界上所有的线看他们是不是相交,我们也不可能找到一组真正的平行线,我们甚至都找不到一条抽象意义上的线,为了不在这样无意义上的事情浪费时间,于是我们约定“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知识大厦由此拔地而起。 如果你相信以逻辑为基础的科学能解释一切,你就会发现,人类的知识建立在一个毫无逻辑的根基之上,是种在半空中的智慧树。从这个意义出发,在神秘莫测的世界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无知与渺小。 有关这个世界,哲学家们已经争论得太多了,可一个有趣的思考是:假如一个人把从古至今的所有思想家的思想都学会弄通了,就比方说是加强版的罗素、梯利或是邓晓芒,他们会比普通人更幸福吗?他们眼里的世界比普通人的世界更通透吗?他们比普通人掌握了更多的有关世界的奥秘吗? 我想不是的,哲学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哲学碰到“板栗烧鸡”就不管用。但哲学给我们一种与世界沟通联系的方法,这才是哲学的真正意义,虽然哲学家们已经争论过几千年,但你依然可以选择不相信他们任何人的说法,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的。 还有一点,思想家们从古至今做的有关认识论的思考,在今天看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也许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常常面临隔行如隔山的困境。但哲学家们几千年来对认识论的不断尝试,与其说是在猜测外在与内在发生关系的方式方法,不如说在猜测大脑这个黑匣子里到底住着谁,他怎么工作。这对脑科学是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的。AI如果按照今天这个方法发展下去,要么就是做出一台掌握了所有知识的高效率的机器人,要么就是说不定无意中,创造出一种与人类认知完全不一样的认知系统。不猜透人类心灵如何工作,机器人安德鲁就永远不可能有心灵。 说说这本书,整本书只有两个可疑的错别字,真是翻译工作者的努力写照。这本书晦涩难懂,这是真的,就算是找一位读哲学的学生,我敢说他也不能对这本书轻描淡写。 可这本书有所有历史的一个通病,历史舞台上的主角都是孤立的,没有背景的。具体到西方哲学史上说来,所有的哲学家似乎是在一个大礼堂里顺溜说话,你说完了我说,我说完了他说。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个假象,人类思想的变化是由这些思想家一个接一个想出来的,哲学史就是这些人的舞台。 实际上呢?我说,哲学是历史的哲学,而历史不是哲学历史。如果能够有一本书把这些哲学家思考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好好讲解一下,相信人们会对西方哲学史有新的认识。例如,道德哲学如何会产生呢?我认为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再如,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纳斯这些人拥有人类大脑精华的智力,他们何以要写出那么多关于神的哲学?尤其是这些哲学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信仰的传道书。也许他们和任何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说话的权力其实根本不在他们自己手中。 有机会再写更多吧。告别这场攀登高峰的运动,还有些依依不舍。我本不想给好看的,但是既然付出了这么多努力,给个好看权当纪念我自己这次完结把。

  • 女人清醒要趁早
    abc
    推荐

    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一下西方哲学,我绝不会向你建议读这本书;但如果你喜欢西方哲学,我一定会推荐这本梯利的《哲学史》。 这本书长期作为美国高校的教材,有着非常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据我所知,国内许多大学的哲学教材都是按照此书的结构和脉络编写的。在本书中,梯利教授几乎没有发表任何自己的主观意见,只是将哲学的发展进程安静地给呈现出来。因此,形成了这本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专业却枯燥。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两个小遗憾: 1、不知什么原因,作为对于欧洲非常重要的启蒙运动,书中的篇幅实在太小,我不认为有人能从中领会到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思想精髓。 2、受制于成书年代,书中关于二十世纪思想沿革涉及甚少。 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本书的任何缺点。 许多人认为西方哲学深奥难懂,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常把哲学理解为“智慧之学”,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哲学的原意是“爱智慧”。重点在“爱”而不在“智慧”。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被称为哲学家不是因为他的智慧,而是在于他对智慧的追求。 要深刻理解西方哲学的内涵,我认为必须做好专业性的准备工作: 1、精确理解哲学词汇的涵义。许多外文翻译为中文之后,其实并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不大,但在专业性领域中就会产生偏差。此外,字母文字在不同的时期,所代表的意义并不一致。比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所说的“理念”是有差别的,再比如西方哲学里的所说的“存在”不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存在”。维特根斯坦后来认为许多哲学问题都是伪问题,原因就是受到了语言的误导。分析哲学,结构主义都可以说是基于此而诞生的。我们当然不需要像他们对语言研究的那么透彻,但是如果不理解“始基”、“存在”、“先验”、“范畴”的深刻涵义,是无法理解西方哲学的。就如同不理解“自物体”,怎么可能理解康德呢? 2、提前了解西方哲学的大致脉络:比如,前希腊三杰时代哲学主要讨论的是始基(本源),存在(本体论)与非存在(虚无),运动(变化)。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又增加了宇宙论(认识论)、逻辑学,希腊哲学自此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系统。罗马时代主要关注于现世,哲学与神学纠缠不清。此后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先后出现了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康德试图将二者的矛盾调和,但难言成功。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和科学的快速发展,此后西方哲学走向混乱,这期间德国思想家引领了欧洲,直到20世纪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的再次对立。这是我所理解的西方哲学大致发展过程,我觉得心中对此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无法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 3、提前了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比如 “知识的来源问题”,“上帝是否存在及证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理性和信仰的关系”,“外界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可以被认知”等等。尽量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西方哲学,而不是在阅读时被这些问题搞得一脸茫然。 我觉得做好以上三点准备工作,就可以尽情地在西方哲学史中遨游了。 但在阅读过程中,一定切记思考一点,就是西方哲学中的解释和矛盾。比如毕达哥拉斯为什么认为数学能解释一切?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批判柏拉图?知识到底是感官还是经验传达的?贝克莱的唯心主义为什么也被认为是经验主义?思考哲学问题,理解别人对这些问题的解释,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西方哲学。 既然哲学如此枯燥,学习西哲的过程如此痛苦,为什么还要看西哲呢?谈一下个人观点: 1、全世界只有古希腊文明发展出现代科学,所以了解诞生于古希腊哲学的西方哲学发展历程对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哲学和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分别是西方人和中国人的方法。我们喜欢从历史中找寻经验,西方人则是更基于现实的思考。理解西方哲学,等于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帮助了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对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考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3、读西方哲学,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个想法:觉得谁说的都有道理,经后来人一解释,又觉得谁说的都有问题。这实际上就帮助我们训练了辩证思维和逻辑能力。由于其中许多思想的对立甚至碰撞,间接也帮助我们形成了反思精神和多元思想。 这本书原名《A History of Philosophy by Frank Thilly》,直译过来应该叫《弗兰克·梯利的哲学史》。在我看来,当你打开这本书,也就开启了自己追寻智慧的历程。这注定了是一段艰辛而有趣的征途。你或许会放弃,或许会坚持,但你的思想注定了不会中断。你的思想将伴随着你的人生,塑造一点点属于你自己的记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