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智慧书

千年智慧书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千年智慧书
    黄桂斌
    推荐

    任何限制,都从内心开始 很多人都知道“相由心生”,相信一个人所呈现的外貌是由自己的内心所塑造的,但很少人知道它的上一句:命由己作。 “命由己作,相由心生”这句话,出自明清以来在民间流行很广的劝人为善之书——《了凡四训》。 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家训,作者袁了凡用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真实经验“现身说法”,用来教育自己的后代,认识命运的真相: 一个人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即“命由己作”。 袁了凡的经历蛮传奇的。父亲早逝,他奉母亲之命放弃科举,转而学医。后来偶遇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认定他是做官的人,如果参加考试明年就能中秀才,进而对了凡的一生的命数都做了推算,包括考试名次、什么时候当什么官,几岁寿终等等。 这些预测在了凡早期经历中都被一一说中,让他对命数深信不疑,认为一切皆有命定,也就听天由命,无欲无求了。 后来,他去拜访云谷禅师,两人共处一室,三天三夜不睡。禅师感到十分惊奇,问了凡在哪里修行,怎么可以没有一点妄念。 当了凡说了自己的宿命论后,云谷禅师叹道,“我原以为你是个豪杰,没想到你只是个被命运摆布的凡夫俗子。”随后劝导“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豁然开朗,放弃了宿命论的立场,开始按照云谷的教诲修善行,忏悔罪恶,改过自新,发愿求福。 在随后的数十年人生中,了凡不断行善断恶,还用禅师给的功过格,记录每天所行善恶之事,结果,命运的剧本开始发生改变,逐渐脱离了原来那位老人推算的轨道,开创了自己生命的新天地。 最终,袁了凡不仅度过了更丰富多彩的人生,还比原本算定的53岁多活了21年,到74岁寿终正寝。 《了凡四训》的故事流传几百年,至今依然很有教育意义。特别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观点。 在我老家潮汕地区,盛行宿命论,深信命理,喜欢算命,喜欢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所谓命被当做了消极逃避的借口,只是不愿面对现实,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把一切好的坏的,都统统归于命运,也就是所谓的“认命”。 于是人们往往热衷于求神拜佛,把自己的命运委托出去,遇到不顺,遭遇失败时,要不就祈求神明相助,要不就怨叹命苦,没有反思和振作。 我曾听说故乡村里有个男子,早年发迹,风光一时,却因赌博败掉身家,老婆闹离婚。他发誓戒赌,在宗族面前砍掉自己的左拇指。可后来他依旧赌博,依旧输多赢少。 他说,算命先生说他命不好,得等到六十五岁“开始行大运”。他坚信不疑,等待大运降临。“今年已经六十一,还有四年就好了。” 不排除这世上存在我们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也不排除这个算命先生的话给了他某种虚妄的希望,但仅此一次的人生,绝不是一个“命”字就能盖棺定论的。正如前两年热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宣扬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世间所有的所谓“定数”,都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更改的。 深信命理,不如深信因果。得今日之果,必然是因为昨日之因。所有的好运厄运,都不是无缘无故,它是我们一心一念一举一动种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所以人们常说,“圣人畏因,凡人畏果”。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我来自潮州》,主题曲叫《胜利双手创》,开头第一句便是“唔(不)愿信命前生早注定”,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作词人有意为之。 但总而言之,“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观念,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亲自践行。实际上,我觉得稻盛和夫的故事,已然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而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命运能否被改变,我们应当保持这样的态度: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毕竟改变命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积累和每日精进。 长期有耐心,一点一滴的积累,命数自然能好转,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到那个时候,你自然会看见“命运”的新面貌,也会看见自己的新面貌。 命由我作,相由心生。善哉善哉。 写于广州

  • 千年智慧书
    暮色
    推荐

    此书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须居心领会,才干有得于心,若水不敢说自己有多深的觉醒,只敢说自己还有一颗仁慈的心。

  • 千年智慧书
    slogan
    推荐

    满招损 ,谦受益。 地之秽者多万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这是几个印象比较深的句子。有些例子或许还有些时代限制,但的确思想上可以借鉴学习思考,就像开头所说,要修心,莫问前程,心安就好。

  • 千年智慧书
    刘沐聿晗
    推荐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了凡四训》阐述的观点,比起用修行可以改命数,不如说是修行可以落实命数。到底可不可以逆天改命恐怕是千古谜题。因为从想改的那一刻开始,或许这种想法也是自身命运的一部分;亦或是的确是在不断修正命运,只因为生活的主体是人。既然是人当主角,就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人就算懒散,该有什么级别的财富都是一定的。我其实相信这句。但是后来我想,人和人的情况是千奇百怪各有不同的。不需要去关注完全不需要任何修行也顺利无比的案例,因为这不为我们所用。 在我们每个人的坐标系里,不管承认不承认,其他人都是NPC般的存在。我们在别人眼里也是NPC,抑或我们本身就是NPC,但是睡醒之后睁开眼睛,每个人还是都会觉得自己是主玩家。 所以要慢慢修正。特别喜欢易经里“无咎”的这句话,无咎不是说人永远不犯错,是说早上犯错晚上改,晚上犯错早上改。 每天都去考量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每天都提醒自己要行善容人,自然就能有一种“造命”心境。 如果一切皆为虚幻,那就去创造一种虚幻的圆满吧。

  • 千年智慧书
    💋 Joanna💅🏻
    推荐

    《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以个人经历现身说法训示子孙的家训,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组成。 《了凡四训》的重点是“改过”“积善”,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值得一看........

  • 千年智慧书
    张超
    推荐

    这是一部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书中尽显对儿子的孜孜教诲,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总结写下的育人之方。书中教导人们要心存善心,积累功德(阴德和阳德),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对自己和后人都有好处。

  • 千年智慧书
    推荐

    功利心太强了,句句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句句又在说,不问前程才能得逞所愿,自相矛盾。但是,劝人向善确是对的。对自己的修行要求也是对的,心之所向,素履而往。加油😘

  • 千年智慧书
    树说鹿
    推荐

    《了凡四训》,里面讲的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都指向一个人的吉凶祸福。边看边体会,觉照到内外环境,自自然然开始积德、包荒,和爱,惜精神,人生不知不觉顺遂了许多。

  • 千年智慧书
    阳光
    推荐

    转书友: 《了凡能量诵》 我若爱万物,万物必将爱我,这就是魅力; 我不害万物,万物必不害我,这就是平安; 我珍惜万物,万物必珍惜我,这就是长寿; 我施恩万物,万物必施恩我,这就是幸福; 我心怀万物,万物必归属我,这就是财富; 我敬重万物,万物必敬重我,这就是尊贵; 我拯救万物,万物必拯救我,这就是吉祥; 万物本无情,因有情心而有情; 万物本有情,因无情心而无情。 我若强大,小人变君子; 我若宽容,对手变帮手; 我若感恩,无情变有情; 我若简单,不易变容易; 我若丰富,平凡变不凡; 我若慈悲,丑陋变美丽; 我若真诚,虚幻变现实; 我若有志,遭遇变机遇; 我若坚持,不利变动力; 我若知足,吃亏变得福; 我若淡泊,不安变平安。 我若盛开,花香蝶自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福禄随之,众邪远之; 神灵卫之,众人成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生命真相,连根养根; 福田心耕,根深叶茂; 惟谦受福,养正化怨; 命由我做,福自己求; 一本正经,一门深入; 经典生活,极乐人生; 了凡成圣,心想事成。 每天颂读一遍,福德无边!平安喜乐!! 作: 向着崇高走,我们便是崇高。 向着深渊走,我们便是深渊。

  • 千年智慧书
    🍒郭
    推荐

    前半部分挺好的一本书,写的也很能说服人。后面又夹杂着男权社会那一套。为报恩让自己老婆给人做妾。人不要就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人家做妾。如果这也叫行善积德,那女人根本不是人了。

  • 千年智慧书
    魏广源
    推荐

    积善之方 与人为善 爱敬存心 成人之美 劝人为善 救人危急 兴建大利 舍财作福 扶持正法 敬重尊长 爱惜物命

  • 千年智慧书
    ꧁༺Cathy࿈Qin༻꧂
    推荐

    堪称历久弥新的生活方式手册…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给子孙/家训…毕生/学识/经历/感悟/讲授/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劝人向善/磊落生活…了凡四训…拿走不谢…

  • 千年智慧书
    辛昕
    推荐

    补充: 这篇笔记写的太长,以至于我忘了说这本了凡四训对我而言最大的价值: 作为一本家训正如作者费勇所说,它没有什么太深刻的东西,也不会伟光正到经天纬地,非要出凡入圣。 而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它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这本书总共四训,基本上。除了第一训,后三训都是具体如何做的东西。 尽管在这些做的文字里也包含了大量的阐述。 但其实我后来意识到,现代人,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网络的普及,信息的获取廉价而快速简单,其实绝大多数人在很大意义上都堪称学富五车。 然而,许多事情,仅仅知道和真正去做其实是完全两回事。 因此我一边看这本书一边在心里默默想着第一训提到的布施和第二训提到的改过。 我觉得,但凡能坚持其中一点做下去,也算是没白看这本书。 ———————— 我是在春节回家前两天开始看这本书的,原因我已经忘记了,虽然了凡四训我早就听说过了。 作为一本家训,此书很出名,在国内此领域的排名,恐怕只在 曾国藩家书 和 颜氏家训 之下。 曾国藩家书我只看过一部分,但我有一段时间看了好些与曾国藩有关的资料,因此颇有了解,必须说,曾国藩家书之所以有名,也不是只因曾国藩的大名才出名。 曾国藩家书的内容确实也是非常的感人,真实。而且还敢于写出自己的各种短处缺点。 颜氏家训我还没有看,但我刚刚简单搜了一下这本书的目录,我发现其中的一些章节标题,简直就是我们生活中听到的一些很常见的话,比如 慈母多败儿。 颜氏家训中有一章就叫 妇人之仁终败儿。 我几乎可以认为这句话应该就来源于此。 于是我也决定回头再去看看这本颜氏家训,因为上面这个发现让我相信这可能是中国流传最广的一本家训。 但是我必须说,我在看了凡四训的过程中,我时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我刚刚写这篇笔记以前,重新翻了一下这本书。 我个人最感动,做笔记最多,于我而言,也是最有用的部分就是第二部分 改过之学。 我回忆了一下,这一章,我认为最重要的内容大概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它讲述了如何改过 既所谓的 羞耻心 敬畏心 勇猛心 当然这一部分其实说的有点空,也就是所谓的大道理。不足以让我感动和印象深刻。 但是,随之,它展开了去讲述这几点,这种体例和大学中庸有点像。 这些具体的内容这里我无法一一言说,而且这部分并不长,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我自己对这部分的领悟也全写在具体的笔记里。 这部分是这本书我笔记写的最多的位置。 我不知道它能不能打动你,说服你——我常常认为,人总是需要被说服的,当然我遇到过不少人,他们拒绝被教育,被说服,顽固地坚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待这个世界,交互这个世界。 在我人生中的早几年以前的岁月里,我虽然不至于完全拒绝被教育被说服,和这个世界硬碰硬,但实际上,我找不到自己的问题具体细节在哪里,我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在和接触的人中去找到这些答案。 结果我并没有找到,而且还因此大概得罪了不少人。或至少让别人觉得我是个不宜接触之人。当然,我并不是唯一的怪物,实际上,据我所知,我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那时候我一定没有想到,原来我想要的答案就在那些我早早就知道的东西里 四书五经 各种家训 心经 当然,我知道,即使当时我看了,恐怕也不一定有用,因为那时候的我,一定还没有一颗能安安静静解读它倾听它的心。 继续说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吧。 这一章的内容,其实在我眼里,和净土宗的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 就像我在普拉提里看到瑜伽的影子,在八段锦里看到易筋经的影子一样。 大抵世界上很多来自不同文化的学问,都有交流交融之处。 而袁了凡本人的确信佛懂佛,因此这并不奇怪。 最近这段时间我同样看了不少和佛学有关的书,越了解我越对它有好感。 最初对佛学的好感也许来源于幼年时听奶奶诵读佛经——我后来才知道实际在我的老家,大多事以道教为先,我那里,并不怎么礼佛。 后来对佛教的好感也许来源于各种影视,书籍的侧面介绍,又因为有与中东(伊斯兰),看欧美电影书籍提到基督教的对比。 让我对佛教更加有好感。 而到最近则是因为进一步了解了佛教的历史,更是为其大慈大悲而折服。 这本了凡四训我最初知道的来源于我在知乎上看佛教话题的时候看到它的介绍。 在知乎上这个以中国精英自居的平台上,我经常感受到一种我非常厌恶的自大和狭隘。 这种狭隘有来源于所谓理性科学知识的狭隘,也有来源于一代又一代的人随着思想文化开放以后的自我独立思想的崛起有关。 我一直认为,传统中国封建的那一套东西,它固然有它压迫乃至糟粕的部分,但实则,它也代表了漫长几千年时光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于人际关系,交往,相处的深沉智慧。 这种东西你可以说它有不足之处,有不甚合理之处,但如果你直接一并否决它,那么也许只能说明你的无知。 在我看来,这些东西虽然有愚昧的部分,有迂腐的地方,但其实很多时候,它恰恰有着现代人冰冷机械的人际关系中所缺失的温度和人情。 ——尽管这些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 而且可能是很大一部分人所不屑一顾或者早早抛弃的,就像毛阿敏的那首老歌 相思 里唱到的那样: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 而我很多时候,其实恰好处在这两者中间。 一方面,我也是如假包换的85后,我和他们生活在相似的年代和环境,而另一方面,我天生是一个容易沉溺在情感里的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这个东西,却容我先用这个短句描述之。 但以往大多数时候,我不知道如何调和这种矛盾。正如我所同样不知道如何调和的其他种种矛盾冲突一样。 大概就是这样,佛教,尤其是中国化的佛教。 潇洒飘逸的禅宗,慈航普度的净土宗。 也许正如最终禅净合流一样,很多人说,很多东西到了中国人最终都会变成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这当然是一种遗憾,但反之,难道不应该说生活智慧和如何处世,难道不正是最重要的一种智慧吗? 我们可以上九天下五洋,可是,我们最终需要一颗可以有处安放的心。 我花了这么多笔墨去写有关佛教给我的感触,其实也正是这本了凡四训给我的感悟。 知乎上许多人对这本了凡四训非常的鄙视。 当然他们同样鄙视 弟子规。 别说这两本,其实很多人连四书五经都不屑一顾。 我同样因为了凡四训中频繁提到四书五经,而产生了去阅读四书五经的想法,巧的是,家里不知为什么会放着一本 大学中庸。 虽然假期乱哄哄的,我至今没把中庸看完,大学虽然简单也有很多地方没连起来明白。 但我的的确确意识到,四书五经一点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迂腐过时,尽管他的确就只是探讨人际和人的修养,以及各种社会阶层,人际关系的话题。 对这个讲求务实有用的时代而言,这样的书大概可能真的只有已老的人或者因为学校要求背诵的学生才会去看。 而我们这些正当中青年,处在自己人生的正午的人,是不太可能有闲情逸致去看的。 而少年时看,血气方刚少年意气,至少以我来说,却是绝对没有能看出什么名堂的机会。 ——所以,我一直认为,四书五经也罢,唐诗宋词也好,哪怕是18 19世纪的欧美正统经典名著,其实都不太适合中小学生看,它们的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所谓少年老成,果然天成大概很遗憾,真能看出一二如我者,恐怕必定经历过很多心智或者真正生活上的磨难。 而现在的小鬼,说幸运也好,不幸也罢,大概是没有真的经历过的。 因此他们很容易往往将经容易看,不过是背的滚瓜烂熟或者仅仅只是看过几遍,便敢狂妄到轻易下结论,认为没什么或者不过如此。甚至搞出一堆怪论,以今人无知地揣度古人。 其实我正是在这些古文中,无意地慢慢地发现,古今人的生活,在思想方面,其实完全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大的区别。 而我尤其相信,这其实不是我理解了古人的生活,而仅仅是过去,我并没有真正了解生活是什么样子而已。 古时月与今夜月差别确实不大,而共看此时此月若水流的古人今人也同样差别不大。 这里穿插了很多题外话。 有喧宾夺主之嫌,然,于我而言,读书笔记是极其私人的东西,不是写公文,更没有格式而言。 了凡四训并没有什么很深刻的东西,也许它可能还不一定比弟子规深刻。 但了凡四训对我而言,是一次很有价值的阅读过程——而且并不费时。 因为在这里,我学会了一种如何真正分辨善恶的方法,同样也就明白了如何真正行善去恶。 同样的我也找到了一种让我可以真正相信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理由。 尽管袁了凡找到的理由,也许并不真实。 ——我理解 信而能入 的道理,但实话说,要我真正去相信这些,而不是一般世俗俗人的市侩和功利,其实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了凡四训第一次让我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它。 有时我觉得,了凡四训就像一则扩展了的百喻经。 原来让我在睡打开微信读书去写这篇笔记,是源于我看了 一则关于一批中国游客从日本名古屋度假回来,却因新型肺炎的事情,闹出一出不小的舆论风波有感。 但实则这个问题,归纳到极致上,是一个很难说明白的问题,就像那个著名的哲学问题,如何处理多数人和少数人的两难抉择一样。 这个问题注定不会有完满的答案。 因为这不只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其实涉及了很多关于人性,伦理,善恶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稍加深入的思考,稍微的换位思考,你会得出很不一样的结论,但无论是哪一种,对人来说都是一种灵魂的折磨。 因此,善恶,是非。 情感与理性。 甚至说,人,如何才能没有迷惑,甚至,没有恐惧。 最终,我意识到。只有在四书五经和了凡四训以及佛经这样的地方,我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 千年智慧书
    面朝大海
    推荐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何一立命?居善心,行善事,语善言,常自省而不懈。日日为善,善久常必有福报,或当下,或后日,或子孙,阴德不衰。善者有道,道善济人,利而不害。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心向善,前程自有。

  • 千年智慧书
    盛淮南
    推荐

    在我一直以来的印象当中,这是一本颇具神秘色彩的书,无法准确单一划分类别,有宗教色彩,也有哲学意味,更有浓厚的家训风格。 这书,四年前我便从一位教政治的中学老师口中听说。他说:“有个读书人,被一位先生算好了一生命数,而后的仕途中一一应验,他便安于信命,不再努力,直到另一位禅师的话点醒他,于是他积善行德,最后逆天改命。” 我当时听得入迷。 后来,一位常出入寺院的男生朋友偷偷告诉我说:“老师说的那书,《了凡四训》,我在寺里佛像旁边见过,本来想拿一读,但第二天就不见了。”这更让我觉得这书,神秘。 所以我也是机缘巧合之下认识并读了《了凡四训》。此书写于清代,作者通过的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立命、改过、积善、谦德”的感悟对子孙乃至后人提出教诲。 整本书一直渗透着宗教思想。有佛家的禅宗,也有孔子的儒家学说,与《易经》也重叠之处,直指“安身立命、乐天知命”的关系。尽管书中很多观点在如今的社会并不适用,但这种思想理念在当时已经超前,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通过束己,通过自己的“善”,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另外,此书卓越之处在于,面对中国人最关的“如何保平安、如何获得功名利禄”的两大人生问题,突破了个体的生死、真理的终极层面,已经深入到制度、道德等社会层面。这在当时是最为先进的,是生活哲学,也是人生智慧启迪。 说到积善,姑且不谈那些大人物的慈善之举,说说我的老舅。年轻时放荡不恭之徒,吃喝赌乐样样精通,流连于搓一手好麻将。年过四十几,一无所有,在众亲戚叔辈之中,算是败类。且脾气暴烈,对我还好,但我打小怕他。有一年秋天,我被叫到他车里训话,原以为是训话,实则是聊天。他忏悔似的跟我说起他年轻时种种忤逆过错,突又话锋一转提到“积德”二字,他说:“你老舅我混了大半辈子,本以为麻将桌上能赌出名堂来,现在啥也莫有。有一次我开车路过乡下的破庙,看到乞讨者 ,有两三天了,感觉比我还可怜,我赶紧一掉车头跑去小卖铺买了两桶方便面送给他。人这命不好说,我突然就明白了,人还是得多积功德。” 我很吃惊他竟然开始有所信奉。 大约是过了一年,他终于娶了媳妇得一女儿。可能是巧合,我也没多想。有一天饭桌上我把他行善这事儿讲给家中老父老母听,父亲笑道:“这老雕(外号),都穷得叮当响了,还想当好人乐善好施呢。”母亲啧嘴对我说,没想到你欣赏这个。老舅的转变,让我明白,或许某种信仰是可以给人救赎的。就像青年作家霍艳小说《离弦之箭》中的主人公,一位暴戾腐色之徒,最终却通过佛学经典《大悲咒》得到救赎一样。 至于书中详细列举的“晋升”之例,借用某友一言:“豪门出贵子乃社会资源积累之常态也,归功于积德行善的话,可以看个乐子,不可信之。” 仕途功名的获得,纵使也是一种行善的福报,但“我命由我不由天”,还得靠自己努力,不可全归功于所积的阴德。 总之,《了凡四训》,对人与社会,起到了一个好的价值导向的作用,是智慧启迪之书。如译者所评价: 它显示了中国人信仰体系里的另一个层面:透过自我修行创建良好的生活。它的价值,正在于把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与命理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