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

电路基础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电路基础
    浅蓝公仔面
    推荐

    心灵史学、端点星、基地、银河百科全书、太空人、移动防护罩、银河帝国等等等等,阿西莫夫的想象力怕是超脱了时空吧?毕竟那是5、60年代啊,是我们自行车都远未普及的年代啊…… 《银河帝国》是将《基地》、《机器人》等纳在同一名下了吧。银河帝国的衰败,第一基地的崛起,第二基地的发展,情节曲折,大量短篇故事衔接成了一个庞大的整体。书中的谢顿预测到端点星的每一次危机,未来的轨迹被准确预见。谢顿的人物形象感觉好像《三体》的章北海,而且坚定和睿智更甚于之。 书中纷繁的人物刻画,更将人类和人性、潜藏的贪欲和邪恶表现得淋漓尽致。挺震撼的一套书。 只是这个年代读起来,个人感觉有些过时了,因为看科幻最基本就是看那大开的脑洞。而不知是不是现在的科幻片太多,很多东西看到已经不新鲜了。另外虽然阿西莫夫下笔平白易懂但某些地方情节缺似乎有少少拖沓,而且最后世界观放得那么大,似乎都要失控了。 但无论如何,阿西莫夫毕竟是成神的人,或者说,他创造了一个时代。 阿西吧,英雄造时势。

  • 电路基础
    小圆脸
    推荐

    1950年,计算机还没有发明,新中国刚成立不过一年。一个叫阿西莫夫的科幻大师开始写出了一系列充满人工智能、机器人、星际殖民的科幻巨作。 如果你只能看一本科幻小说,那一定是《银河帝国》。 今天我们使用的二维码、人工智能领域里的机器人三大法则、各种各样大热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最终都可以追溯到这套科幻小说。甚至有时候你都分不清是上帝派了阿西莫夫这个预言家正确预测了未来,还是人们在沿着阿西莫夫的路线前进着。 当然,如果仅有科幻的想象,那也许这本书会像《海底两万里》一样成为后人看起来完全无法理解的作品。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体现出的种种思考,民主与专制、必然与自由、爱与恨,我们应该以如何姿态对待生活。 一本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创作者可以预测到千年来人类的变化发展,而其实是作为人类哪怕技术再先进,但生物体束缚导致人性千百年来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在书里一方面不仅可以看到关于科技充满奇思妙想的先明洞见,另一方面也有关于人性让人难以参透的哲学迷思。 每一个科学装置的发明,每一段精彩的太空旅程,缓慢而不拖沓的铺垫,在最后一幕揭晓所有迷底,高潮伴随着掌声,落幕后依旧回味无穷。 总之它非常值得牺牲一些睡眠时间,走进那个群星闪耀璀璨的宇宙世界。当计量时间的单位变成世纪,统计人口的数字变成兆亿,你会发现蚂蚁都不足以比喻自己的渺小。 在我们狭小如秋毫之末的一生中,我们曾经顺着未来的缝隙,看到了那样的一丝光亮,因为这样的光亮,当下的我们拥有了一份必然的使命。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与必然的意义吧。

  • 电路基础
    陈先森
    推荐

    阿西莫夫:《银河帝国》       作为阿西莫夫科幻系列中的核心概念—— “心理史学”。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看起来,这实际上就是卡尔•波普尔在《历史主义的贫困》一书中大肆批判的历史决定论,亦即是哲学上所谓的“历史主义”派。所谓历史主义,就是相信人类可以经由过去的历史推导出未来的走向。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主义的哲学变种。         实际上这也是人类知识极端论的两种体现。其一是相信人类可以经由知识认识一切,可以把它称之为科学上帝派;其二则是相信人类不能经由知识认识一切,可以把它称之为宗教上帝派。科学上帝派不乏狂妄和自大一面,甚至认为人类知识本身可以取代上帝,从而走向彻底的唯物主义;宗教上帝派则极度自卑甚至未免绝望,相信人类知识是无力的,无法认识真正的理念真相,所以上帝至上,从而走向神秘主义。         看上去,作为科幻大师的阿西莫夫本人具有极高的科学知识修养和精神认知,同时对人类知识无力的一面本身也有高度认识。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使他的小说在思想层面陷入了极度的知识矛盾和精神困境中。这一点,贯穿了整个“帝国与基地”斗争故事中。一会儿这派取胜,一会那派登场。整部故事,完全是人类知识与人类精神的决斗史。         另外就是关于两个基地的力量问题。第一基地是物理力量,第二基地是精神力量。两个基地的斗争,实际上是形而下者与形而上者的斗争。科学力量是物理力场,心理力量是精神力场。又象是所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         读一个科幻小说家对于人类发展的幻想史,其趣味有时胜于阅读武侠小说。盖出于武侠是对过去的幻想,而科幻是对未来的幻想。过去已去,不会重来。未来未来,尚待发生。这就多了一份期望与展望,以及跃跃欲试之感。         宏观的看,阿西莫夫实际上是一个人性主义者,科幻只是表象,对人性的反省和认知才是本质。这一点,大概是出于《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影响。不可忘记,这本人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史书记录,正是《银河帝国》系列的思想源泉。 2016-12-10于临汾

  • 电路基础
    如来
    推荐

    至此,科学诞生了,人们仰望星空,逐渐意识到那颗蔚蓝的小星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围绕着太阳和其他四千亿颗恒星一同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又和其他数千星系组成了拉尼亚凯亚超星系群,拉尼亚凯亚超星系群又和其他数百亿个类似的超星系群一起挤在了宇宙中的一个直径900亿光年的范围内。 而这可能还只是宇宙整体的一小部分,地球的大小跟宇宙相比算得上是沧海一粟,而科学让我们得以在脑中装下整片星空,并去探索它的前世今生。

  • 电路基础
    卢瑶
    推荐

    正如大刘的《三体》将卢卢蛊惑一样,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也轻而易举的将卢卢拽进那群星闪耀迷雾重重的银河之中,透过十万年银河兴衰在脑海中飞驰掠过的清晰与扭曲的映像,仿佛看到阿西莫夫那深邃的目光,长久的注视着沧海桑田荣辱变迁,直至永恒…… 卢卢读完了十二本,历时两个多月,穿插着,在微信读书APP上读了57个小时,在kindle上读了差不多同样长的时间,按照《银河帝国》这本书编排的顺序,依次读完《基地》系列及《机器人》系列。 这个万能的阿西莫夫,据说通晓人类社会一切学问,古往今来万事万物无所不知,如此才能融会贯通著书立说,他一生中神作不断,奠定了自己神一般的科幻小说之父的地位。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地位尚无人能及,可见功力非凡,高处不胜寒……算起来,他出版第一本《基地》的1951年,是他的31岁。而在《基地》中,神一般的数学家哈里·谢顿开创“心理史学”这门伟大的学科时正是32岁。如此一定确定以及肯定的暗示就是在告诉世人,阿西莫夫本人,就是银河纪元12020年的哈里·谢顿的化身了…… 当一口气啃完这十二本书之后,只觉得神情恍惚灵魂出窍,头脑中也一时间却无法将这数万年的故事顺利地读取出来,发生在那么多星球的那么多或平凡或伟大或奇异的大事小事简直耗尽了卢卢有限的脑容量……后来极为勉强的,卢卢总算大致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一下这位天才编的故事梗概,嗯,我觉得也许是这样一个故事: 人类,一直生活在太阳系一个小小的行星上,自以为是万物的主宰,即便随着地球的老化,资源的匮乏,人类的生活已然衰退,但仍然没有人愿意承认现实和作出改变,后来人类蜗居在封闭的“大城”中,麻木度日。直到有一天,一位地球帅侦探以利亚·贝莱在外围世界奥罗拉一位机器人学家和两位机器人吉卡思和丹尼尔的帮助下,带领大家走出了大城,奔向了银河……事实证明,人类的生存能力果然远远甩掉早已在银河中立足的各位外星人士,他们迅速殖民,繁衍扩张,直至统一了银河,挥手间建立了伟大庞大的“银河帝国”。然而,帝国再辉煌也不能逃避衰落的周期,在她运转了一万两千多年之后,衰败之气如烈火般烧遍了疆域横跨数十万光年的“帝国”,英雄哈里谢顿就在这时候带着他幼稚的“心理史学”及时出现了,谢顿随后的人生中,在机·丹尼尔伴随下,为拯救帝国而颠沛流离忍辱负重,银河间各方势力制衡,战旗摇曳,在颓败中争权夺利死而后已……在纷纷扰扰中,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延续了以心理史学计算出的“谢顿计划”,意图在帝国在覆灭之后,将蛮荒的时间从三万年缩短至一千年,直至建立起“第二帝国”。而丹尼尔,还在为了当年对地球人以利亚伙伴的承诺而做着天荒地老的努力…… 在这个庞大的故事中,出现了众多引人遐想的神奇世界, 比如索拉利星球,一个人管理一万个机器人,但一生只能见到配偶一人,连小孩子都是被集中圈养长大再让他们各个孤立生存的。比如奥罗拉世界,能活三四百岁的绅士和贵族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政治前途和银河扩张。比如川陀上的麦曲生区,人人遵循宗教的清规戒律,女性卑微到尘埃里,极度排外,一生不见外星人(而他们居然是奥罗拉星球的开拓者?),微生物培植技术银河系第一。比如盖亚星系,一个所有生物植物微生物共存的“生命共存体”世界,可怕的“骡”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普通人…… 在这个庞大的故事中,也出现了众多非同一般的“人”。比如雌雄同体的索拉利人菲龙,具备强大精神力量的畸形者“骡”,爱上了谢顿并为他彪悍一生的机器人铎丝,阻碍了骡疯狂扩张的女人贝妲…… 回顾十二本书,打破阅读过程中留在头脑中的既定逻辑和顺序,你会发现,机·丹尼尔毫无疑问的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他从他“诞生”时遇见的第一个好伙伴以利亚·贝莱那里学习了人类的思维和逻辑,从机器人伙伴吉斯卡那里得到了读取人类心灵的能力,从“机器人三大定律”中推演出了“机器人第0定律”……他为了履行他对人类伙伴的承诺,鞠躬尽瘁的为了人类的延续而努力,他借助哈里谢顿实现了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的创立,他创建了盖亚星系,他借助左右人心灵的能力保护了谢顿以及所有需要保护的人,他使得骡灭掉了第一基地,使得第二基地灭掉了骡,使得盖娅灭掉了第二基地……最后使得盖娅发展成为盖娅星系,使得银河系成为一整个生命共同体,傲立于整个宇宙……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这沧海桑田的两万年间每一个“个体”为了自己极目所见的“目标”竭尽全力的努力,单一的“个体”并不是“心理史学”研究的对象,而无数个“个体”却在推进着“心理史学”的发展。“心理史学”,用数学公式推演着整个人类的未来,公式中含有人类的宗教信仰、思维习惯、行为规律、群体活动……他认为未来是必然的 ,就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必然的一样。如果是这样,丹尼尔也就是心理史学公式中的一个符号,是一个假定的“英雄”来造就“盖娅星系”的时势么? 所以说,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的存在。地球在人类的手中发展、强大,却也因人类而停滞,直至衰败;索拉利星球的人类制造各类机器人为自己服务,却最终隔绝了自我的发展甚至泯灭了人类群居的本性直至走向灭亡;奥罗拉星球的人类能够制造全银河系唯一的人形机器人,却将他们用于毁灭地球,他们智慧非凡,能够延长寿命享受人生,却因过长的寿命而失去了人类宝贵的进取之心……不论宏观还是微观,在发展史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发展中的一份子,我们或许是某一时点命运的主宰者,但或许同时也是被主宰者。我们的思想,可能是自我的意识,也可能是“丹尼尔”赋予和强加的。我们的身体存在于我们本身的环境中,却不认同这个环境所加载在我们精神上的附庸…… 银河系列比《三体》早诞生20—50年,从读感上来讲,基地与机器人系列所要赋予人们的,并非《三体》一样的那种出离于现实幻灭的震撼。它所赋予的,更多是“生活仍在继续,但却与以往不同”的一种奇妙感受,对卢卢自己来说,大刘笔下膨胀感极强的科幻理论渐渐会被琐碎如常的生活所侵蚀,而“心理史学”和“机器人三大定律”却能够成为读者头脑中显而易见的“存在”。 在红眼睛的吉卡思伙伴“停摆”之后,机·丹尼尔成为了银河的孤单守护者,丹尼尔自我成长过程中推演的“机器人第0法则”帮助他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无可取代的“人”。 他是如此的完美无瑕。 我想,我是爱上了一个“机器人”……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