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风险

非对称风险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非对称风险
    彼岸花
    推荐

    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对自己的偏见,不喜欢其他人带着偏见的记录。 买好了博尔赫斯的全集,俺自己看[嘿哈]。

  • 非对称风险
    Amelie
    推荐

    有趣的对话有很多,比如这样的: “您说过如果一个人真正幸福的话,他不会想要去写作或是干其他正经事,他只想活着。” “是的,因为幸福本身就已是一个终点了。也许不幸的一个好处,或者说唯一好处就在于,不幸必须转化成某种东西。” “所以说,您的写作生涯始于一种悲哀感。” “我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悲伤的产物。我想马克·吐温在写密西西比河、写木筏的时候,心里一定也在回顾他自己的过去。他对密西西比河有一种思乡之情……当然了,当你感到快乐时,你就什么都不需要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快乐,但持续时间并不长。”

  • 非对称风险
    STAR
    推荐

    阅读对我而言是一种不亚于周游世界或是坠入情网的体验。 ——博尔赫斯

  • 非对称风险
    Rita水水
    推荐

    ·I offer you the bitterness of a man who has looked long and long at the lonely moon.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I offer you the memory of a yellow rose seen at sunset, years before you were born. 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 ·I can give you my loneliness, my darkness, the hunger of my heart; I am trying to bribe you with uncertainty, with danger, with defeat 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

  • 非对称风险
    Smart
    推荐

    “阅读对我而言是一种不亚于周游世界或是坠入情网的体验”,进来第一句话就把我俘虏了。细想了一下,赫尔曼·黑塞的“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倒不如博尔赫斯这句话震撼人心了。毛姆说阅读是行走的避难所,博尔赫斯在这里强调阅读仿不但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且像一面镜子,照射出一个更真实的自我,沉浸其中才有inner peace的感觉。看完整本书,对博尔赫斯博闻强识、饱览群书,还有他待人谦逊、坦诚、毫无保留的态度印象深刻。博尔赫斯以孩童般的真挚说如果能重活一次,他不想保留任何此生的记忆,也不想再做博尔赫斯,要把关于他的一切都忘了,事实上,这绝无可能。 关于哲学 博尔赫斯是个擅长写形而上学的作家,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范畴, 对于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是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的学问。它在先验条件下,透过理性的逻辑推理推演出答案,并且不能有矛盾,博尔赫斯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哲学理念。我们都时常会对宇宙、天地、人生产生困惑,而作为困惑的主体,人又是非常立体多面的,博尔赫斯将哲学定义为研究人本质的困惑的学科,我认为非常贴切。当然,博尔赫斯不应该把男女对于意识的定义放在对立面,大师思考的深度、交往的圈子和普通人有云泥之别,事实上不分男女,越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如时间、空间、生命等,却是最复杂最令人困感不解,而越是珍贵的东西,如空气、阳光和水,却是免费的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哲学溶解了一部分现实,由于现实并不一直都是美好的,它被溶解的那部分或许对你是件好事。哲学可能给这个世界增添了几分朦胧感,但这种朦胧感是有好处的。 关于回忆 博尔赫斯认为我们可能并没有年轻时候的真正的记忆,这很令人悲伤。失真是回忆的宿命,时间是过去的滤镜。也许重要的不是回忆本身,而是当下的人们透过回忆久远的过去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在温柔的光晕中得到慰藉。所以每次回忆一件事时,实际上并不是在回忆这件事本身,而是在重温上一次的回忆,是在回想关于这件事最近的记忆。久而久之,因为距离上一次会越来越远,就会失真。 关于隐喻 这一点我认为博尔赫斯有他的局限性,作家凭想象创作,虚虚实实,古已有之。早在他出生前两千多年前庄子就有的“庄周梦蝶”故事,在他两百多年前红楼梦里的隐喻何其多,以诗词为谶语,预示人物的命运,冠盖全篇,无一不是隐喻。他最大的局限在于不懂中文,怎么能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何谈什么不言而喻或者华丽的隐喻,仅仅一个“意境”就足够令世界上任何语言折服。事实上,中国文学不仅不落后,而且领先西方数千年,在中国文学已经在追索人类起源、时间向性、历史本质时,西方的字母表,才呱呱坠地。汉字文学作品的意境,是拼音文字根本无法所能乞及。 关于文学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悲伤的产物。文学就是把痛苦和悲伤转换成文字,当你感到快乐时,你就什么都不需要了。博尔赫斯认为幸福本身就已是一个终点了,也许不幸的一个好处,或者说唯一好处就在于,不幸必须转化成某种东西。博尔赫斯由于早年视障,这可能是因为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时间是个盲人吧(也不准确),导致他精神状态很接近一个漫游者,他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者,而且他本人也对现实主义有一一定的偏见,博尔赫斯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对人物刻画过于片面,缺乏真实感,只是为情节服务,我有点怀疑,陀思妥耶夫斯基向来以深挖痛苦,痛挖人性而著称,难道痛苦还不够真实吗?缺乏长时间的现实生活导致博尔赫斯一生都没有写过像曹雪芹红楼梦那样的长篇小说,他的作品大多数是诗歌和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一个标题都能引发读者的颅内高潮。我无意比较两者,因为他们二位都十分优秀,然而我不太认同博尔赫斯所说的一个人物的多维性需要作者把他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来才能在作品中使任务特征得到体现,人物可能在喜欢看电影的同时也喜欢听音乐,打棒球,但是如果你想表达的是一个热爱电影的人物形象,其他的东西就必须做艺术上的主观处理,以求平衡。至此为止,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提到博尔赫斯就不得不提形而上学了。 关于发怒 博尔赫斯不觉得发怒有什么值得称赞的,恰恰相反,这是软弱的表现。“唯一的复仇途径是去宽恕,去遗忘”,心胸开阔才能脾气好。唯一能伤害到你的只有你在意的人,对在意你或者不在意你的人无端发怒是内心软弱的表现。这让我想到木心的一句话“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世事如烟,过去的已经过去,原谅与否均已不再重要,也就谈不上愤怒了。 关于男女 博尔赫斯说他一直都在恋爱,但不是和同一个女人。爱情是同一种爱情,但爱的人却始终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与不同的女人相爱。这话够情圣了,无论他何时坠入爱河,他爱上的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博尔赫斯也坦言男人这点抛弃和被抛弃的事儿都被看透了,作家的修养,就是被抛弃也能慨然写首诗。钱钟书在《围城》中,借着方鸿渐的口,表达了女人适合从政,而且天生就是政治的动物。他认为,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来全有,博尔赫斯也认为世界得平需要女人从政,这算不算东西方大师的共通点? 关于死亡 如果时间是无穷尽的,大家都会经历所有的事情,那么几千年后,我们每个人可能既是圣人也是杀人犯,是叛徒也是通奸者,是傻瓜也是智者,细思极恐,这种见解非同凡响,只能庆幸没有长生不老,人活着的时间有穷尽的时候,否则以人复杂贪婪追求新鲜的本性,时间无限拉长将会释放这一恐怖原力。难以理解博尔赫斯经常对普罗大众感到遗憾、恐惧、抗议等死法通常表现出脑回路清奇般地特立独行,比如说被枪决是诗人最好的死法,甚至为纳粹德国屠杀辩解。 关于自己 博尔赫斯早在写第一本书前,就觉得自己是个作家,从没想过做其它的事,甚至还没开始写作前就已经有这一想法了。仿佛天生就知道生来就是要和文字打交道的,这是一种命运的笃定感还是天然的执念? 他每时每刻不是在写诗,就是在写散文,不是在琢磨诗句,就是在组织小说的情节。如果不做这些事,就会陷入百无聊赖之中。他认为自己是个梦想家,然后才是个作家,最幸福的时光就是身为读者自由自在读书的那段时光,而不是成名后,他的书房里找不到他自己写的书。 博尔赫斯是一位文化背景多元、风格变幻莫测的作家,也是现代西班牙语文学界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日耳曼语系文学:英语诗歌、弗兰兹·卡夫卡的创作,以及古英语和古斯堪的纳维亚语里的勇士传说。这位阿根廷作家强烈反对文学政治化和道德说教。它对中国先锋派小说产生很大影响, 博尔赫斯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了中国的作家们,催生了先锋派小说,以构筑由时间和叙事营造的双重迷宫,其中格非有着和博尔赫斯相似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气质,他被称为“中国的博尔赫斯”,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之一,不过我觉得博尔赫斯更应该被叫做“南美的庄子”。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