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ぷ木槿花開
    推荐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短短两句诗,道出了胡兰成心底的张爱玲。滥情又不专情。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云浮余文乐
    推荐

    其实对于作者对胡兰成过分主观偏激的写法,确实很气愤……但是如果自己能客观看问题,也是很好的一本书…… 不作过多评价,也没啥想法,下面摘录一下文中的一些话: “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若干年之后,张爱玲讲出这样刻骨铭心的话。 张爱玲曾说过:“生活是一件华美的袍,却爬满了跳蚤。” 是张爱玲面对家庭的冷漠,残酷,而对生活的洞悉,对现实的洞破…… “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胡兰成势要一识张爱玲。 张爱玲听者有意,第二天便取出照片相赠,并在相片背后写了赠语: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与胡兰成情投意合,胡的才与情更让她爱得几乎卑微。 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胡兰成,让张爱玲放下了自己心中的一道防线,从孤傲冷漠变得侃侃而谈…… 张爱玲的这种心理,在《童言无忌》里曾有表露:“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前两句为张爱玲所撰,后两句为胡兰成所撰,旁写炎樱为媒证。 两人缔结连理,立下誓言。 张爱玲却道:“你是人家有好处容易得你感激,但难得你满足。” 也许预示着胡兰成的背叛吧,胡这人,终究是无法被婚姻禁锢的,即便是张爱玲这般才情横溢,爱他如命的女人,也无法困住他放荡不羁的心…… 他还说他待爱玲如待自己,宁可委屈爱玲,也不委屈周训德,如像克己待客一样。视妻为己,视情人为客,两相冲突时而“克己待客”。 好一个待客之道…… "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张爱玲的爱情观,让人不得不拍掌叫好。你若爱,我便死心贴地,你若不爱,我只管心如死灰,而绝不自寻短见,抑或投怀送抱…… 胡兰成一直做着他那数美并陈的梦,他仍旧想名份上有张爱玲,意念中有周训德,现实中有范秀美。 呵呵,做梦吧…… 多年以后,胡兰成晚年回忆起与张爱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引用了李商隐的两句诗: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这短短的两句诗,蕴藏了张胡两人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其实张爱玲与胡兰成本来就像天边的两只星,相互遥望才是最好的,实在不必朝朝暮暮。 确实是,有时候距离往往产生美……或许胡兰成是真的爱过张爱玲,但是作为一个风流才子,就怎能安然将心搁在一处?尽管老年的胡兰成还对张爱玲魂牵梦萦,但是张也是心如止水啊,何况有了爱人赖雅……唉,好好一段爱情……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哈堍尔
    推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便只是萎谢了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遇到他,便低到尘埃里,慢慢开出花来。 这些句子都是我以前在没有得知张爱玲这个人时,就已经听别人说过的,第一次了解她是在高中的语文报纸上,上面浅红色的大标题——民国奇女子,乱世之奇葩。简单粗略了解一番之后,也没去读她的作品。     后来一次去我好朋友家,她的书柜上面放着张爱玲的书      后来读了她的那个女主人叫什么龙的那篇小说,感觉映像不错,之后读了《半生缘》真的是感觉有女性细美的笔蕴,而且感情隐隐约约,半遮半掩,小说体系人物虽然没有路遥那样庞大严谨(对他们两位不存在褒贬,当然二位放在一起也没有可比性),直到今天看完这本他人的自述,对她的生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因为她爱胡兰成所以每次她都慷慨解囊接助救济于他,她也不在乎名分,对爱情有自己的见解。只怪胡负了他,她俩真的是只能远远的观望,而不能够卿卿我我,当然胡一生也是滥情,一共8位妻子,这也算的上是渣男的楷模了。     对于逝去的传说不在妄加评头论足,传奇,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定是有他的原因的。我感觉如果没有张爱玲,胡兰成只是一个汉奸,挂不上什么文人儒生,是张爱玲的光彩让人们对他的好感度多了几层,毕竟我们都好奇,这样以为奇女子究竟爱的是怎样一个人。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Yanghx
    推荐

    边听边读,一周之内读完了。在现实的心境下读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首先,作者虽然带有偏见地写胡兰成,但仍然是一位非常可爱的作者,因胡的确是渣男,的确令人不耻,行文之间带有作者自己的偏见无可厚非,我个人比较欣赏这样纯粹的作品;其二,对于张爱玲,虽是一代才女作家,但是她的文字终究仅囿于文学,囿于男女之情,算是那个时代的一场风花雪月,对人性的剖析传神到位,但引领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较为缺乏,她的作品可以消遣,可以沉醉,可以击节叫好,但不可学已用之;其三,对于胡兰成的描写,个人比较喜欢,对这位旷世渣男的分析丝丝入扣,文字毫不留情,读起来觉得畅快淋漓。身为渣男而不自知,所以很为张爱玲不值。最后,关于色戒,对于王桂芝的选择,倒觉得应该是很多女人的选择吧。为了爱情飞蛾扑火,只为那一瞬间的辉煌。也许有人会觉得愚蠢,可我觉得这是人性使然。书中错别字太多,很头疼,愿能改进。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左岸
    推荐

    以张爱玲和胡兰成个人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为主线的传记。同时间同空间对比写,每人一章穿插写。书中陈述史实部分尚清晰。但觉评价部分不够客观。史实再真实,也有其神秘之处;人性再复杂,也有其真相之谜。留待后人评说为好。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一缕云烟
    推荐

    看完这本书,忍不住想接着看《今生今世》,又想翻翻张爱玲年轻时的照片。这么一个出身尊贵经历却坎坷不平的女子,引得多少世人的倾慕和嗟叹啊!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缠中禅
    推荐

    张爱玲大事年表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原名张煐。 1921年12月11日,张爱玲1岁,其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张爱玲2岁,随父亲张志沂迁居天津。 1924年,张爱玲4岁,母亲黄逸梵奔赴英国游学,张爱玲在姨奶奶的看管下开始私塾教育。 1928年,张爱玲8岁,父亲辞去职务并搬回上海,母亲也结束游学返回上海。同年,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 1930年,张爱玲10岁,插班到黄氏小学读六年级,并正式·218 ·改名张爱玲。同年,其父母离婚,张爱玲仍和父亲一起生活。 1931年,张爱玲11岁,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结识好友张如谨。 1932年,张爱玲12岁,母亲奔赴法国,张爱玲首次在校刊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 1934年,张爱玲14岁,父亲再婚,迎娶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张爱玲写出《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未发表。 1937年,张爱玲17岁,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因与后母争执被父亲拘禁半年。 1938年,张爱玲18岁,从父亲家中逃出,至母亲和姑姑处生活。同年,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19岁,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学系,结识挚友炎樱。 1940年,张爱玲20岁,以《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杂志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同年,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 《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 《到底是上海人》 《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 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 同年,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集《流言》出版,并在《杂志》上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3月,胡兰成回上海,坦诚小周之事。5月,胡兰成再次离开。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结束,胡兰成开始逃亡生涯。 1946年,张爱玲26岁,2月,前去温州寻找胡兰成,发现胡兰成身边的另一个女人:范秀美,失望而归。同年,应桑弧邀请编写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两人也因此结缘。 1947年,张爱玲27岁,在《大家》月刊发表小说《华丽缘》和《多少恨》。6月,给胡兰成写分手信,正式离异。 1950年,张爱玲30岁,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长篇小说《十八春》。7月,应夏衍邀请参加上海市第一届文代会。 1951年,张爱玲31岁,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中篇小说《小艾》。同年,桑弧结婚,与张爱玲的感情无疾而终。 1952年,张爱玲32岁,离沪赴港,为香美国新闻处翻译作品,并结识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 1953年,张爱玲33岁,为生计奉命撰写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同年,父亲在上海病逝。 1954年,张爱玲34岁,《秧歌》《赤地之恋》出版。张爱玲寄《秧歌》给胡适请求点评,结下友谊。 1955年,张爱玲35岁,11月,张爱玲离港赴美,借居在纽约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与炎樱重逢,并一同拜访了胡适。 1956年,张爱玲36岁,2月,张爱玲前去纽英伦州的麦克道威尔艺术营居住,开始撰写英文小说《Pink Tears》,并结识美国剧作家赖雅,日渐生情,于当年8月结婚。 1957年,张爱玲37岁,CBS上映电影《秧歌》。同年,母亲在英国病逝。 1958年,张爱玲38岁,获资助在加州从事写作半年,发表小说《五四遗事》,为香港的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 1960年,张爱玲40岁,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张爱玲41岁,因生计回香港发展,途中出访台湾,结识白先勇、王帧和等青年作家,后于香港完成《红楼梦》《南北一家亲》等剧本。 1962年,张爱玲42岁,回美,与赖雅搬到黑人区的廉租公寓,相依为命。 1966年,张爱玲46岁,长篇小说《怨女》、Pink Tears(中文版)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并将《十八春》改写为《半生缘》。 1967年,张爱玲47岁,任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开始翻译《海上花列传》。同时,《半生缘》在香港《星岛晚报》和台北《皇冠》杂志连载。同年,赖雅去世。 1969年,张爱玲49岁,任职于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1年,张爱玲51岁,接受水晶先生专访,同年,从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2年,张爱玲52岁,移居洛杉矶,从此开始隐居生活。 1973年,张爱玲53岁,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其小说、散文也由台湾重刊。 1974年,张爱玲54岁,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海上花列传》翻译。 1976年,张爱玲56岁,出版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并发表《三详红楼梦》。 1977年,张爱玲57岁,出版《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1979年,张爱玲59岁,发表小说《色,戒》。 1981年,张爱玲61岁,出版《海上花注译》。同年7月29日,胡兰成于日本东京去世。 1983年,张爱玲63岁,出版《惘然记》。 1987年,张爱玲67岁,出版《余韵》。 1988年,张爱玲68岁,出版《续集》。 1991年,张爱玲71岁,姑姑张茂渊在上海病逝。 1993年,张爱玲73岁,完成《对照记》。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遗体在洛杉矶西木区公寓被发现,享年75岁。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撒于太平洋。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雨萱
    推荐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然而我也相信人一辈子不可能只喜欢一个人,希望每个女孩子能够好好爱自己,能够在爱情里不再卑微。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小太陽
    推荐

    短暂乱世之恋,既给张爱玲带来了飞扬恣肆的生命欢悦之感,又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张爱玲的婚姻像胡兰成的政治一样的糊涂,她是一个描写爱情的高手,描摹人情世故,无不细致入微。然而张爱玲一枝笔,写尽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却写不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圆满爱情。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兰成横溢出世的才华成为他放恣充溢地进行情感走私的敲门砖,使他无法聚拢来固定地寄放于一物一事一人一处,无法驻脚,没有驿站。 非同凡响的俩人,爱玲死于美国,胡兰成死于日本。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风儿小语
    推荐

    张爱玲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看重胡兰成许诺给她的“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胡兰成仰慕张爱玲的“横绝四海”, 但他又喜欢周训德的本色天真。 胡兰成只不过是一个自私、贪婪的男人,在他的生活中只需要少数的点缀就可以,而他所需要的爱却一分一秒都不可缺少的。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转山转水
    推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胡兰成与张爱玲,一个是士为知己者死,一个是女为悦己者容。都是时代的一粒粒尘埃。并从尘埃里开出人性的花朵。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葛晓蕾【律师】
    推荐

    初初看到这个题目,以为是张爱玲的小说色戒,然后看到了副标题和作者姓名,又以为是那个跟张爱玲通信二十余年,对张爱玲评价颇高的历史学老先生夏志清。读到后面晃觉受骗,作者夏世清,又是一个顶着个跟名人相似名称以混交视听的山寨货!好好的出个书不行吗?非要顶个名人相似的名字才敢好好说话?你爹妈给你的名字就那么拿不出手吗?也不是第一次碰上这种情况了,依然免不了愤慨一番。 刨除这一点不论,且说书中内容吧,这是一本以张爱玲,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两个人的人物传记。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传记,作者的态度应该是中立的,哪怕是有一定倾向,也该注意一个限度。 而这一篇呢,两个人的传记穿插来写,一章张爱玲,一章胡兰成,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强烈的好恶,以至于用词造句时候一章一个劲儿地堆砌褒义词,另一章,一个劲儿用侮辱性词语去描述。 当然作者喜欢张爱玲讨厌胡兰成的立场很容易理解,毕竟一个是痴情女子,一个是渣男,对他们二人大部分人都是偏爱张爱玲而不喜胡兰成的,但作者夸张到了在描述胡兰成小时候很平常的淘气的时候都要加上几句,这里就能够看出他未来成为一个无耻汉奸的原因了……我觉得,类似这样的评论,太过了!硬要把什么事都往汉奸上套,确实贬低了胡兰成,也拉低了整本书的档次。且不说作为汪精卫政府的一个官员是不是称得上汉奸二字,就算汪精卫的历史定位,至今也是颇有争议的,作为一本传记,大可以陈述事实就好,赞扬还是谩骂,留给读过书以后读者自行评价就好。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槑少
    推荐

    坦白说,我羡慕"民国第一PUA"胡兰成的撩妹技巧及才华,但又深以为,其品性之卑劣冥顽,人人得而诛之!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若曦
    推荐

    📖#读书打卡#1️⃣2️⃣ 张爱玲一支笔,写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却写不出一段属于自己的爱情。 看完这本书的心情是沉重怅惘的。世人都道张爱玲是清高孤傲的,但我却觉得她是内心无比温暖的,不是她不理解世人,而是世人不理解她。原生家庭的影响促成了她孤独的性格,一个是漂泊四方沉湎于自由的母亲,一个是“老气横秋的遗少”--吸食鸦片并毒打孩子的父亲,爱玲是缺爱的,也是孤独的。但她的内心却有着少女般的柔情,从她对胡兰成痴迷的爱恋可以看出来,她“低到尘埃里,并开出花来” ,以至于她不顾世人的眼光奔赴温州,看望逃难中的胡兰成,而这段她倾其所有的爱情终究是要崩塌的,毁在了一个浪荡子手中,也让张爱玲在很长一段时间失去了爱的能力。她说道“我将是要萎谢了…”胡兰成欠张爱玲一份真情,世人欠张爱玲一份理解。 对于胡兰成的部分描写,尤其是第二章,作者可能过于慷慨激昂,过多进行了批评,我想公道自在人心,作者只需对事实进行客观的描述即可,对于他的滥情我不想多加评论了。他的一生中仿佛离不开女人,从乡下原配玉凤,到全慧文、应英娣,清高孤傲的张爱玲,甜美可人的周训德,再到共患难的范秀美,日本娇妻一枝,最后到黑帮老大的遗孀佘爱珍,他的一生离不开情爱,一路风流,处处留情,却时时为自己的过错编织理由,纵然他多才情,多文思,他在时代的政治潮流中被弃了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被弃了爱情,无疑是要被人鄙夷的。

  •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米山
    推荐

    生在民国的张爱玲,无缘得见外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等辈在时代的洪流中弄潮的风姿,也不可见证老父少妻的祖父母如何相濡以沫的厮守在一起。她对生活、对世界的最开始的感受还是来自于父母所组建的家庭。而家庭给她的最早的印象,便是父母之间的不和谐,这对她后来人生的影响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作为大汉奸的胡兰成,至死都未悔悟,是非常遗憾的事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